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帝”万庆良的成败史,从寒门赢家到阶下囚,他经历了什么?_他在_自己的_广州

2014年6月27日下午2点,广东省省委大院一号大楼308室内,许多公职人员汇聚于此,正在参加一场重要会议。

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议很快来到了自由发言时间。

而在台下的人群中,一名中年男子迅速举手要求发言,领导却出言婉拒,表示后面还有很多时间让他说。

就在其他人员一一上台发言时,时任广东省委书记的胡春华看了一眼手表,朝省委办公厅主任点了点头,后者随即走出会议室。

不一会儿,省委办公厅主任带着几名特警走到了中年男子的面前,并对其说道:

“你涉嫌严重违法违纪,现对你即时‘双规’。”

“不可能,我怎么没收到通知!”看着步步靠近的特警,他顿时惊恐万分,甚至用哀求的眼神看着自己的直属领导。

但当“双规”文件摆在中年男子的面前时,他似乎想到了什么,语无伦次地说道:“好,好,好,我交代,交代,交代好立功!”

在“双规”文件上签完字后,中年男子认命般地伸出双手,在同事们难以置信的目光中,任由特警将他带走。

被带走调查的男人名叫万庆良,时任广东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

展开全文

他曾是当地赫赫有名的风云人物,因履历要职和清廉正直而闻名,还被许多网友称为“600帝”。

然而,知人知面不知心。

看似清正廉洁的他,暗地里却藏着不为人知的一面。

从声名远扬的寒门赢家,到臭名昭著的阶下囚,万庆良为何会走向万劫不复之路?

他又是如何演绎着令人惋惜的人生“三成三败史”?

长姐如母,学业有成

1964年2月,万庆良出生在梅州市五华县河口镇的一个农村家庭。

他在家排行老二,前面还有一个年长8岁的姐姐。

对于年龄差距较大的姐弟来说,姐姐在弟弟心中的形象往往如同母亲一般,万庆良也不例外。

纵观他的人生履历,我们不难发现:万庆良之所以能出人头地,很大程度上与他的姐姐分不开关系。

万庆良年幼时,家里的条件十分贫寒,在他9岁那年,父母为了讨生计,从河口县搬到了大埔种田做工,至此,万庆良成了那个年代的留守儿童,而同样留在家乡的姐姐,则肩负起了照顾他的责任。

俗话说:“长姐如母”,这句话用来形容万庆良与姐姐的关系再适合不过。

虽然姐弟俩年纪相差甚远,但姐姐对万庆良却是疼爱有加,明明自己受限于家庭条件没有读过书,却仍然咬牙坚持供他上学。

为了供万庆良读书,姐姐终日在田里劳作、缩衣节食,却把辛苦种来的菜、养大的猪全部拿到县里卖,将大部分收入都用在他的学业上。

姐姐的不辞辛劳,为万庆良打下改变命运的基础,而他也没有辜负姐姐的期望,将精力都放在学习上。

对于少年时期的万庆良来说,读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在高中阶段,他每天都要走上5公里,才能从家赶到镇上的学校。

好在万庆良顺利克服了诸多困难,学习优异的他,不仅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而且还经常被老师当成表扬的对象,更为难得的是,他在写作方面还展现出了过人的天赋。

万庆良的高中老师回忆道:

“他(万庆良)精力充沛,记忆力也不错,当时课本上很多名家名篇都能大段背诵,每两周一次的大作文,他的都会被挑出来,作为佳作供同学们学习。”

“思维活跃、见解独到”,成了老师们对他的高度好评。

1981年,万庆良再度参加高考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事实上,按照当时的录取分数线,他的成绩是足以上重点大学的。

但由于填报志愿失误,万庆良最终还是与重点大学失之交臂,几经波折的他,最终被嘉应师范专科学院(现嘉应大学中文系)录取。

“十二年寒窗苦读,一朝金榜题名”。

对于万庆良来说,考上大学不仅改变了他的命运,更是其学业有成的证明。

而相比于磕磕绊绊的高中,大学才是他一飞冲天的地方。

一战成名,家庭有成

和许多人不同,万庆良进入大学后并没有“放飞自我”。

恰恰相反的是,在经过与重点大学擦肩而过这件事之后,他更加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学业。

