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可以进入中国古代文学第一梯队?学习中国古代文学史有哪些要背的_诗风_中国_屈原

本文目录

  • 谁可以进入中国古代文学第一梯队
  • 学习中国古代文学史有哪些要背的
  • 中国古代文学大家代表人物有哪些
  • 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历史悠久性与绵延性的理解和认识
  • 介绍中国古代文学常识的书有哪些
  • 为什么中国古代的文学非常兴盛,而科学没有文学那么发达
  • 写古代小说需要具备哪些基本知识
  • 日本驻华大使横井裕是一个中国通,还喜欢中国的古代文学作品,比如《菜根谭》你知道吗
  • 哪位高手有高中语文教材文化常识的整理内容
  • 有哪些古代文学常识

谁可以进入中国古代文学第一梯队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造就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中国文学犹如一棵枝繁叶茂、郁郁葱葱的参天大树,以数千年的中华文明为养分,吮吸各种文化精华,结出了累累果实,成就了众多的非凡的文坛大师,反过来又丰富了中华文明的内涵。其杰出的代表多如星宿,如先秦孔丘、屈原;汉司马迁;三国曹操;唐李白;宋苏轼;元施耐庵;明罗贯中、吴承恩;清曹雪芹等等。如果非要对中国古代文学名人进行一些分类,谁可以进入第一梯队,那就略谈一二,全凭个人喜好,欢迎探讨。

孔丘(公元前551-公元前479),被后人尊为“万世师表”,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他开创的儒家学派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直至今日也仍被视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根。

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者。“楚辞”文体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代表作有《天问》《九章》《九歌》《离骚》等,是浪漫主义的源头作品。屈原一生光明磊落,为国为民,革新弊政,却谗而见疏,多次被君王流放放逐,政治理想得不到实现,最后在极度苦闷、完全绝望的心情下,于农历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自尽。

屈原作品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屈原之前的《诗经》、诸子百家经集,皆是以合集的形式出现,非一个人的作品。《诗经》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作者大多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礼记》也是由孔子及弟子学生们所作。屈原可以说是第一个以个体形式登上文坛的第一人,一个独唱的诗魂。

屈原作品和神话有密切关系。许多虚幻的内容就是承袭神话发展而来的。屈原又是关注现实的诗人,作品里反映了现实社会中的种种矛盾,尤以揭露楚国的黑暗政治最为深刻。

屈原作品想象奇特丰富,词采瑰丽,充满了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同时以一系列比兴手法来表情达意,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被誉为“辞赋之祖”“中华诗祖”。

司马迁(公元前145或前135~前87?),司马迁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他因直言进谏而遭宫刑,却因此更加发愤著书,创作了名震古今中外的史学臣著《史记》,为中国人民,世界人民流下了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这部作品开创了中国史书无数的先河,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中国“二十四史”之首。

中华民族远古的历史记载,因秦的“焚书坑儒”而缺失,而《史记》做了补充,我们现在对远古的历史考据,多参考《史记》。其书中记录的时间,上到上古传说的黄帝时代,下到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三千年的历史。

《项羽本纪》是《史记》中最重要、最精彩的篇章之一。从历史上说,具体记录了楚汉相争时期波澜壮阔的历史风云,从文学上说,本文是中国散文中最早的以人物为中心的叙事艺术杰作,文中描绘的一幅幅惊心动魄的战争画卷,塑造的项羽经典的悲剧英雄形象,对后世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都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史记》在人物刻画上非常有特色。注重语言,细节描写;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特写相结合,突出人物形象;运用对比映衬的方法;在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互见法的运用;个性化的语言,凸显人物风姿。在风格上有一种雄深雅健的独特风格。成功地塑造了一大批悲剧人物,这些悲剧人物又有多种类型。使全书具有浓郁的悲剧气氛,并富有传奇色彩。

司马迁善于把笔下的人物置于广阔的社会背景下加以表现,在叙述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的过程中,展示个人命运偶然性中所体现的历史必然性。司马迁的人生遭遇是不幸的,他的命运是悲剧性的,他为众多悲剧人物立传,寄寓自己深切的同情。在探讨人物悲剧的根源时,流露出对天意的怀疑,以及命运不可捉摸、难以把握之感。

李白(701--762),字太白,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谪仙人”之称。他经历坎坷,性格豪爽,既是一个天才的诗人,又兼有游侠、刺客、隐士、道人、策士等人的气质。儒家、道家和游侠三种思想,在他身上都有体现。“功成身退”是支配他一生的主导思想。

