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女生圆梦北大,看了她的书桌,大家沉默了_勤奋_笔芯_寒门

人生来就是不平等的,但对于穷人家的孩子来说,高考可以为他们提供最公平的竞赛,只要够努力、成绩够优秀,一样可以考上理想的大学,并有机会实现阶层跃迁。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个寒门女生圆梦北大的励志故事。

这名学子叫王晓,出生于山东滕州市西岗镇姜桥村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上五年级的时候,她的父亲去世,目前不得不外出打工赚钱养活一家人的生活,留下她和妹妹在家。从小学开始,王晓除了学习,还要照顾妹妹、兼顾所有的家务活,洗衣服、做饭、打扫卫生等,她都主动承担,不让母亲费心。

寒暑假,王晓还会去做家教赚取下学期的学费和生活费,尽可能地减轻母亲和家里的负担。

王晓深知,自己家比一般家庭还要差一些;也知道母亲每天奔波于打工与种地,只为了能够多挣些钱,让她和妹妹生活更好一些。生活的艰难让她从小明白,明白贫穷的孩子不读书就没有好的未来,决定通过“读书改变命运”,从小学到初中、高中,王晓在班里一直是名列前茅,各类奖状足足摆满了一张大桌子。她学习用的书桌,是一张上世纪80、90年代家里“传”下来的课桌椅,桌椅腿已经松松垮垮,写起字来还会发出吱吱的响声。

就是这样的一套课桌椅,陪伴王晓熬过了学习生涯的无数个日日夜夜,王晓就在这一桌一椅上刷数学题、背英语单词、写作文,木头上的每一道纹路中都浸润着她勤奋的汗水。

“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高三时用完300多根笔芯

关于学习,王晓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深知自己并不比别人聪明多少,也无法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唯有比别人更加努力才能取得好成绩。她始终相信“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相信勤能补拙,相信付出定有回报,这么多年来她一直非常努力地学习。

在高三那一年,王晓更加争分夺秒地学习,每天学习时间超过12个小时。在她的小书桌上,摆着一个硬纸板盒子,里面塞满了一根根墨汁已经用光的笔芯,这是她高三一年所消耗的用量。也就是说,她几乎是一天用完一根笔芯。

正是这种执着和勤奋,让王晓在高考时一飞冲天,以685分的优异成绩考取了北京大学医学部。

人可以接受贫穷的家庭背景,但是却不能接受一直贫穷下去的命运。富裕家庭的孩子可以“赢在起跑线上”,将胜利的法宝压在了外部资源,请名师辅导,那么寒门子弟呢?

王晓的故事告诉了我们,抱怨是没有用的,只有努力勤奋、懂得坚持,才有可能改变现状,才有可能实现梦想。每个人都有追求理想的权利,有的人成功了,有的人却失败了,不正是因为他们面对坎坷波折时,失败的人选择了退缩,而成功的人选择了坚持。

对于寒门学子来说,除了要面对同样的生活压力之外,也要面对生活的重要,需要承受的更多,但只要坚持下来,一样能够达到理想的彼岸。也许过程很苦,但是结果却会很甜。

最后,用王晓的话勉励同学们:“命运给了你一个比别人低的起点,就是要让你去奋斗出一个绝地反击的故事!”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