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端午节的四字成语(端午节的成语)_端午节_屈原_端阳

本文目录

  • 端午节的成语
  • 描写端午节的四字词语有哪些
  • 描写端午节的成语
  • 描写端午节的四字词语
  • 和端午节有关的成语有哪些
  • 关于端午节的四字成语
  • 有关端午节的四字成语

端午节的成语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就要来临了,这个端午又恰逢儿童节。当端午节遇到儿童节,就注定这个日子充满浓情与亲切。下面我一一为大家介绍关于端午节的相关成语,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关于端午节的成语:

【屈志从俗】1.指抑制意愿迁就世俗。2.屈原因志投江,纪念他吃粽子,成为风俗习惯。

【食古不化】读书、作画一味学习古人,拘泥陈法,不善于灵活运用。指对所学的古代知识理解得不深不透,不善于按现在的情况来运用,跟吃东西不消化一样。

端午节流行的活动是划龙舟,一般我们会用到下面这些成语来形容龙舟比赛。

【同舟共济】舟:船;济:渡,过河。意思:坐一条船比喻在困难时,大家同心协力,共同渡过难关。也作“同舟而济”。

【戮力同心】勠力:并力,合力;同心:思想一致,很齐心。指齐心合力,团结一致。

【逆水行舟】逆着水流的方向行船。

【齐心协力】形容认识一致,共同努力。齐心,同心;协,共同合作。

阅读拓展:端午节的古诗

篇一:端午日赐衣

作者: 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篇二:端午

作者: 江南靖士

浴兰包粽念忠臣,千古不亡湘水身。

当日楚王憎逆耳,随将一国殉灵均。

篇三: 端午日

作者: 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篇四:临江仙

作者: 陈与义

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

榴花不似舞裙红。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

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凝笑墙东。

酒杯深浅去年同。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

描写端午节的四字词语有哪些

五月端阳、 屈志从俗、 食古不化、风雨端阳、粽叶飘香

成语解析:

五月端阳

  • 即端午节。

屈志从俗

  • 1、指抑制意愿迁就世俗。2、屈原因志投江。纪念他吃粽子。成为风俗习惯

食古不化

  • 指对所学的古代知识理解得不深不透,不善于按现在的情况来运用,跟吃东西不消化一样。

  • 端午节吃粽子,自古以来就有的风俗,一直延续到现在而没有改变。谜底顿读为“食/古不化”

风雨端阳

  • [fēng yǔ duān yáng]

  • 指端午节出现大风大雨。

粽叶飘香

  • 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又是一年粽叶飘香时。

“端午节”来历: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此外端午节还称“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诗人节”等。  端午节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描写端午节的成语

龙舟竞渡 屈志从俗 食古不化 粽子飘香 五月端阳、风雨端阳、重五山村、重五恶日,端午节、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粽子节 脱去你的外衣,你是那样白嫩,发着淡淡的幽香,舔一舔再咬上一口,我心飞上九霄云外,啊,粽子我的至爱!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端阳处处祥,祝您端午节快乐!
别光吃粽子,记得要给丈人、丈母娘送礼物哦!
很久以前,屈原先生下岗后发明了粽子,可是不但销量不好,还要受地痞剥削,心灰意冷,终于跑到广东跳海了.
闻着粽子的飘香,想起远方的你是否安好?让我们托伟大诗人的福多吃些粽子!快快乐乐过端阳!
每逢佳节倍思亲,祝你端午节平安快乐!!!
粽子好吃,但要小心;食品加工,让人呕吐;要看证明,屈原就是这样被毒死的!
我原来是买了粽子要送你的,并且发了短消息给你,但小偷拿了你的手机,亲爱的,我们一起跳江吧!
粽子该是透入大海的,因为你的胸怀像大海一样的宽广,别忘了给自己投一个粽子!祝端午节快乐!
虽然你身体很好,但屈原说:多锻练身体,少打麻将,才能多吃粽子,天天健康。
拜托你粽子少吃,注意消化。

描写端午节的四字词语

喜赛龙舟、龙舟竞渡 、五月端阳、风雨端阳、重五山村、重五恶日、粽叶飘香、艾叶菖蒲

家家插艾、快乐端午、喝雄黄酒、仲夏登高、顺阳在上、屈志从俗、 食古不化

成语解析:

1、五月端阳

即端午节。

2、屈志从俗

1)、指抑制意愿迁就世俗。

2)、屈原因志投江。纪念他吃粽子。成为风俗习惯

3、食古不化

指对所学的古代知识理解得不深不透,不善于按现在的情况来运用,跟吃东西不消化一样。

端午节吃粽子,自古以来就有的风俗,一直延续到现在而没有改变。谜底顿读为“食/古不化”

4、风雨端阳[fēng yǔ duān yáng]

指端午节出现大风大雨。

5、粽叶飘香

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又是一年粽叶飘香时。

扩展资料:

端午节”来历: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此外端午节还称“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等。端午节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为古代百越地区(长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带)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百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战国时期的楚国(今湖北)诗人屈原在该日抱石跳汨罗江自尽,统治者为树立忠君爱国标签将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

