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然之气是什么意思 浩然之气意思是什么?浩然之气的意思_浩然之气_孟子_公孙

本文目录

  • 浩然之气是什么意思 浩然之气意思是什么
  • 浩然之气的意思
  • 孟子认为人如何能养成浩然之气浩然之气是什么意思
  • 浩然之气的意思是什么
  • 什么是浩然之气啊
  • 浩然之气是什么意思

浩然之气是什么意思 浩然之气意思是什么

1、浩然之气,汉语成语,拼音是hàoránzhīqì,意思是指正大刚直的精神。出自《孟子·公孙丑上》。

2、《孟子·公孙丑上》:“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后汉书·姜肱传》“诏书至门”李贤注引三国吴谢承《后汉书》:“肱抗陵云之志,养浩然之气。”《朱子语类》卷五二:“道义在人,须是将浩然之气衬贴起,则道义自然张主。”

浩然之气的意思

浩:盛大、刚直的样子;气:指精神。指浩大刚正的精神。

出处:《孟子·公孙丑上》:“吾善养吾浩然之气。”

据《孟子·公孙丑上》记载,有一次,孟子的弟子公孙丑问孟子,说:“请问老师,您的长处是什么?”孟子说:“我善于培养我的浩然之气。公孙丑又问,什么叫浩然之气?

孟子说:“这很难描述清楚。如果大致去说的话,首先它是充满在天地之间,一种十分浩大、十分刚强的气。其次,这种气是用正义和道德日积月累形成的。

反之,如果没有正义和道德存储其中,它也就消退无力了。这种气,是凝聚了正义和道德从人的自身中产生出来的,是不能靠伪善或是挂上正义和道德的招牌而获取的。

例句:

吉鸿昌面对敌人的枪口,丝毫不畏惧,那股浩然之气令人敬佩。

学习先辈们的浩然之气,对捍卫革命事业和民族尊严,有着重要的意义。

近义词:

光明正大。原指明白不偏邪。现多指心怀坦白,言行正派。

光明磊落。磊落:心地光明坦白。胸怀坦白,正大光明。

浩然正气。正大刚直的气势。

刚正不阿。阿:迎合,偏袒。刚强正直,不逢迎,无偏私。

孟子认为人如何能养成浩然之气浩然之气是什么意思

孟子是继孔子之后,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被封建统治者尊奉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研究孟子思想的主要资料是《孟子》一书。在政治上孟子主张施行仁政,在教育上他非常热爱教书,以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为人生三大乐趣之一。孟子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贡献在于他提出了大丈夫的理想人格,丰富了中国人的精神境界。对于大丈夫的理想人格,孟子提出大丈夫要有浩然之气。浩然之气可以理解为受信念指导的情感和意志相混合的一种心理状态或精神境界,这是一股凛然正气,是对自己行为的正义性的自觉,具有伟大的精神力量。对于养成浩然之气的方法,孟子的阐述如下。

孟子认为要养成浩然之气,主要靠内心修养。浩然之气的养成要依靠持志养气,动心忍性,存心养性和反求诸己。具有浩然之气的大丈夫,具有高尚的道德品性或精神境界,具有高尚的气节,他们不会向权势低头,不会毫无原则地顺从。

其中持志养气是指要树立并坚持崇高的志向,一个人有了知识的教育,追求就会有上进的气,也就是一种精神状态。养气靠坚定的志向,靠平时的善言善行来积累。动心忍性是指意识的锻炼,尤其是在逆境中的磨练。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所谓的存心养性是指人人都有仁义礼智的善端,但是要形成实实在在的善性善行,要靠存养和扩充。存养的障碍来自人的耳目之欲,要扩充善端就要寡欲,要发挥理性的作用。反求诸己要求人们的行动未得到对方的回应时,应当先反躬自问,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

浩然之气的意思是什么

指浩然之气为正气,正大刚直的精神。

浩然之气(拼音:hào rán zhī qì)是一则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战国·孟轲《孟子·公孙丑上》。 

“浩然之气”指浩然之气为正气,正大刚直的精神;在句子中可充当作主语、宾语。

成语寓意

孟子这一番长篇大论,正具体而深入地说明了他的性格充满了坚守正义的道德勇气。在被任为客卿的时候,孟子当然是高兴的,但并不因此而动心,因为他平素即善于自我训练,培养浩然之气”。这“浩然之气”是以每个人都具有的道德良知为基础,和一般所谓的“勇气”是不一样的。“浩然之气”是道德的勇气,而不是匹夫的血气之勇。

培养浩然之气,是必须经过长期的道德修养,日积月累才形成的,而不是偶然的正义行为所能形成的。在生活中,人们能正直无私,唯有以正直之心去待人接物,并去除私心,可以能使人们无论身处何时何地,都俯仰无愧。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应注意坚持正确的原则和立场,不要像墙头草一样随风摇摆,立场不坚,也不要明知错误还坚持到底、执迷不悟。

什么是浩然之气啊

浩然之气是孟子的呼吸养生方法。 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
【孟柯正气歌】曰:浩然正气道义中,至大至刚直养通;充塞宇宙外无大,其小无内太素功。

近义词:光明正大、光明磊落、刚正不阿

原文:

“敢问夫子恶乎长?”
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

译文:

公孙丑问道:“请问老师擅长于哪一方面?”
孟子说:“我善于分析别人的话语,我更善于培养自己的浩然之气。”
公孙丑又问:“请问什么叫浩然之气?”
孟子说:“这就难以表述了。它作为一种精神气质,最伟大、最刚强,用光明磊落的心态去培养它而不加损害,这样正气就会充满天地之间。作为一种精神气质,必须仁义道德相匹配,如果不是,就没有力量了。这种精神气质,是聚集了长久道德修养而生的,不是偶然的正义所能取得的。只要做一件有愧于心的事,这种正气就消失了。”

解读:

这一章是选自公孙丑与孟子的对话,这里主要围绕着浩然之气来讲。“浩然之气,至大至刚”不同于其他的“气”,充满了正义、仁义、骨气,是谓可养而不可得。

浩然之气是什么意思

浩:盛大、刚直的样子;气:指精神。指浩大刚正的精神。形容光明正大、光明磊落、刚正不阿
(出自《孟子·公孙丑上》:“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公孙丑问曰):“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孟子) 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