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一零一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卷_宇宙_孔子_节气

我用夸克网盘分享了「北京市一零一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卷(1).docx」,点击链接即可保存。打开「夸克APP」在线查看,支持多种文档格式转换。

链接:

一零一教育集团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初三练习 语 文 2023.3

一、基础运用(共14分)

立春之后,雨水、惊蛰、春分等节气会接踵而至,初三年级的同学开展了研究二十四节气的活动。

1.下面是一组同学收集的一部分资料,请回答问题。

节气就是气候变化的节点,一年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古人把每个季节分为六个节气,一年便有了二十四个节气。二十四节气形成于春秋战国,经历cāng( )海桑田,斗转星移,它们合序轮回,至今仍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立春

立春即春季的开始,时序进入春季。此时①春寒料峭,风力仍劲。虽然立春名字带“春”,可实际上并不像春。按照气温标准计算,此时我国960万平方公里中有大约67万平方公里是春,只占总面积的7%左右,可见立春是徒有虚名。但人们仍然把立春当做节日来庆祝,做春饼、赠春盘、食春菜。然后,②春天就好像听见了人们的召唤,在某一个夜晚,声势浩大的春风忽然从苍苍草原,从莽莽沙漠,滚滚而来。突然某一天,河冰开裂了,麦苗返青了,山桃鼓苞了,春天来了。

(二)立夏

《礼记·月令》篇,解释立夏曰:“蝼蝈鸣,蚯蚓出,王瓜生,苦菜秀。”③在这时节,蝼蝈、青蛙开始聒噪着夏日的来临,蚯蚓也忙着帮农民翻松泥土,乡间田埂的野菜也都争相出土,万物至此皆日日攀长。看看下面丰子恺描绘立夏情景的画作,红红的樱桃,满满的豌豆,闻香飞来的蜻蜓,鲜活多姿,④兴趣盎然,引人xiá( )想。

展开全文

(1)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在“风力仍劲”中,“劲”的意思是“坚强有力”,应读为“jìn”。

B. “cānɡ海”在此处表示阔大深远的海,应写作“苍”。

C.“引人xiá想”意为勾起人们的想象,xiá应写作“暇”。

D.“聒噪”在此处的意思是“声音杂乱”,读为“ɡuō”。

(2)下面对材料中词语使用的理解或修辞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A.①处使用“春寒料峭”,意思是在立春这个节气,春寒已去,春意渐浓。

B.②处的句子使用了比喻和拟人,描绘了春天不期而至的景象,表达作者的欣喜之感。

C.③处的句子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描绘夏日已至,万物忙碌、热闹非凡的景象。

D.④处使用“兴趣盎然”,意思是人们对丰子恺画作的高超技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3)根据对联的要求及文段的相关提示,从以下句子中分别选出反映春季和夏季的一组对联,并按上下联顺序依次填在横线上。(2分)

①东风软系桃花雨 ②红莲翘指蜻蜓吻 ③雁语无题桂就章 ④闻香转角梅方露

⑤碧水吟歌蛙鼓合 ⑥含笑迎春雪已红 ⑦菊香不散枫生色 ⑧西柳轻堆翡翠烟

春季: 夏季:

2.二组同学准备在班里布置文化墙,介绍二十四节气,请帮助他们解决在准备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016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惊蛰

“惊蛰”两个字并列一起,就构成了生动的画面和无穷的故事。你可以想象 ① 在远方一声初始的雷鸣中,万千沉睡的幽暗生灵被唤醒了,然后它们不约而同地睁开惺忪的双眼,迎接阳光的爱抚。这个节气也反映了对象的被动、消极和等待状态,显现出一丝善意的冒犯和介入。【甲】

清明

清明时节,草木萌发,时有知时节的好雨悄然而至。雨后天晴,清新的空气中多了些泥土的味道,【乙】暖暖春阳中,孩子们欢快的笑声在秋千上荡得很高很高。

处暑

每年的处暑都是在农历的七月中下旬,有书解释:“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人们告别炎热的夏天,享受着“一场秋雨一场寒”的惬意。立秋之后,人们开始收割庄稼 ② 到了处暑,收割基本完成,可谓是“处暑满地黄,家家仓有粮”。【丙】

