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谊传原文及翻译(贾谊传翻译)_三桥_语文网_屈原

本文目录

  • 贾谊传翻译
  • 汉书·贾谊传部分翻译
  • 贾谊的 《吊屈原文》全文及翻译
  • 贾生数上疏,言诸候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制之选自贾谊传
  • 汉书·贾谊传 中的翻译
  • 《汉书.贾谊传》中“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以承祖庙,以奉六亲,至孝也”的翻译
  • 求《贾谊传》全文翻译
  • 谁有《贾谊传》的译文啊
  • 贾谊传原文及翻译

贾谊传翻译

LZ,译文如下:
所以秦国的人,家中富有的,儿子长大成人就与父母分家,家庭贫穷的,儿子长大后就出去当卑贱的赘婿;儿子借农具给父亲,脸上就显示出施恩的表情;母亲来拿簸箕扫帚,立即遭到责骂;儿媳抱着怀中吃奶的婴儿,竟与公爹并排而坐;媳妇与婆婆关系不好,就公开争吵。 20734希望对你有帮助!

汉书·贾谊传部分翻译

《吊屈原赋》贾谊。原格式翻译
【译文】陈弈之
贾谊长沙王太傅,被贬离京,非常失意;临渡湘江,作文凭吊屈原。屈原,楚国贤臣。受屈被逐,作《离骚》赋,最后写道:“算了吧!国无人兮,无知己也”。便自投汨罗而死。谊追悼之,自比之,文如下:
1.领受皇恩兮待罪长沙;听闻屈原兮自沉汨罗。
2.面对湘江兮悼念先生;受尽冤屈兮浪涛葬身。
3.呜呼哀哉兮生不逢时;凤凰逃亡兮老鹰翱翔。
4.无德显贵兮逢迎得志;清白被斥兮正直倒霉。
5.说伯夷恶兮说盗跖廉;宝剑嫌钝兮铅刀称利。
6.怀才不遇,生不如死兮;抛弃周鼎,留瓦盆兮。
7.驾上慢牛,伴跛驴兮; 骏马垂耳,拉盐车兮。
8.头脚颠倒,立不长久兮;苦了先生,独自受罪兮。
9.总之:算了!
10.国中无知己兮有抑郁向谁倾诉?凤凰翩翩高飞兮独自翱翔而远行。
11.神龙隐伏深渊兮独潜藏以自珍;避开水獭蚂蝗兮也避开蛤蟆蚯蚓。
12.珍惜高洁品德兮远浊世而自藏;若麒麟可以被绑兮怎说别于狗羊?
13.世纷乱容易遭殃兮屈子便是例证。哪国没有君王兮何必留恋一国?
14.凤凰高高俯瞰兮见光辉才降下;察觉阴暗危险兮便拍翼远离去。
15.狭窄阴沟污渠兮怎能够容纳吞舟大鱼?巨鲸搁浅沙滩兮将被蚂蚁侮辱。
【原文】
谊为长沙王太傅,既以谪去,意不自得;及度湘水,为赋以吊屈原。屈原,楚贤臣也。被谗放逐,作《离骚》赋,其终篇曰:“已矣哉!国无人兮,莫我知也。”遂自投汨罗而死。谊追伤之,因自喻,其辞曰:
1.恭承嘉惠兮俟罪长沙;侧闻屈原兮自沉汨罗。
2.造讬湘流兮敬吊先生;遭世罔极兮乃殒厥身。
3.呜呼哀哉兮逢时不祥。鸾凤伏窜兮鸱枭翱翔。
4.闒茸尊显兮谗谀得志;贤圣逆曳兮方正倒植。
5.谓随夷溷兮谓跖蹻廉;莫邪为钝兮铅刀为銛。
6.吁嗟默默,生之亡故兮;斡弃周鼎,宝康瓠兮。
7.腾驾罢牛,骖蹇驴兮; 骥垂两耳,服盐车兮。
8.章甫荐履,渐不可久兮;嗟苦先生,独离此咎兮。
9.谇曰:已矣。
10.国其莫吾知兮子独壹郁其谁语!凤缥缥其高逝兮夫固自引而远去。
11.袭九渊之神龙兮沕深潜以自珍;偭蟂獭以隐处兮夫岂从虾与蛭蟥?
12.所贵圣之神德兮远浊世而自臧;使麒麟可系而羁兮岂云异夫犬羊。
13.般纷纷其离此尤兮亦夫子之故也。历九州而其君兮何必怀此都也?
14.凤凰翔于千仞兮览德辉而下之;见细德之险徵兮遥曾击而去之。
15.彼寻常之污渎兮岂能容夫吞舟之巨鱼?横江湖之鳣鲸兮固将制于蝼蚁。

