奥斯曼帝国趣味史-帝国的崛起_奥斯曼_拜占庭_亚细亚

一个人若

穷其一生生活在平原

上,是一种悲哀;因为你没有看到过起伏的山峦、连绵的丘陵、无垠的草原以及浩瀚的海洋。十三世纪初,就是一群生活在中亚的突厥人,不堪蒙古人的压迫,在其首领艾尔图格鲁勒的带领下,全族400多户牧民迁移至小亚细亚这块亚洲最西边的土地上。幸运的是,这块美丽的土地属于同族的另一支突厥人所拥有,他们在此建立了国家——罗姆苏丹国。

罗姆苏丹给予身为同族的艾尔图格鲁勒及其族人以慷慨的待遇,将小亚细亚西北部同拜占庭帝国接壤的索古德地区封给了艾尔图格鲁勒,成为罗姆苏丹国的藩属,其职责就是拱卫边境的安宁。而我们口中所说的艾尔图格鲁勒就是奥斯曼的父亲。

人言创业世所难

,我谓守成宁易得。你言创业难,人言守业更难。身为奥斯曼王朝的开国苏丹奥斯曼并没有像历史上多数创业者那样白手起家,他生于一个部落首领的家庭,年轻时就跟随着他的父亲镇守罗姆王朝边境。

早年的奥斯曼在其父亲的影响下,酷爱习武,早已练就了一身本领。一日,他的父亲艾尔图格鲁勒叫住正要出门的奥斯曼,缓缓说道:“我勇猛的孩儿,你不久将成为边境的雄狮,我坚信在你所属的部落中没有一个人能战胜你。然而,在不久的将来你将成为部落的首领,你将肩负更加艰巨的使命,所以你需要拥有非凡的智慧”,奥斯曼不解地看向了父亲,其父紧接地说道:“即日,你停下手中所有的事情,前往当地长老埃德巴利约处学习”,奥斯曼无趣说道:“是的,父亲”。

要了解奥斯曼,你首先需要知道“苏菲派”这一伊斯兰神秘主义派别。什么是苏菲派?他们又是干什么的?所谓的苏菲派指的是奉行苦行禁欲功修方式的诸多组织的统称,其主要的思想观点,我总结了两点:其一,主张一神论,坚信安拉为唯一的“真神”,强调“人主合一”;其二,主张出世主义,强调人们要懂得与世无争、抑恶扬善、苦行禁欲、忍耐屈从等。在这里我不由得怀疑,奥斯曼真的是一名虔诚的苏菲派信徒吗?我想当然不是,为什么呢?苏菲派一直主张“出世主义”,而我们看到后面奥斯曼的事迹,他并没有选择

逃避现实社会,反而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成就了一番伟业。唯一的解释,就是现实的需要。后面的段落会涉及为什么身为突厥人的奥斯曼会选择信奉伊斯兰教,这里我就不再过多赘述。

展开全文

身为官二代的奥斯曼凭借自身的天赋很快就得到了德高望重的伊斯兰教苏菲派长老谢赫的赏识,长老谢赫见他虽年纪轻轻,但其才华和气度远胜于同龄之人,不由得心生感慨!自从罗姆苏丹国衰落,伊斯兰世界面临着四分五裂,东面有来自以蒙古人为首的伊尔汗国的威胁,西边又存在以东正教为主的拜占庭帝国的侵扰。自从阿拉伯帝国崩溃后,广大的伊斯兰世界一直需要一名“创业者”成为其主心骨,接过圣战的大旗,以神的名义,将宗教的和半宗教的团体凝聚在旗帜下,汇集成一股强大的力量,重现阿拉伯帝国辉煌。

长老谢赫选中了年轻的奥斯曼,并将其女儿马勒哈许配给他。正是这场幸运的婚姻大大帮助了奥斯曼的霸业,凭借着谢赫的声望,奥斯曼身边团结了一大批穆斯林战士,极大增强了奥斯曼的势力。

公元1290年,32岁的奥斯曼承袭了父亲艾尔图格鲁勒首领的位置。此时的小亚细亚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身为宗主国的罗姆苏丹国灭亡已成定局。在这特殊时刻,奥斯曼不再犹豫,果断接过了振兴土耳其的大旗。在其岳父的帮助下,他与苏菲教团首领和加齐社团(自由民的组织)结盟,他一面高举圣战的大旗,接纳了大量本族和其他民族的穆斯林战士;又凭借自身的胸怀,招募了除土耳其人之外的大量非穆斯林人群。在他的领导下奥斯曼国家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小亚细亚强大的公国之一。

这里我不得不说一句:“守成创业并二难,况以守成而建长”。那么奥斯曼是属于创业者还是守业者?鄙人的观点更倾向于守成者。创业维艰,守成不易。以守维成则成难继,因创兴业则业自达。奥斯曼是在接过其父亲首领之位后,在创新业中光大事业。

在奥斯曼的国家蒸蒸日上之时,寻求突破成为这位年轻君主的首要之选。而站在他面前的有三位对手,一位是曾经帮助过他们的罗姆苏丹国;第二位是伊尔汗国,其实力强大,短时间无法撼动;第三位则是千年古国拜占庭。奥斯曼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或者情结一直避免向他的前宗主国罗姆苏丹国开刀,只是静静等待其衰亡。鉴于彼时的奥斯曼国家尚不够强大,出于政治需要,选择了向伊尔汗国纳贡,并承认其为宗主国。此时,奥斯曼心中已然有了答案,随即他挥剑直指西方,对,没错,就是那个屹立千年、死而不僵的古国拜占庭。

