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卜居原文及翻译)_屈原_离骚_卜居

本文目录

  • 卜居原文及翻译
  • “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具体什么意思
  • 屈原写端午节的诗句语录
  • 解释: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
  • 黄钟毁弃瓦釜雷鸣是什么意思 什么是黄钟毁弃瓦釜雷鸣
  • 屈原《卜居》原文欣赏及翻译
  • “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什么意思
  • 酬乐天咏老见示原文_翻译及赏析

卜居原文及翻译

《卜居》原文及翻译如下:

1、《卜居》原文

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竭知尽忠而蔽障于谗。心烦虑乱,不知所从。乃往见太卜郑詹尹曰:“余有所疑,愿因先生决之。”詹尹乃端策拂龟,曰:“君将何以教之?”

屈原曰:“吾宁悃悃款款,朴以忠乎,将送往劳来,斯无穷乎?”“宁诛锄草茅以力耕乎,将游大人以成名乎?宁正言不讳以危身乎,将从俗富贵以偷生乎?宁超然高举以保真乎,将哫訾栗斯,喔咿儒儿,以事妇人乎?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将突梯滑稽,如脂如韦,以洁楹乎?”

“宁昂昂若千里之驹乎,将泛泛若水中之凫,与波上下,偷以全吾躯乎?宁与骐骥亢轭乎,将随驽马之迹乎?宁与黄鹄比翼乎,将与鸡鹜争食乎?”“此孰吉孰凶?何去何从?”

“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吁嗟默默兮,谁知吾之廉贞!”詹尹乃释策而谢曰:“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用君之心,行君之意。龟策诚不能知此事。”

2、《卜居》翻译

屈原被流放后,三年没能再见楚怀王。他竭尽智慧效忠国家,却被谗言谤语把他和君王遮蔽阻隔。他心烦意乱,不知如何是好。于是去见太卜郑詹尹问卜说:“我对有些事疑惑不解,希望通过您的占卜帮助我分析判断。”

郑詹尹就摆正蓍草、拂去龟甲上的灰尘,问道:“先生有何见教?”屈原说:“我宁可诚恳朴实、忠心耿耿呢,还是迎来送往、巧于逢迎而摆脱困境?宁可垦荒锄草勤劳耕作呢,还是交游权贵而沽名钓誉?宁可毫无隐讳地直言为自己招祸呢,还是顺从世俗贪图富贵而苟且偷生?”

“宁可鹤立鸡群而保持正直操守呢,还是阿谀逢迎、强颜欢笑以侍奉那位妇人?宁可廉洁正直以保持自己的清白呢,还是圆滑诡诈、油滑适俗、趋炎附势?宁可像志行高远的千里驹呢,还是像浮游的野鸭随波逐流而保全自身?宁可与骐骥并驾齐驱呢,还是追随那劣马的足迹?”

“宁可与天鹅比翼高飞呢,还是同鸡鸭在地上争食?上述种种,哪个是吉哪个是凶,哪个该舍弃哪个该遵从?”

“现在的世道混浊不清:认为蝉翼是重的,千钧是轻的;黄钟大吕竟遭毁弃,瓦釜陶罐却响如雷鸣;谗佞小人嚣张跋扈,贤明之士则默默无闻。唉,沉默吧,谁人能知我廉洁忠贞的心哪!”

郑詹尹于是放下蓍草抱歉地说:“尺比寸长但也有短处,寸比尺短却也有它的长处;世间万物都有不完善的地方,人的智慧也有不明了的时候;术数有占卜不到的事情,天神也有难解之理。请您花心思实行您的主张吧,龟甲和蓍草实在不知如何破解您的疑惑!”

《卜居》的简析

这篇文章记述了屈原的一件逸事,屈原被放逐三年之后,往见太卜郑詹尹问卜。无论它的作者是谁,这篇文章都是很有艺术价值与历史价值的。在先秦的典籍里,没有关于屈原的资料,最早为他立传的是西汉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

“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具体什么意思

“黄钟”指代国家、社稷;“瓦釜”指代百姓;“谗人”指代小人、奸臣;“贤士”指代正人、才俊之士;
本句之意应是:小人、奸臣得势、当道;正人君子、才俊之士受到排挤,不能施展才智,报国无门;国家面临存亡之危、民怨沸腾。