(1)文化墙的标题要从以下三幅字中选择一幅,要求能够体现二十四节气的特点,请你选择陈述有误的一项(2分)

A.选择甲,因为二十四节气是根据气候、物候特征进行的总结,灵动又有智慧,与草书的飘逸狂放相符合。

B.选择乙,因为我国有关二十四节气的文化气源远流长,与隶书古朴厚重的历史感相近。

C.选择丙,因为对于二十四节气的研究不仅是一项活动,更是一份责任,与楷书的端庄大气相符合。

(2)在【甲】【乙】【丙】横线处依次填入句子,顺序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这是人们幸福感最强的节气了。

②看吧,小草精神抖擞地绿着,鹅黄色的柳枝轻歌曼舞。

③这就像一个乡村客店的老板,在凌晨轻摇他有要事在身的客人:客官,醒醒,天亮了,该上路了。

A. 【甲】①【乙】②【丙】③ B. 【甲】①【乙】③【丙】②

C. 【甲】③【乙】②【丙】① D. 【甲】③【乙】①【丙】②

(3)在①②两处依次填入标点,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 B. : 。 C.: , D.—— ,

3.三组同学在周记中写下自己的活动感受,其中划线句子有两处表达不妥,请改正。(2分)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四句七言的节气歌,用简洁的方式完成了人们的自然启蒙。这不是一种智慧的结晶,而是一种巧妙的组合。它带着生命的密码和丰富的信息,汇聚成一条浩荡的生命长河。

如果我们顺着节气的根脉追溯,最早显现春之端倪的并非柳梢枝头,而是残冬瑞雪。白雪是写满春讯的素笺,草地是生命萌动的家园。始于立春,终于大寒,二十四节气就像天地孕育的二十四个角色,迎来送往,相互守望,在运转自如的秩序中完成四季的轮回。

二、古诗文阅读(共18分)

(一)默写(共5分)

4.纷纷暮雪下辕门,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余则蕴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6.积极求索,乐观豁达是中国文人的优秀品质。请你从积累的古诗文中选择连续两句能表现这些优秀品质的诗句: , 。(本试卷出现的诗句不能使用)

(二)阅读《渔家傲》《破阵子》,回答下面问题。(共5分)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7.下列对两首词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渔家傲》上阕景物描写极具感染力:边声、号角声写动,千嶂、长烟、落日、孤城写静,动静结合,生动地展现出一幅充满祥和之气的战地画面。

B.《渔家傲》整首词意境苍凉悲壮,形象鲜明生动,语言质朴凝练;词中描写的是词人身临目见的景物,表达的是词人和他所理解的征夫们的感情,读来真切感人。

C.《破阵子》上阕开头两句通过梦境,把镜头定位在了曾经生活过的军营之中,写出了豪放、壮阔的军旅生活。

D.《破阵子》下阙一二句写马快弦急,战斗激烈,渲染着战事的顺利,从侧面衬托了战士的意气风发、英勇无畏。

8.这两首词都写到了一个共同的意象“ ”,都共同抒写了将士们渴望 的思想感情。不同之处在于《渔家傲》还表现出将士们长期戍守边疆的 之情。 (3分)

(三)阅读《曹刿论战》,回答下面问题。(共8分)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甲】“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乙】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丙】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9.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又何间焉 遂与外人间隔 其间千二百里

B.小信未孚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愿陛下亲之信之

C.公问其故 故患有所不辟也 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D.战则请从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择其善者而从之

10.翻译文中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甲】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翻译: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的牲畜和玉器、丝织品等,从来不敢虚报,一定做到诚实可信。

理解:在曹刿指出靠贵族的拥护不能战胜齐军后,鲁庄公又把取胜的希望寄托于神灵的护佑,表现了鲁庄公善于接纳他人建议。

【乙】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翻译:第一次击鼓能够鼓起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减弱,第三次击鼓士气已尽。

理解:曹刿认为作战靠的就是士气,所以在战场上,他等齐军三次击鼓后,抓住彼竭我盈的战机,适时击鼓进军,取得胜利。

【丙】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翻译:我发现他们的车印混乱,军旗也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

