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是香港词坛教父及四大才子之一,但黄霑却潇洒洒脱、儿女情长_香港_都是_两人

觅娱乐新知,看明星百态,品电影人生!大家好,这里是影片回收站的“看明星百态”栏目。

展开全文

作为香港四大才子之一,黄霑的传奇一生,比他的歌词还要“真”。

提到才子,大家都能想到谁?是笔下柔情的徐志摩,还是潇洒倜傥的郁达夫,又或者是''我便是我了''的郭沫若?可能大家更多想到的是周星驰电影中的唐伯虎吧!不错,黄霑应该算得上是当代的唐伯虎,他才华横溢、冠绝词曲、潇洒倜傥的真性情确实跟唐伯虎有几分相像。

他除了填词作曲还主持电视电台节目,写专栏、写小说、写剧本、演电影,样样手到擒来,因此与金庸、倪匡、蔡澜一起,被冠以“香港四大才子”的美誉。而在这四人当中,黄霑是流行音乐界的唯一代表人物。他的一生,也见证着香港乐坛的崛起、辉煌与没落。

他的每一首作品都是足以震撼歌坛的好作品。这些作品无一例外都是谱写了黄霑自己的内心世界。有潇洒洒脱的英雄情怀,有江湖义气的兄弟之情,有缠绵悱恻的爱河之曲,也有祖国河山的壮丽曲目。黄霑把自己写到歌词里,每一句都像他的人生一样,情真意切,真性情,真洒脱。

他酒色财气一样不落,发妻一生挚爱,有喜时也能爱上别的女人。

一双鬼手,既能沧海一声笑,也能写黄书,他好色却又不下流,连拍过的动作片都被人奉为神作。

“好色无胆,好酒无量,好钱却无能”鬼才黄霑,这样评价自己。

黄霑(1941年-2004年),出生于广州,原名黄湛森,我们香港词曲家、作家、主持人、演员。

1949年,8岁的黄湛森跟随父亲,迁居至香港。

小时的黄湛森和家族中的几个兄弟一起就读喇沙书院(香港著名的男子天主教中学)。

有一天,表弟被同学欺负,黄湛森讲义气,为了给表弟讨回公道,和同班的李小龙约架,最后在李小龙狂风暴雨般地拳脚下抵抗了二十分钟,才彻底败下阵来。

从那以后黄霑逢人总不忘了吹嘘一句“老子当年可是跟李小龙打过架的人!”

也算不打不相识,后来他竟和李小龙成了兄弟。可再后来,他居然爱上了兄弟的嫂子林燕妮......

也是在读中学时,这个瘦弱的男孩子喜欢上了音乐与古典文学,加入了学校口琴队,师从著名口琴大师梁日昭,并且连续五年拿下学校口琴大赛冠军。

1960年夏天,香港的《星岛晚报》举办了一场业余歌手比赛,吸引了千余人参加,其中就包括十九岁的黄湛森。因黄湛森爱面子,害怕输了没面子,于是他报名的时候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黄霑。他说:“万一失败了,谁也不知道黄霑是谁。”最后,黄霑止步于十五强。

音乐比赛虽然输了,但是这个名字却永远留下了,一提起黄霑大家都很熟悉,而黄湛森,很多人都是一头雾水。

中学毕业后,进入香港中文大学就读,后来黄霑写歌词的时候举重若轻,信手拈来,而这一切都跟他背后有着异于常人的努力分不开。读书的时候,香港殖民地要求英文第一,中文第二,好在对于学生的阅读不作强制,所以黄霑中西书籍全部阅读,图书馆是他常去的地方。漫无目的的阅读好处在于,不会给自己设置边界,未来有无限种可能。

黄霑读过的书籍,基本上都会有密密麻麻的手写笔记,从笔记的字里行间,依然可以勾勒出一个勤奋少年对知识渴望的形象。

人人都知道黄霑的音乐才气,却少有人了解他的策划天赋。

黄霑创意非凡,在香港策划业界留下了很多令人惊艳的文案,那句著名的''人头马一开,好事自然来''的策划词就出自他的手笔。

在写作的实践中,黄霑将文言、白话、俗语结合在一起,既不会太阳春白雪,也不会过于俚俗,这才慢慢成为港乐的主流风格。

1978年,黄霑填词的作品《誓要入刀山》、《倚天屠龙记》、《鳄鱼泪》、《楚留香》等入选香港电台“第一届十大中文金曲”。

1979 年,他作词、顾嘉辉作曲、罗文主唱的《狮子山下》,题材是十分主旋律的,要唤醒香港人的家国意识,这首歌数十年来不停激励着香港人前进奋斗,“大家用艰辛努力,写下那不朽香江名句”更被多次引用,时至今日这首歌的意义早不仅限于电视剧,而是已经超脱出时代的界限,成为最能代表香港的歌曲。

