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最强预言家,准确预言自己和徐志摩之死,发明一字如今人人用_代词_就在_预言家

老一辈人常常说:“饭可以乱吃,话不能乱讲。”这是因为老人家比较迷信,觉得很多说出口的不吉利话会成真,但年轻人多半不会当回事。看了这位民国“预言家”的亲身经历后,小编也有点相信“话不能乱说”了。

“预言家”的名字叫刘半农。可能很多人不熟悉这个名字,但刘半农发明的汉字“她”,现在人人都在用。别看“她”只是一个简单的第三人称代词,在古代甚至民国初年,中国根本就没有用女性“她”区分于男性“他”的行文习惯。

所以我们不管看《红楼梦》还是看《三国演义》,里面的女性人物都用“他”代指。刘半农是著名语言学家,倡导新文化,推广白话文,他见很多翻译家翻译外国作品的女性第三人称代词“she”时常常翻译成“他女”、“那女的”,总感觉十分诡异。

1917年,刘半农被聘入北大当国文教授。在此期间他首次提出用“她”作女性第三人称代词,瞬间引起了热议。那时候大家还没确定这个词到底怎么使用,连鲁迅的作品也只能从吴语方言里找到一个“伊”字做女性第三人称代词。

为了推广“她”,刘半农还特意在1920年写了首《教我如何不想她》的诗,首创了这个字的使用。所以说我们如今写作文也好、读文章也好,区分“她”和“他”十分方便,这里面有刘半农的很大功劳。

展开全文

刘半农出生于光绪十七年(1891年),虽然从小聪慧过人,长大后成就颇多,遗憾的是他并不长寿,只活了43岁就去世了。神奇的是,刘半农居然准确预言了自己的死亡,虽然他只是随口那么一说。

1934年,也就是刘半农去世的那一年,他为了把编写《方音字典》和《中国方言地图》需要的资料收集完全,大夏天跑到绥远、内蒙去考察方言方音。等到了晚上住宿的时候,由于条件有限,大家都只能住在乡下的草房子里。

其他同伴选择睡在土炕上,唯独刘半农在房间里支起了一张临时床,他躺在上面故意做出僵硬不能动弹的样子,开玩笑说:“我这是停柩中堂啊!”同伴们听了都哈哈大笑起来,当时谁也没当一回事。

哪知道刘半农真在这趟出差中染上热病,说完那句话1月后就在北平去世了。一次可能是巧合,但两次就真有点让人怀疑他是不是真有预言能力了。刘半农生前与徐志摩有所往来,而我们都知道,徐志摩是因为飞机失事才去世的。

徐志摩去世的时间是1931年11月19日。就在11月他参加了一场朋友聚会,刘半农也在场。刘半农很喜欢开玩笑,听说徐志摩要去坐飞机,便说自己从来不敢坐,就怕飞机出状况。徐志摩并没放心上,还接着刘半农的话说,自己要是真“飞死”了,还请刘半农为他作挽联。

就在聚会快结束的时候,两人握着手,把上面的玩笑话又说了一遍。刘半农拍着胸脯保证自己一定信守承诺,哪知道徐志摩真的出事了,听到这个消息,他又痛又悔。先后准确预言徐志摩和自己的死亡,不知道刘半农是否真的自带预言家体质。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