理解:曹刿根据“辙乱”“旗靡”判断敌情后才决定追击,从中可以看出曹刿善于把握战机,具有卓越的军事智谋和指挥才能。

11.鲁庄公、文公、汉宣帝都认为治理国家最根本的政治思想是什么?请结合原文及链接材料,分别说说这种思想在他们三人身上的具体表现。(4分)

【链接一】

文公伐原①,令2以三日之粮。三日而原不降,公令疏军3而去之。谍4出曰:“原不过一二日矣!”军吏以告,公曰:“得原而失信,何以使人?夫信,民之所庇也,不可失也。”乃去之,及孟门5,而原请降。 (《国语•文公伐原》)

注释:①[原]原国,姬姓小国。②[令]限令。③[疏军]撤兵。④[谍]刺探军情的人。⑤[孟门]原国地名。

【链接二】

宣帝曰:“闻古天子之名,难知而易讳①也。今百姓多上书触讳以犯罪者,朕甚怜之。其更讳询②。诸触讳在令前者,赦之。” (节选自《汉书·宣帝纪》)

注释:①[讳]避讳。②[询]汉宣帝改名为“询”。

三、名著阅读(共4分)

12. 《简爱》描写了一个具有反抗精神的女性形象。请结合小说情节,说说简爱的反抗精神体现在哪些地方,这种精神给了你怎样的启示。(150字左右)(4分)

四、现代文阅读(共24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共8分)

【材料一】

自2021年Roblox上市引爆“元宇宙”概念后,无论是资本市场还是创业者都对“元宇宙”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元宇宙”一词诞生于1992年的科幻小说《雪崩》。小说中提到“元宇宙”和“化身”两个概念。人们在一个虚拟的世界里可以拥有自己的虚拟化身,这个虚拟的世界就叫做“元宇宙”。

元宇宙既虚拟又现实,它是利用科技手段进行链接与创造的,与现实世界映射与交互的虚拟世界。参照现实世界对元宇宙的本质进行总结,元宇宙由五大构成要素:人(生产力)、人的关系(生产关系)、社会生产资料(物料)、经济(交易体系)及法律关系和环境及技术生态体系。元宇宙对这五要素进行充分改造和构建,最终形成能够映射现实且独立于现实的虚拟世界。

在元宇宙世界中,每个人自然人(现实世界的人)将有一个或多个元宇宙ID,元宇宙ID之间将产生具有现实感的真人社交关系,低延迟和沉浸感保证现实世界的人能有充足的“在场感”。现实世界的人能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进入元宇宙,进入后可以享用其海量内容,拥有整个元宇宙安全性和稳定的保证,延续元宇宙衍生出的文明。

【材料二】

元宇宙带给人类的是在内容场景上的沉浸式新体验。例如VR直播间,品牌新品上市发布会、双十一大促,这些在现实中带给大家直观视觉效果的场景都可以使用元宇宙实现。在元宇宙里人们可以更直接表达,甚至未来,人们可以直接在元宇宙中找到工作。

2021年6月,全球首款AI人工智能数字皮影藏品登录元宇宙。

2022年4月25日,Facebook母公司Meta宣布,其第一家“元宇宙”实体店将于5月开业,消费者可以在实体店试用和购买虚拟现实(VR)头显和其他设备。

2022年6月30日,全国首个家居元宇宙平台在赣州南康正式发布。

【材料三】

如同数字化给人们生活、生产方式带来了巨大变化的同时,也给社会治理带来了诸多新的问题一样,当元宇宙切实走进人们的生活后,也同样可能带来的新的社会问题。

比如,元宇宙游戏可能会导致一些新的人类精神问题出现。由于元宇宙游戏将更具有沉浸感和真实感,未来不论成人或未成年人,都有陷在其中分不清现实与元宇宙界限的可能。甚至还可能彻底抛弃现实中的身份和感受,在元宇宙里面生活、赚钱、社交等等,成为现实社会里彻底的“隐形人”。

元宇宙是一个不断演变发展的概念。元宇宙产业的发展存在资本操纵、舆论泡沫、隐私风险、伦理风险、立法监管空白等风险。

新事物的出现,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人们在对元宇宙的美好前景充满期待的同时,仍需理性判断和稳步推进。

