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一定要在“靖难之役”后五次亲征蒙古吗?在得知自己的成绩是超常发挥后,自己是什么心情你最想对父母和老师说句什么话_蒙古_明朝_永乐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乃恩 蒙古 明朝 永乐

本文目录

  • 朱棣一定要在“靖难之役”后五次亲征蒙古吗
  • 在得知自己的成绩是超常发挥后,自己是什么心情你最想对父母和老师说句什么话

朱棣一定要在“靖难之役”后五次亲征蒙古吗

凡事有利必有弊,文武双全永乐帝!

明成祖朱棣,历史上争议颇大的一位帝王,他雄才大略,文武全才。

他开创了明初盛世,南征北伐,巩固了南北边防,维护了中国版图的完整。

另一面又好大喜功,多疑好杀,手上沾满了鲜血。

永乐帝朱棣曾五次出征蒙古,史家赞誉“五出漠北,三犁虏庭”,“功高汉武,业迈唐宗”。

过去汉武帝和唐太宗虽然也屡破北狄,但都是派大将出征。

像朱棣这样以天子身份远征大漠的,明成祖是第一人。

那么明成祖朱棣为什么要御驾亲征呢?

蒙古贵族的不断挑衅和叛乱

明成祖即位的时候,蒙古内部互相残杀,并分裂为鞑靼、瓦剌和兀良哈三部。

兀良哈部因“靖难”时“从战有功”,明成祖待之甚厚,永乐年间一直和明朝和睦相处,和明朝对抗的是鞑靼和瓦剌两部。

明成祖朱棣一开始对蒙古是采取怀柔政策的。永乐七年,明成祖朱棣曾给鞑靼的大汗本雅失里写信称:“朕主中国,可汗王朔漠,彼此可相安无事”,表达了和平共处的善意。

但当时鞑靼在蒙古部落中实力最强,大汗本雅失里也因此狂妄自大,不知好歹,竟然杀死了明朝使臣郭骥,朱棣也是忍无可忍,才决定征讨蒙古。

一开始朱棣并没有亲自出马,他派出了在“靖难之役”中立有首功的丘福率领十万精兵进行讨伐,丘福轻敌冒进,导致十万大军全军覆没。

天威震怒,永乐八年朱棣亲率五十万大军北伐蒙古。

明成祖首次北征历时三个多月,纵横二三千公里,虽然末能全歼鞑靼军队,却扫荡了其根据地斡难河、胪朐河一带,促成了鞑靼内讧,致使大汗本雅失里在逃亡途中被瓦剌杀死、太师阿鲁台称臣朝贡。

明朝成了鞑靼与瓦剌两大势力的宗主国,明成祖不仅是中原的帝王,也是蒙古的帝王。

他称:“华夷本一家,朕奉天命为天子,天之所覆,地之所载,皆朕赤子,岂有彼此。

明成祖首次北征之后,蒙古草原的大、小封建主基本上已经和明朝建立了隶属关系,主要形式有封王和设卫,按级别对归附者分别授予王、都督、指挥、正副千户、百户等。

但由于游牧民族反复无常,瓦剌、鞑靼臣服明朝的情况下相继叛乱,明成祖于永乐十二年(1414)、永乐二十年(1422)、永乐二十一年(1423)、永乐二十二年(1424)对反叛者进行讨伐,毫无疑问朱棣后四次北伐漠北是平定叛乱的。

政权巩固,经济繁荣

明成祖即位后,进一步削弱了藩王的势力,恢复了锦衣卫,增设了东厂,初步设立了“内阁”,这些措施都加强了皇权。

太子朱高炽宽厚仁慈且有才干,朱高炽每次都圆满完成了监国任务。

这些让朱棣放心,没有篡位等后顾之忧。

明朝经济经过三十多年的休养生息,到了永乐年间达到了繁荣。

永乐九年仅储存的仓粮就达一千九十八万石之多,可供军队十年俸粮。

“宇内富庶,赋入盈羡”,国富民强,为明朝北伐蒙古提供了物质保障。

勇武刚毅、好大喜功

明成祖出生行伍,在他还是燕王时,就“屡帅诸将出征”,在近十年间,六次离开北平出征或巡边,金戈铁马,亲历战阵,培养了军事才能,磨炼了勇武刚毅的性格,有“欲威治万方”的抱负。

就像老农离不开田地一样,金戈铁马的战争生活对他有天然诱惑。

和汉武帝一样,朱棣也好大喜功,他自己想要建立“一扫胡尘,永清沙漠”的万世功业,和汉武唐宗争辉。

每次出征,前呼后拥,极尽排场。

所到之处,必“勒之金石,以垂万祀”。

如至玄石坡命刻“玄石坡”和“立马峰”,赐泉名“天赐泉”,至广武镇赐山名“灵显翠秀峰”,赐泉为“清流”。

还有一个原因是朱棣得位不正,不是正统的继位,他希望建立边功来消除这一弱点。

结果和影响

从正面看,朱棣的五次北伐削弱了蒙古各部势力,造成蒙古各部归附纳贡的局面,巩固了边防,维护了明朝边境的安宁。

从反面看,连年的战争给蒙古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蒙古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后来蒙古族人民一直贫穷落后和朱棣发动频繁的战祸不无关系。

同样战争也给中原人民带来深重负担,老百姓生活艰难,苦不堪言。

北伐的最大弊端是造成了国库空虚,财力大窘。

朱棣第一、二次出征都是五十万兵力,第四次三十万,其余两次都是数十万。

“大军未动,粮草先行”,如此庞大的供给,让户部尚书夏原吉绞尽脑汁。

到了第三北伐,北边卫所仓库以无力支出,只好动用了34万匹驴, 车177500多辆,挽车夫235000多人,共运载粮食37万石,随大军出征。由于深入大漠腹地,军粮往往供应不上,“军士乏食,多饿死者”,好几次北伐都是因为粮草供应不上,不得不撤兵回朝。

连年用兵,致使国力枯竭,永乐末年连官员的俸禄也被砍去大半,更别说老百姓的生活了。

到了最后,永乐大帝朱棣也幡然醒悟。

当第五次出征劳而无功时,他立即下令班师回朝,可惜病死在回军途中。

在临死前,他想起了因劝阻北伐而被关进大牢的夏原吉,不由一声叹息:原吉爱吾

在得知自己的成绩是超常发挥后,自己是什么心情你最想对父母和老师说句什么话

谢你邀请。在得知自己成绩超常发挥后,总觉得自己这回不可能得到这样的成绩,心里暗暗自喜。‘我能得到这样的好成绩?’心想。这时的他最想和爸妈和老师说:‘这次考试成绩出乎我的意料,不知怎的我就把它发挥出来了,这次成绩真满意……’可能就是这样吧?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