李白的诗雄奇飘逸,想象奇特,善于运用大胆夸张对比相结合的艺术手法讴歌祖国山河与美丽的自然风光,风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义精神,达到了内容与艺术的完美统一。

李白诗歌的语言,有的清新自然如同口语,有的词藻华丽,雕梁画栋又飘逸洒脱;豪放而不拘声律,句式长短不一,富于变化;肆意汪洋,却又统一在思想与内容上。

李白的诗歌对后代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中唐的韩愈、孟郊、李贺,宋代的苏轼、陆游、辛弃疾,明清的高启、杨慎、龚自珍等著名诗人,都受到李白诗歌的巨大影响 。

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河南巩县。祖父杜审言是唐初著名诗人。青年时期,他曾游历过今江苏、浙江、河北、山东一带,并两次会见李白,两人结下深厚的友谊。

他的诗在艺术上以丰富多采著称,时而雄浑奔放,时而沉郁悲凉,或辞藻瑰丽,或平易质朴。他擅长律诗,又是新乐府诗体的开创者。他的诗声律和谐,选字精炼,“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正是他严谨创作态度的真实写照。

杜甫所处的时代正是唐王朝由盛转衰的一个过渡时期,安史之乱给诗人和老百姓造成颠沛流离,苦不堪言的生活。战争带来的伤痛,使他常怀忧时伤乱,咏叹国难民苦。他个人生活的穷困漂流,使他更重视民间的疾苦,他的很多诗篇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状,故在我国文学史上有“诗圣”之称。他的诗留存至今的有一千四百余首。有《杜少陵集》。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汉族,眉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传世。

苏轼在词方面的成就,更新词体的方向,丰富了词的表现内容,创作了一大批深受人民喜爱的诗歌,将宋词真正推向了一个高度,得以和唐诗相提并论。他的词作既有“大江东去,浪淘尽”的纵横豪迈,又有“明月夜,短松岗”无处话凄凉这样沉痛感人的缠绵之作。王国维曾说,以宋词比唐诗,则东坡似太白。可见苏轼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曹雪芹(约1715年5月28日-约1763年2月12日) ,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作者。

曹雪芹最伟大的贡献在于文学创作。他创作的《红楼梦》规模宏大、结构严谨、情节复杂、描写生动,塑造了众多具有典型性格的艺术形象,堪称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高峰,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曹雪芹为中华民族、为世界人民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不仅对后世作家的创作影响深远,而且在绘画、影视、动漫、网游等领域产生了大量优秀衍生作品,学术界、社会上围绕《红楼梦》作者、版本、文本、本事等方面的研究与谈论甚至形成了一种专门的学问——红学。

以上几位作家为我国文学宝库留下了大量的文学精品财富,应该是完全可以进入第一梯队的。朋友们怎么看呢?还有哪些作者,在你心中是最佳的,欢迎留言,我们一起探讨!

学习中国古代文学史有哪些要背的

古代文学必背作品有:

先秦部分

诗歌:《关雎》、《黍离》、《蒹葭》、《君子于役》、《采薇》、《硕鼠》、《离骚》(第一部分)、《湘夫人》

散文:《左传·郑伯克段于鄢》、《战国策·庄辛说楚襄王》、《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章》、《庄子·逍遥游》、《荀子·劝学》(第一部分)

秦汉部分

汉赋:《鵩鸟赋》、《刺世疾邪赋》

汉文:贾谊《过秦论》(上)

汉诗:《陌上桑》、《上邪》、《东门行》、《战城南》、《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西北有高楼)(迢迢牵牛星)

魏晋南北朝部分

诗歌:曹操《短歌行》,曹丕《燕歌行》,曹植《白马篇》、阮籍《咏怀》(夜中不能寐),潘岳《悼亡》(其一),陆机《赴洛道中作》(其一),左思《咏史》(郁郁涧底松),陶渊明《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饮酒》(结庐在人境)、《读山海经》,谢灵运《登池上楼》,鲍照《拟行路难》(泻水置平地)(对案不能食),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西洲曲》、《敕勒歌》。