13. 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与原文的意思相符合的一项是(2分)

A.参照现实世界对元宇宙的本质进行总结,由五大要素形成的元宇宙,可以直接构建能够映射现实且独立于现实的虚拟世界。

B.在元宇宙中,每个自然人将有一个或多个元宇宙ID,各元宇宙ID之间会产生完全真实的社交关系,直接保证人们充足的“在场感”。

C.现实世界的人可以随时随地进入元宇宙,享用海量内容,拥有整个元宇宙安全性和稳定的保证,延续元宇宙衍生出的文明。

D.现在,在元宇宙里人们可以更直接地进行表达,人们可以直接在元宇宙中找到工作。

14.根据材料三,说说当元宇宙切实走进人们的生活后,可能会带来哪些风险和新的社会问题?(3分)

15. 请你结合以上三则材料和现实生活,预测元宇宙未来可能有哪些创业方向。(3分)

(二)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共10分)

徜徉孔林

赵汀生

①在曲阜城北,有一片辽阔的墓地,十万余孔氏家族成员在此结冢而葬,这就是延绵了两千多年的孔林。先后仰拜了孔庙、孔府,沿着长长的神道向孔林走去,这时我才真正觉得离圣人越来越近了。

②孔子周游列国后,并未推销出自己的主张,又接连听到瑞兽麒麟被杀,得意门生子路在卫国内乱中被剁成肉酱,他就像一棵老树连遭雪裹雷击,很快奄奄一息,唱起了哀歌:“泰山要倾倒了,栋梁要毁坏了,哲人要辞世了。”果然,他不久就去世了,弟子们举行了葬礼,于是有了眼前的孔子墓。

③孔子墓坐落在孔林入口处西北面一座红垣环绕的院子里。一个直径二三十米的坟堆,高不过五米,前有孔子后代立的两座普通的石碑,碑前用泰山封禅石垒成的供案,大概是墓地唯一的奢侈物。和孔子的熠熠光环和崇高地位相比,墓显得过于朴素,一时真有些匪夷所思。但细想来,似又在情理之中。孔子在世时其思想并未被统治阶级所接受,他的政治和社会地位自然不会太高,于是死不轰动,葬不隆重。随着孔子的地位在历朝不断攀升,孔子墓的周边添加了许多包装,如苍桧翠柏侍立的神道、气势宏伟的万古长春坊、端庄肃穆的至圣林坊,尽显高贵与排场。好在古人头脑没有过于发热,孔子墓核心部分基本保持了固有的面貌,这不能不说是一件幸事。

④孔子墓的左侧和前方,分别是孔子的儿子孔鲤和孙子孔伋的墓,形成所谓“携子抱孙”的格局。孔鲤天资平平,书读得没有父亲的得意门生们好,又没混得个一官半职,一辈子无大作为。孔鲤之子孔伋自小伶俐,祖父孔子对他寄予厚望,后来他果然一鸣惊人,写出《中庸》这一儒家经典,成为孔学的重要传承人。他的墓尊贵而奢华,与其父孔鲤墓的简陋形成强烈反差。看来,有着至高地位的“礼”之“雅”,还是难敌“以成败论英雄”之“俗”。

  ⑤孔子坟头的草并不茂盛,几处已有些枯黄,斑驳中透着凄凉。夕阳中,墓前空地上的树影被拉得很长,仿佛伸向时光深处,游人渐稀,肃穆跟随着静谧慢慢包围过来。墓碑前的香炉里没有半点灰烬,表明这里是不允许烧香照烛的。环顾四周,不远处一妇人正怀抱鲜花向游人兜售。欲购一束献给圣人,又觉得向孔夫子献鲜花,恰似请他老人家穿西装,有些不伦不类,于是唯有默默伫立。

⑥孔子的伟大,不仅仅因为他创立了后来演化为儒教的儒家学派,极大地弘扬和提升了中国文化,还在于他倡导以“仁”为本,“仁者爱人”,其“救世”的理念和人本思想为当今世界所瞩目。历史上中国人的思想出口的并不多,被外国人所推崇的,更是凤毛麟角。孔子的思想历经两千多年后还在引导着世界潮流,其对人类影响的恒久性令人叹服。