1980年最火电视剧没有之一的《上海滩》同名主题曲正是源于霑叔拉肚子、冲马桶那一瞬间的灵感……

黄霑后来承认,灵感源于一次拉肚子的经历,“浪奔,浪流,万里滔滔江水永不休”,一泻千里,经典诞生。现在听起来很搞笑,可是到了大师那里就是灵感的来源。

1983年,《射雕英雄传》在我们大陆播放时万人空巷,而《射雕英雄传》的三部主题曲及其插曲则是脍炙人口。当年,全国男女老幼,都会将这几首粤语歌哼得有模有样。黄霑为这版的《射雕英雄传》共写了六首歌,包括《一生有意义》(《东邪西毒》主题曲)、《世间始终你好》(《华山论剑》主题曲)等,其中《世间始终你好》入选《第六届十大中文金曲》。

黄霑后来说,《我的我们心》歌词基本上是一挥而就,也没有怎么修改。歌曲的内涵,写的不仅是海外华侨的心情,更是写他自己,以及他的父亲对祖国故土的思念。

在香港经济的带动下,港乐也开始畅销全球。但原本作为电视剧副产物的歌曲日渐式微,电影成为主流的消费模式。黄霑看准时机,转入了电影配乐界,成为了人们最为熟知的黄霑。而不得不提的就是他与徐克之间的合作。黄霑说:自己最好最流行的作品,几乎都是和他吵闹、给他逼迫、给他蹂躏才跑出来的。

1987年,黄霑自荐为徐克写《倩女幽魂》,因为他非常爱喝酒,而这一首曲正是他酒醉的时候写成的。真是“古有李白饮酒作诗,今有霑叔醉酒成歌”。黄霑写的词曲,刚劲华丽,曲曲折折的,就这样像宝石一般的嵌进了《倩女幽魂》里,嵌进了兰若寺荒凉凛冽的晚上。

黄霑前面改了6次,徐克看后均不满意。后来黄霑无意间翻到了“大乐必易”,一下子豁然开朗,把简单的我们五声音阶——“宫、商、角、徵、羽”来回变动,填上词后,才有了《沧海一声笑》,改完后,直接扔给徐克说:“你要就要,不要就另请高明,我不会改了”。果然是真性情!整首曲子一泻千里,畅快淋漓,带给我们不绝于耳的经典,这种大气磅礴的姿态现在已经没有了,因为他的作品能触动聆听者的心灵。

''以文言笔法写词有如行钢线,一不小心便会一面倒。只有学贯五经才能欣赏。''这是同为香港词坛伟人的林夕对黄霑作词风格的评价。

同年,黄霑与爱徒雷颂德(就是前几期说的那位让黎明转型为电音王子的那一位)共同为徐克执导的古装爱情片《青蛇》担任电影配乐,入围第13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电影配乐提名。在《流光飞舞》中,黄霑更是纳入了许多佛教元素,完美的展现了人妖之间那层隔膜带来的凄冷、束手无措。

1994年,黄霑与胡伟立、雷颂德、黄英华合作为徐克执导的爱情电影《梁祝》担任电影配乐,获得第14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电影配乐。

不得不说他真是才华横溢,冠绝词曲。

''黄霑''两字成了一个时代的品牌。在香港粤语歌曲的发展史上,黄霑功不可没。

如果说策划是黄霑的本职工作,作曲写歌是他的才华喷涌,那么接下来要说的姑且算是他的兴趣爱好吧。

黄霑爱演戏爱的发狂。只要有戏请他出演,不管角色大小,路途远近,他有求必应,并且乐享其中。

最广为人知的就是在1993年《唐伯虎点秋香》中扮演华太师。

黄霑在书中写道:

''演了不知多少部戏的闲角。不是警司,就是匪帮,正是黑白两道,任我驰骋。而如非色狼,便当嫖客,端是黄字本色,众望所归。要说薪酬之低,银坛金榜肯定是负数之冠,因为有很多时候却薪酬不收,过足戏瘾之余,连车费也会倒贴。拍得兴起之际,甚至自掏腰包,大宴诸色人等。''

