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的生平简历?金庸是哪一年去世的_武侠小说_香港_海宁

本文目录

  • 金庸的生平简历
  • 金庸是哪一年去世的
  • 射雕英雄传是谁写的
  • 查良镛怎么读
  • 金庸的原名叫什么
  • 查良镛怎么读 查良镛资料简单介绍
  • 金庸的祖上,金庸祖上查氏原来是书香门第、显赫门庭
  • 金庸简介
  • 金庸的爸爸是什么

金庸的生平简历

金庸,本名查良镛,生于浙江省嘉兴市海宁市,1948年移居香港。当代武侠小说作家、新闻学家、企业家、政治评论家、社会活动家,“香港四大才子”之一。

1944年考入重庆中央政治大学外交系。1946年秋,金庸进入上海《大公报》任国际电讯翻译。1948年,毕业于上海东吴大学法学院,并被调往《大公报》香港分社。

1952年调入《新晚报》副刊,并写出《绝代佳人》、《兰花花》等电影剧本。1959年,金庸等人于香港创办《明报》。

扩展资料:

1、1942年,自浙江省衢州中学毕业,1944年考入重庆中央政治大学外交系,因对校内学生党员行为不满而向校方投诉,反被退学。后在中央图书馆挂职,阅读大量书籍。

2、1945年抗战胜利后返乡,曾在杭州《东南日报》暂任外勤记者。

3、1948年,毕业后调往《大公报》香港分社。

4、1955年,在《大公报》与梁羽生、陈凡(百剑堂主)开设《三剑楼随笔》,成为专栏作家。并在同年首次以“金庸”为笔名拟写首部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

5、1956年,在《香港商报》全年连载《碧血剑》。1957年,进入长城电影公司,专职为编剧,写过《绝代佳人》、《兰花花》、《不要离开我》、《三恋》、《小鸽子姑娘》、《午夜琴声》等剧本,合导过《有女怀春》、《王老虎抢亲》(所用笔名为林欢)。

6、1959年,金庸等人于香港创办《明报》,后来推出包括《明报晚报》、《明报月刊》和《明报周刊》、及马来西亚《新明日报》系列报刊,金庸还成立了明报出版社与明窗出版社;同年在自办的《明报》上连载《神雕侠侣》。

7、1972年,宣布封笔,退出侠坛,之后对其以往的武侠作品开始修订工作。

金庸是哪一年去世的

金庸是哪一年去世的

金庸是哪一年去世的,金庸笔下的作品也不仅仅是娱乐,他的江湖里有深刻的内涵,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就是最好的代表,他所塑造的武侠世界还将永远伴随着我们。金庸是哪一年去世的。

金庸是哪一年去世的1

金庸(1924年3月10日—2018年10月30日),原名査良镛,生于浙江省海宁市,1948年移居香港。当代武侠小说泰斗,“香港四大才子之一”。2018年10月30日下午,在香港因病逝世,享年94岁。

对于中国人来说,金庸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他的武侠小说代表了武侠小说的巅峰成就。他一生完结了十四部武侠小说,“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十四部作品却有上百个版本或者衍生作品,塑造了一个又一个经典的文学形象和荧幕印象。

金庸原名查良镛,1924年出生,去世时享年94岁,如此高龄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实属罕见,截至发稿前,并没有有关金庸得病的消息传出,所以金庸先生应该是寿终正寝,自然去世的。

虽然金庸去世这一消息让人遗憾,但他会永远活在大家的心中,纵观金庸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他曾做过报纸专栏作家、编剧,还曾创办过报刊。

而在1972年金庸正式宣布封笔后,便再没有作品问世,不过这依旧没有影响他在大家心中的地位,他之前所写的每一部作品,都成为有口皆碑的经典之作。

他的去世也代表着一个武侠时代的落幕,金庸、古龙、梁羽生一直被称为三大武侠小说宗师,但金庸的成就明显最高。

他最后一个去世,也意味着曾经的武侠江湖落下帷幕,那个辉煌的年代也因此开始无光。

每个中国人从记事开始到长大成人,都伴随着一部又一部金庸武侠剧,因此对每个人来说金庸这个名字不仅仅代表着一个作家。

金庸笔下的作品也不仅仅是娱乐,他的江湖里有深刻的内涵,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就是最好的代表,他笔下“侠”的精神也是中国人的宝贵精神食粮。