⑦一阵翅膀扇动的声音打破了寂静。举目望去,见一群细脖子长脚的白鸟在树梢间扑来跳去。导游说这是鹭鸶,一种美丽高雅的鸟,是孔林中数量最多的鸟类居民。想起刚才在孔庙里,见那遍布深庭宏院的古柏上,几乎都立着浅灰色、体型不大的鸦,一些靠近围墙的树底下,散落着鸦的羽毛和枯骨,而这孔林之中,却一直未见鸦的踪影。一边是庄严的思想文化圣殿鸦影绰绰,一边是森森墓地鹭鸶弄舞,难道这是圣人对生命的另一种解读?

⑧离开孔子墓,向孔林的纵深处走去。几个妇人骑着自行车争相问我是否需要租车,说孔林很大,步行游玩很辛苦。我婉拒了。独自漫步,忽见浓绿的树林中隐约现出围墙,外面传来隆隆的车流声。从繁华喧嚣的人间世界,到寂静安宁的死者领地,原来就只是这么一墙之隔。

⑨枯树上鹭鸶的轮廓已快要被夜幕吞噬,微风习习,挟裹着丝丝凉意。正欲返回,依稀见那路牌上有“孔尚任墓”字样,不由得走向路牌指示的方向。不多时,见一特别高大的墓碑立于路旁,上雕二龙戏珠图案,刻“奉直大夫户部广东清吏司员外郎东塘先生之墓”。孔尚任这个名字,是年少时读《桃花扇》时得知的,但不知这个风流才子是孔子后裔。剧本写作历经十余年,三易其稿,其借男女离合之情抒兴亡之感,主题鲜明,文词凄美,为百姓所喜爱,上演时轰动京师。康熙皇帝却认为此剧反映南明王朝灭亡,隐有亡国之恨、反清之情,找个借口革除了孔尚任的官职。孔尚任是在康熙南巡至曲阜时担任引驾官,奉命在御前讲经,得到皇帝赏识后,才被破格授为国子监博士的。而将他撤职的,也是这个康熙。孔尚任身为朝官,又是剧作家,在政治不怎么清明的时代,想写出重大主题的有影响的作品,确实不大好把握,结果折戟官场,令人扼腕。

⑩安息在孔林的,不乏历史上曾名重一时的人物,许多人的身份与孔尚任有着共同的特征:文官。有的当过皇帝的老师,有的是儒教的专家学者,有的是奉祀官,等等,不一而足。而徜徉碑林,竟未发现自然科学方面的大人物,中国古代“重文轻理”的传统,在这里显露无遗。于是想起一个观点:孔学、儒教是中国文化的丰碑,然而正由于此,自古以来中国文化人一辈子手不离四书五经,摇头晃脑,之乎者也,满腹经纶,道德文章成为国家取仕的唯一标准。而自然科学从未成为国家主流文化,近代以来中国科学技术大大落后于西方,旧中国积贫积弱,与此有很强的关联。换一句话说,孔学儒教使中华文化深厚而精彩,在世界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但中华民族也为此付出了很大代价。也正如现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梁漱溟先生所说的,中国的文化把太多心思用在人际关系和人伦关系上,轻视了对物质文明的推进。这显然是个值得探讨的话题,但应客观地、历史地、全面地去看待——无论如何,孔子终归是圣人,孔子的思想学说终究是中华文化之瑰宝!

⑪一只鹭鸶掠过头顶,悄悄地落在近旁的树枝上。据说这里的鹭鸶如济南大明湖中的青蛙,从不鸣叫,成为一个千古之谜,而谜底之一是“不惊扰圣人”。

⑫于是我轻轻地走出孔林,轻轻地。

16.作者徜徉孔林,瞻仰古人陵墓,引发思考感悟。请你按照作者的游踪将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4分)

游踪及所见

思考或感悟

瞻仰 ①

陵墓固有的朴素面貌更符合其生前形象。

瞻仰孔鲤和孔伋之墓

瞻仰 ③

17.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作者认为“向孔夫子献鲜花”这种现代祭拜方式与孔子厚重的人格魅力、博大的文化境界不匹配。

