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奖为何一直没有提名袁隆平?他成果显著,却败给了现实_诺贝尔_诺贝尔奖_水稻

提起诺贝尔奖,相信大家都有所了解。它被认为是世界范围内,所有颁奖领域内能够获得的最高荣誉。很多在世界上声名显著的科学家或作家,都以能获得诺贝尔奖为荣。而诺贝尔奖的评选也十分严苛,所以每个国家获诺贝尔奖的人都屈指可数。我国大陆地区荣获诺贝尔奖的仅有两人,分别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屠呦呦。

袁隆平为何没获诺奖提名?

很多人为袁隆平院士鸣不平,他发明的杂交水稻技术在世界上都产生重要影响,为何却从未获得诺贝尔奖的提名呢?是不是其中有很多不为人知的内幕?其实原因很现实,爆史君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第一,没有合适的奖项颁给袁隆平院士。诺贝尔奖是根据诺贝尔1895年的遗嘱设立的奖项。在诺贝尔的遗嘱中,执行人用他的财产成立一个基金会,基金所产生的利息每年奖给前一年度中为人类作出杰出贡献的人。根据诺贝尔的安排,利息划成五等份,分别奖给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和医学、文学以及和平方面作出最大贡献的人。

因此,早期的诺贝尔奖只有诺贝尔物理学奖、诺贝尔化学奖、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诺贝尔文学奖、诺贝尔和平奖。后来之所以又多了一个“诺贝尔经济学奖”,是因为瑞典中央银行在它成立300周年之际,捐了一大笔资金给诺贝尔基金会。而袁隆平院士最主要的科研成果杂交水稻技术,属于农业领域,并不在诺贝尔奖的范围之内,所以一直没有得到提名。

展开全文

第二,杂交水稻技术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创新”或“突破”。毫无疑问,袁老的杂交水稻技术在世界范围内都首屈一指,极大地提高了粮食产量,让中国乃至世界贫穷国家的人民吃饱。但在杂交水稻领域,袁隆平院士并非开天辟地的第一人。

杂交水稻的基本思想以及首次成功的实现,是由美国人HenryBeache在1963年于印度尼西亚完成的,HenryBeache也因此在1996年获得“世界粮食奖”。而袁隆平院士是在1971年2月调到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才开始专门从事水稻的研究工作。所以他的成功,可以说建立在HenryBeach的理论研究基础之上。

而诺贝尔奖的评选,倾向于那些做出“突破性”成绩的人,比如2015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的屠呦呦,她获奖的理由就是发现了“青蒿素”。而青蒿素是屠呦呦在1972年成功提取分子式为C15H22O5的无色结晶体,属于从无到有的开创,而且此种药品能够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所以屠呦呦荣获此奖。

国人的评价

那诺贝尔奖的评选究竟有没有可操作性呢?之前没有,现在无法确定。诺贝尔是一个十分公正和慷慨的人,否则也不会将他毕生积攒的财产用来激励各领域的专家学者。诺贝尔在遗嘱中规定:“在评选的整个过程中,获奖人不受任何国籍、民族、意识形态和宗教信仰的影响,评选的第一标准是成就的大小。”所以诺贝尔奖前期的评选还是相对公正的。

但随着时间的发展,一些评委开始受到经济诱惑和政治因素的影响。否则一位乐于发动战争的总统,为何会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提名?这难道不是莫大的讽刺?

当然,袁隆平院士虽然一生没有获得诺贝尔奖的提名,但他对中国乃至世界的贡献都有目共睹。在中国人民心中,袁隆平是最伟大的科学家和农业家之一,所以他成为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也获得了共和国勋章。这都是国家和人民对他的肯定,也是他努力付出后得到的回报。正所谓:“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虽然我们现在都吃饱了肚子,但也要注意不可浪费粮食,千万不要让袁老的努力白费。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