每一个领域都有一个绕不开的名字,而金庸就是武侠里最璀璨的那个名字,虽然他永远的离开了我们,但他所塑造的武侠世界还将永远伴随着我们。

有的人死了可能会有亲朋伤心,可能会有不少人记住他,但能像金庸这样,让国人伤痛,让后世几代人也记得他的名字恐怕没有几个人能够做到了。

他不是伟人,但却是侠之大者,希望他在天堂里依然有那座充满侠气的江湖。

金庸是哪一年去世的2

文坛巨匠的金庸,同时也是一位普通的父亲,有二男二女,但是四个孩子的人生确实截然不同,如今金庸先生已经离世3年,他的4个子女现状如何呢?

长子查传侠——风华正茂为情自缢

金庸的长子査传侠,从他的名字中可以看出,金庸希望自己的武侠梦得到儿子的继承。初为人父的金庸,为儿子倾注了很多心血与耐心。

査传侠是金庸最疼爱的孩子,他也是唯一一个有文学天赋的孩子,他对武侠小说有着很浓厚的兴趣。

査传侠的天赋在小时候就充分体现出来,四岁便可背诵《三字经》,六岁背诵《增广贤文》,但是这个让金庸最看好的.儿子,却成了他此生最放不下的人。

查传侠在美国求学期间,因为感情不顺,一度抑郁,他渴望与父亲交谈,希望能够得到父亲的关怀与疏导,但是事业正处于忙碌期的金庸,无暇顾及儿子,因此拒绝了与査传侠的谈心。

找不到感情依托的查传侠,感觉到亲情的疏远,于是无比绝望的他选择了在家中自杀,当时的他只有十九岁。

金庸得到消息之后痛心疾首,如果自己可以多关心一下儿子,就不至于让他在最美好的年纪离开这个世界。

金庸在八十岁时接受采访时说:“我这辈子最遗憾的是儿子在美国自杀,为了爱情上吊而死。”

最爱的儿子离世,成为了金庸一生最后悔的事情。

长女查传诗——人称“小聋女”

金庸的长女查传诗,聪明伶俐,长相甜美,但是双耳失聪,所以人称“小聋女”。

金庸《神雕侠侣》中“小龙女”的名字就来自长女查传诗,金庸亲切地呼唤她为“小聋女”。

查传诗五岁时,金庸于是带着自己的妻子和儿女出国避难,在四处奔波的路途中,查传诗生病,高烧不退。

于是他们找到一家小诊所,给女儿注射了一针庆大霉素,没想到竟然导致查传诗双耳失聪。

虽然身患残疾,但是查传诗并没有放弃生活,她在事业上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

查传诗曾在加拿大约克大学就读,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回国之后她曾在《明报》从一名职员做起。