B.在作者看来,比起“鸦影绰绰”的孔庙, “鹭鸶弄舞”的孔林更多地保留了孔子的生命气息。

C.独自漫步孔林,作者发现孔子的思想有助于收获内心的安宁,远离喧嚣与浮躁。

D.作者认为中国近代自然科学发展滞后与“重文轻理”文化传统的影响并无必然联系。

18.文中⑨⑪两段均写到鹭鸶,请你结合上下文内容,简要分析这两段对鹭鸶的描写各有什么作用。(4分)

(三)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共6分)

看了罗丹雕刻以后

宗白华

①走到欧洲,经过巴黎,徘徊于罗浮艺术之宫,摩挲于罗丹雕刻之院,我的思想深沉了。

②什么叫做美?自然是美的,这是事实。诸君若不相信,只要走出诸君的书室,仰看那檐头金黄色的秋叶在光波中颤动,或是来到池边柳树下俯看那白云青天在水波中荡漾,包管你有一种说不出的快感。这种感觉就叫做“美”。自然始终是一切美的源泉,是一切艺术的范本。艺术最后的目的,不外乎将这种瞬息变化,起灭无常的“自然美的印象”扣留下来,使它普遍化、永久化。

③人人知道照片没有图画的美,照片没有艺术的价值。这是什么缘故呢? , 。我们知道,自然是无时无处不在“动”中的。照片于物象转变之中,摄取一角,强动象以为静象,已非物之真相了。况且动者是生命的表示,具有精神的作用;描写动者,就是表现生命,描写精神。这种“动象的表现”,是艺术最后目的,也正是艺术与照片根本不同之处。所以罗丹说:“照片说谎,而艺术真实。”

④艺术是否能表现“动”呢?我们拿一张照片摄的《行步的人》和罗丹雕刻的《行步的人》一比较,就觉得照片中人提起了一只脚,而凝住不动,好象麻木了一样;而罗丹的石刻确是在那里走动,仿佛要姗姗而去了。

⑤那么艺术又怎样能表现出“动象”呢?

⑥罗丹的雕刻无所选择,有奇丑的女人,有愁惨的人生,有笑、有哭、有至高纯洁的理想,有人类根性中的兽欲。罗丹眼光精明,他看见这宇宙虽然物品繁富,仪态万千,但综而观之,是一幅意志的图画。他看见这人生虽然波澜起伏、曲折多端,但合而观之,是一曲情绪(如喜、怒、哀、乐、爱、恶,欲)的音乐。情绪意志是自然之真,表现而为动。所以动者是精神的美,静者是物质的美,世上没有完全静的物质,所以罗丹写动而不写静。

⑦罗丹的雕刻不单是表现人类普遍精神,他同时注意时代精神。他晓得一个伟大的时代必须有伟大的艺术品,将时代精神表现出来遗传后世。他在这十九、二十世纪潮流复杂思想矛盾的时代中,搜寻出两种基本精神:(1)劳动。十九、二十世纪是劳动神圣时代。劳动是一切问题的中心。于是罗丹创造《劳动塔》(未成)。(2)精神劳动。十九、二十世纪科学工业发达,是精神劳动极昌盛时代,于是罗丹创造《思想的人》和《巴尔扎克夜起著文之像》。

⑧我对于罗丹的观察要结束了。罗丹一生工作不息,创作繁富。他是个真理的搜寻者,他是个美乡的醉梦者,他是个精神和肉体的劳动者。

(有删改)

1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第②段举秋叶、水波等自然之景给人带来快感的例子证明自然是美的,这种美是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的。

B.第⑥段写罗丹的雕刻刻画了不同的人和不同的状态,共同点是都具有情绪意志,体现了人类普遍精神。

C.第⑦段写劳动、精神劳动这两种时代精神体现在罗丹的作品中,后人可以从中看到时代的伟大。

D.第⑧段总体评价罗丹。“美乡的醉梦者”用比喻论证,写罗丹沉浸在自然景物之美中,创造了不朽的艺术。

20.根据上下文内容,请你把第③段横线处的话补写完整。(2分)

21.阅读下面这则材料,结合原文内容,分析《清明上河图》是如何表现出“动象”,成为不朽的艺术作品的。(2分)