贾谊的 《吊屈原文》全文及翻译

文心雕龙哀吊原文及翻译
(一)
  赋宪之谥1:“短折曰哀。”2哀者,依也;悲实依心,故曰哀也。以辞遣哀3,盖不泪之悼4,故不在黄发5,必施夭昏6。昔三良殉秦7,百夫莫赎8,事均夭横9,《黄鸟》赋哀10,抑亦《诗》人之哀辞乎11!暨汉武封禅12,而霍子侯暴亡13,帝伤而作诗14,亦哀辞之类矣。及后汉汝阳王亡15,崔瑗哀辞16,始变前式17。然履突鬼门18,怪而不辞19;驾龙乘云,仙而不哀;又卒章五言,颇似歌谣,亦仿佛乎汉武也20。至于苏慎、张升21,并述哀文22,虽发其情华,而未极心实23。建安哀辞24,惟伟长差善25,《行女》一篇26,时有恻怛27。及潘岳继作28,实踵其美29。观其虑善辞变30,情洞悲苦31,叙事如传32;结言摹《诗》,促节四言33,鲜有缓句;故能义直而文婉34,体旧而趣新,《金鹿》、《泽兰》35,莫之或继也36。
  〔译文〕
  《逸周书·谥法》中说:“年纪很小死了的就叫哀。”哀就是依,哀伤之情必须依靠心,所以叫做哀。哀辞的写作,主要是对幼年死者的哀悼,因此,和年老的人无关,而必须用于短命死去的小孩。从前子车氏的三个好儿子为秦穆公殉葬;他们的死,用一百个人也换不回来。这种情形和人的夭折相同,《黄鸟》诗中表达了对他们的悲哀,这也许可算《诗经》中的哀辞了吧。到汉武帝赴泰山祭天地,跟从去的霍嬗突然死亡,汉武帝哀伤霍嬗而写的诗,也是属于哀辞一类的作品了。及至东汉汝南王刘畅死后,崔瑗为刘畅所写哀辞,才改变过去只为夭折者写哀辞的格式。但其中写到死者冲进鬼门,怪异而不通;又说死者乘云驾龙,入于仙境而不悲哀;最后一段用五言句子,好像歌谣的形式,也略近于汉武帝为霍嬗写的哀辞。至于东汉的苏顺、张升,都作过哀文,虽然写得有感情、有文采,却未能充分表达其真情实感。建安年间的哀辞,只有徐赴干写得较好,他的《行女哀辞》一篇,还有一些哀痛的感情。到晋代潘岳继续写作的哀辞,真是集中了哀辞写作的优点。他的想象丰富,文辞多变,感情深厚而悲痛,叙事如写传记,用词则摹仿《诗经》;那种音节紧促的四言句子,很少松散无力的描写;所以能写得意义正直,文辞婉丽,沿着旧的体式,却表现了新的情趣。特别是潘岳的《金鹿哀辞》和《为任子咸妻作孤女泽兰哀辞》两篇,再也没有人能写得这样好了。
  〔注释〕
  1 赋宪之谥(shì市):宋人王应麟《困学记闻》卷二引到《逸周书·谥法》中的一段活,注其中“赋宪”二字说:“《文心雕龙》云‘赋宪之谥’,出于此。”这里就是用“赋宪之谥”指《逸周书·谥法》。赋宪:布法。谥:封建帝王大臣死后所加封号。
  2 短折曰哀:这是《逸周书·谥法解》中的话,原文是:“蚤(早)孤短折曰哀,恭仁短折曰哀。”据孔晁注,人“未知事”或“功未施”而死,就叫哀。折:夭折,年幼而死。3遣:发。这里指表达。
  4 不泪:唐写本作“下流”。本书《指瑕》篇说:“礼文极尊,而施之下流。”这个“下流”指“弱子”,与“下流之悼”的“下流”同义,都是指年幼的人。
  5 黄发:老人。
  6 昏:孔颖达释《左传·昭公十九年》中的“天昏”二字说,昏是“未三月而死也”。
  7 三良:三个好人,指春秋时秦国子车氏的三个儿子奄息、仲行(háng杭)、针(qián箝)虎。《左传·文公六年》说,秦穆公死后,把这三个人一起埋葬。殉(xùn训):古代统治者死后,强迫活人陪同埋葬。秦:即秦穆公,《史记·秦本纪》中说,他死后有一百七十多人殉葬。
  8 夫:男人。赎,换回。《诗经·黄鸟》中说:“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9 夭横:唐写本作“夭枉”,也是夭折的意思。枉:曲。
  10 《黄鸟》:《诗经·秦风》中的一篇,是为哀悼子车氏三子而作的。赋:陈述。
  11 《诗》人:指《诗经·黄鸟》的作者。
  12 暨(jì计):及,至。汉武:西汉武帝刘彻。封禅:封建帝王祭天祭地的典礼。
  13 霍子侯:名嬗(shǎn扇),西汉著名将军霍去病的儿子。《汉书·霍去病传》载,汉武帝命霍嬗随同到泰山举行封禅典礼,归途中暴死。
  14 伤而作诗:汉武帝作悼霍嬗的诗,不存,也未见有“作诗”的记载。按:《史记·封禅书》、桓谭《新论·谴非》、《风俗通义》卷二、《资治通鉴·武帝纪》也载此事,都未提及汉武帝作诗。《全汉文》卷四辑汉武帝《与奉车子侯家诏》中有“道士皆言子侯仙去,不足悲”数语。
  15 汝阳王:查东汉和帝、安帝、顺帝时期都没有汝阳王。东汉明帝第二子刘畅曾封汝南王,这里或指刘畅。汉置汝南郡,汝阳是其郡属县。
  16 崔瑗(公元77—142年):字子玉,东汉文人。哀辞:可能指哀悼刘畅的作品,今不存。刘畅死于东汉和帝十年底(公元98年),当时崔瑗约二十一岁。
  17 前式:指为夭折者写哀辞。后来的哀辞,不完全限于幼年。
  18 履:践,走。突:冲入。
  19 不辞:不成其为辞,不通。
  20 仿佛汉武:指和汉武帝所作霍嬗哀辞相似,如“仙而不哀”等说法。
  21 苏慎:唐写本作“苏顺”。译文据“苏顺”。苏顺字孝山,东汉文人。张升:字彦真,东汉文人。
  22 哀文:苏顺、张升的哀文均不传。
  23 心实:即情实,指真情实感。
  24 建安:汉献帝刘协年号,公元196—220年。
  25 伟长:徐干字伟长,汉末作家。差:比较。
  26 《行女》:指徐干的《行女哀辞》,不存。
  27 恻怛(dá达):哀痛。
  28 潘岳:字安仁,西晋文学家。
  29 踵:唐写本作“钟”。译文据“钟”字,聚集的意思。
  30 善:唐写本作“赡”。译文据“赡”字,富足的意思。
  31 洞:深。苦:痛。
  32 传(zhuán撰):传记。
  33 节:指音节。
  34 婉:美。
  35 《金鹿》:指潘岳的《金鹿哀辞》。《泽兰》:指潘岳的《为任子咸妻作孤女泽兰哀辞》。均存,见《全晋文》卷九十二。
  36 莫之或继:无人能继续写出这样的作品。这个评价太高。
  (二)
  原夫哀辞大体1,情主于痛伤,而辞穷乎爱惜2。幼未成德,故誉止干察惠3;弱不胜务,故悼加乎肤色4。隐心而结文则事惬5,观文而属心则体奢6。奢体为辞,则虽丽不哀;必使情往会悲,文来引泣7,乃其贵耳。
  〔译文〕
  关于哀辞写作的主要点,是感情要哀痛,文辞要尽量表达出对死者的爱惜。由于死者年幼,他的品德还未形成,所以主要是赞美他的聪慧;因为死者幼弱,还未担任过国家大事,所以只能对他的容貌加以悼念。作者把悲痛的心情写成哀辞,就能令人满意;为了华美的文辞而去联结心思,就会写得浮夸不实。用浮夸不实的文风写成哀辞,那就虽然华丽,却不悲哀;必须使作者的思想感情融会在悲哀之中,写出的哀辞能引起他人哭泣,这种作品才是可贵的。
  〔注释〕
  1 大体:主体。指写作上的主要点。
  2 穷:极尽。
  3 察惠:聪明。惠:同慧。
  4 肤色:一作“容色”,意思略同,指容貌。
  5 隐:痛苦。惬(qiè怯):满意。这句和本书《情采》篇中说的“为情而造文”意同。
  6 属:和上句“结”字的意思相近,联结。奢:夸张,不实。这句和《情采》篇说的“为文而造情”意同。
  7 引泣:指哀悼文的感人作用。
  (三)
  吊者,至也。《诗》云1:“神之吊矣2。”言神至也。君子令终定谥3,事极理哀,故宾之慰主,以“至到”为言也4。压溺乖道5,所以不吊矣。又宋水、郑火6,行人奉辞7,国灾民亡,故同吊也8。及晋筑虒台9,齐袭燕城10,史赵、苏秦11,翻贺为吊12;虐民搆敌13,亦亡之道。凡斯之例,吊之所设也14:或骄贵而殒身15,或狷忿以乖道16,或有志而无时17,或美才而兼累18,追而慰之,并名为吊。自贾谊浮湘19,发愤《吊屈》20,体同而事核21,辞清而理哀,盖首出之作也22。及相如之《吊二世》23,全力赋体;桓谭以为其言恻怆24,读者叹息。及平章要切25,断而能悲也26。扬雄吊屈27,思积功寡28,意深文略29,故辞韵沈膇30。班彪、蔡邕31,并敏于致语32,然影附贾氏33,难为并驱耳。胡、阮之《吊夷齐》34,褒而无闻35;仲宣所制36,讥呵实工37。然则胡、阮嘉其清,王子伤其隘38,各志也39。祢衡之《吊平子》40,缛丽而轻清41;陆机之《吊魏武》42,序巧而文繁。降斯以下,未有可称者矣。
  〔译文〕
