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的书法是否真的有一股浩然正气你怎么看?为何说“养浩然之气”是孟子思想的核心_孟子_浩然之气_的是

本文目录

  • 文天祥的书法是否真的有一股浩然正气你怎么看
  • 为何说“养浩然之气”是孟子思想的核心

文天祥的书法是否真的有一股浩然正气你怎么看

忠贞坚骨史不多,狱牢留下“正气歌”文能治国君不用,武能安邦奸又磨。书中久怀长天志,恰似英雄挥刀戈。

为何说“养浩然之气”是孟子思想的核心

“浩然之气”来自于《孟子·公孙丑上》中,原文是:“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善于培养我拥有的浩然之气。孟子认为,这种气极端浩大有力量,应该用坦荡的胸怀去培养它、去滋养它,而不受到伤害。

那么什么是浩然之气呢?孟子认为,浩然之气是用正气培养出来的,以仁义和道德加以辅助,浩然之气就会强盛。理解了“浩然之气”,再来说说孟子思想的核心。

孔子和孟子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主要观点是仁政。道家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庄子,主张无为而治。孟子主张的是“性本善“,这三个字奠基了孟子思想,同时也是贯穿了孟子思想的”顶梁柱“。

孟子的性本善包含有四心,即:恻隐之心、羞恶(wu,第四声)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这四心分别代表了四个方面。

第一个,恻隐之心代表了“仁”。“恻隐”这个词表达的含义是对不幸的人表示同情。就是对他人遇到什么伤情或者处于困境中时本着“人之本”,去主动帮他们做点什么。人经常会对自己的同类甚至是弱类产生恻隐之心,比如说在路边遇上一个受伤的小猫小狗,这个时候你忍心走开吗?碰到一个迷路的小朋友,你忍心他流落在大街上吗?你心里难受,接着有所作为了,就是动了恻隐之心了。而恻隐之心代表的是什么?是孟子所说辅助浩然之气养成的仁义里面的“仁”。

第二个,羞恶之心,羞恶之心代表了“义”。“羞”是羞愧的意思,“恶”是羞耻的意思,这是说人都是有尊严的,有羞耻心的。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说动物们就不穿衣服,人穿衣服,人就不能“裸奔”。你让一个人大庭广众之下脱光衣服乱跑,相信没有人敢这么干的。除非这个人精神失常了才会这么做,而他这么做的后果是会被当成精神病人被关起来,第二天登上各大网站新闻头条被人耻笑的。活的有尊严,有高度,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

第三个,恭敬之心,代表的是“礼”。孟子提到过,“恭敬”的对象范围那可就广了。恭敬的对象是人时,就要以礼相待。这个礼,指的就是尊重,你不能因为动物没有人类高级,就随意虐待,动物也是有感情的,只是没办法向人类传达而已。再说恭敬的对象是大自然时,更应以礼相待。这点人类现在应该尝到苦头了,大肆砍伐树木,导致泥石流山洪等灾难发生,不尊重大自然,人类终究害的是自己。这点,又是人类作为”高级“生物应当有的一点。

第四个,是非之心,代表的是“智”,我认为,它还代表的是“德”。判断一件事情的是非,有的很简单有的很困难。是非之心是面对这个世界时你的判断能力,这点不仅仅取决于你的智商,还要取决于你的道德观念。所以,我说是非之心也代表着“德”。

既然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是孟子思想的核心,贯穿孟子思想的全部,那么同义替换,“四心”所代表的“仁、义、礼、智(德)”正是“养浩然之气”的必备条件,正是有了这四点,浩然之气才不会丧失。浩然之气与这“四心”相辅相成。所以,浩然正气就是孟子思想的核心。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