在宋代,臣民不再像唐代以前那样被牢牢地绑定在土地上,臣民们可以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进入城市,形成真正的“游民”社会。那些拉纤的、赶脚的、扛大包的、抬轿子的,甚至算命测字的,都是游民。在多变的城市空间里,每个人都在辨识、寻找、选择着自己的路。选择也是痛苦,但没有选择更加痛苦。张择端看到了来自每个平庸躯壳的微弱勇气,这些微弱勇气汇合在一起,就成了那个朝代里最为生动的部分。

——祝勇《张择端的春天之旅》

五、作文(40分)

22.浓浓亲情,让我们难舍难分;烨烨青春,为我们插上理想的翅膀;泱泱华夏,召唤我们开启新征程……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我们的时代,请莫辜负。请以“莫辜负 ”为标题写一篇文章,可写实,可想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要求:请将题目抄写在作文纸上,作文内容积极向上,字数在600-800之间,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2023届九下三月练习语文参考答案 2023.3

1.(1)D (2)C (3)春季: ①⑧ 夏季: ②⑤

2.(1)A (2)C (3)B

3.这不仅是一种巧妙的组合,更(而且)是一种智慧的结晶。(关联词1分,调序1分)

4.风掣红旗冻不翻 。

5.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6.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或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7. A

8.白发 建功立业(保家卫国或杀敌报国) 怀念(思念)家乡或思乡

9. D

10. 甲

11. 取信于民(或以民为本、人心向背)。(1分)

鲁庄公用诚心办理案件,尽量做到公正,得到了百姓的拥护。(1分)

文公攻打原,按约定三天没能攻下即撤军离开,以信守承诺获得了原的归顺。(1分)

汉宣帝对于自己改名之前冒犯他名讳的人,予以赦免,这份宽容,让他深得民心。(1分)

12. 简爱在舅母家受辱时,坚决反抗恶毒的表哥;在洛伍德学校受到不公正对待时,与司库对抗;与罗切斯特先生的爱情中,她反抗世俗的门当户对的观念,追求爱情的平等。(结合情节任选2处,每处1分,共2分)

启示:女性要有独立意识;自尊自强;凭借自己的力量追求自由的生活;坚定人生理想和追求;坚强勇敢……

(启示言之成理即可,每点1分,答对任意两点就给2分)

13. C

14. ①分不清现实与元宇宙界限(或:精神问题);②资本操纵;③舆论泡沫;④隐私风险;⑤伦理风险;⑥立法监管不到位。(共3分,答对其中任意3点即得3分。)

15.材料一:虚拟现实技术;

材料二:元宇宙内容创作和开发;人工智能技术;元宇宙虚拟现实设备制造商元;元宇宙开发平台;

材料三:虚拟商品和服务;元宇宙安全;元宇宙金融……

(共3分,答对其中任意3点即得3分。只要含有元宇宙要素的抽象方向或具体的创业手段、方式……即可,如:“元宇宙”咖啡馆……)

16.①孔子墓 ②国人并未摆脱以成败论英雄的观念。③孔尚任墓 ④中国古代文人往往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在政治不怎么清明的时代,文人的命运无常(每空1分,共4分)

17. D

18.第⑨段以“鹭鸶的轮廓已快被夜幕吞噬”营造了黄昏时分的凄清氛围(1分),为下文写孔尚任的遭遇做了铺垫/暗示下文孔尚任的遭遇。(1分)。第⑪段由“悄悄地落在近旁的树枝上”渲染出孔林宁静、肃穆的氛围(1分),借此引出“不惊扰圣人”,表达了对孔子的敬意(1分)。(每段分析2分,每点1分,共4分)

19. D

20. 照片所摄非自然之真,惟有艺术才能真实表现自然。(或“照片表现静象,艺术表现动象”“照片表现静象,艺术表现生命,描写精神”可给分。“照片说谎,艺术真实”不给分。)(共2分,照片不真1分,艺术才真1分)

21.《清明上河图》表现了市民们在城市生活中选择的勇气/选择的痛苦/微弱勇气/从土地上解放出来/游民为了生活而努力、奋斗/宋代社会的自由风貌/城市空间的多变(1分),这体现了人类普遍精神/人的情绪/体现了时代精神)(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