文赋: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郦道元《水经注》(江水·巫峡),江淹《别赋》。

唐五代部分

诗歌:王绩《野望》;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杨炯《从军行》;骆宾王《在狱咏蝉》;宋之问《过大庾岭》;张若虚《春江花月夜》;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孟浩然《过故人庄》、《临洞庭湖上张丞相》、《春晓》;王维《渭川田家》、《山居秋暝》、《鹿柴》、《竹里馆》、《鸟鸣涧》、《使至塞上》、《终南山》、《观猎》;高适《燕歌行》;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昌龄《从军行》二首(烽火城西百尺楼、青海长云暗雪山)、《出塞》、《闺怨》;李颀《古从军行》;王之涣《凉州词》;王翰《凉州词》;李白《蜀道难》、《行路难》(其一)、《将进洒》、《梦游天姥吟留别》、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春望》、《石壕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高》;白居易《卖炭翁》、《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钱塘湖春行》;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孟郊《游子吟》;李贺《李凭箜篌引》、《金铜仙人辞汉歌》。刘禹锡《西塞山怀古》、《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竹枝词》二首(山桃红花满上头、杨柳青青江水平);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江雪》;杜牧《过华清宫》其一、《赤壁》、《泊秦淮》、《江南春》、《山行》;李商隐《安定城楼》、《无题》二首(相见时难别亦难、昨夜星辰昨夜风)、《锦瑟》

词曲:李白《菩萨蛮》;张志和《渔歌子》;白居易《忆江南》其一;刘禹锡《忆江南》。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李璟《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冯延:《鹊踏枝》二首(谁道闲情抛掷久、几日行云何处去)、《谒金门》(风乍起);李煜《鸟夜啼》二首(林花谢了春红、无言独上西楼)、《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浪淘沙》(帘外雨潺潺)。文赋:王勃《滕王阁序》、韩愈《师说》、柳宗元《捕蛇者说》

宋金部分

词曲: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范仲淹《渔家傲》;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望海潮》(东南形胜)苏轼《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大江东去)、《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秦观《鹊桥仙》;周邦彦《兰陵王》(柳阴直)、《六丑》(正单衣试酒)、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声声慢》(寻寻觅觅)、张元干《贺新郎》(梦绕神州路);张孝祥《六州歌头》(长淮望断)、辛弃疾《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永遇乐》(千古江山);刘过《沁园春》(斗酒彘肩);刘克庄《玉楼春》;

姜夔《杨州慢》(淮左名都);吴文英《八声甘州》(渺空烟四远);史达祖《双双燕》;张炎《高阳台》(接叶巢莺)

诗歌:《明妃曲》其一;苏轼《荔枝叹》、《饮湖上初晴后雨》、《题西林壁》;陆游《关山月》、《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杨万里《初入淮河》二首;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五首(土膏欲动雨频催、蝴蝶双双入菜花、昼出耘田夜绩麻、采菱辛苦废犁锄、新筑场泥镜面平)。

散文:欧阳修《醉翁亭记》、《秋声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曾巩《墨池记》;苏轼《石钟山记》、《前赤壁赋》。

元代诗曲部分

马致远 《寻梅》。刘因《白沟》、王冕《冀州道中》

明清诗文部分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刘基《卖柑者言》、方苞《左忠毅公逸事》、姚鼐《登泰山记》。高启《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于谦《石灰吟》。李东阳《寄彭民望》、李梦阳《石将军战场歌》、何景明《岁晏行》、李攀龙《挽王中丞》其一、其二。王世贞《登太白楼》。归有光《项脊轩志》、袁宏道《满井游记》、顾炎武《精卫》、侯方域《李姬传》王士祯《秦淮杂诗十四首》其八、陈维崧《醉落魄》(咏鹰)、朱彝尊《桂殿秋》(思往事)、纳兰性德《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长相思》(山一程)。

中国古代文学大家代表人物有哪些

1、班固

班固(32年—92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班固出身儒学世家,其父班彪、伯父班嗣,皆为当时著名学者。在父祖的熏陶下,班固九岁即能属文,诵诗赋,十六岁入太学,博览群书,于儒家经典及历史无不精通。建武三十年(54年),班彪过世,班固从京城洛阳迁回老家居住,开始在班彪《史记后传》的基础上,与其弟班超一同撰写《汉书》,后班超投笔从戎,班固继续撰写,前后历时二十余年,于建初中基本修成。汉和帝永元元年(89年),大将军窦宪率军北伐匈奴,班固随军出征,任中护军,行中郎将,参议军机大事,大败北单于后撰下著名的《封燕然山铭》。后窦宪因擅权被杀,班固受株连,死于狱中,时年六十一岁。班固一生著述颇丰。作为史学家,《汉书》是继《史记》之后中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前四史”之一;作为辞赋家,班固是“汉赋四大家”之一,《两都赋》开创了京都赋的范例,列入《文选》第一篇;同时,班固还是经学理论家,他撰成的《白虎通义》,集当时经学之大成,使谶纬神学理论化、法典化。