  所谓吊,就是到。《诗经》中说“神之吊矣”,就是说神的到来。正常死亡的人定谥治丧,是极为悲哀的事,所以,宾客对治丧主人的慰问,他们的到来,就是“吊”的意思了。《礼记》中说,被物压死、被水淹死等,因为不是正常死亡,所以不必哀吊。春秋时宋国发生水灾,郑国发生火灾后,各国派使臣前往致辞慰问;这是国家遇上灾难,人民遭到死亡,所以,这种慰问和哀吊相同。还有一种情形:如春秋时晋国建成虒祁宫,齐国袭击燕国,史赵和苏秦认为这样的事不应祝贺,而应哀吊。因为建筑虒祁宫残害人民,攻打燕国结下仇敌,这都是亡国之道。大凡这样一些情形,就要运用吊辞:或者是过于骄贵而丧命,或者是褊急忿恨而违背常道,或者是有大志而生不逢时,或者是有美好的才能又连带着一定的缺损。追念这些而加以慰问的作品,都叫做吊。自从汉初贾谊渡湘江,感发愤激而写了《吊屈原文》,体制周密,事实准确,文辞清晰,内容悲哀,这要算是最早出现的哀吊作品了。到司马相如所写《哀秦二世赋》,完全是赋的体裁。桓谭认为它写得伤痛,能使读者为之叹息;赋的最后写得扼要而确切,读完后能使人为之哀伤。扬雄为哀吊屈原而写的《反离骚》,思考的很多,但成就不大;其立意重在反诘《离骚》,所以文辞音韵不很流畅。又如班彪的《悼离骚》,蔡邕的《吊屈原文》,也善于提出责问;但他们追随贾谊的《吊屈原文》,是很难与之并驾齐驱的。此外,如胡广的《吊夷齐文》,阮瑀的《吊伯夷文》,只有赞扬没有批评;王粲的《吊夷齐文》,对伯夷、叔齐的批评写得较好。但胡广、阮瑀是嘉奖伯夷、叔齐的清高,王粲则是不满其狭隘,这是由于他们的观点各不相同。汉末祢衡的《吊张衡文》,辞采繁盛而忽于明洁。晋代陆机的《吊魏武帝文》,序写得不错,吊词却过于繁杂。从此以后,就没有值得称道的作品了。
  〔注释〕
  1 《诗》:指《诗经·小雅》中的《天保》。
  2 吊(dì地):即递,是到的意思,这个字和哀吊的吊不是一回事,刘勰这里是勉强混用。
  3 令终:善终,正常死亡。定谥:古代“读诔定谥”,有一套复杂的仪式,这里是以“定谥”泛指办理丧事。
  4 以“至到”为言:刘勰把哀吊的吊解作到,所以这里就指宾客的至到是吊。
  5 压、溺乖道:《礼记·檀弓上》中说,有三种情形死的人,不必去吊哀:一是“畏”,被人强加罪名攻击,自己不作辩解而死的;二是“压”,自己到危险的地方去,被崩塌之物压死的:三是“溺”,在游泳时淹死的。刘勰只讲了“压、溺”两种,但三种都包括在内。乖道:不合常道。以封建礼教看,这三种情形都不是善终。
  6 宋水:《左传·庄公十一年》载,宋国发生水灾,鲁国曾派人去吊慰。郑火:《左传·昭公十八年》载,郑国发生火灾,只有许国没有去吊慰。
  7 行人:外交使节。奉辞:指给以慰问。
  8 同吊:指各诸侯国使节对水灾火灾的慰问之辞,和哀吊的意义相同。
  9 虒(sī斯)台,即虒祁宫,春秋时晋国宫名,故址在今山西省曲沃县。《左传·昭公八年》载,晋平公筑“虒祁之宫”,鲁国派叔弓、郑国派游吉去祝贺。
  10 齐袭燕城:《战国策·燕策一》载,齐宣王趁燕国有丧事时,进攻燕国,占领十城。袭:攻其不备。
  11 史赵:春秋晋国太史。《左传·昭公八年》载,郑国游吉(即子太叔)到晋国祝贺虒祁宫建成时,史赵对子太叔说:“甚哉,其相蒙(欺)也,可吊也而又贺之。”苏秦:字季子,战国时纵横家。《战国策·燕策一》说齐国袭取燕国十城后,苏秦对齐宣王“再拜而贺,因仰而吊”。
  12 翻贺为吊:把祝贺变为哀吊。
  13 虐民:指晋国筑虒祁宫,残害人民。搆(gòu)敌:指齐国攻打燕国,结成仇敌。搆:同构,造,结。
  14 设:施,用。
  15 骄贵而殒(yǔn允)身:指秦二世胡亥之类。司马相如的《哀秦二世赋》中曾说胡亥“持身不谨”等。殒:死。
  16 狷(juàn倦)忿以乖道:指屈原之类。狷忿:急躁忿恨。扬雄《反离骚》中讲到屈原的作品放肆、思想狭窄。刘勰在《辨骚》篇也说屈原有“狷狭之志”。
  17 有志而无时:指张衡之类。祢衡在《吊张衡文》中说:“伊尹(商臣)值汤(商汤王),吕望(周臣)遇旦(周公),嗟矣君生,而独值汉。”这是叹张衡的生不逢时。
  18 美才而兼累:指曹操之类。陆机《吊魏武帝文》中说:“岂不以资高明之质,而不免卑浊之累。”累:牵连致损。
  19 贾谊:西汉初年作家,曾做长沙王太傅,所以世称贾长沙或贾太傅。浮:指渡水。湘:湖南湘江。
  20 《吊屈》:指贾谊的《吊屈原文》,载《文选》卷六十。
  21 同:唐写本作“周”,译文据“周”字。核:核实。
  22 首出:最早出现的吊文。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吊文》说:“若贾谊之《吊屈原》,则吊之祖也。”上面所讲春秋战国时的吊慰,只是口头上的慰问。
  23 相如:姓司马,字长卿,西汉辞赋家。《吊二世》:指司马相如的《哀秦二世赋》,文存,载《史记·司马相如传》。
  24 桓谭:字君山,东汉初年学者。恻怆:悲伤。桓谭论《哀秦二世赋》的话,可能是《新论》中的佚文。
  25 平章:唐写本作“卒章”。译文据“卒章”,指《哀秦二世赋》最后所写“亡国失势”的原因一段。
  26 断:止,指读完。
  27 扬雄:字子云,西汉末年学者、文学家。《汉书·扬雄传》说他为“吊屈原”而作《反离骚》。
  28 功寡:功绩小。
  29 文略:唐写本作“反骚”。译文据“反骚”。《汉书·扬雄传》说,扬雄所作《反离骚》,“往往摭(拾取)《离骚》之文而反之”。
  30 沈:湿病。膇(zhuì坠):脚肿。这里指文辞不流畅。
  31 班彪:字叔皮,东汉初年史学家、文学家。有《悼离骚》,尚存八句,见《艺文类聚》卷五十八。蔡邕(yōng庸),汉末学者、作家,有《吊屈原文》,文存不全,见《艺文类聚》卷四十。
  32 语:唐写本作“诘”。译文据“诘”字,指责问。
  33 影附:依附,如影之附形,这里指追随。
  34 胡:胡广,字伯始,东汉大官僚。阮:阮瑀(yǔ语),字元瑜,汉末作家。《吊夷齐》:指胡广的《吊夷齐文》、阮瑀的《吊伯夷文》,均残,见《艺文类聚》卷三十七。夷齐:伯夷、叔齐,殷末贵族,殷亡后,不食周粟而死。
  35 褒:称颂。闻:唐写本作“间”。译文据“间”字。《论语·先进》:“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邢昺疏:“间,谓非毁间厕。”
  36 仲宣:王粲字仲宣,汉末文学家,有《吊夷齐文》,尚存不全,载《艺文类聚》卷三十七。
  37 讥呵(hē喝),批评。
  38 隘(aì爱):狭隘。王粲在《吊夷齐文》中,批评他们“知养老之可归,忘除暴之为念”等。王粲的批评,仍从封建观念出发。
  39 各志也:唐写本作“各其志也”。译文据此。
  40 祢(mí迷)衡:字正平,汉末作家。《吊平子》:指祢衡的《吊张衡文》,文存不全,见《太平御览》卷五九六。张衡:字平子,东汉科学家、文学家。
  41 缛(rù入):繁盛。轻:轻视。
  42 陆机:字士衡,西晋文学家。《吊魏武》:指陆机的《吊魏武帝文》,今存,载《文选》卷六十。魏武:指魏武帝曹操。
  (四)
  夫吊虽古义,而华辞未造1;华过韵缓,则化而为赋。固宜正义以绳理2,昭德而塞违3,割析褒贬4,哀而有正,则无夺伦矣5。
  〔译文〕
  哀吊的意义虽然古老,后来却出现华丽的文辞;华丽过分,音韵不紧凑,就演变成为赋体了。哀吊文本应用以伸张正义,纠正事理,彰明美德而防止错误;所以要有所分析地加以褒扬或贬斥,能够正确地表达哀情,那就不致破坏哀吊文的正当意义了。
  〔注释〕
  1 未造:当是“末造”之误。末造:后期。
  2 绳:纠正。
  3 昭:明白。塞:防止。违:过失。
  4 割:唐写本作“剖”,译文据“剖”字。剖析。
  5 伦:理,这里指哀吊文的正常道理。
  (五)
  赞曰:辞定所表1,在彼弱弄2。苗而不秀3,自古斯恸4。虽有通才,迷方告控5。千载可伤,寓言以送6。
  〔译文〕
  总之,吊辞所哀伤的,在于幼弱的儿童。幼苗不能成长,自古以来都为之悲痛。虽有写作的全才,如果迷失以辞遣哀的方向,就很难正确运用。这种千古可悲的感情,只有用吊辞来遣送。
  〔注释〕
  1 辞定所表:唐写本作“辞之所哀”,译文据唐写本。
  2 弱弄:指幼年。弄:戏弄。
  3 秀:庄稼抽穗开花。
  4 斯:语词。恸(tòng痛):极其悲痛。
  5 方:方向。告:唐写本作“失”,译文据“失”字。控:控制。
  6 寓:寄寓,这里指表达

