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人让我敬佩袁隆平(袁隆平院士走了,不知我们这些后生会不会也有他老人家这样的成就)_的人_袁隆平_水稻

本文目录

  • 袁隆平院士走了,不知我们这些后生会不会也有他老人家这样的成就
  • 我们为何如此热爱袁隆平爷爷
  • 在农业领域除了袁隆平,还有哪些值得我们尊敬的科学家

袁隆平院士走了,不知我们这些后生会不会也有他老人家这样的成就

袁老一直也是我很尊敬的人,为了让人民吃饱,让全世界人民不饿肚子,他已经辛苦奋斗了一辈子,是时候要好好休息了!

作为一名中医的我,忍不住在想:虽然袁老走了,但是他的这些精神,应该留传给青少年学生。

一、志向要远大

1953年8月,袁老毕业于西南农学院农学系,到湖南省怀化地区的安江农校任教。同年被分配到偏远落后的湘西雪峰山麓安江农校任教。

1960年7月,袁隆平在农校试验田意外发现一株特殊形状的水稻。经过反复试验和试种,结果证明那株水稻是“天然杂交稻”。

虽然他当时是一名安江民校的教师,但是面对当时严重的饥荒,他立志用农业科学技术击败饥饿威胁。

还记得伟大的周恩来总理吗?面对当时列强的侵略,他少年时候立下的志向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最后,他们都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实现了远大志向,为祖国的强大和人民的幸福生活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在这个过分讲究金钱和物质的时代里,教育孩子向周恩来、袁隆平等伟人学习吧,少年强则国强。一个远大的志向会使孩子遇到困难时迎难而上。

2. 艰苦朴素的作风。

之前在网上看到一个视频,说的是袁老要去北京见习主席,所以他那天特意带了领带,穿戴得整整齐齐。

而平时无论他是出现在电视上,还是新闻采访里,他都衣着朴素,整个就是一个邻家老爷爷的形象。他对物质的追求不高,把所有的时间和心血都放在对杂交水稻的研究里,所以硕果累累。

想想我们很多人,总是过分的讲究外表,对自己的工作或事业倒显得不是很上心,所以大多数人一辈子只能默默无闻。

3. 一辈子专注做一件事。

有句话叫做“全面发展意味着全面平庸”。虽然世界上也有牛顿、达芬奇等科学家,在很多领域都有杰出的贡献,但是对于广大普通人来说,一辈子能把一件事情做好,做到极致,也就很了不起。

及早找到自己的爱好,培养一方面的特长,并且长时间坚持,相信终有一天会收获成功的果实。

4.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袁老虽然走了,但是我们永远不会忘记,是他使我们摆脱了饥饿,过上了吃饱肚子的日子。所以即使粮食充足了,物质生活丰富了,我们也应当爱惜粮食,不浪费粮食,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我们为何如此热爱袁隆平爷爷

今天,举国上下都在悼念一个伟大的人,他就是受人尊敬的袁隆平院士。

他走完了九十一年的人生历程,给我们活着的人留下了无尽的思念。

一个把全天下的人都能吃饱饭作为自己人生目标的人,他该有多大的胸怀啊,看他一路走来的艰辛,那些点点滴滴的往事都涌上心头。

1973年的那一年,是我国杂交水稻的元年,那时候我们高中就要毕业,将要上山下乡去到农村广阔天地,心里真的想着将来能大有作为。当我们从广纸上看到的好消息,就是让我们这些知识青年兴奋。

我下乡的那个地方,没有水浇地,也没有条件种水稻,可我们知青们心里知道,有一人叫袁隆平在为我们国家,在搞科研,在种高产量的水稻。

几十年的时间过去了,袁隆平的名字已经深深的刻在我们的心里,直到后来的水稻产量突破1000斤,到袁隆平因为成绩巨大而获奖,到后来他成为一个工程院士。

国际上也对于他很多很高的荣誉和奖项,再后来得到了共和国勋章,我们就觉得无论给于他什么荣耀都不过分,都是应该的,他的功德无量!

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人,对饿肚子是有亲身感受的,我真想告诉我们的孩子们,怀念袁爷爷最好的礼物,就是不要浪费粮食,不要动不动就说什么隔夜饭不能吃的话。只要是保存的方法得当,饭不变质的情况下都是可以吃的东西。

我们怀念着袁隆平院士,愿他老人家此次是去天堂,他是一个心里装着天下人的好人,天堂里没有疾病,那里留着他的位置,我们敬仰他,祝他一路走好!

在农业领域除了袁隆平,还有哪些值得我们尊敬的科学家

袁老先生的贡献是巨大的。人类生存有了保障,感谢他,佩服他,历史永远记住他,而我说是另一位伟大人物,他对农业也是有很大贡献的。他就是八字宪法制定者,解放初期,科学还不发展,中国人民仍然缺衣少食,他老人家则指导大家用八字种田,我想对解放初期的农业生产起到很大增产效应,当时都是知道,而今已经记不得,不过象我们这样的老年仍然记忆犹新。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