除了疯狂迷恋演戏,才华横溢的黄霑1969年就已经在主持界闯出名堂,获得了当年最佳电视节目男司仪奖,更被喻为''电视王子''。

1989年,黄霑曾与倪匡、蔡澜一同主持《今夜不设防》,被称为''香港三大名嘴''。

三人在一起插科打诨,无所不谈。张国荣、周润发、成龙、罗大佑、周星驰、林青霞、王祖贤这些超级大腕都是他们的座上宾,可谓星光四溢。

黄霑这个人也很幽默搞笑,他每次见张国荣都会亲张国荣,而张国荣每次都躲不开。有人问张国荣原因,张国荣说:“每次黄霑都想亲我,而我总想着他身边的林燕妮,就没提防着。”

黄霑在2001年的健康检查中,发现肺部肿瘤,随即手术割除。因接受化疗不断脱发,他索性剃光头发,请来香港另外两大光头麦嘉和罗家英,做了一个新节目《三个光头佬》。依旧豪放洒脱,自娱自嘲。

有人说他好色,好酒,好财。他却说自己好色无胆,好酒无量,好财无能。

仗义每从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自古文人多情爱,仿佛已经是大家公认的事情。

纵然是恣意洒脱,浪荡一生的鬼才''黄霑,也没有逃得过这人世间最俗气、最难脱身的儿女情长。

第一段是与青梅竹马的女友华娃,开启人生第一段婚姻。后来华娃还为他生下了第一个孩子,也正是那年邓丽君将他的《忘记他》唱红海峡两岸,1973年生下次子黄宇文。谁都以为正处于家庭、事业一帆风顺的二人能够从此幸福地走下去。

谁承想在华娃怀有三女儿黄宇诗时,黄霑爱上了香港鼎鼎大名的才女林燕妮。

华娃是个性格刚烈的女子,她忍不同意感情的背叛,果断地与黄霑签署了分手协议。面对媒体的谩说,黄霑说:''我是全世界最新的男人''。

而有着“香江才女”之称的林燕妮一生充满传奇,她是著名填词人林振强的姐姐、李小龙兄长李忠琛的前妻、著名填词人黄霑口中“一生最新的的女人”和得力的工作伙伴。

林燕妮拥有国外柏克莱大学遗传学学士学位、香港大学我们文学硕士学位、香港大学我们古典文学硕士学位等。她有着香港独立女性的特点:美丽、张扬、忠于自我。轰轰烈烈的感情生活,更让她成为大众的焦点。林燕妮曾与李小龙的兄长李忠琛有过一段短暂的婚姻,分手后,两人的儿子跟随李忠琛到了澳洲生活。

林燕妮与黄霑的一段情曾轰动香港文坛和娱乐界。1974年,林燕妮在迪士尼一场活动上认识了黄霑,两人开始了长达15年的爱情。而此后的恩恩怨怨,直到黄霑2004年离去仍未消散。跟黄霑恋爱的时候,林燕妮一直背负着“女子”的说名,尽管两人因此备受道德谴责,但仍然爱得高调:黄霑多次在公开场合表达对林燕妮的爱意。

在二人分分合合的十多年里,黄霑曾多次向林燕妮求婚,林燕妮也多次拒绝了他。

直到1989年的第一天,在金庸的见证下,两人订下一纸婚书,上面写着:''黄鸟栖燕巢与子偕老,林花沾朝雨功君永年。''

兴奋的黄霑在报纸上登出两人结婚的喜讯。而在所有人都以为有情人终成眷属时,林燕妮却登出个人声明,指责黄霑的疯狂之举只是其一厢情愿。这像极了《唐伯虎点秋香》中的结局,经历千辛万苦以为娶到了一个贤妻秋香,谁知还是一个“牌友”!

这对黄霑的打击颇大,众人都以为两人会就此决裂,但是黄霑却始终放不下。

随后很长一段时间,黄霑一直在这份实则分道扬镳的爱情中挣扎,不能自拔。

九十年代,黄霑投资电影失利,欠下千万巨债,与林燕妮的联系也随之走到尽头。

随后迎来黄霑的第三段感情,是多年后和小他十七岁的陈慧敏,昵称云妮,曾是他的助理。对待这段感情,黄霑十分低调,甚至改掉了抽烟喝酒的新习惯。

婚后不久,五十多岁的黄霑又重返香港大学读书,虽然住处和学校仅需步行5分钟,但陈惠敏每天都要接送他。两人恩爱无比。

黄霑离去前说:''要感谢上天给我那么多的试炼,让我找到一个爱自己的人,过着平凡的生活。我在学习相爱一生一世,哈哈,但是我的来日比去日少,一生一世也不是很久吧!''

