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校长办公室挂“江湖字体”?北大真的离书法越来越远了?_书法_北京大学_北大

清华北大,这两个大学是中国顶尖的学府,曾经是多少考生的终极目标。在多少家长心中,也是以能考上清华北大为荣。清华北大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最顶尖的学府,不仅是因为师资力量雄厚,环境优美,也因为曾经为中国培养过无数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才获得此殊荣。

每一年的中国大学评分上,北京大学都以微小的分差排在清华大学前面,这是因为相比清华大学而言,北京大学更有文化底蕴,对传统文化知识教育保留得更加系统,更加完善。

然而这几年,似乎外界对于北京大学的传统文化底蕴开始有质疑,尤其在一次北京大学副校长的一次采访中,办公室的一副“江湖字体”作品让人更加怀疑北大书法的底蕴还剩多少?

一次采访引起的争议,北大文化底蕴受质疑

2018年,电视频道中播放着北大副校长的采访节目,然而对于采访的内容为何已经很少人关注,因为副校长背后的一副装裱字画更吸引眼球。这是一副书法作品,上面写着“龙飞凤舞”四个大字。

让人在意的是,这几个字确实如其意,写得实在是“龙飞凤舞”不堪入目,毫无笔法、毫无内涵可言。这种江湖字体与素有传统文化殿堂之称的北大,显得格格不入。

展开全文

这段采访当时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尤其在网络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舆论如潮水般,大部分网友都对这份字提出了反面的评价,更加对北京大学的传统文化的教育提出了质疑。

或许单单一副字画还不至于被衍伸到整个北大的教育问题上,但是早在2011年之前,其实北大的书法造诣也被社会公开评价过越来越薄弱。

当时有人在报刊上刊登了一篇名为《北大为何缺少书法》的文章,文中清楚介绍了当时北京大学的整个传统文化教育课程体系,也分析了中国传统书法在这个北大的这个教育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几乎已经沦落到课外兴趣爱好的程度。

就连现代书法大家、山东大学书法研究人衡正安也在早些年发表过一篇文章——《北大,你为何离书法那么远》。文章直击要害,正面点出了北大作为文化传承的学府,却在传统文化领域具有代表意义的书法上面越走越远。这当时也在书法和文学界产生了巨大的反响。

这篇文章中有两个观点让人咋舌。衡正安提出了第一个观点是,北京大学的书法老师不懂什么是书法的“中锋”,这种关于书法最基础的理论名词,作为北大的书法教授居然无法理解。这不免让人怀疑,这些北大的书法教授,是否能够真正给学生带来正统的书法教育。

文中的另外一个观点是,北京大学的书法课程经常由其他学科的老师来代课,这种做法确实有失偏颇,衡正安先生也直言不讳在文中写道:“因为北大没有传统书法的内行人,所以才会让外行来执教”。也就是在那时候开始,外界对于北京大学的传统书法底蕴有了疑问。

事实上是否真的如此呢?北京大学的传统文化课程体系是否当真存在问题?北京大学的书法研究氛围真的落幕了吗?

北大源远流长的书法

北京大学的中国传统课程其实有着很深远的渊源,早在第一任校长蔡元培上任的时候,北大的书法研究学会就成立了,蔡元培特地邀请来当时的书法大家沈伊默来担任书法研究会的会长。

以沈伊默老先生的书法造诣,在当时几乎就奠定了北京大学书法领域的基石,也为北大的传统文化的传承开启多了一条道路。所以说,北大其实有着源远流长的优良书法传统。

当时蔡元培和沈伊默老先生为北大的书法研究奠定了基础,后来更是有不少精通书法的大家、名家加入到这场传统文化的传承中来。他们其中不仅只是书法研究者,还有来自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但同时又拥有极高的书法造诣,比如人文、科学、历史等等。

当时的北大有那么多的书法大家汇聚一堂,可想而知是如何的一番景象。在北大书法研究协会中,曾经还有这样的说法:北大和书法的距离,就是中国和书法的距离,也是教育和书法的距离。这是何等之高的学术程度才能当得上中国教育的重任,但也由此可见当时北京大学的书法造诣之高。

古人崇尚书法,甚至把书法和一个人的品德言行关联,字如其人有一定的道理,但不可否认,这不能当做评价一个人德行的标准。中国的传统书法确实蕴含了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这是有传承的价值和必要的。但是如果单单因为一件书法作品或者一篇文章就对北大的教育和成就提出质疑,显然是不明智的。

社会在发展,科技也日新月异地发展,作为中国最高学府的北大清华,当然也需要不断地进步。2018年的时候有人做过统计,北京大学一共培养出了210位历届历史名人,这些人在各自的领域中,都为国家和人民群众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高等学府应该更具现代意义

或许现在北大清华,很难再培养出一个书法大家,因为书法本身既有传承学习,也有自身修行,如果固步自封,单单把书法作为一门传统文化的传承,那么从古自今便不会有那么多书法大家各行一体,更不会有那么多的书法字体呈现给后世至今。

作为高等学府,即使是以传统文化理念为核心的清华北大,在教育上也应该是包罗万象的。或许在当下,确实很难再出像胡适、陈寅恪、鲁迅这样的全才,但是在近代,它依然为中国培育了像著名作家朱自清、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屠呦呦、抗疫英雄钟南山...等等优秀人才。如果把所有的高等学府的所有资源都用在传统文化的传承上,那么北大还是北大吗?

所以,传统文化要传承,更要与时俱进,一个全面的北京大学才是真正现代需要的大学,物理、化学、生物、文学、书法、绘画、地理等等学科,综合起来强盛,才是国家的的未来。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