屈原写端午节的诗句语录

屈原写端午节的诗句语录精选

1、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故将愁苦而终穷。——《九章·涉江》

2、曾不知路之曲直兮,南指月与列星。——《九章·抽思》

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离骚》

4、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九章·涉江》

5、时缤纷其变易兮,又何可以淹留?——《离骚》

6、吾令凤鸟飞腾兮,继之以日夜。——《离骚》

7、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也。——《离骚》

8、世溷浊莫吾知,人心不可谓兮。——《九章·怀沙》

9、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卜居》

10、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九章·涉江》

11、沅有芷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九歌》

12、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离骚》

13、薄暮雷电,归何忧?——《天问》

14、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渔父》

15、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九歌》

16、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离骚》

17、何灵魂之信直兮,人之心不与吾心同!——《九章·抽思》

18、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19、乘龙兮辚辚,高驰兮冲天。——《九歌》

20、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也。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国殇》

21、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芷!——《离骚》

22、心郁郁之忧思兮,独永叹乎增伤。——《九章·抽思》

23、魂兮归来!——《招魂》

24、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九歌》

25、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九歌》

26、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九章·涉江》

27、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衣沧狼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渔父》

28、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九歌》

29、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九歌》

30、指九天以为正兮,夫惟灵修之故也。——《离骚》

端午节的诗句(屈原)


端午节的诗句(屈原)

1、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故将愁苦而终穷。——《九章·涉江》

2、曾不知路之曲直兮,南指月与列星。——《九章·抽思》

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离骚》

4、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九章·涉江》

5、时缤纷其变易兮,又何可以淹留?——《离骚》

6、吾令凤鸟飞腾兮,继之以日夜。——《离骚》

7、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也。——《离骚》

8、世溷浊莫吾知,人心不可谓兮。——《九章·怀沙》

9、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卜居》

10、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九章·涉江》

11、沅有芷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九歌》

12、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离骚》

13、薄暮雷电,归何忧?——《天问》

14、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渔父》

15、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九歌》

16、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离骚》

17、何灵魂之信直兮,人之心不与吾心同!——《九章·抽思》

18、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19、乘龙兮辚辚,高驰兮冲天。——《九歌》

20、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也。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国殇》

21、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芷!——《离骚》

22、心郁郁之忧思兮,独永叹乎增伤。——《九章·抽思》

23、魂兮归来!——《招魂》

24、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九歌》

25、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九歌》

26、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九章·涉江》

27、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衣沧狼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渔父》

28、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九歌》

29、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九歌》

30、指九天以为正兮,夫惟灵修之故也。——《离骚》

2021端午节关于屈原的著名诗句大全


20xx端午节关于屈原的著名诗句大全

1、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 (《九歌·东君》)

2、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 (《九歌·山鬼》)

3、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 (《九歌·山鬼》)

4、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 (《九歌·礼魂》)

5、何灵魂之信直兮,人之心不与吾心同! (《九章·抽思》)

6、心郁郁之忧思兮,独永叹乎增伤。 (《九章·抽思》)

7、曾不知路之曲直兮,南指月与列星。 (《九章·抽思》)

8、世溷(hun)浊莫吾知,人心不可谓兮。 (《九章·怀沙》)

9、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故将愁苦而终穷。 (《九章·涉江》)

10、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 (《九章·涉江》)

11、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 (《九章·涉江》)

12、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 (《九章·涉江》)

13、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渔父》)

14、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而未沫。 主此盛德兮,牵于俗而芜秽。 湛湛江水兮,上有枫。 目极千里兮,伤春心。 魂兮归来!哀江南!(《招魂》)

15、薄暮雷电,归何忧?厥严不奉,帝何求?(《天问》)

16、杂申椒与菌桂兮,岂惟纫夫蕙茝(chai)?(《离骚》)

17、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离骚》)

18、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离骚》)

19、长叹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离骚》)

20、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离骚》)

21、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也。 (《离骚》)

22、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离骚》)

23、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离骚》)

24、指九天以为正兮,夫惟灵修之故也。 (《离骚》)

25、吾令凤鸟飞腾兮,继之以日夜。 (《离骚》)

26、时缤纷其变易兮,又何可以淹留? (《离骚》)

27、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九歌·湘夫人》)

28、沅有芷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九歌·湘夫人》)

29、乘龙兮辚辚,高驰兮冲天。 (《九歌·大司命》)

30、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九歌·少司命》)