黄霑的情是发自内心的,没有做作,每一次都是至情至性,就如他的为人,纵情恣意,洒脱妄为。

除了这三段感情,他还有许多其它的桃色新闻(注意是新闻,不是绯闻!)。有一次黄霑亲自带倪震(倪匡的儿子)去夜总会喝酒,叫上一排小姐让倪震挑……

黄霑的“色”也是出了名,不仅当年自己不忠闹得全城皆知而被封“年度贱男”,更亲自写过内含大量荤段子与粗言秽语的《不文集》,此书二十年内重印60 次,成为坊间翘楚;而他更以“不文”为名主演了一系列的动作片,内容也无外乎是讲述男人如何偷欢,因为大受欢迎,此系列更在后来升级为“国际题材”。

而他的嬉笑怒说更是毫无禁忌,80 年代谭咏麟录制专辑《爱念》,因为一句歌词的发音不准,他当场在录音室里将谭咏麟说得狗血淋头;90 年代四大天王当道,他又批评刘德华写歌狗屁不通,“没有看过写情歌写得那么笨的人,如果不是他自己唱,根本没人听”;2001 年,他公开在节目里批评当时风头正盛的作词人林夕为杨千嬅所写的歌曲《如果东京不快乐》“写得不知所以”……

这些只是黄霑说人事例中的沧海一粟。但是他的这种心直口快却并不会真得罪人,相反却是真心真意提出自己的看法,光明磊落。被他说的,也大都乐得其所。谭咏麟日后认为自己唱歌很注重发音,就是因为经历了那次的录音事故;刘德华得到批评之后填词越来越注意文法,数年后黄霑再评,已经称赞有加;在黄霑接触过林夕,了解他不少作品之后,也下了定论:“林夕最擅长情歌,是写情高手;用叠字,技巧之高,乐坛中仅见,我自问甘拜下风。”

从90年代中期开始,黄霑的影响力逐渐滑落,不少唱片公司都认为他的风格已过时。

而随着罗文、林振强、张国荣等那些懂他的朋友、跟他合作的歌手,走的走,退隐的退隐,只剩晚年的黄霑,孤身一人地在浮躁的乐坛坚持。

落寞的他曾说:''为什么没人来找我写歌,怎么那些狗屁不通的词反而有人要?''黄霑还专门请人刻了个印:''不信人间尽耳聋。''

黄霑的最后一首词作,是临离去前写给张敬轩的《Blessing》。填完词后,他自觉不是很满意,还特地打电话说明。只是那时候的他病情严重,有心却无力再改。

即使在被人淡忘、最伤感的时候,黄霑的心里依然放不下香港音乐。

辞世之前,他还拿到了香港大学的博士学位,把毕生对音乐的研究,写成了15万字的论文《粤语流行曲的发展与兴衰:香港流行音乐研究(1949─1997)》。

这篇论文,黄霑足足写了六年,一字一句凝聚心血。当论文交到香港大学之后,甚至无人敢审,直接通过!

他就是香港音乐的大师,论资历论功力,谁人敢去评判!

2004年3月24日,黄霑因肺病病情恶化抢救无效,在香港沙田仁安医院离去,享年63岁 。

可惜黄霑再也看不到了。

和他相爱相杀多年的林大才女更是撰文直指港人的无情:''你们对他的善祷善颂是不是来得晚了点?当年你们的品味哪儿去了?''

演艺界首次借用香港大球场为他举行追思礼,超过两万名市民、百余位亲友出席。

黄霑曾在弥留之际,向亲友交代后事时特别嘱咐:葬礼上,一定要用他写的《楚留香》作为哀乐,向大家告别。

这首歌堪称''辉黄二圣''的巅峰之作,当年红遍港台、传遍大街小巷。

公祭那天,当《楚留香》音乐响起的时候,霑叔音容笑貌宛如昨天,闻者无不潸然泪下。最后万人齐唱,送霑叔最后一程。

''湖海洗我身材襟,河山飘我影踪

云彩挥去却不去,赢得一身清风

尘沾不上心间,情牵不到此心中

来得安去也写意,人生休说苦痛

聚散匆匆莫牵挂,未记风波中英雄勇

就让浮云轻抛剑外

千山我独行,不必相送……''

''才子之名,君子之风,赤子之心,尽抒于他的锦绣词曲里,天地纵横任我游的壮怀激烈中,和挥毫落纸如云烟的大写意人生里。从他身上,我们看到一个业已消失的时代。''

黄霑终其一生,都在走自己的《人间道》

''自寻路,望前路,自由人间道……

道人道,道神道,自求人间道……''

有人说:自他离去,世间再无人敢自称''潇洒才子''。

还有人说:黄霑走了,带走无数经典,也带走了一个江湖。

从此:世间纵有千万曲,只是再无黄霑调。

借用《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里任我行那句话: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可我们的江湖里,再无霑叔!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