2、曹植

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生于东武阳(今山东莘县,一说鄄城),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曹植是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集大成者,他在两晋南北朝时期,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其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后人因其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其诗以笔力雄健和词采华美见长,留有集三十卷,已佚,今存《曹子建集》为宋人所编。曹植的散文同样亦具有“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的特色,加上其品种的丰富多样,使他在这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

3、王勃

王勃(约650年—约676年),字子安,汉族,唐代文学家。古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出身儒学世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王杨卢骆”、“初唐四杰”。王勃自幼聪敏好学,据《旧唐书》记载,他六岁即能写文章,文笔流畅,被赞为“神童”。九岁时,读颜师古注《汉书》,作《指瑕》十卷以纠正其错。十六岁时,应幽素科试及第,授职朝散郎。因做《斗鸡檄》被赶出沛王府。之后,王勃历时三年游览巴蜀山川景物,创作了大量诗文。返回长安后,求补得虢州参军。在参军任上,因私杀官奴二次被贬。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不幸渡海溺水,惊悸而死。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堪称一时之最,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等。

4、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5、柳宗元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11月28日),字子厚,汉族,河东(现山西运城永济一带)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 “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篇,散文论说理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有《河东先生集》,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渔翁》 。

6、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一说1036年12月19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7、欧阳修

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累赠太师、楚国公。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他的散文创作的高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他曾主修《新唐书》,并杜撰《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集》传世。

8、柳永

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柳永出身官宦世家,少时学习诗词,有功名用世之志。咸平五年(1002年),柳永离开家乡,流寓杭州、苏州,沉醉于听歌买笑的浪漫生活之中。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柳永进京参加科举,屡试不中,遂一心填词。景祐元年(1034年),柳永暮年及第,历任睦州团练推官、余杭县令、晓峰盐碱、泗州判官等职,以屯田员外郎致仕,故世称柳屯田。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 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柳永大力创作慢词,将敷陈其事地赋法移植于词,同时充分运用俚词俗语,以适俗的意象、淋漓尽致的铺叙、平淡无华的白描等独特的艺术个性,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9、关汉卿

关汉卿(1234年以前-约1300年),原名不详,字汉卿,号已斋(又作一斋、已斋叟),汉族,解州(今山西省运城)人,另有籍贯大都(今北京市)和祁州(今河北省安国市)等说。元杂剧奠基人,“元曲四大家”之首,与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以杂剧的成就最大,今知有67部,现存18部(个别作品是否为他所作无定论),最著名的是《窦娥冤》。关汉卿也写了不少历史剧,如《单刀会》、《单鞭夺槊》、《西蜀梦》等;散曲今存小令40多首、套数10多首。关汉卿塑造的“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一枝花·不伏老》)的形象也广为人称,被誉为“曲圣”。

10、元好问

元好(hào)问(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自幼聪慧,有“神童”之誉。金宣宗兴定五年(1221年),元好问进士及第。正大元年(1224年),又以宏词科登第后,授权国史院编修,官至知制诰。金朝灭亡后,元好问被囚数年。晚年重回故乡,隐居不仕,于家中潜心著述。元宪宗七年(1257年),元好问逝世,年六十八。元好问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文坛盟主,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他擅作诗、文、词、曲。其中以诗作成就最高,其“丧乱诗”尤为有名;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可与两宋名家媲美;其散曲虽传世不多,但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有《元遗山先生全集》、《中州集》。

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历史悠久性与绵延性的理解和认识

中国古代文学,博大精深,渊远流传。从汉宫词阙到唐诗宋词,再到当今的现代文学诗词……,这些都在不断地传承,它不仅不会消失,反而会更会传承的更加久远。就象唐诗宋词一样,无论到什么时候,也是人们追求学习的经典文化。