有道是:“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悦”。

精彩纷呈的大学生涯,不仅给了万庆良扩宽视野的机会,同时也让他的才华得以施展开来。

进入师专后,万庆良成为学校图书馆、自习室的“常客”,他就像一块干瘪的海绵,不断地汲取着书中的知识。

而这份远超身边同学的努力,也为万庆良带来了不菲的回报。

据资料显示,他在大学期间不仅是校园文艺刊物《百花洲》的投稿积极分子,而且还曾担任《秋野》杂志社物主编。

出众的文采,让万庆良在同学当中逐渐拥有了一定的名气,但真正让其在校内一夜成名的,却是他所发表的一篇论文。

1983年,就读于大三的万庆良,在学校学报上发表了一篇名为《略述先秦启蒙美学家伍举的美学思想》的论文。

在该篇论文中,他不仅旁征博引,引用了伍举、李泽想、马克思等古今中外美学大家的思想,而且还在文末列举了一大堆参考资料,单是引用《国语》的内容就多达18处。

丰富的内容、充沛的思想验证,让这篇论文很快便在全校迅速走红,而作为论文作者的万庆良,也因此成为了校内赫赫有名的风云人物。

时任学报主编的赖绍祥在接受采访时回忆道:

“拿到手稿后,我不太相信这篇论文竟然出自一名大三学生之手,我怀疑他是找人代笔,于是将他叫到办公室,他见我怀疑,于是跑到宿舍搬回一大摞参考书解释论文的出处。”

当然,仅凭学校师生的认可,并不足以证明万庆良的真实水平,为此,他又将论文寄给了著名的文学批评史专家、中大中文系教授黄海章,并写信请对方帮忙斧正。

黄海章教授先后给万庆良回了两封信,同时对他的论文寄予了高度评价。

经此一战,万庆良迅速成名,在那个人才匮乏的年代,表现如此优异的他,自然成为了许多人眼中的“香饽饽”。

毕业后,当身边的同学还在为找工作发愁时,万庆良却已经凭借自身的才华,收到了母校抛出的“橄榄枝”。

据悉,他在嘉应师专中文系工作期间,曾先后担任辅导员、团总支书记等职务,要知道彼时的他不过20岁出头,即便是放到现在,也称得上是年轻有为。

而在事业起步的同时,万庆良还收获了令人羡慕的爱情。

一次偶然的机会下,他认识了自己的学妹吴慧茹,两人相识不久后便迅速坠入爱河,在亲友的见证下迈入了婚姻的殿堂,并于婚后育有一个儿子。

事业兴旺、家庭幸福,这简直就是人们为之追寻的美满人生。

在许多人看来,彼时的万庆良俨然就是寒门赢家,只要他在事业上按部就班发展下去,手中的“铁饭碗”就是其美好未来的有力保障。

然而,就在众人以为万庆良会继续从事教育行业时,他却突然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弃教从政。

人生转型,仕途有成

在端着“铁饭碗”的条件下却放弃现有工作,毅然选择踏入前路未知的仕途,这份魄力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拥有的。

尽管身边的人都劝万庆良谨慎考虑,但他最终还是坚持己见,而这场事业转型,也成为其人生的转折点。

事实上,相比于学业上的一帆风顺,万庆良在仕途道路上的平坦程度,堪称有过之而无不及。

这一点,从他的事业履历就能看的出来。

1985年12月,信心满满的万庆良正式踏入仕途,从梅县地委讲师团做起,凭借着过人的能力和出色表现,他仅用了不到5年的时间,便升任为梅县地委宣传科副科长。

但万庆良的晋升之路到这里并没有结束,从1991年2月到1998年3月,他先后被任命为梅州市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梅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蕉岭县委书记。