1988年查传诗与《明报晚报》的总赵国安结婚,但是金庸却并不高兴,因为赵国安曾有过一段婚姻。

但直到现在两人生活十分美满,已育有三个孩子,平时很低调,查传诗现在是一家财经电台的总监。

人生没有一帆风顺,生活的坎坷都是在考验我们想要过上好生活的决心,纵使生活有遗憾,只要坚持不懈,用自己的努力脚踏实地去开拓出自己的道路。

次子查传倜——美食家

金庸的次子查传倜,长得最像金庸,圆圆胖胖的,似乎要比金庸更胖点,长相敦厚老实。

但是小时候淘气,不喜欢念书,金庸将他送到英国学习会计,但是学习一段时间之后发现自己对其并不感兴趣。

查传倜发现自己对美食颇感兴趣,他沉迷于对各大菜系的研究,著名的美食家蔡澜是他的师傅。

查传倜在深圳开设美食指导,很快就出了名,于是他开始为报刊杂志写食评,自称为“八袋弟子”,意思是要尝遍天下的美食。

查传倜是个非常孝顺的孩子,据说,金庸特别喜欢吃东坡肘子,查传倜便尝尽了大大小小的川菜店,如果碰上好吃的菜馆,便会带着父亲一起去。

对儿子的爱好,金庸没有阻拦,他十分支持查传倜自己开餐馆,2001年查传倜的“食家菜”开张。

次女查传讷——笑傲画坛

金庸的小女儿查传讷,是他最疼爱的女儿,目前只有她留在金庸的身边。

查传讷小时候便展现出了极高的绘画天赋,12岁便拜师于著名的水墨画家——丁衍庸,但是不幸的是,开始入门两年之后,丁衍庸师父便离世了。

于是查传讷便开始了自学,她对中国画和油画均有涉猎,潘耀明看过她的画,评价“灵气十足”。

查传讷曾说:“父亲的小说千言万语和数百页的内容,我只需要一幅画便可以展现。”

查传讷致力于公益事业,2008年汶川地震的发生,多少家庭支离破碎,她积极投身于公益活动,为四川灾区筹集善款用于灾区重建。

金庸先生用自己的笔,为我们织了一张华丽的梦,在那里有侠义江湖,有快意恩仇,有敢爱敢恨。

是他让我们在残酷的现实中,暂时抽身,去到他的江湖,从此人人都有一个江湖梦。

每个时代都会出现这样一种人,我们称之为不可替代者,他们的存在就像大黑洞,吸引着全人类的灵魂,影响、整合、推动着人类的世界观。

历史的规律大多如此,随着科技发展越来越快,人们会沉迷在窝里,奶嘴效应让他们失去了判断力并且变得顺从。

直到有一天,科技矛盾爆发,他们才会从梦中醒来,这时候才有可能出现第二个继承金庸大师衣钵的人。

金庸先生留下的不仅是武侠世界,而且他的儿女们身上的精神也是对金庸的延续。

射雕英雄传是谁写的

《射雕英雄传》是金庸先生所写。

金庸:生于1924年3月10日,原名查良镛,祖籍浙江省海宁市。他是武侠小说作家、新闻学家、企业家、政治评论家、社会活动家。“香港四大才子”之一。金庸是他的笔名,当年金庸先生和梁羽生订下武侠小说之约时,曾想过笔名的问题。后来决定把自己名字的镛字一分为二,成为金庸,这就成了他的笔名。

《射雕英雄传》是金庸创作的长篇武侠小说,最初连载于1957-1959年的《香港商报》,后收录在《金庸作品集》中,和后来的《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一并被称为“射雕三部曲”。

故事背景:以宁宗庆元五年至成吉思汗逝世这段历史为背景,反映了南宋抵抗金国与蒙古两大强敌的斗争,充满爱国的民族主义情愫。

故事严厉痛斥了南宋权相秦桧、史弥远之流私通外敌,祸国殃民的罪行,赞扬了岳飞抗金保江山的高风亮节。《射雕英雄传》第一回的文字就浸透着一种悲愤的激情,为全书奠定了基调。“小桃无主自开花,烟草茫茫带晚鸦。几处败垣围故井,向来–是人家”。

《射雕英雄传》是一部武侠小说,但它与一般的武侠小说不同,它有着其他小说不具备的历史真实感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小说开头是写一位说书人在临安牛家村说一段叶三姐节烈记的故事,引起了杨铁心,郭天啸,曲三等人的不同反应,从而把北方人民的苦难生活情景与南方君臣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的奢靡生活情景两相对照。引得人既愤懑又担心。小说这样开头,既交代了一个极为鲜明的时代背景,又制造了一种令人愤懑忧思的历史氛围。爱国之心,丧国之耻,乱世之痛,英雄之思充斥着整部小说。

这也使得这部小说格外的沉重深刻,意义非凡。

作品集:除此之外,金庸先生还有很多著作:《书剑恩仇录》、《碧血剑》、《连城诀》、《雪山飞狐》、《天龙八部》、《侠客行》、《笑傲江湖》、《鹿鼎记》等等。

成就:金庸先生于1998年获得文学创作终身成就奖。

2000年获得大紫荆勋章。2009年被聘为中国作协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名誉副主席。同年获得2008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