介绍中国古代文学常识的书有哪些

这本《国学知识全知道》内容非常全,通俗易懂,古代文学常识涵盖其中。全书共414页,印刷质量高。此书作为初学者的学习读本再好不了。

为什么中国古代的文学非常兴盛,而科学没有文学那么发达

一个很主要的原因~仕途思想特别严重(重文轻理),中国人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都有随大流跟风的风气,偶像崇拜更是盛行,因此,个性化发展就会受到很大程度的阻碍!而个性化发展与“科学”是?必然联系的!大多数中国人自古都有重文之风,重文从政已经将民众刻化到只有当官才有出路,有官做才能发财幸福!而科技的发展毕竟是个手艺专长,而且科技手艺也没有一个系统规划,甚至?些还容易失传,想要传承创新进步还必须?相当数量的资金支持,穷人即使?志,人的生命发展之路毕竟?限!而且中国古代理科文化方面也没?一个具体的系统规划,科技科学都是一科一目的东西,必须专攻专门专心之至,之所以术业有专攻更多地体现在各科各目各行业,欧洲人之所以科技发达就是因为他们将科学一科一目地分得非常细,而且有系统的规划!中国古代富人更多地是巩固自己的官运和权力!这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几千年官运亨通的想法难以改变的诟病!因此,科技不发达也就不足为奇了!

写古代小说需要具备哪些基本知识

一.主要需掌握历史知识

你说的是古代小说,而不是中国古代小说,因此这里的古代指的是世界的古代。

那么要写好古代小说,首先要掌握的是历史知识,包括中西古代史,印度古代史,中东古代史等等。

你至少要知道古代有哪些国家,生活着哪些人种,民族情况如何,经历了多少个朝代,经济政治情况如何,大致的风俗习惯是什么。我在此以中国为例进行说明:

二.国家/人种/朝代

中国在古代名叫中原,又叫中州,也叫中土。所以说《指环王》里的中土世界是译名,人家的大陆根本就不叫中土世界,中土在古代是特指中国的。

中国有什么人种,那自然是黄种人,当然也有少量的白种人和黑人。白人在唐代主要是波斯人,黑人是从非洲来打工的。

中国的朝代,学过高中文科历史就会知道,中国的朝代大致分为夏|商|周|秦|汉|三国|魏|晋|两晋南北朝|唐|五代十国|两宋|元|明|清。其中两宋时期周边还有少数民族的国家,严格来说,宋并不能算作一个完整的王朝,还应该加上旁边的辽和金。

三.经济/政治/文化

  • 经济

这里还是以中国为例,中国的经济以自然经济为主,而自然经济所占成分最大的就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农业是古代中国的命脉,古代征税,打仗,服役基本上都是靠农业支撑。

当然也有一部分手工业者,包括家庭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官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生产出来的成品主要用于纳税和自足;民营手工业生产出来的产品主要用于销售;观影手工业生产出来的产品主要供给官员和皇室使用。

总的来说,在明朝之前,中国的民营手工业从来没有超过官营手工业的时候。

写小说的时候,这些历史史实必须得牢记于心,不然唐代就有棉花(棉花是元代传进来的)还用唐三彩(唐三彩是给死人用的)吃饭,宋代的时候有景泰蓝(景泰蓝是明代的),明代的时候又说女子穿着对襟齐胸襦裙(那是隋朝人穿的)在街上走。你问我这和前面的大经济背景有什么关系没?有的,这都是在当时经济生产条件下生产出的具体产品。

  • 政治

中国的政治极少有分裂的时候,除非是先秦的诸子百家,魏晋南北朝还有五代十国和南宋。大家可以编各种国家各自为政,其他的时候都是一个统一的政权,所以发挥的余地不大。这个时候要写历史,尤其是在一个王朝的前期,不可以写商人的权力超过官府,也不可以写地方的势力超过朝廷。所以什么商人在官府面前横行霸道;地方在朝廷面前横行霸道的小说一般都是不可信的。

  • 文化

中国的文化那就太多了。比如说婚礼,每朝每代都不一样,有的人认为婚礼在古代就是男子穿着红衣服女子戴着红盖头,其实不然。周代的婚礼,大家是穿黑衣服,也没有人庆祝;魏晋南北朝时期,还有人穿白衣服嫁人。比如说服饰,也是每朝每代都不一样,汉之前大家都穿开裆裤,这里就有我们“垂衣裳而天下治”的黄帝,他穿的就是开裆裤,汉之后的有曲裾,直裾,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女的穿襦裙,男的穿大袖衫……

总而言之,写好古代小说,最重要的就是要掌握古代历史。至于古代历史怎么掌握?你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去查资料。另外平常多看一下古代的文献,写古代小说时,其文字最好与古代相吻合。

日本驻华大使横井裕是一个中国通,还喜欢中国的古代文学作品,比如《菜根谭》你知道吗

谢邀!

