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马援评价光武帝不如汉高祖?东汉战神“伏波将军”马援为何马革裹尸却未还_王莽_后汉书_关中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马援 王莽 后汉书 关中

本文目录

  • 如何理解马援评价光武帝不如汉高祖
  • 东汉战神“伏波将军”马援为何马革裹尸却未还

如何理解马援评价光武帝不如汉高祖

不仅马援,很多第一流的政治家都是这么认为的。

后赵开国君主石勒:

“人岂不自知,卿言亦以太过。朕若逢高皇(刘邦),当北面而事之,与韩(信)彭(越)竞鞭而争先耳。若遇光武(刘秀),当并驱于中原,未知鹿死谁手!

毛泽东:

“汉朝的刘邦是封建皇帝里边最厉害的一个。”

马援说这段话是什么时候呢?建武四年!也就是光武帝已经登基4年了,马援还跟隗嚣在一起。

如果马援觉得光武帝比高祖厉害,那马援怎么不投靠光武帝呢?当时跟也跟隗嚣打过交道的班彪,在得知光武帝于冀州继位后,热忱地写出《王命论》,为汉朝江山的神圣性做宣传。

而光武帝已经继位4年的情况下,马援面对光武帝依旧说出“当今之世,非独君择臣也,臣亦择君矣”。原因为何?当时天下反复,城头变幻大王旗,谁知道谁是最后的胜利者呢?

世祖迎笑谓援曰:“卿遨游二帝闲,今见卿,使人大惭。”援顿首辞谢,因曰:“当今之世,非独君择臣也,臣亦择君矣。臣与公孙述同县,少相善。臣前至蜀,述陛戟而后进臣。臣今远来,陛下何知非刺客奸人,而简易若是?”帝复笑曰:“卿非刺客,顾说客耳。”援曰:“天下反复,盗名字者不可胜数。今见陛下,恢廓大度,同符高祖,乃知帝王自有真也。”帝甚壮之。《后汉书.马援列传》

马援根本也没有参与东汉的开国事业,不仅如此,在王莽末年天下大乱时,马援还在接受王莽政权的官职,汉中太守。汉中的重要性多大,只要看下三国时蜀汉曹魏围绕着汉中的争夺就知道了,这样重要的地区,在王莽末年天下大乱的情况下,王莽交给了马援,可以想见,在新莽政权里,马氏家族的地位。马援与王莽家族也是姻亲,马援的一个侄女嫁给了王莽从兄平阿侯仁的儿子。马援的哥哥马员拿到了新莽朝的伯爵。

马氏家族在整个西汉,仅在戾太子谋反时,马援的曾祖父马通带兵与戾太子一方的军队作战,得到重合侯的爵位。后面的剧本大家都知道,汉武帝后面反悔,为戾太子平反,于是乎,爵位又没了。不仅如此,连累后面两代人官职不显,直到新莽朝才翻盘。

基于马氏家族的利益,并不留恋汉朝。

王莽末,四方兵起,莽从弟卫将军林广招雄俊,乃辟援及同县原涉为掾,荐之于莽。莽以涉为镇戎大尹,王莽改天水为镇戎,改太守为大尹。援为新成大尹。莽改汉中为新成也。

即使这样,最后汉明帝还是选了马援的女儿为皇后,马氏与光武帝的母族樊氏、妻族郭氏阴氏一起成为东汉嫡系班底“四姓小侯”。

不仅马援的情况这样,进入“中兴二十八将”的窦融同样也没参与东汉的开国事业。

窦融之所以能进“中兴二十八将”,因为他是河西实力派的代表。代表河西五郡献城投降。

在当时的大族共享贵族政治的情况下,谁也别说自己多英明神武。没有大族的支持,你再英明神武也不行。

光武登基后的官僚班子的配置里,文职的头领是南阳系的邓禹,武职的头领是关中系的景丹。

六月己未,即皇帝位。……是月,赤眉立刘盆子为天子。……秋七月辛未,拜前将军邓禹为大司徒。丁丑,以野王令王梁为大司空。壬午,以大将军吴汉为大司马,偏将军景丹为骠骑大将军,大将军耿弇为建威大将军,偏将军盖延为虎牙大将军,偏将军朱祐为建义大将军,中坚将军杜茂为大将军。《后汉书.光武帝纪》

在大司马这个位置上,光武本想用孙咸为大司马,但是遭到了一致反对。然后众人推举吴汉和景丹为大司马。光武仅能够将这个职位拆分,大司马给吴汉,骠骑大将军给景丹。

景丹字孙卿,冯翊栎阳人也。……世祖即位,以谶文用平狄将军孙咸行大司马,众咸不悦。诏举可为大司马者,群臣所推唯吴汉及(景)丹。帝曰:“景将军北州大将,是其人也。然吴将军有建大策之勋,旧制骠骑将军官与大司马相兼也。”乃以吴汉为大司马,而拜(景)丹为骠骑大将军。《后汉书.景丹传》

