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昂的哪首诗,开篇就是千古名句,被称为最孤独的诗?陈子昂的简介_陈子昂_孤独_感遇

陈子昂的哪首诗,开篇就是千古名句,被称为最孤独的诗

“你说你孤独,就像很久以前,火星照耀十三个州府。“

每当读到海子的这句诗,孤独感便油然而生。

曾经问过身边的朋友,会如何去形容“孤独“。听到的答案,既有对画面的描述,例如,路灯下飘着雪花,一个人行走在光的局限;也有直接搬运朱自清先生的散文,“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都没有“。

孤独究竟是什么?一种无人可述的心境,亦或是与世界万物无可填补的疏离,这无疑都是正确答案,却始终格局有限。

始终喜爱海子对“孤独“的描述,“很久以前“是多久呢?百年前,千年前,万年前,亦或更久——百年可见平地铸成高山,千年可见沧海变成桑田,唯独不变的,是千年前你是孤独的,千年后你依旧是孤独的;“火星照耀十三个州府“,转瞬将空间感拉开,天地万物,于浩渺宇宙而言,都显得微不足道,更何况是不过百年光阴的一代代人?

物换星移之中,那一抹孤独,始终背负心头。

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泪下。

悠悠中华,王朝更替,历史变迁,璀璨如星河的文学史,涌现出无数天纵奇才之人,是“时势造英雄“,也是无数才子点燃了一个时代——唐朝,便是许多次梦回之地。

唐朝是个“天赋异禀“的时代,初唐之时便露出了无与伦比的锋芒,前有王勃六岁舞文弄墨、华彩文章,后有骆宾王七岁吟诗作赋、名动天下;而在别人家孩子被誉为“神童“之时,也有个不安分的少年,正骑马佩剑、仗剑天涯。

山中走马,追逐野味,少年时期的陈子昂,用现代的话的来讲,那就是“树叶过河全靠’浪’“。旁人难免问起,人家王勃、骆宾王小小年纪便杀入文坛光耀门楣,你咋还不扛起光宗耀祖的大旗?陈子昂必然翻起白眼,自己家境殷实,虽不是富可敌国,哪怕自己做个败家子,也能挥霍无度过一生,还需要才华干嘛?

于是,陈子昂一心奔着天涯远去。

许是那天涯尽头的红日落寞,许是意气风发的少年终究成长,某一个瞬间,陈子昂丢掉了剑、放跑了马,决心开始人生崭新的篇章。

是金子总会发光,陈子昂得偿所愿拜入朝堂。

公元696年,契丹松漠都尉李尽忠起兵谋反,建安王武攸宜奉天后之命评判,陈子昂任参谋随军出征。

军队到达古燕国旧都,又是在日落时分,腥红的太阳逐渐沉入西方群山,陈子昂孤身登上幽州台。

恍若一瞬间,千秋万载,天地悠悠,尽收眼底,孤独感油然而生,远来的风,吹散了陈子昂的歌……

人活一世,以前不会有你,以后也不会有我,山川日月在时光中重叠变化,天地浩渺穷其一生也难窥得真谛。

千年时空,幽州台上陈子昂,以梦为马查海生,将人世间孤独之最,藏于文字,异曲同工。

只因短暂,感知岁月无情,方知孤独。

只因渺小,得见天地无穷,方知孤独。

陈子昂的简介

陈子昂 (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24岁中进士,得到武则天赏识,历任麟台正字、右拾遗等职。

他“感时思报国”,是个有政治抱负的人,屡次上书指陈时弊,不避权贵。陈子昂自知忠谏不能为时所用,即于698年毅然辞官回乡,武三思随即指使县令段简诬谄他,于是被捕下狱,忧愤而逝。

陈子昂在诗歌发展史上的贡献,既有理论上的建树,又有创作上的成就。他在 《修竹篇序》 中,严词抨击了统治诗坛近五百年的形式主义诗风,主张恢复诗歌反映现实生活的优良传统。

还有著名的《感遇诗》三十八首,也是陈子昂的代表作,诗中或感怀身世,或讽谏朝政,风格高昂清峻,为历代诗评家所盛赞。这位诗歌改革者还写过大量散文,突破了骈偶格局,也为文体的革新起了先驱作用。

扩展资料

1、陈子昂存诗共 100多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感遇》诗38首,《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7首和《登幽州台歌》。《感遇》诗不是一时一地之作,内容颇为丰富,反映了较广阔的社会生活和复杂的思想感情。

2、感叹自己的抱负无法施展,都从不同角度对时政进行了批判。还有部分诗篇,感叹祸福无常,向往神仙和隐逸生活,表现了消极遁世的苦闷情绪。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陈子昂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感遇三十八首(其二) 陈子昂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独空

  这首诗所咏之物是香兰和杜若,它生长于春夏,凋零于秋天,花红叶绿茎紫,幽雅清秀,独具风采。这首诗主要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诗人以香兰、杜若自喻,表面上以其“幽独空林色”着力赞美兰若压倒群芳的风姿,实则是借此比喻自己出众的才华。通过“白日晚”“秋风生”“尽摇落”等语句借写兰若芳华尽失最终枯萎凋谢的变化,悲叹自己的年华流逝、理想破灭。(意对即可)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