端午节的诗句 端午节诗句大全


端午节在中已经历经了几千年的历史,历史上有关于端午节的传说,也有分为很多的版本。那么关于古代诗人笔下的端午节,究竟是什么样子的,他们描述的端午节又是什么场景呢?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李隆基《端午》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苏轼《浣溪沙端午》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陆游《乙卯重五诗》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殷尧藩《端午日》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边贡《午日观竞渡》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贝琼《已酉端午》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文天祥《端午即事》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杜甫《端午日赐衣》

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张可久《卖花声怀古》

碧艾香蒲处处忙。舒頔《小重山端午》

菖蒲酒美清尊共。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吴文英《澡兰香林钟羽淮安重午》

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褚朝阳《五丝》

空惆怅,谁复吊沅湘。舒頔《小重山端午》

解释: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

分类: 教育/科学 》》 学习帮助
解析:

黄钟被砸烂并被抛置一边,而把泥制的锅敲得很响。比喻有才德的人被弃置不用,而无才德的平庸之辈却居于高位。

喜欢进谗言的人地位很高 而那些真正贤德的人却默默无闻

黄钟毁弃瓦釜雷鸣是什么意思 什么是黄钟毁弃瓦釜雷鸣

1、黄钟毁弃,瓦釜雷鸣是汉语成语,读音huáng zhōng huǐ qì, wǎ fǔ léi míng,意思是黄钟被砸烂并被抛置一边,而把泥制的锅敲得很响。比喻有才德的人被弃置不用,而无才德的平庸之辈却居于高位。

2、出自《楚辞·卜居》:战国·楚·屈原《楚辞·卜居》:“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

屈原《卜居》原文欣赏及翻译

屈原《卜居》原文欣赏及翻译

  《卜居》记述了屈原的一件逸事,屈原被放逐三年之后,往见太卜郑詹尹问卜。无论它的作者是谁,这篇文章都是很有艺术价值与历史价值的。在先秦的典籍里,没有关于屈原的资料,最早为他立传的是西汉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

  卜居

  原文:

  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竭知尽忠而蔽障于谗。心烦虑乱,不知所从。乃往见太卜郑詹尹曰:“余有所疑,愿因先生决之。”詹尹乃端策拂龟,曰:“君将何以教之?”

  屈原曰:“吾宁悃悃款款,朴以忠乎,将送往劳来,斯无穷乎?

  “宁诛锄草茅以力耕乎,将游大人以成名乎?宁正言不讳以危身乎,将从俗富贵以偷生乎?宁超然高举以保真乎,将哫訾栗斯,喔咿儒儿,以事妇人乎?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将突梯滑稽,如脂如韦,以洁楹乎?

  “宁昂昂若千里之驹乎,将泛泛若水中之凫,与波上下,偷以全吾躯乎?宁与骐骥亢轭乎,将随驽马之迹乎?宁与黄鹄比翼乎,将与鸡鹜争食乎?

  “此孰吉孰凶?何去何从?

  “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吁嗟默默兮,谁知吾之廉贞!”

  詹尹乃释策而谢曰:“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用君之心,行君之意。龟策诚不能知此事。”

  译文

  屈原被流放后,三年没能再见楚怀王。他竭尽智慧效忠国家,却被谗言谤语把他和君王遮蔽阻隔。他心烦意乱,不知如何是好。于是去见太卜郑詹尹问卜说:“我对有些事疑惑不解,希望通过您的占卜帮助我分析判断。”郑詹尹就摆正蓍草、拂去龟甲上的灰尘,问道:“先生有何见教?”

  屈原说:“我宁可诚恳朴实、忠心耿耿呢,还是迎来送往、巧于逢迎而摆脱困境?宁可垦荒锄草勤劳耕作呢,还是交游权贵而沽名钓誉?宁可毫无隐讳地直言为自己招祸呢,还是顺从世俗贪图富贵而苟且偷生?宁可鹤立鸡群而保持正直操守呢,还是阿谀逢迎、强颜欢笑以侍奉那位妇人?宁可廉洁正直以保持自己的清白呢,还是圆滑诡诈、油滑适俗、趋炎附势?宁可像志行高远的千里驹呢,还是像浮游的野鸭随波逐流而保全自身?宁可与骐骥并驾齐驱呢,还是追随那劣马的足迹?宁可与天鹅比翼高飞呢,还是同鸡鸭在地上争食?上述种种,哪个是吉哪个是凶,哪个该舍弃哪个该遵从?现在的世道混浊不清:认为蝉翼是重的,千钧是轻的;黄钟大吕竟遭毁弃,瓦釜陶罐却响如雷鸣;谗佞小人嚣张跋扈,贤明之士则默默无闻。唉,沉默吧,谁人能知我廉洁忠贞的心哪!”