短短12年的时间,万庆良就从初入仕途的新人,一跃成为了执掌一县的领导,而与其一同不断增长的,还有他的名气。

和许多落马的官员一样,万庆良在踏入仕途之初,还保持着一颗正直之心,心怀正义的他,不仅脚踏实地的为群众办事,而且始终对外界的诱惑无动于衷。

据悉,万庆良在蕉岭县任职期间,曾为当地百姓做了不少实事,其中就包括为居民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

彼时,蕉岭县内有一条污染十分严重的河流,经常散发着令人作呕的臭味,尤其是到了下雨天,腥臭的河水更是流到居民的住宅区,令人们苦不堪言,而类似的种种问题还有很多,困扰了当地百姓很多年。

万庆良上任后当即开始重点整治这些问题,在他的努力下,诸多河流污染等问题都一一被解决,也正是因其显著的工作成绩,他在任期间,一度受到了蕉岭县百姓们的喜爱。

如果说出色的工作能力,让万庆良受到了百姓的认可,那么另一件事的发生,则让他在当地居民心目中的形象进一步“封神”。

在万庆良即将离开蕉岭县时,有一名老板拿了30万元希望他能帮自己办件事,但彼时的万庆良内心非常厌恶贪污受贿,于是二话不说,直接将这30万元交给了新上任的县委书记,随后潇洒离去。

这件事被传到民间后,他的廉洁形象进一步提升,当地百姓纷纷向其竖起大拇指。

政绩出色、行为清廉。

这两个极具特色的“标签”,成为万庆良在仕途道路上步步高升的底气。

从2003年到2008年,万庆良先后担任揭阳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市委书记等职务,在广东省人大会议上,他又以高票当选为广东省副省长。

值得一提的是,在事业节节高升的同时,万庆良也没有忘记提升自己的学历,他不仅在华南理工大学展开了为其三年的学习,而且还获得了管理学硕士学位。

2012年5月,万庆良迎来了自己的事业巅峰,时年48岁的他,晋升为广东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

从学业出色的农村小伙,到家庭美满的大学老师,再到身居高位的省级领导,万庆良的人生就像一个“三级跳”,而这三次“成功”,也为他塑造了颇为传奇的“奋斗史”。

然而,人生没有永恒的赢家,有成功就会有失败。

万庆良的人生之路,不仅存在着“三成”,同时也藏着“三败”。

可以说,正是这三个“失败”,让原本前途无量的他,走向了万劫不复的歧途。

巧遇贵人,性格之败

事实上,万庆良的仕途之所以能够一帆风顺,主要有两个原因。

除了其自身出色的能力之外,还有一点就是他的恩师兼好友——刘凤仪。

刘凤仪何许人也?

他曾任广东省政协主席,其为人厚道、谦虚谨慎、顾全大局,作风正派,是真正廉洁奉公的好官员,而他与万庆良的结识,则是出自一场意外。

万庆良在担任梅州市宣传部副部长期间,为了提高自身的学历和知识,曾到中央党校进行为其10个月的培训。

期间,仍保留着大学习惯的他,每天都会抽空到图书馆学习。

有一天,学校的一位领导到图书馆视察,却发现偌大的图书馆竟然无人在学习,看到这一幕的领导,顿时心情失落地低声说道:

“现在的人都不爱看书了。”

