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中国历史上有几块玉玺?历史上有几个传国玉玺上面刻着什么字_玉玺_和氏璧_王莽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玉玺 玉玺 和氏璧 王莽

中国古代,中国历史上有几块玉玺

中国古代的千年历史长河中只有两块称得上是真正的传国玉玺,第一块是秦始皇用和氏璧制的玉玺,此后一直是历朝历代的玉玺,传到宋元年间就找不到了,之后又制了一块,传到清朝。

玉玺,专指皇帝的玉印,是至高权力的象征。古代印、玺通称,以金或玉为之。据说始于秦始皇。玺始出于周,到了秦朝才有玺和印之分,皇帝用的印叫玺,而臣民所用只能称为印。

扩展资料:

历史沿革:

传说中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将和氏璧制成了传国玉玺。姑且不论传国玉玺是否是用和氏璧琢制的,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确实曾令玉工雕琢过一枚皇帝玉玺,称之为“天子玺”。

据史书记载,此玺用陕西蓝田白玉雕琢而成,螭虎钮,一说龙鱼凤鸟钮玉玺上刻文是丞相李斯以大篆书写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传国玺自问世后,就开始了富有传奇色彩的经历。传说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南巡行至洞庭湖时,风浪骤起,所乘之舟行将覆没。

始皇抛传国玉玺于湖中,祀神镇浪,方得平安过湖。8年后,当他出行至华阴平舒道时,有人持玉玺站在道中,对始皇侍从说:“请将此玺还给祖龙(秦始皇代称)。”言毕不见踪影。传国玉玺复归于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玉玺

历史上有几个传国玉玺上面刻着什么字

所谓的“传国玉玺”是一个专用名词,专指秦始皇嬴政称帝时用和氏璧雕刻的传国玉玺,所以只有一个,其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正面刻有李斯所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篆字,环刻“双龙戏珠图案”,以作为“皇权天授、正统合法”之信物。

传国玉玺:简称“传国玺”,是秦代丞相李斯奉始皇帝之命,用和氏璧镌刻而成,为中国历代正统皇帝的证凭。

扩展资料:

秦之后,历代帝王皆以得此玺为符应,奉若奇珍,国之重器也。得之则象征其“受命于天”,失之则表现其“气数已尽”。凡登大位而无此玺者,则被讥为“白版皇帝”,显得底气不足而为世人所轻蔑。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的含义是:(既然)(我)顺受天命,当(了)皇帝;(就)应该使黎民长寿、国运永久昌盛。

传说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南巡行至洞庭湖时,风浪骤起,所乘之舟行将覆没。始皇抛传国玉玺于湖中,祀神镇浪,方得平安过湖。8年后,当他出行至华阴平舒道时,有人持玉玺站在道中,对始皇侍从说:“请将此玺还给祖龙(秦始皇代称)。”言毕不见踪影。传国玉玺复归于秦。

历代欲谋帝王之位者你争我夺,致使该传国玺屡易其主,辗转于神州赤县凡两千余年,忽隐忽现,终于销声匿迹,至今杳无踪影,令人叹息。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传国玉玺

得玺者得天下,中国古代的玉玺现在何在

这传国玉玺早在朝代更迭过程中不知所踪,至今杳无音讯。都说“得玺者得天下”,这传国玉玺在中国古代便就是皇帝正统身份的象征。传国玉玺所使用的材料为蓝田玉。先秦时期的楚国曾经偶然得到过一块和氏璧,因为这是一块稀世宝玉,所以楚国一直将其视为国宝。后来楚赵两国联姻,这块和氏璧也因此成为赵国之物。赵国得到和氏璧之后同样将其视为珍宝,谁知后来这块宝玉竟是引来了秦国的觊觎,于是便有了“完璧归赵”这一历史事件。

在“完璧归赵”这一历史故事的最后,秦国并没有如愿得到这块和氏璧,它被蔺相如安全带回了赵国。公元前228年的时候赵国被秦国所灭,赵国的和氏璧也随之变成秦国的所有物。而秦王嬴政在顺利完成统一大业之后则命李斯将这块和氏璧制作成了玉玺,这玉玺便就是传国玉玺。和氏璧变身为传国玉玺之后被另外赋予了新的意义,也就是皇帝正统身份的代表信物。

这传国玉玺上方刻有八个字,具体内容为“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字体为当时秦朝的官方文字——小篆。相传,这玉玺曾于公元前219年不慎失落于洞庭湖。但是时隔八年之后,它又被重新找到,从而复归于秦。公元前207年秦朝灭亡,传国玉玺落入汉高祖刘邦手中,然后世代相传。不过关于汉传玉玺,据个别古籍的记载,它上面所刻字迹为“受命于天,既寿且康”。也就是说,汉传国玺有可能并不是最初的那个传国玉玺。

西汉末年社会混乱,外戚王莽趁机篡位夺权。在王莽夺权之前,传国玉玺在汉哀帝驾崩之后便掌握在太后王政君手中。所以王莽在篡位之后,也曾派人前去王太后宫中讨要传国玉玺。王政君虽是王莽姑姑,此前对王莽也多有照拂,但是她对王莽的篡位行为却十分不满。为此她在受到王莽逼迫时也是气得直接将国玺砸到了地上,传国玉玺也因此缺失了一个角。

王莽所建立的新朝灭亡之后,传国玉玺曾先后辗转于刘玄、刘盆子之手,待刘秀建立东汉之后国玺重回汉室。东汉末年时国玺因战乱而一度失踪,再次出现便落入了孙坚手中。等到了隋唐时期,隋朝被灭之后传国玉玺被萧后带至漠北,所以唐太宗在登基之后又另外命人雕刻“受命宝”等玉“玺”。不过在公元630年的时候,传国玉玺又重新回归到了中原。这之后传国玉玺也是时隐时现,而在元朝之后传国玉玺便从此不知所踪。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