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魏、蜀、吴的玉玺,究竟是哪国是“传国玉玺”?_玉玺_宦官_太后

按史书上面的记载,无疑是魏国的玉玺是“传国玉玺”的可能性最大了。当然,这个玉玺也有一段兜兜辗转的历史,并非是一直“躺”在皇宫里等着传承的。

一、玉玺”出宫“

玉玺,原本应该是叫做御玺的,是专属于皇帝的印章,只不过因为它是秦始皇命人用和氏璧制成的,为玉质,便有了玉玺这个俗称。当初,刘邦先进咸阳,秦三世子婴捧着传国玉玺投降,算是把这份皇权的象征传到了刘邦的手上。后来,这个传国玉玺一直保管在汉室最高领导人的手上,只不过王莽篡汉之时,才被短暂抢走。当时,王莽的姑妈太后王政君见侄子想当皇帝,气愤不已,可玉玺又不得不交,于是便将那传国玉玺扔在了地上,还导致东汉的玉玺少了一角。

东汉后期,宦官和外戚成为了京都的两大祸害,谁也没比谁好多少。可即便如此,外戚和宦官之间的争夺也一直没停过。公元189年,著名的昏君汉灵帝驾崩,他的儿子刘辩即位称帝,是为汉少帝。少帝的母亲是何太后,何太后的哥哥叫做何进,此时也算是外朝掌权之人。不过,在皇宫之中还有一些掌权的宦官,天天在太后的耳朵边诉苦,这其中最有名的十个被称为是”十常侍“。何进想一举除掉这些宦官,可太后终究是个耳根子软的女子,不肯听哥哥何进的话。

展开全文

于是,何进就想了一个昏招儿,即将在外带兵的董卓召进京来威吓太后。可还没等董卓进京呢,何进就被十常侍诈传太后的旨意召进宫给杀了。这下子,何进的心腹袁绍等人可不干了,他们借这个机会,带着人直接冲进了皇宫,杀掉了不少当权的宦官。而十常侍之中一个叫张让的宦官却带着几十个人挟持着少帝刘辩逃出了宫,顺带着拿走的就有这传国玉玺。后来,张让等人被迫投黄河而死,但这传国玉玺却不见了踪迹。

二、玉玺”再现“

这时候,接到何进调令的董卓也已经赶来了京城。

董卓手下的西凉兵在当时还是非常能打的,董卓自己也是个粗人,既然何进和十常侍都挂了,这京城的决定权自然也就到了他的手里,谁敢不服,那可就是轻则挨打,重则丧命了。后来,董卓看少帝刘辩不太顺眼,反而相中了陈留王刘协,于是便行了废立之事,立了刘协当皇帝,他也就是后来当了几十年傀儡的汉献帝。

董卓在京师做的恶,自然也招来了不少骂名,很快便有十八路诸侯联合起来一起讨伐董卓,这里面就有我们比较熟悉的袁绍、袁术、曹操、孙坚等人。不过,这些诸侯中绝大多数却并非是为讨伐董卓,而是占地盘,所以,董卓一把火烧了洛阳,西逃之后,他们也就不管汉朝皇帝死后,去划地盘去了。

这里面孙坚还是非常勇猛的,先是在直接交手中重创了董卓,后来又将吕败打跑,只可惜原本的东汉京师洛阳城此时已经被彻底烧毁了。不过,孙坚倒是也有意外收获,就在他驻军的洛阳城南的甄宫,发现了一口井,井中竟打捞出了传国玉玺,想来就是张让逃亡之中所遗弃的了。

三、玉玺“归魏”

孙坚得了传国玉玺原本也是挺高兴的,可没过多久,就有人偷偷将这件事儿告诉给了孙坚的“盟友”袁术。袁术听后大喜,竟立即命人将孙坚的妻子等人扣押起来,软磨硬泡地逼着孙坚交出了玉玺。孙坚既为保家人安危,也不想与袁术彻底撕破脸皮,也只好就范了。可仅仅几年之后,孙坚便在与荆州势力刘表的手下黄祖军作战时中箭身亡了,孙坚之子孙策虽然后来彻底与袁术决裂,但也没有机会再拿回玉玺了。

相反,得了玉玺的袁术兴奋异常,天天做着皇帝梦。终于,在公元197年,袁术冒天下之大不韪,在寿春称帝了,可没过多久,他就在吕布和曹操的联合攻击之下混不下去了。最终,在公元199年,袁术悲愤交加之下呕血而死。传国玉玺又辗转到了曹操的手里。

曹操自知还承受不了此物,于是便将传国玉玺又交还给了汉献帝。

公元220年,曹操身死,其子曹丕欲以魏代汉,派使者前来找汉献帝索要传国玉玺。不过这可惹恼了曹皇后。这位曹皇后乃是曹操之女,曹丕之妹,眼见兄长逼迫自己的夫君让位,曹节怒不交出玉玺。

曹丕也不愿与妹妹刀兵相见,只是接连派出几拔使者前来强索玉玺。无奈之下,曹节怒将玉玺扔给来使,曹丕这才顺利带印称帝。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