景丹之前与光武并无交际,只是光武的实力兴起后带着上谷突骑投降光武,后面骑军作战基本是靠景丹。

《后汉书》里没写景丹的谱系,是一件憾事,根据景丹的家乡位置,景丹应当是楚国公族景氏的后代,出自楚景平王。

【索隐】:案:小颜云“今高陵、栎阳诸田,华阴、好畤诸景,及三辅诸屈、诸怀尚多,皆此时所徙也”。《史记.卷99.刘敬传》

(九年)是岁,徙贵族楚昭、屈、景、怀、齐田氏关中。《史记.高祖本纪》

(九年)十一月,徙齐、楚大族昭氏、屈氏、景氏、怀氏、田氏五姓关中,与利田宅。《汉书.高帝纪下》

如果楚国公族还有秦末那样的势力,以景丹的水平,鹿死谁手,恐怕真的难说。

当时有大量的刘氏宗室势力率众向光武投降,这种待遇隗嚣、王郞是没有的。

时宗室刘茂自号“厌新将军”,率众降,封为中山王。《后汉书.光武帝纪》

而事实上,河北、颍川、汝南都是靠刘氏宗室平定的。

真定王刘扬起兵以附王郎,众十余万,世祖遣植说扬,扬乃降。世祖因留真定,纳郭后,后即扬之甥也,故以此结之。乃与扬及诸将置酒郭氏漆里舍,漆里即郭氏所居之里名也。扬击筑为欢,因得进兵拔邯郸,从平河北。《后汉书.卷21.刘植传》

泗水王歙字经孙,歙音许及反。光武族父也。……歙从父弟(刘)茂年十八,汉兵之起,茂自号刘失职,续汉志曰:“茂自号为刘先职。”亦聚众京、密闲,称厌新将军。攻下颍川、汝南,众十余万人。光武既至河内,茂率众降,封为中山王。《后汉书.宗室四王三侯列传》

所以,面对着与光武帝差不多政治局面,也没有强大家族做后盾的后赵开国皇帝石勒说出了“朕若遇光武,当并驱于中原,未知鹿死谁手!”

石勒从一个沦为奴隶的羯人部落首领之子在大族遍布士族门阀政治已经成熟的北方建立起政权,所以石勒显然有资格评论光武。

高祖带军击破秦军,拔武关,入咸阳,接受秦王子婴的投降。

子婴为秦王四十六日,楚将沛公破秦军入武关,遂至霸上,使人约降子婴。子婴即系颈以组,白马素车,奉天子玺符,降轵道旁。沛公遂入咸阳,封宫室府库,还军霸上。《史记.秦始皇本纪》

而新莽政权并不是被光武击败的,新莽政权也不是向光武投降的。

王莽末年,武关是在邓晔政治攻略下开门投降的。

是月,析人邓晔、于匡起兵南乡百余人。时析宰将兵数千屯鄡亭,备武关。晔、匡谓宰曰:“刘帝已立,君何不知命也!”宰请降,尽得其众。……邓晔开武关迎汉,丞相司直李松将二千余人至湖,与晔等共攻京师仓,未下。……时李松、邓晔以为,京师小小仓尚未可下,何况长安城!当须更始帝大兵到。《汉书.王莽传》

当时的入关中的顺序,第一波是更始帝刘玄入关中,第二波是赤眉军拥立刘盆子入关中。刘玄被杀后,梁孝王一系的刘永接过剩余势力。

而武关在哪?就在南阳旁边。

光武只能说是南阳地区宗室里最出色的。

南阳地区的宗室是王莽末年参与角逐的众多刘氏宗室的一员,自西周至唐,都是得关中者得天下,而关中的外延就是南阳洛阳,其他地区的刘氏宗室在地缘上就差于这里。无法越过南阳地区的宗室获得这里的实力派支持。光武争取河北实力派支持时,同样要娶河北地区的宗室真定王刘杨的外甥女郭圣通。

上面史料里提到的宗室刘茂,因为他没有成为最后的胜利者,所以关于他的资料很少。他的地盘就在南阳的东边,但是他18岁起兵,以荥阳为根据地攻下了颍川和汝南,也是位不简单的人物啊,如果他的地盘在南阳,恐怕鹿死谁手真的难说啊。

东汉战神“伏波将军”马援为何马革裹尸却未还

马援,东汉开国大将,曾说到: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在儿女之手?最终又为什么虽马革裹尸却未还?

一、马援字文渊,陕西兴平人,汉章帝时追封为忠成候,先祖是赵国大将赵奢,因赵奢封号为马服君,后人以封号为姓。

西汉末,王莽胡乱改政,导致国内动荡不安,汉朝宗族刘秀趁机起兵反对王莽。

二、马援早年是隗嚣部下,自建武四年归顺刘秀,开始了戎马一生:

建武八年,随刘秀平定隗嚣之乱;

建武九年,担任太中大夫,平定凉州;

建武十一年,任陇西太守,粉碎胡族进攻;

建武十三年,平定羌族之乱;

建武十七年,南下交趾平叛;

建武二十一年,出兵威震塞外,胡族探知是马援领兵,望风而逃;

建武二十五年,病逝于征讨五溪蛮前线。

三、马援为国兢兢业业,南征北战,一生都在为国家统一和边境稳定奋战,征讨五溪蛮,却成了终点。

在马援进攻五溪蛮期间,水土不服,军中多有病患,随军中郎将向光武帝刘秀打小报告,说马援坐失良机,进军迟缓。

光武帝刘秀派梁松前来问责,并代替马援监督诸军。梁松是光武帝的女婿,地位尊崇,马援又是梁松父亲故交,对于梁松前来探望,马援因病不能下床,况且身为长辈,不回礼小辈,说得过去,

梁松却怀恨在心,故意陷害马援,将马援从交趾带回一车果仁说是财宝,当时没来得及查验,马援又带兵出征,这次旧事重提,光武帝也不细查,直接收回赐给马援的官职和封号。

马援病故后,家人因为马援还是带罪之身不敢好好安葬,也没人敢来吊唁,草草了事。

好在苍天有眼,马援在同乡故人朱勃努力下,朝廷恢复马援名誉。

四、马援戎马一生,实现了自己‘马革裹尸,不死床箦’的志愿,晚年遭受梁松陷害蒙受不白之冤,造成马革裹尸不能还。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