  郑詹尹于是放下蓍草抱歉地说:“尺比寸长但也有短处,寸比尺短却也有它的长处;世间万物都有不完善的地方,人的`智慧也有不明了的时候;术数有占卜不到的事情,天神也有难解之理。请您花心思实行您的主张吧,龟甲和蓍草实在不知如何破解您的疑惑!”

  《卜居》记述了屈原对人生道路的坚定选择,显示了一位伟大志士身处黑暗世道的铮铮风骨。也许因为构成全文主体的,乃是诗人自己言论的缘故吧,后世往往又直指其作者为屈原。 即使是伟大的志士,也并非总是心境开朗的。不妨可以这样说:正是由于他们的个人遭际,关联着国家民族的命运,所以心中反而更多不宁和骚动。其痛苦、愤懑的抒泻,也带有更深切的内涵和远为强烈的激情。 屈原正是如此。当他在《卜居》中出现的时候,已是强谏遭斥、远放汉北的“三年”以后。“忠而被谤”,能无哀愤?“既放”在外而找不到报效家国之门,能不痛苦得“心烦虑乱,不知所从”?本文开篇描述他往见郑詹尹时的神思萧散之状,正告诉读者:一种怎样深切的痛苦和骚动,在折磨着这位哲人的心灵。

  这痛苦和骚动的展开,便是构成全文主体的卜问之辞。篇目题为“卜居”,可见卜问的是有关安身立命的大问题。而当诗人发出“宁……将……”的两疑之问时,显然伴随着对生平遭际的庄肃回顾。因而诵读这节文字,只有联系屈原的崎岖经历,才能真切地感受到其间的情感推涌和涨落。


;

“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什么意思

译文:黄钟被砸烂并被抛置一边,而把泥制的锅敲得很响。比喻有才德的人被弃置不用,而无才德的平庸之辈却居于高位。喜欢进谗言的人地位很高 而那些真正贤德的人却默默无闻。
出 处 战国·楚·屈原《楚辞·卜居》:“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

酬乐天咏老见示原文_翻译及赏析

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废书缘惜眼,多灸为随年。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唐代·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 酬乐天咏老见示 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
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
废书缘惜眼,多灸为随年。
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
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励志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人谁不顾虑要衰老,老了又有谁来对他表示爱怜?
身体渐瘦衣带越来越要收紧,头发稀少戴正了的帽子也会自己偏斜到一边。
书卷搁置起来不再看是为了爱惜眼睛,经常用艾灸是因为年迈力衰诸病多缠。
经历过的世事见多识也就广,接触了解的人越多观察起来更加一目了然。
细细想来老了也有好的一面,克服了对老的忧虑就会心情畅快无挂也无牵。
不要说太阳到达桑榆之间已近傍晚,它的霞光余辉照样可以映红满天。

评说

刘禹锡和白居易晚年都患眼疾、足疾,看书、行动多有不便,从这点上说,他们是同病相怜了,面对这样的晚景,白居易产生了一种消极、悲观的情绪,并且写了《咏老赠梦得》一首给刘禹锡(字梦得):“与君俱老矣,自问老何如?眼涩夜先卧,头慵朝未梳。有时扶杖出,尽日闭门居。懒照新磨镜,休看小字书。情于故人重,迹共少年疏。唯是闲谈兴,相逢尚有余。”

刘禹锡读了白居易的诗,写了《酬乐天咏老见示》回赠:“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身瘦带频减,发稀帽自偏。废书缘惜眼,多灸为随年。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第一部分分头两句:“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意思是说:人谁不顾虑,不怕老,老了又有谁来怜惜你呢?下四句:“身瘦带频减,发稀帽自偏。废书缘惜眼,多灸为随年。”意思是说:身体消瘦衣带常常紧缩,头发稀疏帽子便自动偏斜,为了爱惜眼睛而废弃书籍不读了,经常请医生调理、治疗,是为了延年益寿。这一部分是承接白居易原诗而来的,表示了对白居易的“咏老”思想情怀的回应,说明在对“老”的看法上颇有同感。读来极为亲切。

