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黄埔4期生,因才华出众还被人以为是郭沫若的兄弟,后授中将_郭沫若_伟人_孙子兵法

他是黄埔军校第4期学生,因为太有才,老蒋曾两次下令调他到身边,但因政见不同,他成了伟人的高参;因为他与郭沫若的名字只差一个字,也曾被人误以为是郭沫若的兄弟,后来成为《孙子兵法》的研究专家,并被授予中将军衔。

他就是我国军事理论家、教育家——郭化若。

大家都知道在我国近现代历史上有一位叫郭沫若的文化大家,他年轻时以诗歌出名,后以戏剧、历史、考古成为一代大师,抗战时期还一度担任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在当时可以说是炙手可热的人物。

郭化若的名字就和他相差中间一个字不同,所以很容易引起人们的误判。抗战时期,郭化若撰写发表了一篇研究《孙子兵法》的文章,引起国共两党人士的关注,他们以为个郭化若是不是文化名人郭沫若的兄弟呀?

于是,那些国民党的军政高官就请教在重庆的周公,周公笑着说,不是!不是!他是伟人的军事高参。他和郭沫若先生没有亲戚关系,但他在中国军事理论界的地位应该和郭沫若先生在革命文学上的地位相当。

郭化若是福建福州人,虽然家境贫困,但其父母对他的培养可以说花了血本,据资料说其父母为了供他读书,曾先后把他的两个姐妹都卖了。然而,郭化若的读书生活依然坎坷曲折,曾经考入福建省立第一中学却交不起学费不得不到福州农林学校预科班学习,转为本科后又不得不因贫困而辍学,后流浪到广州的“福建会馆”靠替人代写书信、抄稿、写碑文谋生。

展开全文

1925年,郭化若以国民党员的身份考上黄埔军校第4期炮兵科。然而在黄埔这所充满革命朝气和热情的学校,他更触到了充满革命激情的这群年轻人的觉醒者,当他阅读了大量的马列书籍后,便秘密地加入我党。

当“中山舰事件”爆发后,老蒋要求第一军的官兵是共党的,要么退出第一军,要么退出共党,而郭化若却毅然退出了国民党。老蒋对郭化若的才华是心知肚明的,所以他两次下令调郭化若当他的参谋秘书,希望把他拉入自己的阵营。但郭化若却以“军人当以赴死疆场”为由谢绝赴任。

作为坚定的革命分子,郭化若在南昌起义后不久就被送到莫斯科炮兵学校留学深造。在炮兵专业上,他的造诣和成就远没有他在军事理论上的高,虽然他曾经是延安炮兵学校的首任校长。

郭化若留学归国后,就加入到了伟人和朱老总领导的红4军,先是担任2纵参谋,不久升任参谋长、2纵队长和红一方面军司令部参谋处长,红一方面军代参谋长、红一方面军总前委秘书长、军委第二局局长等职。他一直在伟人、朱老总的直接领导下做参谋工作,对主席的军事理论颇有体会,也是坚定的理想主义者。后来,也因此被撤职、降级、开除党籍。

抗战全面爆发后,郭化若在伟人的关心下,不但恢复了党籍,还安排进入党校学习,成为军委一局局长,又成了伟人的高参,并在伟人的鼓励下进行《孙子兵法》研究,并写出颇有分量的研究文章,博得了国内军事学专家的青睐和好评,以至于国民党方面都误以为他是郭沫若兄弟,都是那么地有才华。

郭化若的军事理论当然不是纸上谈兵的什么“专家”理论。在解放战争时期,他先后在鲁南军区任副司令员、华东野战军6纵任副司令员、4纵任政委、三野9兵团任政委和淞沪警备司令部司令员兼政委等职,在战争的实践中使他的理论得到了深化和验证,大家都翘起大拇指说,伟人的高参就是厉害!

1955年,郭化若被授予了中将军衔。晚年的郭将军一直不忘军事学术研究,出版发表了《新教育教学法》、《孙子译注》(中、日文版)、《郭化若军事论文选集》等书籍。1995年11月26日,一代儒将郭化若将军去世,享年91岁。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