自古以来端午节便有划龙舟及食粽等节日活动。自2008年起,端午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和端午节有关的成语有哪些

和端午节有关的成语有:

1、才过屈宋,汉语成语,拼音是cái guò qū sòng,意思是比喻文才极高。

出自:唐·杜甫《醉时歌》“先生有道出羲黄,先生有才过屈宋。”

释义:先生的品德超出羲皇,先生的才学胜过屈宋。

2、衙官屈宋,汉语成语,拼音是yá guān qū sòng,意思是要以屈原、宋玉为属官。原为自夸文章好。后也用以称赞别人的文采。

出自《新唐书·杜审言传》“吾文章当得屈、宋作衙官,吾笔当得王羲之北面。”

释义:我老杜的文章,屈原、宋玉都只配打下手;我老杜的字,王羲之都得北面称臣。

3、骚人墨客,汉语成语,拼音是sāo rén mò kè,意思是指诗人、作家等风雅的文人。

出自:唐·李白《古风》“正声何微茫,哀怨起骚人。”

释义:雅正之声微弱,只有屈原行吟洞庭湖边,形影憔悴,悲愤欲焚。

4、同舟共济,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tóng zhōu gòng jì,本意是坐一条船,共同渡河。比喻团结互助,同心协力,战胜困难。也比喻利害相同。可以形容端午节划龙舟。

出自:《孙子·九地》“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释义:吴国人和越国人互相厌恶,但是当他们同船渡河的时候,如果遇到风浪,他们互相救助就如同左右手那样。

5、逆水行舟,汉语成语,拼音是nì shuǐ xíng zhōu,意思是逆着水流的方向行船,比喻不努力就要后退。可以形容端午节划龙舟。

出自:鲁迅《且介亭杂文·门外文谈》“即使目下还有点逆水行舟,也只好拉纤。”

释义:即使眼下还有一点逆着水流的方向行船,但也只能拉纤了。

关于端午节的四字成语

1、衙官屈宋

意思:是要以屈原、宋玉为属官。原为自夸文章好。后也用以称赞别人的文采。

出自《新唐书·杜审言传》“吾文章当得屈、宋作衙官。”

释义:我老杜的文章,屈原、宋玉都只配打下手;我老杜的字,王羲之都得北面称臣。

2、骚人墨客

意思:骚人:屈原作《离骚》,因此称屈原或《楚辞》的作者为骚人。墨客:文人。指诗人、作家等风雅的文人。

出自:唐·李白《古风》“正声何微茫,哀怨起骚人。”

释义:雅正之声微弱,只有屈原行吟洞庭湖边,形影憔悴,悲愤欲焚。

3、金鼓齐鸣

意思:指战斗正在进行。也形容军威盛大。金鼓:金属制的乐器和战鼓。古代作战时用它们发号令,壮军威。端午赛龙舟的时候需要使用到金鼓来助威。

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金鼓以声气也”。

释义:用战鼓发号令,壮军威。

4、同舟共济

意思:大家坐一条船过河。比喻在艰险的处境中团结互助,共同战胜困难。

出自:《孙子·九地》“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

释义:吴国人和越国人互相厌恶,但是当他们同船渡河的时候,如果遇到风浪,他们互相救助就如同左右手那样。

5、渡河香象

意思是:渡:横渡江河。大象过河,脚踏河底。形容评论文字精辟透彻。

出自:《优婆塞戒经》第一卷:“兔不能至底,浮水而过;马或至底或不至底,象则尽底。”

释义:兔子不能淹没到水底,需要浮在水面上;马可以踩到水底或者不到水底,大象过河,脚踏河底。比喻端午赛龙舟需要渡河跨江,脚踏实地的。

有关端午节的四字成语

风雨端阳、骚人墨客、才过屈宋、重五山村、仲夏登高

一、风雨端阳

读音:

释义:指端午节。

出处:元·贝琼《已酉端午》: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己酉年的端午那天,天公不作美,狂风大作,暴雨倾盆,一眼望去,一片天昏地暗;整个汨罗江上,没有一处可以让人竞渡龙舟,借以凭吊远古英雄屈原的灵魂,真是让让人感到遗憾哪!)

二、骚人墨客

读音:

释义:指诗人、作家等风雅的文人。

出处:唐·李白《古风》“正声何微茫,哀怨起骚人。”(雅正之声微弱,只有屈原行吟洞庭湖边,形影憔悴,悲愤欲焚。)

三、才过屈宋

读音:

释义:比喻文才极高。

出处:唐·杜甫《醉时歌》:先生有道出羲黄,先生有才过屈宋。(先生的品德超出羲皇,先生的才学胜过屈宋。)

四、重五山村

读音:

释义:端午时节。

出处:宋·陆游《乙卯重五诗》: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端午节到了,火红的石榴花开满山村。)

五、仲夏登高

读音:

释义:端午时节去爬山。

出处:李煜《登高处》:仲夏登高,高处风吹帽不牢。(端午时节去爬山,风大吹的帽子戴不住)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