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为什么被称为“亚圣”?为什么孟子在宋代以后被尊称亚圣_孟子_亚圣_孔子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亚圣 孟子 亚圣 孔子

本文目录

  • 孟子为什么被称为“亚圣”
  • 为什么孟子在宋代以后被尊称亚圣

孟子为什么被称为“亚圣”

中国人有“先入山门为大”的传统,学术研究与教学应当摒弃该传统。

孟子与孔子并不是师徒关系,如果孟子孔子的学生,孟子可能不能称为“亚圣”。中国有一句古训,“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父子之间不能以老大、老二的关系相称,从这个意义而言,孟子也是幸运的,也能称得上“亚圣”。

在某个领域,中国的传统有“先入山门为大”的做法,如,武术界的“大弟子”即使武功平平,也是老大,通常情形下他要继承师父的衣钵,从而传承武功。孔子可能是中国传道授业解惑的创始人,孟子自然只能成为“亚圣”,他们之间的学术水平高低可以不问。

在中国的学术、教育界也有这样的习惯。年轻的教授如果没有恩师的提携,可能没有前途,以致年轻的教授在学生时代就要为恩师“打工”,没有师生之谊的教授之间,可能就是以“先入山门为大”排序。这种现象我们可以通过“二院”院士的年龄就能得出结论。

事实上,学术的高低不在于师徒关系,也不在于先入山门的问题,而在于个人的聪颖与努力,智商不高而成为掌门人的领域,该领域的学术往往滞后。中国人很少取得诺贝尔奖可能与中国的传统相关,学术研究与教学应当摒弃“先入山门为大”的传统。

徐剑随笔,仅供参考。

为什么孟子在宋代以后被尊称亚圣

孟子,名轲,(今山东邹县人)是鲁国公族孟孙氏的后代。也是战国中期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继承和发展了孔子学说。提出,王道、民本,主张倡导,性善,论,在中国历史上仅次于孔子的具最影响力的儒学宗师。

孟子40岁之前,主要活动是为门徒讲学,为邹、鲁等小国出谋献策,后来门徒增多,孟子的影响也日愈扩大,虽然邹、鲁等小国的国君对孟子言听计从,但它毕竟是小国寡民,不能左右天下局势,于是孟子又带领他的弟子们周游列国去了。再后来渐渐衰老的他,再也没有力量周游列国,只好带领学生回到家乡。

在以后的几十年中,孟子和他的学生整理了《诗》《书》等儒家典籍,总结他一生的思想活动,潜心著书立学。他的《孟子》一书就集中反映了孟子的思想。

孟子主张,与民同乐,民贵君轻。他还提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论点,他过分强调人的主观精神作用,在儒家学说中形成了一个唯心主义的理论体系。即使如此,孟子的思想一直在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中闪烁着熠熠光辉。

孟子,被认为是民贵君贱的儒家精英,他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孔子被称为圣人,他则被称为,亚圣。可笑的是,他继承了孔子的,仁,学,但却又抛弃了维护周礼的内容……???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