正当领导准备离开时,恰好看到正在角落里专心学习的万庆良。

彼时,万庆良的心思都投入到了书本中,甚至没发现有人走过来,而他专心致志学习的行为,也让领导非常欣喜,事后还专门向学校负责人询问了他的名字。

回到梅州后,这位领导还将此事告诉了其他同事,就这样,万庆良这个名字被众人深深地记在心上。

而在这些人当中,刘凤仪对万庆良最为欣赏,经过几番接触,他认为万庆良谈吐不凡,能力出众,是一个值得培养的好苗子。

1995年,刘凤仪从梅州调任往广州,在其举荐下,从党校学习归来的万庆良,被调到了蕉岭县担任县委副书记,这才有了他此后整治环境和拒绝受贿的“美谈”。

2000年,刘凤仪升任为广东省委副书记,万庆良也跟随其到广州,并在这座城市工作了将近一年,而这段经历也为他此后事业高升打下了基础。

3年后,刘凤仪再度升职,当选为省政协主席,万庆良则依旧跟随恩师,担任了揭阳市副书记。

在许多人看来,刘凤仪就是万庆良的“官场教父”,与其说两人之间是上下级的关系,倒不如说前者对后者更像是亦师亦友的存在。

而万庆良在与刘凤仪相处的多年时间里,确实表现得像一个作风正派的官员,从未听过他做出逾矩的行为。

但从万庆良此后的种种行为来看,他其实并不是一个“守规矩”的人,这一点从蕉岭县其他官员对他的评价便可见一斑。

当地的一名官员在接受采访时回忆道:“万庆良做事十分刚愎、专政,根本不愿意听取任何人的意见。”

俗话说:“一个人的性格,往往影响着其人生未来的走向”,而万庆良刚愎的性格,恰恰是他走向歧途的一个重要原因。

但由于万庆良在蕉岭县任职期间确实做出了不少成绩,因此众人也并未将他的这个性格缺陷放在心上。

可随着万庆良的职位越来越高,手中的权利越来越大,众人却发现:他此前的种种良好表现,压根就是伪装出来的。

尤其是在万庆良担任揭阳市委副书记后所发生的一件事,更是让他本性暴露。

失去明灯,欲望之败

2003年5月,也就是万庆良接任揭阳市委副书记、代市长的一个月后,他的恩师兼好友刘凤仪去世了。

让众人未曾想到的是,在刘凤仪去世的11年后,万庆良就因为涉嫌严重违法违纪而落马。

在许多人看来,他之所以会走向歧途,是因其逐渐忘记了恩师的教导。

但从万庆良在刘凤仪去世后的诸多表现来看,与其说他是“忘记老师的教诲”,倒不如说他在此前的“循规蹈矩”更像是一种伪装。

众所周知,一个人倘若逐渐忘记恩师的教诲,从好变坏势必会有一个过程的转变,但万庆良在刘凤仪去世不久后,却迅速暴露了他的真面目。

说到这,也许会有读者感到奇怪:“难不成刘凤仪的去世,对他还有什么影响?”

别急,我们接着往下说。

刘凤仪去世时,万庆良恰好在华南理工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他认识了一个名叫黄鸿鸣的同学,对方是创鸿集团的董事长,两人可谓是“相见恨晚”,迅速勾结在了一起。

由此可以看出,他在刘凤仪生前的“正派作风”,只是在掩饰自己贪婪的内心。

毕业后,万庆良升任为揭阳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手中的权利进一步扩大,与此同时,黄鸿鸣迎来了事业的巅峰期,拿到了许多房地产、建筑工地的项目。

当然,他之所以能拿到这么多项目,背后自然少不了万庆良的“帮助”。

据资料显示,黄鸿鸣手下的创鸿集团多年来一直以低价收购市场土地和房子,其手段更是尤为恶劣。

为了防止一些人不同意将房屋土地转让给他们,黄鸿鸣经常会让手下安排一些专业打手,对居民进行恐吓或殴打,直到对方同意签字才罢休。

黄鸿鸣之所以如此有恃无恐,就是靠万庆良和陈弘平在背后给他撑腰,黄鸿鸣一直给陈弘平送钱,而陈弘平又是万庆良的手下,这其中的关系自然不言而喻。

尤为明显的是,随着万庆良仕途的不断高升,创鸿集团也随着他的地位不断升高而规模扩大。

2010年4月,万庆良升任为广东省副省长、广州市市长,而黄鸿鸣的创鸿集团也在广州市天河区珠江新城安了家。

在此后的4个月时间里,创鸿集团便仗着万庆良的势力,低价拿下了南沙区的两块地。

黄鸿鸣被捕后,警察通过调查发现,创鸿集团所有的项目都是违规进行的,不仅各种相关证件都没有,而且还涉嫌商业欺诈。

据统计,黄鸿鸣及其手下等人多年来通过非法手段获得的利润竟高达上亿元,而这些钱大都用于“孝敬”万庆良,而类似的受贿行为,在他的身上还有很多。

“外表看似清正廉洁,背后实则贪婪无度”,万庆良的万劫不复,从他被金钱蒙蔽理智的那一刻起,便已经注定了。

对金钱的渴望,让万庆良在歧途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而刚愎自负的性格,又让他听不进任何人的劝告。