2018年10月30日,金庸先生在香港逝世,享年94岁。

查良镛怎么读

查良镛读作:zhā、liáng、yōng。金庸本名查良镛,生于浙江海宁,毕业于剑桥大学,中国武侠小说作家、企业家。他被誉为中国“香港四大才子”,更与古龙、梁羽生合称为“中国武侠小说三剑客”。他于1950年代起,以笔名“金庸”创作武侠小说,著作屡次被改编为影视作品,素有“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武侠”的称赞。著名作品有《书剑恩仇录》《碧血剑》《射雕英雄传》等。
金庸武侠小说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无可比肩的畅销书,其在征服了无数读者的同时也掀起学术界对其进行研究的热潮。在21世纪,对金庸武侠小说进行深入的探究和挖掘,追问其广泛流行的根源,阐述和归纳其特有的艺术特征,正确评价金庸武侠小说的艺术特征,把握当下文坛的创作及评价趋向,都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金庸武侠小说之所以流行,主要原因是它对传统武侠小说的升华和超越。

金庸的原名叫什么

金庸,原名 查良镛(英语:Louis Cha Leung-yung)男,籍贯浙江海宁,自1950年代起,其以笔名「金庸」创作多部脍炙人口的武侠小说,包括《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天龙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记》等。历年来金庸笔下的著作屡次改编为电视剧、电影等影视作品,对华人影视文化可谓贡献重大。这亦奠定其成为华人知名作家的基础,素有「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武侠」的称赞。

查良镛怎么读 查良镛资料简单介绍

1、查良镛读音为:zhā liáng yōng。

2、金庸(1924年3月10日—2018年10月30日),本名查良镛,生于浙江省海宁市,1948年移居香港。当代武侠小说作家、新闻学家、企业家、政治评论家、社会活动家,被誉为“香港四大才子”之一,与古龙、梁羽生、温瑞安并称为中国武侠小说四大宗师。

3、1944年,考入重庆中央政治大学外交系。1946年秋,进入上海《大公报》任国际电讯翻译。1948年,毕业于上海东吴大学法学院,并被调往《大公报》香港分社。1952年调入《新晚报》副刊,并写出《绝代佳人》《兰花花》等电影剧本。1959年,金庸等人于香港创办《明报》。1985年起,历任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政治体制小组负责人之一,基本法咨询委员会执行委员会委员,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委员。1994年,受聘北京大学名誉教授。2000年,获得大紫荆勋章。2007年,出任香港中文大学文学院荣誉教授。2009年9月,被聘为中国作协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名誉副主席 ;同年荣获2008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2010年,获得剑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2018年10月30日,在中国香港逝世,享年94岁。

金庸的祖上,金庸祖上查氏原来是书香门第、显赫门庭

金庸

金庸

金庸,原名查良镛,1924年3月10日生于浙江省海宁市。海宁之名,始见于南朝陈武帝永定二年(558年),寓“海洪宁静”之意。 其境内名胜“钱江涌潮”,自唐宋便已盛行,闻名国内外,“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至今仍吸引八方宾客,一睹涌潮奇景。

海宁

海宁这地方了不起,其历史绵长,各界名人辈出,是李善兰、王国维、蒋百里、徐志摩等众多文化名人的故乡。

金庸的祖上特别的厉害,查氏是浙江的一个延续明清两朝的名门望族。按古书所载,查氏源出芈姓,春秋时楚国有公族大夫封邑在查,后代称查氏。

老查家最早出名的人是 查继佐, 也即 查伊璜 ,他可是查慎行的族叔。我们在《鹿鼎记》里面见到过他的身影,小说中说他结交了雪中乞丐吴中奇。书中记载查继佐独酌赏雪,见一乞丐破衣烂衫却气宇轩昂,便招其同饮,后又赠寒衣,勉其自强。入清后,此丐积军功官至提督,专诚邀查赴任所,后赠宅邸以报当年一酌之恩,并送一座名为英石峰的奇石给查继佐,此石改名为皱云峰,后世誉为江南三大名石。其实真正历史上,查继佐的确为清初文字狱案庄廷鑨明史案首告者之一。他不仅是一个学问渊博、在史学上很有成就的学者,而且是一个具有高度民族气节的抗清志士。

