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3~1879年中国的旱灾饥荒造成了什么影响?人们怎么度过的?_山西_自己的_旱灾

1873~1879年中国的旱灾和饥荒1873~1879年,中国北方发生特大旱灾和饥荒,波及内蒙古、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宁夏、甘肃、陕西、湖北、安徽、江苏等13个省市、自治区的300多个县,受灾人口特多,累计饿死、病死人数达900~1300万人,是近代灾荒史上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灾害。

与此同时,牲畜几近死绝。中国北方雨量稀少而且降雨分布很不规则,旱灾早已司空见惯。在建国前,即使风调雨顺,农民也只能将就糊口,如果再碰上旱年,只有一季作物的北方便会灾难降临。19世纪下半叶,由于腐朽的封建制度和管理,古老的粮食调拨和囤积系统已不复存在,再加上脆弱的交通,要养活当时的1亿多人口谈何容易。

因此19世纪80年代,中国已处于灾难的边缘。大规模的饥荒开始于1873年。为求老天赐雨,1871年的冬天,北京紫禁城内下达圣旨,在各大祭坛中专门祈祷,就连8岁的光绪皇帝也亲自参加。1872年春,山东济宁知府也亲自求雨。

然而,雨仍然未下,稀稀拉拉的麦苗却又被干燥的狂风掀起的黄土所掩埋。在山东农村,最后的存粮全部吃完后,人们开始吃榆树皮、荞麦杆、萝卜叶和草籽。当这些东西吃完后,许多人只得拆自己的房屋,用拆下的木板换口饭吃。人们没了房屋,只能在地洞中过冬。

有的地洞很大,能容下240人,不少人被冻死或饿死,他们腾出的空地又很快被更多的人填上。在这种情况下,卖儿卖女、妇女卖娼、偷盗抢劫等现象不断增多,以至政府连续颁布法令,用砍头恫吓百姓。山东一省几年中死亡人数高达50万,尸体堆积如山。在济宁州的一些小村庄残废率高达90%。

展开全文

为了救荒,其他省份的粮食运往灾区,但由于当时的路况太差,又缺乏铁路运输,即便是长期用来向山东运送稻谷的大运河,也由于河沙淤积,无法成航。在山西,情况更糟。1877年,春麦夭折,就连稀稀拉拉的麦苗也被蝗虫吃尽。更糟的是,山西被群山怀抱,所有物资都得靠牲口拉车和人挑肩扛从外地运入。

随着牲口大量被杀,山口又常被土匪强盗把持,运送粮食更为困难。在山西许多山路旁常可看见倒下的行人和尸首。许多城门外,堆放着成堆的尸体,有的尸首被野狼撕得稀烂。煤矿工人害怕自己的牲口连同自己被人宰杀,因而不敢上班。1877年冬,由于煤价上涨,人们靠拆房木烧火取暖。

最后的粮食吃完后,人们开始吃草根、树皮、锯末、泥土和一种用碾碎的石粒和草籽合成的饼,这些食品更加速人们的死亡。与此同时,伤寒热爆发,死亡人数陡增。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强盗抢劫成风,妇女和儿童被拉到市场上出卖,绝望的父母常亲手杀死自己的孩子,然后自杀。

在其他省份,吃人现象仅是听说,而山西卖人肉已很普遍。起初,人们是吃死去的人,到后来,他们竟杀人充饥。丈夫杀妻子,父母杀孩子常常发生。1879年8月底,山西已有550万人死于饥荒。到10月,整个华北开始降雨,华北大地才从旱灾中缓过气来。据统计,1876年~1879年的3年中,整个华北有1300万人饿死、病死、累死或死于暴力下,而更多的人则生活在饥寒交迫的死亡线上。这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大灾难。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