同样生活在小亚细亚这片土地上的拜占庭帝国对此很是苦逼,之前的塞尔柱帝国兴起,对外征服选择了她。于1071年在凡湖以北的曼齐卡特打败拜占廷军队,俘掳拜占廷帝国的皇帝罗麦纽斯·戴俄格尼斯,并占领了小亚细亚东部。而塞尔柱苏丹则将其盟友塞尔柱乌古斯人打发至小亚细亚,建立起罗姆苏丹国。

之后塞尔柱帝国没落,罗姆苏丹国崛起,对外征服又选择了她,彼时的拜占庭帝国只能用南唐后主李煜一句词来形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好不容易挨到罗姆苏丹国灭亡,现在又来了一个更狠的角色——奥斯曼帝国,她也将成为千年古国拜占庭的终结者。

好了,千年古国拜占庭先生赶紧洗洗那沉积千年灰尘的躯体,迎接你的时刻即将到来,不要心慌,此时的奥斯曼只想在帝国的外围远远注视着您,顺便讨点便宜就会回去。

拜占庭这位老先生歇斯底里怒吼道:“我早已不是昔日的东罗马帝国了,记住我现在的名字,我叫拜占庭,现在的我除了仅剩君士坦丁堡附近地区和幼发拉底河上游为东部界标的小亚细亚地区外,啥也没有了,你说我能不急吗”。

的确,现在的拜占庭帝国如同一位身患痼疾的老人,到哪里都讨人嫌、受人欺负。唯一的指望就是那依靠金钱为感情纽带临时组建的雇佣军勉强来撑点场子,而同为基督徒的十字军嫌弃信奉东正教的拜占庭,并拒绝了给予其援助。

奥斯曼彷佛一下子看到了“通向欧洲之梦”,为了实现自身的欧洲梦。他以真主之名,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猛地向拜占庭扑去,拼劲全力地撕咬,拜占庭军队节节败退。在这一过程中,奥斯曼先后占领了艾斯基谢希尔、莱夫凯、卡加希萨尔、伊内格勒和耶尼谢希尔等拜占庭城市。

此时的拜占庭帝国猛然间发现,好家伙,你这哪里是只想讨点便宜,你这是要老夫的命啊!奥斯曼占领小亚细亚西北部的美朗诺尔城之后,将其改名为卡加希萨尔,并迁都于此,作为进一步前进的据点。

拜占庭终于忍不住向奥斯曼吼道:“年轻人,你咋不讲武德呢,说好了,只占点便宜就回去,你咋盯上了我在小亚细亚最后的据点——布尔萨”。奥斯曼微笑地说道:“拜占庭老先生,你作为一名欧洲骑士,这一点道理也不懂吗?小亚细亚是属于欧洲还是亚洲”,拜占庭不解说道:“我虽年迈,但是脑子不糊涂,小亚细亚当然是属于亚洲”,奥斯曼怒视道:“既然小亚细亚属于亚洲,你这位欧洲人怎好意思鸠占鹊巢”。这时的拜占庭终于明白了眼前这位年轻人与之前的塞尔柱帝国、罗姆苏丹国不一样,他志向远大、绝非池中之物。

只有拿下布尔萨,才能打开通向欧洲的马尔马拉海峡。彼时的拜占庭也不再怂了,纠集举国之力,共同保卫小亚细亚最后的据点布尔萨。

这场围攻布尔萨之战,让奥斯曼重新认识了古国拜占庭,她并非不堪一击,但为了奥斯曼帝国的将来,咬着牙也要坚持下去,不然怎么入足欧洲。

这一战一打就是10年,其中的艰辛只有身为当事人的奥斯曼自知,为此他也付出最后的一丝气力,在围攻布尔萨第10年,拜占庭无奈地宣布了放弃抵抗。奥斯曼很幸运地看到了这一时刻的到来,然而,奥斯曼没能享受这一成果就身染重病离开了人世。

公元1326年,弥留之际的奥斯曼对其子奥尔汗叮嘱道,作为一名领袖,你要时刻谨记这一箴言:“要公正、仁慈、珍视学者、保护人民”。他的儿子奥尔汗接过了奥斯曼的“胜利之剑”,开启了奥斯曼帝国的开挂史,从创始人奥斯曼到第10代苏丹苏莱曼大帝,300多年间一直保持上升趋势,使帝国的领土如同气球一样越吹越大,在此过程中,覆灭拜占庭,挺进欧亚非,用那不屑一顾的眼神,傲视三大洲。

600多年前,明朝初年的南京城,每天五鼓时分,都会有人在谯楼上一边吹画角,一边高歌:“创业难,守成又难,难也难”,史称“画角吹难”。奥斯曼一世既是一名守业者,也是一名创业者。此时的奥斯曼只是一个部落,并不是一个国家,在这段崛起的岁月里,将不断涌现出一位位能力拔众的接力者,奥尔汗一世、穆拉德一世、巴耶济德一世、穆罕默德一世、穆拉德二世、穆罕默德二世等前七位苏丹。

下一篇:奥斯曼帝国趣味史——欧洲的噩梦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