贾生数上疏,言诸候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制之选自贾谊传

  翻译:
  贾谊又多次上疏皇帝,说有的诸侯封地太多,甚至多达几郡之地,和古代的制度不符,应该逐渐削弱他们的势力。
  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厘①,坐宣室②。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③。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①受厘:汉制祭天地五畤,皇帝派人行祀或郡国祭祀之后,皆以祭余之肉归致皇帝,以示受福,叫受厘。②宣室:宫殿名,在未央宫中,是皇帝斋戒的地方。③前席:古人席地而坐,前席指在坐席上往前移动,这是亲近的表示。
  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①,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②。文帝不听。
  ①数:多次。②稍:逐渐
  译文:
  一年多之后,贾谊被召回京城拜见皇帝。当时汉文帝正坐在宣室,接受神的降福保佑。因文帝有感于鬼神之事,就向贾谊询问鬼神的本原。贾谊也就乘机周详地讲述了所以会有鬼神之事的种种情形。到半夜时分,文帝已听得很入神,不知不觉地在座席上总往贾谊身边移动。听完之后,文帝慨叹道:“我好长时间没见贾谊了,自认为能超过他,现在看来还是不如他。”过了不久,文帝任命贾谊为粱怀王太傅。粱怀王是汉文帝的小儿子,受文帝宠爱,又喜欢读书,因此才让贾谊当他老师。
  汉文帝又封淮南厉王的四个儿子都为列候。贾谊劝谏,认为国家祸患的兴起就要从这里开始了。贾谊又多次上疏皇帝,说有的诸侯封地太多,甚至多达几郡之地,和古代的制度不符,应该逐渐削弱他们的势力,但是汉文帝不肯听从。

汉书·贾谊传 中的翻译

译文如下:
所以秦国的人,家中富有的,儿子长大成人就与父母分家,家庭贫穷的,儿子长大后就出去当卑贱的赘婿;儿子借农具给父亲,脸上就显示出施恩的表情;母亲来拿簸箕扫帚,立即遭到责骂;儿媳抱着怀中吃奶的婴儿,竟与公爹并排而坐;媳妇与婆婆关系不好,就公开争吵。

《汉书.贾谊传》中“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以承祖庙,以奉六亲,至孝也”的翻译

创建长久安定的形势,造成永久太平的业绩,以此来承奉祖庙和六亲,这是最大的孝顺。

求《贾谊传》全文翻译

我读三代两汉的书,书中的奇妙言辞,玄奥意旨,照耀清澄的深渊,洞彻我的心扉,就好像登临高山来望长江的流水,而忽然惊骇于它气势的壮美。所以诡谲的言辞引诱它但不能使它动摇,恫吓的言辞威胁它但不能使它害怕,辨别是非就好像辨别黑白一样不会混淆。浩浩荡荡,水波直达天际,即使是有千万年的历史,若是在我心里看来,是欢喜汇入它的河流又深又多。于是遇到事情就发作,足以自己壮大自己的气势,察觉到言辞滚滚而来良莠不齐,我就去粗取精,巩固我的根本来丰富我的智慧。他抬脚来欺凌青云,抗击长天,但是不被诡谲荒诞迷惑,他把腿放下来查看草木山川的纹理,形状变化情趣,但是不被卑俗污染。到了事情及多时〔他的〕深忧远虑的激动与剽悍触动了我的心,动摇了我的志气。所以他的言辞多但是出于无聊而作,(然而)读起来其中的忧愁好象令人不能忍受,虽然如此,他的气势和中心没有受到动摇,所以我又自己高兴他没有沉迷于忧愁而不自拔。
如果我在朝廷里做官,看皇帝指示,计划,号令天下的意图,(被)作成训令,镂刻在器物石碑上,来传颂天下太平,盛世无穷的功业,也没有什么不值得看的,正逢他的感想,寄托他的鸿图(罢了),我以为对己对人都是没有损害的。
我为贾生怀才不遇的境遇而悲哀,看他的文章,(都是)治理天下的计划,足以看出他造福天下的决心。看他造访湘江写赋来凭吊屈原,足以看出他忧虑时政国事的心,感触了他的志气。后人指责他一不被重用就作出这样忧愁怨恨的文章,却不知道古时的诗文,都是古时一文不名的人写的,它的要旨不有悖于道义的,都可以取用。贾生少年多才,见文帝极言天下的是,很有毅力地不去阿谀回避。而与绛灌这样的武夫在朝廷上遭遇,就好像把圆放进方框,即使强迫他,(他)也不同流合污,所以朝廷贬他,不让他参与朝廷的事(防止他)说心中想说的话。但是他不在那时发表(言论),仍然可以借文章来抒发他的蕴藉,那么贾生的志气,也可以治罪吗?所以让人穷困挨饿,他就知道穷人的生活,也是这样。又曾经学习文章,而知道一文不名的人的言辞,自古是这样,所以对于贾生来说少啊。哎!如果让贾生完成他的抱负,作为他的功业,又怎么会用空话来说呢?我之所以自悲的原因,也是这个。但是世上知道他的人是谁呢?如果不是我,谁是呢!

