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探寻文旅IP强势出圈的流量密码_淄博_文化_景区

从海岱楼的梦幻灯海到吾悦广场的手造展示;从临淄的首届国潮灯笼会到沂源的万人乡村游;从红叶柿岩打响进军一线景区的“突围战”到“淄在逍遥·博览齐迹”2023文旅推介行动暨淄博市文旅惠民消费季启动,并迅速走进潍坊、东营、滨州开启抢人模式……

天气渐暖,在刚刚过去的一周里,我市文旅系统积极落实市委、市政府“三提三争”工作要求,开启了“抢”速度,在提振文化和旅游消费的道路上冲起来,干起来,打出了一套环环相扣、步步深入的文旅“组合拳”,全力迎接文旅市场复苏的春天。

“抢”需要底气,更需要“抢得来,留得住”的实力。在这些“抢”速度曝光出来的文旅IP中,因各具特色而在文旅市场成功“出圈”,化身流量收割机,受到市场和游客的青睐。其背后是底蕴深厚的文化之城的创新表达,是勤勤恳恳的文旅人不断探索而求解的流量密码。

那么,如何下好“文旅复苏”这盘棋?我市文旅市场离拉动文化消费“出圈”,还有多远?

文化底蕴培育文旅发展沃土

我市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自然人文风光得天独厚,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南部有鲁山、原山和峨庄古村落三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开元溶洞、樵岭前溶洞、沂源溶洞等绵延数十里的溶洞群以及“沂源猿人”遗址和齐长城遗址;北部平原沃野平畴,汇集黄河下游风光之美,马踏湖、大芦湖两大景区富有水乡韵致,具有“北国江南”韵味;东部齐国故城文物浩繁,有东周殉马坑、田齐王陵、孔子闻韶处等古迹遗存,有“地下博物馆”之称;西部百年商埠重镇周村,素有“金周村”“旱码头”之誉,有保存完好的古商业街——周村大街,是电视剧《大染坊》《旱码头》故事的发生地和拍摄地;中部有《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的故居,中国陶瓷琉璃馆荟萃陶琉精品,是国内最大的陶瓷琉璃专业展馆,尽显“淄博陶瓷·当代国窑”风采。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旖旎的自然风光,使淄博成为山东乃至全国重要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城市。

在这些优秀自然人文资源的背书下,我市近年来新晋网红景点也分外亮眼,成为吸引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旅游名片。如时尚好玩的红叶柿岩景区、古今融合的颜神古镇、特色突出的潭溪山景区、亮起来的海岱楼钟书阁等等都流量满满,成为游客们的心头好。

潭溪山旅游度假区

文化赋能助力文旅发展

展开全文

文化“爆款”时常催生文旅“爆点”。淄博陶琉享誉海内外,集我市陶琉历史、文化、现代和未来融合于一身的颜神古镇景区近来也非常热闹。2月21日,来自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等“8+”全国顶尖高校建筑学的30位建筑学导师和93位学生代表齐聚博山区颜神古镇,展开为期一周的古镇课题研究和毕业设计联合教学。

大学生参观颜神古镇

如此高规格的学术交流与碰撞,这不仅是对颜神古镇在建筑学上的研讨,更是他们了解淄博陶琉文化、历史人文、自然风光的一场旅程。颜神古镇这种多场景、业态组合的景区发展模式提高了我市文旅品牌在全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游客在沂源县燕崖镇计宝峪村围炉煮茶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过程本质是一种精神文化体验。2月17日,在沂源县于全市率先开展的“乡村好时节·万人游沂源”活动启动首日,便引来了市内四面八方的游客。其中,景点之一的燕崖镇计宝峪村是刚刚建成的新景区,沿着上山的小路一路走去,手工煎饼房、豆腐坊、线绣展示等互动体验式景点让游客们沉浸在享受乡村生活的惬意中,体验着本地非遗传承的魅力。爬山、采摘、吃农家饭,游客们玩得不亦乐乎。来自淄博海外旅行社的导游徐晴高兴地说:“线路一经推出,150个名额很快就抢没了,而且很多游客反馈说没玩够,还要再来。”

走出去请进来为文旅发展造势

放眼全国文旅市场,复苏是必然的现象,能够拉动文化消费才是复苏的要义。

俗话说,它山之石可以攻玉。2月19日,红叶柿岩2023全国春季市场启动仪式举行,标志着该景区打响进军一线主流景区“突围战”。

红叶柿岩旅游区携手省内外重点合作伙伴进行现场签约,并邀请山东师范大学商学院旅游系教授孙凤芝作为红叶柿岩企业高级战略顾问,发表“文旅的重启与变革”主题发言,指出聚焦文旅产业重启、变革与振兴,强调将旅游风景转换为旅游场景,改善文旅消费条件,增强文旅消费能力的重要性。

此外,在全市层面,市文化和旅游局负责人也带队走出去,前往潍坊、东营、滨州文旅推介。每一场推介会上,不仅有“商埠文化”之旅、“奇妙研学”之旅、“生态山水”之旅、“陶琉体验”之旅、“踏青赏花”之旅这五条精品旅游线路的详细推介,还有五音戏表演、补贴政策发布、现场抽奖等活动,吸引更多的外地市民到淄博来旅游。

手造展示区吸引消费者目光

客流量上来了,如何带动文化消费?2月18日,在淄博吾悦广场举行的“山东手造·齐品淄博”品牌线下系列推广活动中,让我们看到了“手造+集市”的文化魅力。瑞兔春碗、铁壶、琉璃制品、丝绸制品,现场市民无不对这些精美手造和非遗产品爱不释手。据活动主办方介绍,他们后续还将设置不同的主题,邀请不同的企业在热门景区、高人气园区陆续开展此类活动。

2月10日,山东启动文化体验廊道建设,将构建沿黄河、沿大运河、沿齐长城、沿黄渤海、沿胶济铁路线“四廊一线”文化体验廊道和“十大展示带”,这将成为山东文化“两创”的新标杆。

那么,如何将淄博文旅塑造成一个具有山东特色的高质量品牌,我市还有哪些瓶颈有待突破?

首先是IP运营。北京的长城、故宫,西安的秦兵马俑影响全国乃至全世界,无不是建立在最具辨识度的文化上。齐文化虽历经千年仍在淄博大地上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但相关元素仍有待系统开发和品牌塑造。

其次流量创新。元宵节“酸妮儿”来淄博着实让淄博传统文化在流量上火了一把,让人们对淄博元素有了更新的了解,但距离流量真正走向各旅游市场主体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要想让流量链接消费,流量创新是首先要考虑的因素。

再就是要关注年轻人群体。手办、盲盒、汉服……盘点近年来的“出圈”领域和爆款产品,都离不开Z世代的贡献。这就需要打造契合年轻人的审美需求并愿意为之买单的产品。比如打造主题手游、剧本杀、密室逃脱等游戏,或是手造、围炉煮茶、汉服秀等文化消费产品。

当文旅市场与文化消费实现双向爆发的时刻,相信能让更多的人在旅行中看见诗意淄博,在文旅体验中品味活力淄博。(淄博日报记者 耿雪)

来源:淄博日报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