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永乐留白龙纹青花盘鉴赏_青花_景德镇_永乐

Lot 5715

明永乐

展开全文

青花留白锥刻海涛龙纹大盘

(塞伦森龙盘)

尺寸:40.2 cm直径;6.9 cm高

备注:

丹麦著名建筑家所罗门·塞伦森(Salomon Sörensen,1856-1937)旧藏

展览:

景德镇御窑博物院、保利艺术博物馆,「青花的故事——景德镇御窑遗址所出与海内外珍藏元明青花瓷器对比展」,北京,2022年6月20日 - 7月9日

出版:

景德镇御窑博物院、保利艺术博物馆,《青花的故事——景德镇御窑遗址所出与海内外珍藏元明青花瓷器对比展》,北京,2023年(即将出版)

估价待询

明代永宣青花名满天下,几乎每季拍卖都可见之。不过纹饰中心留白雕刻的,却是极为罕见。此款永乐青花白龙盘,伊朗国家博物馆有两例。景德镇御窑珠山1993年出土一例,不但尺寸较小(28 cm直径),而且品质不达标,出窑时便即销毁,从未上贡。上海博物馆也有一例,惟书宣德年款,非永乐出品。

简而言之,是次举槌的这件永乐青花器,乃是收藏家可以拥有的市场孤品。另外两件安放于中东的顶尖博物馆,大家只能望洋兴叹。

古玩界的重器,很多时会以藏家命名之,以资识别。举世闻名的例子,莫过于现藏大英博物馆的「大维德花瓶」(David Vases)。

本青花器也是同理,称为「塞伦森龙盘」。塞伦森(Salomon Sörensen,1856-1937)为瑞典名建筑家,当地三大城市马模(Malmö,又译马尔默)逾百建筑物都是出自他的手笔。风格受文艺复兴中心「翡冷翠」佛罗伦斯启发。此外,他也是北欧一代重要藏家,尤喜中日两国之古美术。

伊朗国家博物馆的近例(左图一例只得黑白图片)

左为景德镇御窑珠山一例,属残件;右为上海博物馆近例,为宣德朝出品

马模有逾百建筑物出自塞伦森手笔

谈过罕有程度与来源出身,现在我们聚焦美术工艺之上。

本品形制规整,大口微敛,弧腹广底,浅圈足,为明初大盘经典造型。匠人先用尖状工具于瓷坯上勾划龙纹,包括轮廓、双目、冠发、厚唇、牙齿、爪趾、鳞等细节,然后在龙身周围用青花料满绘汹涌海浪,内壁外围画一圈缠枝花卉十二朵,包括山茶、莲花、月季、扁菊等不同品种,饶有心思。外壁绘云龙纹,内外口沿各绘回纹一周,最后施透明釉入窑高温烧成。

盘底砂底无釉,可见胎体坚致细腻,足沿微泛火石红,乃瓷胎含铁量较高的永宣器特色。龙腾海涛,气势磅礡,尽显永乐帝安内攘外的武功霸气。与此同时,飞龙与火焰由周围的青花映衬而出,隐露中华传统的留白美学与哲思,也突显永乐帝的品味与内涵。

每朝每代的龙纹都各具风采,既是藏家鉴定真伪的特征,亦是欣赏帝皇艺术的精彩之处。不过大家或许没想到,龙纹模样可能真的参考了九五之尊的御容而绘。

花卉十二朵,品种不一而足,饶有心思

本青花盘中心龙纹留白雕刻

本盘外壁的龙纹

左为洪武帝朱元璋御容肖像的常服部份;右为永乐帝朱棣御容

本盘白龙口齿开张,怒发冲冠,龙须起扬。对比现藏台北故宫的洪武帝与永乐帝御容画像之中,皇帝所穿明黄色常服上之团龙纹饰非常相似,可见此式造型甚得两帝青睐。

再留意画像中的永乐帝相貌,胡须分作五绺,髭须与下颌两侧的两绺长须无疑是特意加以定型,与父亲朱元璋,乃至后来诸帝皆尽不同。本盘白龙形象与之多有神似之处,可谓真龙化身也。

温馨说明:我们敬重和感谢原创作者,凡未具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无法查获作者所致,敬请原作者谅解!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同类微信公众号转载本部发布文章,敬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