题主问题问得有点歧义,不知道是问大家知道菜根谭这本古文,还是知道横井裕这个人。按我的理解,应该是问大家是否了解横井裕。

横井裕,男,1955年出生,毕业于东京大学,1979年进入日本外务省,随后前往中国学习中文。曾先后担任过外务省中国课课长、上海总领事、驻中国公使、外务省发言人、日本驻土耳其大使等职务。2016年,横井裕接替木寺昌人出任新的驻中国大使。

横井裕是个中国通。

横井不仅中文流利,也曾有较长时间的驻华经历,熟悉中国事务。 2008年,横井裕就任日本驻上海总领事。担任该职务的2年时间里,横井在促进两国交往方面,做了很多工作。 2008年11月,《孙中山与日本友人梅屋庄吉文物史料展》在上海孙中山故居开幕。横井裕出席开幕式。 2009年3月,日本国宝级歌舞伎大师坂东玉三郎联手苏州昆剧院,联袂演出中日版昆曲《牡丹亭》。

横井裕知华,但不亲华。这两者有本质区别,而且日本政界也从没有过亲华派。

日方单方面宣布“国有化”钓鱼岛之后,中国海监船和渔政船加强了对钓鱼岛海域的巡航。2012年9月,一名日本前驻华大使称,日本对钓鱼岛实际控制已经动摇或正在动摇。

对此,日本外务副大臣山口壮辨称:没听说除中国以外的其他国家登陆钓鱼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日本‘有效控制’着钓鱼岛。

横井裕随后则说:钓鱼岛不存在领土主权问题,但发生各种事态也是事实。

哪位高手有高中语文教材文化常识的整理内容

高中语文教材的文化常识,看下列这个目录,应该有你需要的。

这应该是目前比较齐全的,既包括课文涉及的文学文化常识,又包括文言文常考的古代文化常识。

完整的文化常识大致包括以下几类:

1.姓名称谓

包括一个人的名、字、号相关常识,谥号、庙号、年号的区别,对一个人的若干种称谓(尤其注意年龄称谓),以及常见的自谦之辞、敬辞等。

2.古代官职

包括常见的官爵职位及其职能、官职的升迁、贬谪、调职、兼职、退休等说法。

3.科举制度

了解各个朝代的官员选拔制度,尤其是成熟时期(明清)的科举制度,各级考试中的参考者身份、考中者的身份、各级第一名的称谓等。

4.风俗礼仪

需要特别注意其中传统文化节日的日期、内容,古代座次和避讳等知识。

5.文史乐典籍

注意四书五经、《三字经》、《千字文》、二十四史等书籍知识

6.天文历法地理

如天干地支等纪年记时方法,古代记时单位、地区名的古称

7.饮食、服饰、刑法

如果想要了解更多,欢迎关注并留言,可以多做交流。

有哪些古代文学常识

中国古代文化浩如烟海,几千年来产生了数不胜数的文学常识。从上古的神话传说到明清小说,其文学生长轨迹分为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代、辽金元、明代、清代七个历史阶段,以汉族文学为主体,兼容了其他少数民族的历史和文学。诞生了诗歌、散文、戏曲、小说等文学题材,随着创作和理论的不断生长和完善,产生了大量经典的作品,充分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中国历代著名作家及作品