谁有《贾谊传》的译文啊

  三桥语文网
  汉书新注卷四十八 贾谊传第十八三桥语文网
  三桥语文网
  三桥语文网
  【说明】本传叙述贾谊及其政论。贾谊年少能文,被文帝召为博士,一年间提升至太中大夫。建议适时改制,为文帝所欣赏,但被周勃等老臣所排挤,出任长沙王太傅,转为梁怀王太傅。多次上疏陈说政事,建议“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削弱诸侯王权力,抗击匈奴侵扰,倡导礼义教化,重农抑商,谕教太子。后因梁王刘揖坠马而死,自伤失职,悲伤而死。他好辞赋,擅长政论,深识时势,议论剀切。《史记》以贾谊与屈原同传,是因贾生有《吊屈原赋》,又有似屈原受贬的遭遇;从司马迁“爽然自失”的评语中,还可悟到作者同情怀才不遇的寓意。但贾谊究属不是一般文人,而是政论家,其著名的政论《陈政事疏》乃千古杰作。《汉书》传写其人,详载其论,实是抓住了贾谊最主要最本质之点;班固又引刘向“其论甚美,通达国体”之论,颇有识见。于此可见,“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班固也有胜过司马迁的史识。 三桥语文网
  三桥语文网
  贾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书属文称于郡中(1)。河南守吴公闻其秀材(2),召置门下(3),甚幸爱。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4),故与李斯同邑(5),而尝学事焉(6),征以为廷尉。廷尉乃言谊年少,颇通诸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三桥语文网
  三桥语文网
  (1)属(zhǔ)文:写文章。称:闻名。(2)秀材:优秀人才。(3)门下:府门之下。(4)治平:言政治和平而不苛刻。(5)李斯:秦朝丞相。(6)学事:在其门下学习。三桥语文网
  三桥语文网
  是时,谊年二十余,最为少(1)。每诏令议下(2),诸老先生未能言,谊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出。诸生于是以为能。文帝说(悦)之,超迁(3),岁中至太中大夫(4)。三桥语文网
  三桥语文网
  (1)最为少:言贾谊在博士中最年轻。(2)诏令议下:皇帝发下诏令,要求廷臣议论。(3)超迁:破格提拔。(4)太中大夫:官名。掌议论。三桥语文网
  三桥语文网
  谊以为汉兴二十余年,天下和洽,宜当改正朔(1),易服色制度(2),定官名,兴礼乐。乃草具其仪法(3),色上(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奏之。文帝谦让未皇(逞)也(4)。然诸法令所更定,及列侯就国,其说皆谊发之。于是天子议以谊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6),乃毁谊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以谊为长沙王太傅。三桥语文网
  三桥语文网
  (1)正朔:正月初一。这里指历法。(2)制度:《史记》作“正制度”,是。正:订正之意。(3)草具:草拟。仪法:礼仪制度。(4)谦让:辞让。遑:闲暇。未遑:顾不及之意。(5)绛(jiàng):绛侯周勃。灌:颍阴侯灌婴。东阳侯:张相如。冯敬:当时为御史大夫。(6)毁:诋毁。纷乱:扰乱。三桥语文网
  三桥语文网
  谊既以适(谪)去,意不自得,及度(渡)湘水(1),为赋以吊屈原(2)。屈原,楚贤臣也,被谗放逐,作《离骚赋》(3),其终篇曰:“已矣!国亡(无)人,莫我知也。”遂自投江而死(4)。谊追伤之,因以自喻(5)。其辞曰(6):三桥语文网
  三桥语文网
  (1)湘水:即湘江。今湖南省最大的河流。(2)屈原:名平,楚国大臣。伟大的诗人。(3)《离骚赋》:屈原赋之代表作。今存。(4)江:指汨罗江,在今湖南省东北部。(5)喻:比喻,(5)辞:指贾谊的《吊屈原赋》。三桥语文网
  三桥语文网
  恭承嘉惠兮(1),俟罪长沙(2)。仄(侧)闻屈原兮(3),自湛(沈)三桥语文网
  三桥语文网
  汨罗。造托湘流兮(4),敬吊先生。遭世罔极兮(5),乃损厥身。乌(呜)呼哀哉兮,逢时不祥!鸾凤伏窜兮,鸱鸮翱翔(6)。阘茸尊显兮(7),谗谀得志;贤圣逆曳兮(8),方正倒植(9)。谓随、夷溷(混)兮(10),谓跖、�廉(11);莫邪为钝兮(12),铅刀为铦(13)。于嗟默默(14),生之亡(无)故兮(15)!斡弃周鼎(16),宝康瓠兮(17)。腾驾罢(疲)牛(18),骖蹇驴兮(19);骥垂两耳(20),服盐车兮(21)。章父荐屦(22),渐不可久兮;嗟苦先生,独离引咎兮(23)!三桥语文网
  三桥语文网
  (1)嘉惠:指皇帝的诏命。(2)俟罪:待罪。古代官吏供职的谦词。(3)侧闻:传闻。(4)造:到达。托:寄托。(5)罔极:没有一定之规。(6)鸱鸮(chīxiāo):像猫头鹰一类的鸟。(7)阘茸(tàróng):缺德无才之人。(8)逆曳(yè):颠倒之意。(9)倒植:倒置。(10)随:卞随,商汤时贤人。夷:伯夷,周初之人。(11)跖:盗跖。�:庄�,楚盗。(12)莫邪:相传为春秋时吴国著名的宝剑。(13)铅刀:铅质之刀,言其不锋利。铦(xiāo):锋利。(14)默默:不得意。(15)生:生死之生。生之无故:不如无生之意。(16)斡(wò)弃:抛弃。周鼎:周朝传国之宝鼎。(17)康瓠(hù):破瓦壶。(18)腾驾:驾辕。(19)骖:古时用三匹以上的马拉车,两边的马曰“骖”。蹇(jiǎn)驴:瘸腿驴。 (20)垂两耳:马匹负重超量之困态。(21)服:驾也。(22)章父(fú):古代的一种冠名。荐屦:垫鞋。(23)离:遭到。三桥语文网
  三桥语文网
  谇曰(1):已矣!国其莫吾知兮,子独壹(抑)郁其谁语?凤缥缥其高逝兮(2),夫固自引而远去。袭九渊之神龙兮(3),沕渊潜以自珍(4);偭蟂獭以隐处兮(5),夫岂从虾与蛭蚓(6)?所贵圣之神德兮,远浊世而自臧(藏)。使麒麟可系而羁兮,岂云异夫犬羊?般纷纷其离此邮(尤)兮(7),亦夫子之故也(8)!历九州而相其君兮(9),何必怀此都也(10)?凤皇翔于千仞兮(11),览德辉而下之;见细德之险徵兮(12),遥增击而去之(13)。彼寻常之汗(污)渎兮(14),岂容吞舟之鱼!横江湖之鳣鲸兮(15),固将制于蝼(16)。三桥语文网
  三桥语文网
  (1)谇(suì):一,作“讯”。犹宣也。(2)缥缥:轻举貌。(3)袭:效法之意。九渊:深渊。(4)沕(wù):潜藏貌。(5)偭(miǎo):背也。蟂獭:水中食鱼之动物。(6)蛭:蚂蟥。蚓:蚯蚓。(7)般纷纷:乱纷纷。离:遭也。尤:过失。(8)亦夫子之故:意谓如屈原之遭遇。(9)九州:这里是天下之代称。(10)都:国都,这里是指楚国。(11)千仞:极言其高。古代八尺(一说七尺)曰“仞”。(12)细德:虚伪的道德。(13)增击:言展翅高飞。 (14)寻常:平常。污渎:死水沟。(15)鳣(zhān)、鲸:皆大鱼。(16)蝼:蝼蚁。三桥语文网
  三桥语文网
  谊为长沙傅三年,有服(�)飞入谊舍(1),止于坐隅(2)。服(�)似鸮(3),不祥鸟也。谊既以适(谪)居长沙,长沙卑湿,谊自伤悼,以为寿不得长,乃为赋以自广。其辞曰(4):三桥语文网
  三桥语文网
  (1)鵩(fu):类似猫头鹰的鸟。(2)止:停歇。坐隅:坐席的旁边。(3)鸮:猫头鹰。(4)辞:指贾谊的《鵩鸟赋》。三桥语文网
  三桥语文网
  单阏之岁(1),四月孟夏(2),庚子日斜(3),服(�)集余舍,止于坐隅,貌甚闲暇。异物来崪(萃)(4),私怪其故,发书占之,谶言其度(5)。曰“野鸟入室,主人将去。”问于子服(�)(6):“余去何之?吉乎告我,凶言其灾。淹速之度(7),语余其期。”三桥语文网
  三桥语文网
  (1)单阏:卯年之别称。贾谊此赋作于丁卯年,即汉文帝六年。(2)孟夏:夏季第一个月,即四月。(3)庚子:四月二十三日。日斜:太阳偏西。(4)萃(cuì):止也。(5)谶(chèn)言:预言未来的吉凶。(6)子鵩:对鵩鸟之美称。(7)淹速:迟速。这里指寿命长短。三桥语文网
  三桥语文网
  服(鵩)乃太息,举首奋翼,口不能言,请对以意。万物变化,固亡(无)休息。斡流而迁(1),或推而还。形气转续,变化而嬗(2)。沕穆亡(无)间(3),胡可胜言!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4);忧喜聚门,吉凶同域。彼吴强大(5),夫差以败(6);越栖会稽(7),勾践伯(霸)世(8)。斯游遂成(9),卒被五刑(10);傅说胥靡(11),乃相武丁。夫祸之与福,何异纠纆(12)!命不可说,孰知其极(13)?水激则旱(悍)(14),矢激则远。万物回薄(15),震荡相转。云烝雨降,纠错相纷(16)。大钩播物(17),坱圠亡(无)垠(18)。天不可与虑,道不可与谋,迟速有命,乌识其时(19)?三桥语文网
  三桥语文网