赏析

诗的前六句承接白居易的原唱,表示对白居易的关于“老”的看法颇有同感。一二句写“顾老”是人之常情,人们谁都顾虑衰老,老了就没有人怜惜。接着四句进一步交代了“顾老”的原因,诗人用形象的语言作了描绘:因为衰老,身体一天天消瘦,腰带要不断地紧缩,头发渐渐稀疏,帽子就自然要偏斜。书卷废置不看,是为了保护眼睛;经常用艾灸,是为了延年益寿。

“经事还谙事……下此便翛然”四句从另一个方面谈了对“老”的看法,是针对白居易的“伤老”而言。刘禹锡认为,老固然有老的短处,但是老也有老的长处。老的短处是体衰多病,“身瘦带频减,发稀帽自偏。”老的长处是阅历丰富,“经历还谙事,阅人如阅川。”年岁大了,经历的事多了,了解的事理也多,看见过的人多了,阅历也就更加深广。仔细想起来,这也是一件幸事。所以诗人吟道:“下此便翛然。”诗人劝慰他的朋友对待衰老不要过多的忧虑,只要正确对待,便可翛然自乐。

最后两句是全诗点睛之笔,意境优美。气势豪放,大有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之概。诗人面对衰老,不消极,不悲观,要用有生之年撒出满天的红霞。这两句诗既是诗人的内心世界的自我剖白,又是对老朋友白居易的宽慰和鼓励。

创作背景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刘禹锡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代·王之涣《登鹳雀楼》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唐诗三百首 , 登楼 , 写景 , 山水 , 黄河 , 励志 , 哲理早教古诗100首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竭知尽忠而蔽障于谗。心烦虑乱,不知所从。乃往见太卜郑詹尹曰:“余有所疑,愿因先生决之。”詹尹乃端策拂龟,曰:“君将何以教之?”屈原曰:“吾宁悃悃款款,朴以忠乎,将送往劳来,斯无穷乎?“宁诛锄草茅以力耕乎,将游大人以成名乎?宁正言不讳以危身乎,将从俗富贵以偷生乎?宁超然高举以保真乎,将哫訾栗斯,喔咿儒儿,以事妇人乎?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将突梯滑稽,如脂如韦,以洁楹乎?“宁昂昂若千里之驹乎,将泛泛若水中之凫,与波上下,偷以全吾躯乎?宁与骐骥亢轭乎,将随驽马之迹乎?宁与黄鹄比翼乎,将与鸡鹜争食乎?“此孰吉孰凶?何去何从?“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吁嗟默默兮,谁知吾之廉贞!”詹尹乃释策而谢曰:“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用君之心,行君之意。龟策诚不能知此事。”——先秦·屈原《卜居》

卜居

先秦 : 屈原

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竭知尽忠而蔽障于谗。心烦虑乱,不知所从。乃往见太卜郑詹尹曰:“余有所疑,愿因先生决之。”詹尹乃端策拂龟,曰:“君将何以教之?”

屈原曰:“吾宁悃悃款款,朴以忠乎,将送往劳来,斯无穷乎?

“宁诛锄草茅以力耕乎,将游大人以成名乎?

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竭知尽忠而蔽障于谗。心烦虑乱,不知所从。乃往见太卜郑詹尹曰:“余有所疑,愿因先生决之。”詹尹乃端策拂龟,曰:“君将何以教之?”

屈原曰:“吾宁悃悃款款,朴以忠乎,将送往劳来,斯无穷乎?

“宁诛锄草茅以力耕乎,将游大人以成名乎?宁正言不讳以危身乎,将从俗富贵以偷生乎?宁超然高举以保真乎,将哫訾栗斯,喔咿儒儿,以事妇人乎?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将突梯滑稽,如脂如韦,以洁楹乎?

“宁昂昂若千里之驹乎,将泛泛若水中之凫,与波上下,偷以全吾躯乎?宁与骐骥亢轭乎,将随驽马之迹乎?宁与黄鹄比翼乎,将与鸡鹜争食乎?

“此孰吉孰凶?何去何从?

“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吁嗟默默兮,谁知吾之廉贞!”

古文观止 , 楚辞 , 写人 , 品格励志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代·颜真卿《劝学》

劝学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励志 , 惜时 , 读书 , 哲理早教古诗100首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