一.先秦时期

老子:《道德经》

孔子:《论语》

墨子:《墨子》

孙子:《孙子兵法》

孟子:《孟子》

庄子:《庄子》

荀子:《荀子》

韩非子:《韩非子》

列子:《列子》

吕不韦:《吕氏春秋》

二.两汉时期

贾谊:《吊屈原赋》等

刘安:《淮南子》

司马迁:《史记》

司马相如:《上林赋》《子虚赋》等

枚乘:《七发》等

东方朔:《答客难》

刘向:《说苑》《新序》等

王充:《论衡》

班固:《汉书》《两都赋》等

蔡邕:《蔡中郎集》

张衡:《二京赋》《归田赋》等

三.魏晋南北朝

曹操:《观沧海》《龟虽寿》等

曹丕:《燕歌行》《典论•论文》等

曹植:《曹子建集》

孔融:《孔北海集》

王粲:《七哀》《登楼赋》等

陈琳:《饮马长城窟行》等

蔡琰:《胡笳十八拍》

诸葛亮:《出师表》等

阮籍:《咏怀诗》《大人先生传》等

嵇康:《声无哀乐论》《管蔡论》等

陆机:《陆士衡集》

潘岳:《悼亡诗》《西征赋》等

李密:《陈情表》

陈寿:《三国志》

陶渊明:《桃花源记》《归田园居》等

谢灵运:《登池上楼》等

鲍照:《鲍参军集》

谢眺:《谢宣城集》

萧衍:《子夜四时歌》《江南上云乐》等

沈约:《宋书》《四声谱》等

江淹:《江文通集》

郦道元:《水经注》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

庾信:《庾子山集》

干宝:《搜神记》等

刘勰:《文心雕龙》

钟嵘:《诗品》

四.唐代五代

杜审言:《和晋陵陆争早春游望》等

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等

沈佺期:《杂诗》《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等

王勃:《滕王阁序》等

卢照邻:《幽忧子集》

骆宾王:《帝京篇》《在狱咏蝉》等

杨炯:《杨盈川集》

陈子昂:《陈伯玉集》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张九龄:《张曲江集》

孟浩然:《春晓》《过故人庄》等

贺知章:《回乡偶书》等

王之涣:《登鹳雀楼》《凉州词》等

王昌龄:《出塞》《从军行》等

王维:《王右丞集》

李白:《李太白集》

崔灏:《黄鹤楼》等

高适:《高常侍集》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

杜甫:《杜工部集》

张志和:《渔歌子》

韦应物:《采玉行》《始至郡》等

孟郊:《游子吟》等

贾岛:《长江集》

韩愈:《昌黎先生集》

李贺:《雁门太守行》等

刘禹锡:《刘梦得文集》

柳宗元:《柳河东集》

白居易:《白氏长庆集》

杜牧:《樊川文集》

李商隐:《李义山诗集》

皮日休:《皮子文薮》

陆龟蒙:《甫里集》

罗隐:《甲乙集》

冯延巳:《阳春集》

李煜:《虞美人》《浪淘沙》等

五.宋代

王禹偁:《小畜集》

林逋:《山园小梅》等

柳永:《乐章集》

范仲淹:《岳阳楼记》《渔家傲》等

晏殊:《珠玉词》

晏几道:《小山词》

梅尧臣:《宛陵先生文集》

苏舜钦:《苏学士文集》

欧阳修:《欧阳文忠公集》

苏洵:《嘉佑集》

苏轼:《东坡全集》等

苏辙:《栾城集》

王安石:《王文公文集》

沈括:《梦溪笔谈》

黄庭坚:《山谷集》

秦观:《淮海居士长短句》

晁补之:《晁氏琴趣外篇》

陈师道:《后山居士文集》

贺铸:《东山词》

周邦彦:《清真集》

张元幹:《芦川词》

张孝祥:《于湖词》

李清照:《漱玉词》等

陆游:《剑南诗稿》《渭南文集》

杨万里:《诚斋集》

范成大:《石湖居士诗集》

辛弃疾:《稼轩长短句》

陈亮:《龙川词》

朱熹:《朱子语类》

姜夔:《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

吴文英:《梦窗词》

文天祥:《文山先生全集》

严羽:《沧浪诗话》

六.辽金元时期

耶律倍:《海上诗》

萧观音:《回心院》

元好问:《摸鱼儿》《岐阳》等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

关汉卿:《窦娥冤》《单刀会》等

王实甫:《西厢记》

白朴:《墙头马上》《梧桐雨》

马致远:《汉宫秋》《岳阳楼》

纪君祥:《赵氏孤儿》

高文秀:《渑池会》

康进之:《李逵负荆》

尚仲贤:《柳毅传书》

李好古:《张生煮海》

石君宝:《秋胡戏妻》

郑光祖:《倩女离魂》

张养浩:《山坡羊》

乔吉:《金钱记》《扬州梦》

张可久:《小山乐府》

耶律楚材:《湛然居士集》

高明:《琵琶记》

洪迈:《夷坚志》

七.明清

罗贯中:《三国演义》

施耐庵:《水浒传》

高启:《高太史全集》

宋濂:《宋学士文集》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于谦:《于忠肃集》