而比起万庆良在暗地里鲜为人知的敛财行为,真正让其名声大噪的,却是他在身居高位后的言语行径。

被封“600帝”,道德之败

事实上,万庆良在落马之前,人们对他的口碑也是褒贬不一。

众人对万庆良的好评所在,笔者在前面已经说过了,而他被质疑的原因,则是因为其高调和不切实际的行为言语。

也许是觉得自己已经“羽翼丰满”,在担任广州市委书记后,万庆良一改往日的低调谨慎,变得极为高调,他经常进入演讲场所,用“放狠话”的方式证明自己。

但这些“狠话”并没有成为万庆良执政清廉的坐标,反而看上去更像是一次次的“政治表演”,而他也因此获得了“广州官场最佳男主角”的绰号。

部分官员就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万庆良新官上任头把火的“铁腕拆违”根本不符合实际情况,“博宣传的意味太浓”。

但真正让万庆良走红全网的,却是他在一次接受采访中所说的话。

2011年年初,万庆良就“房价飙升广州市民幸福吗”这一主题,接受了记者的专访,他说道:

“年轻人要转变观念,从有住房变成有房住,不应该一味要买房,租房也是可以的。”

说到兴致时,万庆良还以自己为例:

“我工作了20多年不也没有买房,还住着政府宿舍,珠江帝景130平方米,每个月缴租600元,政府补贴一些。”

该篇采访被报道出来后,迅速在网上引起了人们的广泛争论,要知道珠江帝景是广州赫赫有名的临江豪宅小区,晚上甚至可以近距离欣赏“小蛮腰”。

有房地产销售人员表示,这样的小区想要租一个130多平方的居室,市场价至少要5000元以上。

尽管后来有人发表表示市级领导可以享受低价租房的待遇,但还是有不少人觉得万庆良的这番话充满了“何不食肉糜”的味道:

“住着130多平的豪华小区,每个月只要缴纳600块钱,却劝年轻人不要买房,要租房,这很难让人相信他对真实情况的了解水平。”

为此,还有许多网友给万庆良起了个“600帝”的绰号,以此来讽刺他在这件事中的糟糕表现。

除了网友之外,中山大学教授、原广州城市规划院总规划师袁奇峰,也曾在微博上对万庆良提出的“建设环岛轻轨”发出批评:

“糊涂人定糊涂项目,既不为增加开发用地,又不为解决交通问题,所谓何来?”

除了言语行为上的“雷人”之外,万庆良在道德上的缺陷,也让许多人为之震惊,谁又能想到,看似一表正气的他,暗地里竟然是个“色君子”。

据资料显示,万庆良私下特别喜欢去一些高端的消费场所,仅在广州任职期间就出入70多次,而他最经常去的就是一家名叫“品云轩”的会所。

这家会所内部装饰豪华,处处灯红酒绿,其消费之高更是令普通人望而却步,但正是这样一个堪称“销金窟”的地方,万庆良却因为与会所老板是好友,隔三差五地光顾。

不仅如此,他每次还专门点能够容纳20个人的包间,里面还有高档的音响设备和灯光,吃饭唱歌跳舞样样俱全。

“品云轩”的服务员回忆道:“大家都不喜欢他(万庆良)来这里消费,因为他每次来都会玩到很晚,导致大家都得熬夜加班。”