  (1)斡流:运转。(2)嬗:更替。(3)沕穆:微妙深远貌。(4)祸兮福所倚等句:此是《老子》之言。言祸福的辩证关系。(5)吴:春秋时吴国。(6)夫差:春秋末年吴国之国王,败于越而自杀。(7)越:春秋时越国。会稽:山名。在今浙江绍兴市东南。(8)勾践:春秋末年越国之国王,卧薪尝胆,灭了吴国。霸世:称霸于世。(9)斯:李斯,被赵高害死。 (10)五刑:古代的五种刑法,这里指极刑。(11)傅说:殷高宗武丁信用的大臣。胥靡:对被强迫劳动的奴隶之称。(12)纠纆(mò):古代两股绳拧在一起曰“纠”,三股绳拧在一起曰“纆”。(13)极:止也。(14)悍:湍急。(15)回:运转。薄:逼迫。(16)纠错:纠结交错。 (17)大钧:指创造万物的上天。(18)坱圠(yǎngyà):亦作“坱轧”。漫无边际貌。无垠:无边无际。(19)乌:犹何。三桥语文网
  三桥语文网
  且夫天地为炉,造化为工(1);阴阳为炭,万物为铜,合散消息(2),安有常则?千变万化,未始有极。忽然为人(3),何足控揣(4);化为异物(5),又何足患!小智自私,贱彼贵我;达人大观(6),物亡(无)不可。贪夫徇(殉)财,列(烈)士徇(殉)名;夸者死权(7),品庶每生(8)。忧迫之徒(9),或(惑)趋西东;大人不曲,意(亿)变齐同(10)。愚士系俗(11),僒若囚拘(12);至人遗物(13),独与道俱(14)。众人惑惑,好恶积意(臆)(15);真人恬漠(16),独与道息(17)。释智遗形(18),超然自丧(19);寥廓忽荒(20),与道翱翔。乘流则逝(21),得坎则止(22);纵躯委命(23),不私与己。其生兮若浮,其死兮若休(24)?澹乎若深渊之靓(静)(25),泛乎若不系之舟(26)。不以生故自保,养空而浮(27)。德人无累,知命不忧。细故蒂芥(28),何足以疑(29)!三桥语文网
  三桥语文网
  (1)造化:指创造和化育万物的“上天”。工:指冶炼的工匠。(2)合散消息:结合、分散,消亡,生长。(3)忽然:偶然。(4)控揣:言矜持自责。控:引也。揣:持也。(5)异物:古代有说人死后变为另一种形体,曰“异物”。(6)达人:同下文的“大人”、“至人”、“真人”、“德人”意近,皆指所谓通达事理与道德高尚之人。(7)夸者:追求名利与权势之人。 (8)品庶:众庶。每:贪也。(9)怵:为利所诱。迫:为贫所迫。(10)亿变:万千变化。齐同:同样。 (11)系俗:拘于习俗。 (12)僒(jǔn):困窘。(13)遗物:摆脱一切俗累。(14)道:指道家所谓“大道”。(15)积臆:言积满胸怀。(16)恬漠:虚静恬淡。(17)息:存在。(18)释:放弃。遗:遗忘。(19)自丧:万念俱消而超 然物外之意。(20)忽荒:恍惚。(21)逝:往也。(22)坎:坑。这里 指险难。 (23)纵躯委命:将身躯委托于自然。(24)休:息也。(25)澹(dàn):水面平静。这里指人心安静。(26)泛:泛滥。这里指人心波 动。(27)养:吴恂云,“养疑�字之省,为古文‘漾’字”。(28)蒂芥:细 小的鲠刺。比喻因琐事而心中烦恼,(29)疑:忧虑。三桥语文网
  三桥语文网
  后岁余,文帝思谊,征之。至,入见,上方受厘(禧)(1),坐宣室(2)。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谊具道所以然之故。至夜半,文帝前席(3)。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乃拜谊为梁怀王太傅(4)。怀王,上少子,爱(5),而好书,故令谊傅之,数问以得失(6)。三桥语文网
  三桥语文网
  (1)受禧:接受祭神的胙肉,象征受神赐福。(2)宣室:未央宫前 殿正室。(3)前席:在席上向前移动。(4)梁怀王:刘揖,又名胜,文 帝之少子,(5)爱:谓受宠爱。(6)数问:言汉朝向其多次询问政事。三桥语文网
  三桥语文网
  是时,匈奴强,侵边。天下初定,制度疏阔(1)。诸侯王僭拟(2),地过古制,淮南、济北王皆为逆诛(3)。谊数上疏陈政事,多所欲匡建,其大略曰(4)。三桥语文网
  三桥语文网
  (1)疏阔:不完备。(2)僭拟:上比于天子。(3)淮南、济北王: 指淮南王刘长、北王刘兴居。(4)其大略曰:下文即贾谊的《陈政事疏》(又称《治安策》)。三桥语文网
  三桥语文网
  臣窃惟事势(1),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 息者六(2),若其它背理而伤道者,难遍以疏举(3)。进言者皆曰 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独以为未也。曰安且治者,非愚则谀,皆非 事实知治乱之体者也(4)。夫抱火盾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5),火 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本末舛逆(6),首尾衡 决(7),国制抢攘(8),非甚有纪(9),胡可谓治!陛下何不壹令臣得 孰(熟)数之于前(10),因陈治安之策,试详择焉!三桥语文网
  三桥语文网
  (1)臣:对天子言时之自称。窃:私下,自谦之词。惟:思虑。(2)长太息:深深的叹息。(3)疏举:逐条列举。(4)体:根本。(5)厝(cuò):放置。积薪:柴草堆。(6)舛(chuǎn)逆:错乱颠倒。(7)衡决:横断,脱节。(8)抢攘:纷乱。 (9)纪:条理,秩序。(10)孰:详尽。数:列举。三桥语文网
  三桥语文网
  夫射猎之娱,与安危之机孰急?使为治,劳智虑,苦身体,乏钟鼓之乐,勿为可也。乐与今同,而加之诸侯轨道,兵革不动,民保首领(1),匈奴宾服,四荒乡(向)风(2),百姓素朴,狱讼衰息,大数既得(3),则天下顺治,海内之气清和咸理,生为明帝,没为明神(4),名誉之美,垂于无穷。《礼》祖有功而宗有德,使顾成之庙称为太宗(5),上配太祖(6),与汉亡(无)极(7)。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以承祖庙,以奉六亲(8),至孝也;以幸天下(9),以育群生,至仁也;立经陈纪(10),轻重同得(11),后可以为万世法程(12),虽有愚幼不肖之嗣(13),犹得蒙业而安,至明也。以陛下之明达,因使少知治体者得佐下风(14),致此非难也。其具可素陈于前(15),愿幸无忽(16)。臣谨稽之天地(17),验之往古,按之当今之务,日夜念此至孰(熟)也,虽使禹舜复生,为陛下计,亡(无)以易此。三桥语文网
  三桥语文网
  (1)首领:头与颈,引申为生命。(2)四荒:指四方边远地区。向风:归顺之意。(3)大数:大计,指治天下的大政方针。(4)没:去也。(5)顾成之庙:汉文帝生前为自己所建的庙。这里指称文帝及其帝业。(6)太祖:即汉高祖刘邦。(7)无极:没有止境。(8)六亲:说法不一。《贾子·六术篇》说六亲是:父,昆弟,从父昆弟,从祖昆弟,曾祖昆弟,族兄弟。(9)幸:造福。(10)立经陈纪:建立纲纪。(11)轻重同得:对轻重、主次、缓急都处理得当。(12)法程:法式,榜样。(13)不肖之嗣:不成器之后代。(14)少:稍许。佐下风:言在下面辅助。(15)具:具体办法。(16)忽:忽视。(17)稽:考察。三桥语文网
  三桥语文网
  夫树国固必相疑(拟)之势(1),下数被其殃(2),上数爽其忧(3),甚非所以安上而全下也。今或亲弟谋为东帝(4),亲兄之子西乡(向)而击(5),今吴又见告矣(6)。天子春秋鼎盛(7),行义未过(8),德泽有加焉(9),犹尚如是,况莫大诸侯(10),权力且十此者乎(11)!三桥语文网
  三桥语文网
  (1)树国:建立诸侯王国。固:本来。拟:比拟,引申为对立。(2)下:指民众。下文“上”,指帝王。(3)爽:伤也。(4)亲弟:指文帝之弟淮南王刘长。(5)亲兄之子:指文帝之侄济北王刘兴居。(6)吴:指吴王刘濞。(7)春秋:这里指年龄。春秋鼎盛:正当壮年。(8)过:过失。(9)德泽:恩惠。(10)莫大:言最大。(11)十此:言十倍于此。三桥语文网
  三桥语文网
  然而天下少安(1),何也?大国之王幼弱未壮,汉之所置傅相方握其事(2)。数年之后,诸侯之王大抵皆冠(3),血气方刚,汉之傅相称病而赐罢(4),彼自丞尉以上偏置私人(5),如此,有异淮南、济北为之邪!此时而欲为治安,虽尧舜不治。三桥语文网
  三桥语文网
  (1)少安:稍安。(2)傅相:指诸侯王国的太傅与丞相,皆由朝廷指派。(3)冠:举行加冠仪式,标志成年。(4)赐罢:下令罢免。(5)彼:他们,这里指诸侯王。丞、尉:皆官名,泛指中级文武官。三桥语文网
  三桥语文网
  黄帝曰:“日中必熭,操刀必割。”(1)今令此道顺而全安,甚易,不肯早为,已乃堕(隳)骨肉之属而抗到之(2),岂有异秦之季世乎!夫以天子之位,乘今之时,因天之助,尚惮以危为安,以乱为治,假设陛下居齐桓之处(3),将不合诸侯而匡天下乎?臣又以知陛下有所必不能矣。假设天下如曩时,淮阴侯尚王楚(4),黥布王淮南(5),彭越王梁(6),韩信王韩(7),张敖王赵(8),贯高为相(9),卢绾王燕(10),陈豨在代(11),令此六七公者皆亡(无)恙(12),当是时而陛下即天子位,能自安乎?臣有以知陛下之不能也。天下肴(淆)乱,高皇帝与诸公并起,非有仄(侧)室之势以预席之也(13)。诸公幸者,乃为中涓(14),其次廑(仅)得舍人(15),材之不逮至远也。高皇帝以明圣威武即天子位,割膏腴之地以王诸公,多者百余城,少者乃三四十县,德至渥也(16),然其后十年之间,反者九起。陛下之与诸公,非亲角材而臣之也(17),又非身封王之也,自高皇帝不能以是一岁为安,故臣知陛下之不能也。然尚有可诿者(18),曰疏,臣请试言其亲者。假令悼惠王王齐(19),元王王楚(20),中子王赵(21),幽王王淮阳(22),共王王梁(23),灵王王燕(24),厉王王淮南(25),六七贵人皆亡(无)恙,当是时陛下即位,能为治乎?臣又知陛下之不能也。若此诸王,虽名为臣,实皆有布衣昆弟之心,虑亡(无)不帝制而天子自为者(26)。擅爵人,赦死罪,甚者或戴黄屋(27),汉法令非行也(28)。虽行不轨如厉王者(29),令之不肯听,召之安可致乎(30)!幸而来至,法安可得加!动一亲戚,天下圜(环)视而起,陛下之臣虽有悍如冯敬者(31),适启其口,匕首已陷其匈(胸)矣,陛下虽贤。谁与领此(32)?故疏者必危(33),亲者必乱(34),已然之效也。其异姓负强而动者,汉已幸胜之矣,又不易其所以然(35)。同姓袭是迹而动,既有徵矣,其势尽又复然。殃祸之变,未知所移,明帝处之尚不能以安,后世将如之何!三桥语文网
