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流的中医药治疗方法_高热_方药_颗粒

□孟 泳

甲流是指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常发生在冬季、春季,具有传染性强、人群普遍易感等特点。

甲流的临床症状

发热常为甲流患者的首发症状,与普通感冒相比,多为高热,体温可达39摄氏度,甚至更高,一般高热持续三五天,通常伴随寒战、浑身酸痛、乏力等不适感,还会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发热后患者会陆续出现其他症状,比如咳嗽、咯痰、咽痛、乏力等,甚至出现胸部压迫感。

如何预防甲流

甲流的预防主要是以避免接触甲流患者为主,病毒流行期间坚持戴口罩,加强锻炼,均衡饮食,提高身体免疫力。中医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人们要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不抽烟、不喝酒、不熬夜;另外,可以到医院接种甲流疫苗,也可以服用中药进行预防。

1.甲流首重预防,提前接种疫苗能够有效预防流感的发生。

2.流感流行季节应尽量避免去人员密集场所。

3.平时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好个人防护,多吃果蔬,清淡饮食,营养均衡;调节心情、保证睡眠。

4.若感染甲流,患者需要多休息,保持充足睡眠,多喝热水,保持营养均衡。若体温超过38摄氏度,且口服退热药后效果不佳,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5.老人、孕妇、婴幼儿、肥胖者和有慢性基础疾病者,患流感后请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选用中医药辨证治疗。

方药:苏香饮。人参3克,芦根9克,银花5克,苏叶3克,藿香3克,代茶饮用。

气虚容易感冒者,可应用玉屏风颗粒。

另外,河南省中医院院内制剂“八味辟秽祛浊饮”具有芳香醒脾、解秽驱邪的功效;“藿荆防疫饮”具有清解肝肺、芳香化浊的功效。只要证候相符,无论是甲流还是普通感冒,都可以应用中药来预防和治疗。

甲流的治疗

中医认为甲流属于时行感冒范畴,根据传统认识,诊治多采用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体系和治法,注重扶正和祛邪,分期、分阶段治疗。流感具有自限性,经一般对症处理和中医药干预后均可在短期内痊愈。

风热犯卫型

临床表现:发病初期,发热或未发热,咽红不适,轻咳少痰,无汗,舌质红,苔薄或薄腻,脉浮数。

方药:疏风清热基础方。银花15克,连翘15克,桑叶10克,杭菊花10克,桔梗10克,牛蒡子15克,竹叶6克,芦根30克,薄荷(后下)3克,生甘草3克。水煎服,每剂水煎400毫升,每次口服200毫升,每天2次。

展开全文

加减:苔厚腻,加广藿香、佩兰;咳嗽重,加杏仁、枇杷叶;腹泻,加川黄连、广木香;咽痛,重加板蓝根、锦灯笼。

中成药:荆银颗粒、银翘片、疏风解毒胶囊、正柴胡饮颗粒、连花清瘟胶囊(颗粒)等。

热毒袭肺型

临床表现:高热,咳嗽,痰黏咯痰不爽,口渴喜饮,咽痛,目赤,舌质红,苔黄或腻,脉滑数。

方药:清肺解毒基础方。炙麻黄3克,杏仁10克,生石膏(先煎)30克,知母10克,浙贝母10克,桔梗15克,黄芩15克,柴胡15克,生甘草10克。水煎服,每剂水煎400毫升,每次口服200毫升,每天2次。

加减:便秘,加生大黄;持续高热,加青蒿、丹皮。

中成药:痰热清胶囊、六神丸、清肺排毒颗粒等。

表寒里热型

临床表现:恶寒,高热,头痛,身体酸痛,咽痛咽红,鼻塞流涕,口渴,舌质红,苔薄,脉数。

方药:解表清里基础方。炙麻黄6克,桂枝10克,苦杏仁9克,生石膏(先煎)30克,黄芩15克,知母10克,赤芍15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每剂水煎400毫升,每次口服200毫升,每天2次。

加减:便秘加生大黄;持续高热加青蒿、丹皮。

中成药:金花清感颗粒。

除了服用中药汤剂以外,还可以配合中医外治疗法,比如耳穴放血、拔罐、艾灸、刮痧、推拿、中药足浴等,均有良好治疗效果。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中医院呼吸科)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