到了和康熙雍正年间,这老查家又出了两位大名人,就是写下著名诗篇《舟夜书所见》、康熙年间的诗人、翰林院编修 查慎行 和雍正帝时的礼部侍郎 查嗣庭

舟夜书所见

查慎行原名嗣琏,字夏重,后受《长生殿》案牵连改名慎行。康熙间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他曾追随邑人远征云贵,讨伐吴三桂残部,故有不少诗作反映战争残酷和民间疾苦。入京为官后,深悉官场内幕,看破世情,厌倦仕途,于是归田家居。赋闲作诗,著有《敬业堂诗集》等著作,是清初最有成就的诗人之一。查嗣庭乃查慎行的弟弟,官至礼部侍郎。雍正四年(1726年),他主持江西省试,出了一道考题:“维民所止”。这本来是《诗经》里的一句话,但有人却向皇帝报告:“维”、“止”两字是“雍正”两字去掉上半截,岂不是暗示要砍掉皇帝的头吗?

及至现代,除查良镛外,他的同族远房如在台湾的、曾做过师范大学校长的 查良钊 和做过“司法行政部长”的 查良鉴 ,在香港的商界人士、社会活动家 查济民 ,以及在大陆的、以诗闻名的 查良铮 (穆旦),说来都是知名人士。

据史可查,在有明一朝,查氏中进士6人,举人17人,在清朝就更厉害了,进士14人,举人59人。康熙皇帝给他家还题过字,叫:唐宋以来巨族,江南有数人家。

金庸简介

金庸(1924年3月10日—2018年10月30日),本名查良镛,生于浙江省嘉兴市海宁市,1948年移居香港。当代武侠小说作家、新闻学家、企业家、政治评论家、社会活动家,“香港四大才子”之一。 

1944年考入重庆中央政治大学外交系。1946年秋,金庸进入上海《大公报》任国际电讯翻译。1948年,毕业于上海东吴大学法学院,并被调往《大公报》香港分社 。1952年调入《新晚报》副刊,并写出《绝代佳人》、《兰花花》等电影剧本。1959年,金庸等人于香港创办《明报》。

2018年10月30日,金庸在香港逝世,享年94岁。 沙田香港文化博物馆“金庸馆”2018年11月12日下午4至6点设置吊唁册,让公众作最后致意。入围感动中国2018候选人物。

扩展资料

金庸小说主要是指金庸的武侠小说,共计,十五部,它们可以由这几句话描述:“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他们分别是《飞狐外传》(1960年)、《雪山飞狐》(1959年)、《连城诀》(1963年)、《天龙八部》(1963年)、《射雕英雄传》(1957年)、《白马啸西风》(1961年)、《鹿鼎记》(1969年)、《笑傲江湖》(1967年)

《书剑恩仇录》(1955年)、《神雕侠侣》(1959年)、《侠客行》(1965年)、《倚天屠龙记》(1961年)、《碧血剑》(1956年)《鸳鸯刀》(1961年)、《越女剑》(短篇小说)(1970年)。

金庸的爸爸是什么

金庸原名查良镛,金庸的爸爸是查枢卿。

查枢卿出生时间不详,终于1950年,出身浙江海宁望族,袁花镇人,中国现代小说家金庸(查良镛)的父亲。

海宁查家在清代“一门十进士,兄弟三翰林”,被康熙称为“唐宋以来巨族,江南有数人家”,赐以“澹远堂”、“敬业堂”、“嘉瑞堂”等匾额;而徐家则是硖石古镇一大富商,祖代相沿经营着酱园、绸庄、钱庄等业。

金庸人物评价:

金庸是一个成功的报业巨子,更是一个成功的武侠小说创作家。将其定义为一代通俗文学大师是恰如其分的。既然称做通俗文学大师,还是有必要通过他的小说进行一番文学雅俗观的论辨。

金庸就像一个“黑洞”。把传统发挥得淋漓尽致,任何人靠近他,就会化为乌有,根本没法比。

金庸的武侠小说大大提高了传统武侠小说作品的思想、文化、艺术品位,包含着浓烈的文化气息、丰厚的历史知识和深刻的民族精神,他以其艺术实践,使近代武侠小说第一次进入了文学的宫殿,是一场静悄悄的文学革命。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