  三桥语文网
  (1)黄帝曰等句:引文见《六韬》。熭(wèi):曝晒。(2)已:以后。隳(huī):毁坏。抗刭:以刀割脖子,指杀头。(3)齐桓:齐桓公,春秋时齐国的国君,五霸之一。(4)淮阴侯:即韩信。本书有其传。(5)黥布:即英布。本书有其传。(6)彭越:本书有其传。(7)韩信:韩王信。本书有其传。(8)张敖:张耳之子。本书有其传。(9)贯高:赵王张敖之丞相。(10)卢绾:本书有其传。(11)陈豨:本书《韩信传》附其传。(12)无恙:无忧病,这里指活着。(13)侧室:古代指称卿大夫之支子(妾生之女)。侧室之势:指很小的权势。预:预先。席:凭借。 (14)中涓:官名。侍从官。(15)舍人:指门客。(16)渥(wò):优厚。(17)角(jué):较量。角材:较量材能高低。(18)诿(wěi):推托。(19)悼惠王:刘邦之子齐王刘肥。(20)元王:刘邦之弟楚王刘交。(21)中子:指刘邦之子赵王刘如意。(22)幽王:刘邦之子淮阳王刘友。(23)共王:刘邦之子梁王刘恢。(24)灵王:刘邦之子燕王刘建。(25)厉王:即淮南王刘长。(26)帝制:建立帝制。天子自为:自为天子。(27)黄屋:皇帝车上丝织的黄色车盖。(28)非行:不能推行。 (29)不轨:不遵守法制。(30)致:至也。 (31)悍:勇猛。 (32)领:治理。此:指诸侯王。(33)疏者:指异姓王。(34)亲者:指同姓王。 (35)所以然:指造成危乱局面的诸侯王制度。三桥语文网
  三桥语文网
  屠牛坦一朝解十二牛(1),而芒刃不顿(钝)者(2),所排击剥割(3),皆众理解也(4)。至于髋髀之所(5),非斤则斧(6)。夫仁义恩厚,人主之芒刃也;权势法制,人主之斤斧也。今诸侯王皆众髋髀也,释斤斧之用,而欲婴以芒刃(7),臣以为不缺则折(8)。胡不用之淮南、济北(9)?势不可也。三桥语文网
  三桥语文网
  (1)坦:春秋时人,屠牛者。解:剖、割。(2)芒刃:锋利的刀刃。(3)排击割剥:指宰牛的劳作。(4)众理解:按肌体解剖。(5)髋(kuān):坐骨。髀(bì):大腿骨。髋髀:泛指大骨。(6)斤:砍刀。(7)婴:加也。(8)缺:缺口。折:折断。(9)不用:这里指不用仁义。三桥语文网
  三桥语文网
  臣窃迹前事(1),大抵强者先反。淮阴王楚最强(2),则最先反;韩信倚胡(3),则又后;贯高因赵资,则又反;陈豨兵精,则又反;彭越用梁,则又反;黥布用淮南,则又反;卢绾最弱,最后反。长沙乃在(才)二万五千户耳(4),功少而最完,势疏而最忠,非独性异人也,亦形势然也。曩令樊、郦、绛、灌据数十城而王(5),今虽以(已)残亡可也;令信、越之伦列为彻侯而居(6),虽至今存可也。然则天下之大计可知已。欲诸王之皆忠附,则莫若令如长沙王;欲臣子之勿菹醢(7),则莫若令如樊、郦等;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8)。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无)邪心。令海内之势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制从,诸侯之君不敢有异心,辐凑并进而归命天子(9),虽在细民(10),且知其安,故天下咸知陛下之明。割地定制(11),令齐、赵、楚各为若干国,使悼惠王、幽王、元王之子孙毕以次各受祖之分地(12),地尽而止,及燕梁它国皆然。其分地众而子孙少者,建以为国,空而置之,须其子孙生者(13),举使君之。诸侯之地其削颇入汉者,为徙其侯国及封其子孙也,所以数偿之(14);一寸之地,一人之众,天子亡(无)所利焉,诚以定治而已,故天下咸知陛下之廉。地制壹定,宗室子孙莫虑不王(15),下无倍畔(背叛)之心,上无诛伐之志,故天下咸知陛下之仁。法立而不犯,令行而不逆,贯高、利几之谋不生(16),柴奇、开章之计不萌(17),细民乡(向)善,大臣致顺,故天下咸知陛下之义。卧赤子天下之上而安(18),植遗腹(19),朝委裘,而天下不乱,当时大治,后世诵圣。壹动而五业附(20),陛下谁惮而久不为此(21)?三桥语文网
  三桥语文网
  (1)窃迹前事:考察往事。(2)淮阴:指淮阴侯韩信。(3)韩信:指韩王信。胡:指匈奴。(4)长沙:指长沙王吴芮。(5)樊、郦、绛、灌:樊哙、郦商、绛侯周勃、灌婴,四人于汉初皆封为列侯,而非封王。(6)彻侯:列侯。(7)菹醢(zūhǎi):杀人剁成肉酱。(8)众建:多建立。少:减少,削弱。(9)辐(fú):车轮上聚集于中轴的直木。凑:聚集。 (10)细民:平民、小民。(11)割地定制:指确定和贯彻“众建诸侯而少其力”之策。(12)毕:全部。次:指长幼等差。分(fèn)地:指所封之地。(13)须:待也。(14)偿:补偿。(15)莫虑不王:《新书》作“虑莫不王”,是也。(16)利几:原为项羽部将,归汉后封为颍川侯,后以反诛,参见《高帝纪》。(17)柴奇、开章:两人皆参与淮南王刘长谋反。 (18)卧:放置。赤子:初生婴儿。(19)植遗腹,朝委裘:杨树达据黄生说,“此言幼君不胜礼服,坐朝则委袭于地耳。”(20)壹动:指“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贯彻实施。五业:指上面述及的“明”、“廉”、“仁”、“义”、“圣”。(21)谁惮:怕什么。三桥语文网
  三桥语文网
  天下之势方病大瘇(1)。一胜之大几如要(腰)(2),一指之大几如股(3),平居不可屈信(伸)(4),一二指搐(5),身虑亡(无)聊(6)。失今不治,必为锢疾(7),后虽有扁鹊(8),不能为已。病非徒瘇也,又苦跖戾(9)。元王之子(10),帝之从弟也(11);今之王者,从弟之子也(12)。惠王(13),亲兄子也;今之王者(14),兄子之子也。亲者或亡(无)分地以安天下(15),疏者或制大权以逼天子(16),臣故曰非徒病瘇也,又苦跖戾。可痛哭者,此病是也。三桥语文网
  三桥语文网
  (1)瘇(zhǒng):足肿。(2)胫:小腿,几:几乎。(3)指:脚趾。股:大腿。(4)平:睡。居:坐。(5)搐(chù):抽搐,牵动。(6)无聊:难受之意。(7)锢疾:久治难愈之病。(8)扁鹊:姓秦,名越人,战国时名医。(9)跖:足掌。戾:通“捩”,扭转。跖戾:足掌扭伤。(10)元王:楚元王刘交。(11)从弟:堂弟。(12)从弟之子:指楚王刘戊。(13)惠王:齐悼惠王刘肥。“惠王”之下脱“之子”二字,因齐悼惠王乃文帝之亲兄,而非亲兄子。有说“惠王”当作“哀王”,因哀王乃惠王之子,则是文帝之亲兄子。(14)今之王:指齐文王刘则,乃文帝兄子之子。(15)亲者:谓文帝之子孙。(16)疏者:谓楚元王、齐悼惠王之后。三桥语文网
  三桥语文网
  天下之势方倒县(悬)(1)。凡天子者,天下之首,何也?上也。蛮夷者(2),天下之足,何也?下也。今匈奴嫚侮侵掠,至不敬也,为天下患,至亡(无)已也(3),而汉岁致金絮采(彩)缯以奉之(4)。夷狄征令,是主上之操也(5);天子共(供)贡,是臣下之礼也。足反居上,首顾居下(6),倒县(悬)如此,莫之能解,犹为国有人乎(7)?非亶(但)倒县(悬)而已,又类辟(躄)(8),且病痱(9)。夫辟(躄)者一面病,痱者一方痛。今西边北边之郡,虽有长爵不轻得复(10),五尺以上不轻得息(11),斥候望烽燧不得卧(12),将吏被(披)甲胄而睡(13),臣故曰一方病矣。医能治之(14),而上不使,可为流涕者此也。三桥语文网
  三桥语文网
  (1)倒悬:倒挂;颠倒。(2)蛮夷:对兄弟之蔑称。(3)无已:言没有止境。(4)致:赠送。(5)操:权柄。 (6)顾:反也。(7)犹:还。为:谓。(8)类:类似。躄(bì):腿瘸。(9)病:患也。痱(féi):风病,偏枯。(10)长爵:高爵。轻:易也。复:免除兵役。张宴云:“虽受高爵之赏,犹将御寇,不得复除逸豫也。”(11)五尺:谓儿童。汉身高五尺约当今一百十五公分。不轻得息:谓当作战备。(12)斥候:哨兵。望:了望。烽燧:古代边防报警的烟火。(13)睡:坐寐。(14)臣:贾谊自谓。三桥语文网
  三桥语文网
  陛下何忍以帝皇之号为戎人诸侯(1),势既卑辱,而祸不息,长此安穷!进谋者率以为是,固不可解也,亡(无)具甚矣(2)。臣窃料匈奴之众不过汉一大县(3),以天下之大困于一县之众,甚为执事者羞之(4)。陛下何不试以臣为属国之官以主匈奴(5)?行臣之计,请必系单于之颈而制其命(6),伏中行说而笞其背(7),举匈奴之众唯上之令(8)。今不猎猛敌而猎田彘(9),不搏反寇而搏畜菟(兔

