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氏辈分排列顺序(孔家谱的排辈顺序)_辈分_家谱_至圣先师

本文目录

  • 孔家谱的排辈顺序
  • 孔垂辈分,求大师指点

孔家谱的排辈顺序

  家谱一、孔子家谱 孔孟后人现在取名,正式订出行辈是在明朝:明初朱元璋赐孔氏八个辈字:公、彦、承、弘、闻、贞、尚、胤,供起名用。后因洪武元年五十六代孔希学及洪武十七年五十七代孔讷先后袭封衍圣公。这样就把“希”和“言”旁加上去为十个字,即:希、言、公、彦、承,弘、闻、贞、尚、胤(后清代为避帝讳,将弘改为宏,胤改为衍)。明崇祯年间,这十个字已不够用,由六十五代衍圣公孔胤植(孔衍植)奏准。后续十字即:“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到清乾隆九年(1744年),由礼部调查整理,报皇帝钦定,再添十字:“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民国八年由七十六代衍圣公孔令贻又立二十个字咨请当时的北洋政府核准公布。亦即第八十六代至一百零五代。即“建道敦安定,懋修肈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到现在为止已知最小辈是“钦”字辈。因此,不少孔孟后人从名字上就能看出来辈分大小。在此之前,孔子家谱非常繁芜,这个取字方法比先前大大简化,又经皇帝提倡,使得中国其它大家族谱系的也开始效仿这种方法。 由于孔氏谱系的完善,有时孔姓人也会遇到了一些小小的不便之处。如若按孔氏家规规定,同姓同宗晚辈见到长辈一定要按辈份称呼,往往出现年龄相仿者辈分相差数辈甚至十数辈的情形。另衍圣公府里面不用孔姓为佣人,主要原因就是衍圣公很可能比多数同宗人辈份要低,导致主仆关系和辈分关系发生尴尬。一些孔姓贫穷人家可能会先改名姓再进府为仆。 孟、曾、颜三族亦用孔姓行辈排序,唯开始时期和严格程度各有差异。 - 第74代衍圣公 孔繁嘉、孔繁豪(南宗)   - 第75代衍圣公 孔祥壮、孔祥娜(南宗)   - 第76代衍圣公 孔令贻(字谷孙),1877年(光绪三年)5岁时承袭衍圣公   - 第77代衍圣公 孔德成(1920年—2008年)   - 第78代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 孔维益   - 第79代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 孔垂长   - 第80代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 孔佑仁   80代之后的辈分字:钦、绍、念、显、扬、建、道、敦、安、定、懋、修、肈、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孔垂辈分,求大师指点

孔垂是垂字辈,按族谱应为24代,辈分六十一轮,中国孔、孟、曾、颜四姓通用辈字派谱:希言公彦承,宏闻贞尚衍;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清康熙年间,圣祖仁皇帝为孔、孟、颜、曾四姓御赐统一辈字,以致于使该四姓的辈份互相联动,在全国得到统一。

扩展资料:

道光二十一年(公元1841年),重修大界曾氏族谱时,宣宗成皇帝续赐辈字二句十个字:“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民国元年,孙中山又为曾氏赐辈字四句二十个字:“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民国八年由七十六代衍圣公孔令贻又立二十个字,并咨请当时的北洋政府核准公布。亦即第八十六代至一百零五代。即“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到现在为止已知孔姓最小辈是“钦”字辈。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孔氏家族辈分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