李梦阳:《空同集》

何景明:《大复集》

唐寅:《桃花庵歌》《四时歌》

祝允明:《祝氏集略》

王世贞:《弇州山人四部稿》

徐谓:《四声猿》

吴承恩:《西游记》

宗臣:《报刘一丈书》

李贽:《焚书》

冯梦龙:《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

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汤显祖:《牡丹亭》《紫钗记》

阮大铖:《咏怀堂传奇》

杨慎:《陶情乐府》等

钱谦益:《初学集》《有学集》《投笔集》

吴伟业:《梅村家藏稿》

顾炎武:《亭林诗文集》

查慎行:《敬业堂集》

纳兰性德:《通志堂集》《饮水词》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南雷文定》

李渔:《十二楼》《笠翁一家言》

蒲松龄:《聊斋志异》

孔尚任:《桃花扇》

沈德潜:《沈归禹诗文全集》

袁枚:《小仓山房集》《随园诗话》等

郑燮:《郑板桥全集》

沈复:《浮生六记》

吴敬梓:《儒林外史》

曹雪芹:《红楼梦》

李汝珍:《镜花缘》

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

康有为:《登万里长城》等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黄遵宪:《人境庐诗草》等

中国古代文学风格流派

正始体:三国曹魏后期的一种诗风,以其开始出现于魏齐王曹芳正始年间而得名。

太康体:晋武帝太康时期出现的一种诗风。代表作家有潘岳、陆机、张载等。

玄言诗派:东晋时专述老庄哲理的诗风。代表作家有孙绰、许询等。

山水诗派:东晋后期出现的一种诗风。代表作家有鲍照、谢灵运等。

齐梁体:南朝齐、梁时期出现的一种诗风。这类诗歌,多讲究音律对偶,绮丽浮艳,世称齐梁体。

宫体:南朝梁代宫廷中形成的一种诗风。作者以梁简文帝为代表,多描绘声色。

徐庾体:南朝梁徐、庾两家父子的诗风、文风。

玉台体:以《玉台新咏》为代表的一种诗风。

上官体:以上官仪为代表的一部分初唐诗人的诗风。

元和体:唐代诗人元稹、白居易的诗风。

香奁体:又名“艳体”。以唐代诗人韩偓《香奁集》为代表的一种诗风。

西昆体:北宋初期出现的一种文风,主要表现在诗歌方面。特点是专从形式上模仿李商隐,追求辞藻,堆砌典故。

元祐体:指宋哲宗元祐年间苏轼、黄庭坚、陈师道等人的诗风。

台阁体:明初官僚上层间出现的一种文风,流行于永乐、成化年间。特点是形式典雅工丽,内容多为粉饰太平和颂扬统治者功德。以“三杨”为代表。

韩孟诗派:以中唐诗人韩愈和孟郊为代表的一个诗歌流派。

边塞诗派:盛唐诗歌的主要流派之一。文学史家根据作品反映的题材,把盛唐时期善于表现边塞生活的诗人称为“边塞诗派”。代表人物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等。

田园诗派:盛唐另外一重要诗歌流派,这派诗人以善于描绘田园生活著称。代表人物为王维、孟浩然等。

花间词派:五代时西蜀的一个文学流派。他们尊唐末诗人温庭筠为鼻祖,主要人物有韦庄、欧阳炯等。

南唐词派:五代时南唐的一个词派。代表人物为李煜、冯延巳等。

江西诗派:宋代文学流派。代表人物有黄庭坚、陈师道等。

婉约派:多写风花雪月,格律精工,清新婉丽的一类宋词。代表人物有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

豪放派:内容广泛,刚健奔放,追求壮美的一类宋词。代表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

唐宋派:明代散文流派之一。以王慎中、唐顺之、归有光等为代表。

临川派:明代戏曲流派之一。因其主要代表人物汤显祖是临川人,故而得名。

公安派:明后期的文学流派。以袁中道兄弟三人为代表,因三人都是湖北公安人而得名。

复社:明末一个全国性的文学组织,1663年,张采、张溥等集合南北各地文士三千多人于虎丘成立。

浙西词派:清词流派之一。浙西词人朱彝尊所开创,其作品多写琐事、宴游,且有不少无聊的咏物之作。

阳羡派:清词流派之一。其主要代表人物陈维崧是江苏宜兴人,宜兴古名阳羡,姑得名。

常州词派:清词流派之一。常州词人张惠言开创,周济进一步发展。

桐城派:清代散文流派。方苞开创,其后刘大櫆等人进一步发展,因他们都是桐城人,故得名。

阳湖派:清代散文流派。张惠言、恽敬等开创,恽敬是江苏阳湖人,后继者多为阳湖人,故得名。

同光体:活动于清末和辛亥革命后一段时期的一个诗派。代表人物有陈三立、陈衍、沈曾植等。

中国古代文学浩如烟海,以上只是挂一漏万的介绍。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