贾谊传原文及翻译

贾谊传原文及翻译如下:

贾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书属文称于郡中。河南守吴公闻其秀材,召置门下,甚幸爱。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尝学事焉,征以为廷尉。廷尉乃言谊年少,颇通诸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谊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未能言,谊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出。诸生于是以为能。文帝说之,超迁,岁中至太中大夫。
谊以为汉兴二十余年,天下和洽,宜当改正朔,易服色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草具其仪法,色上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奏之。

文帝廉让未皇也。然诸法令所更定,及列侯就国,其说皆谊发之。于是天子议以谊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毁谊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以谊为长沙王太傅。
谊既以适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屈原,楚贤臣也,被谗放逐,作《离骚赋》,其终篇曰:“已矣!国亡人,莫我知也。”

遂自投江而死。谊追伤之,因以自谕。其辞曰:恭承嘉惠兮,竢罪长沙。仄(侧)闻①屈原兮,自湛汨罗。造托湘流兮,敬吊先生。

遭世罔极兮,乃陨厥身。乌呼哀哉兮,逢时不祥!鸾凤伏窜兮,鸱鸮②翱翔。阘茸③尊显兮,谗谀得志;贤圣逆曳兮,方正倒植。谓随、夷④混兮,谓跖、蹻⑤廉;莫邪为钝兮,铅刀为铦。于嗟默默,生之亡故兮!

斡弃周鼎,宝康瓠兮。腾驾罢牛,骖蹇驴兮;骥垂两耳,服盐车兮。章父荐屦,渐不可久兮;嗟苦先生,独离此咎兮!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