本该恪守道德底线,维持清正廉洁形象的万庆良,到头来却痴迷享乐,过着灯红酒绿的生活,着实让人对他的道德底线感到怀疑。

更为离谱的是,万庆良不仅经常出入高档会所,而且还在外面包养了情妇。

其中,一个名叫许秋琳的情妇还为其生下了一个儿子,他也因此对许秋琳宠爱有加,将非法得来的钱财任其挥霍。

但万庆良却没有想到,看似对他一心一意的许秋琳,暗地里却是个不折不扣的“女海王”。

据悉,许秋琳不仅是万庆良的情妇,而且还与其下属陈弘平勾搭在了一起,并为他生下了一个孩子,但这件事情,万庆良和陈弘平都不知道。

也就是说,这两个自诩为聪明过人的人物,其实被许秋琳耍得团团转。

也许是为了掩饰内心的不安,每次纪委开会,万庆良都会积极发言,在2013年的观众纪委三次全会上,他更是豪情万丈地说道:

“我们睁开眼睛,看看别人也看看自己,给自己敲响警钟,别把自己毁了。要掂量掂量反腐倡廉的重要性,不要因为个人贪腐,影响党和国家事业,影响家庭生活,破坏家庭幸福。”

彼时的万庆良没有想到,他有朝一日竟然会重蹈那些落马官员的覆辙。

先后落马,试图隐藏

和许多人所想的不同,万庆良的落马并非他隐藏得不够深,也不是因为过度高调。

万庆良之所以会引起纪检部门的注意,其实是其他落马官员将他供了出来。

2013年年初,揭阳市原市委书记陈弘平因涉嫌严重违纪问题,被广东省纪委立案调查。

随后该案持续发酵,包括时任揭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刘盛发、时任揭阳市副市长郑松标在内的多名市级领导陆续被调查。

因为牵扯甚广,这件事在当时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而这些人的相继落马,也吹响万庆良“覆灭”的交响曲。

同年下半年,中央第八巡视组进驻广东,在此不久后,时任广州市副市长、增城市委书记的曹鉴燎因为贪污受贿8000万元被带走调查,为了减轻自己的罪行,他将和自己共事4年的“黄金搭档”万庆良供了出来。

彼时的万庆良也似乎察觉到了什么,一向行事高调的他,突然变得异常低调起来,甚至不允许本地媒体刊发他的大幅照片。

一位与万庆良打过多次交道的记者回忆道:

“以往的市委全会都会邀请省市两级媒体的记者来采访,但那年的市委全会却只要求每个报社派出一名文字记者,有关摄影照片统一由专人拍摄,但他们并没有和往常一样提供万庆良的开会照片。”

毫无疑问,深知自己“底子”不干净的万庆良,在看到自己的两名“老战友”落马后心虚了,他以为只要自己足够“低调”,就能逃过有关部门的注意。

殊不知,法网恢恢疏而不漏。

万庆良能够减少自己在公众面前出现的频率,却无法掩盖他所犯下的诸多恶行。

纪检部门经调查发现,万庆良曾多次利用手中的权利,为深圳市安远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族远、广东创鸿集团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黄鸿明等十五个单位和个人,在企业发展、项目开发、规划调整、职务晋升等事宜上提供帮助。

他本人则直接或通过其特定关系人林颖索取、非法收受上述人员给予的财物共计折合人民币1.1125亿余元。

值得一提的是,万庆良在2014年1月的广州纪委十届四次会议上,还言之凿凿地说道:

“有没有插手工程、土地、项目,包括城市容积率?有没有在选人用人上,买官卖官、跑官要官?有没有运用书记的权力谋私利?这三个方面请大家监督我,发现问题及时检举。”

然而,他在言语上的“逞强”,终究无法掩盖自己的罄竹难书。

成于才华,败于修养

被带走调查后,万庆良深知自己罪行深知,果断坦白了自己犯下的诸多恶行。

面对执法人员的审问,他泪流满面,声称自己对不起党和人民,对不起家人,更对不起一手栽培自己的恩师刘凤仪。

只可惜,他的悔悟为时已晚。

2016年9月30日,南宁市中级人民法院对万庆良受贿一案进行开庭审理。

万庆良因涉嫌受贿罪,被依法判处无期徒刑,并没收全部个人全部财产。

从声名远扬的“寒门赢家”,到令人唾弃的阶下囚,万庆良的故事令人唏嘘不已。

他原本能够成为一个清廉正直的好官员,但如今却沦为臭名昭著的“600帝”,说到底,都是因为忽略了内在修养的提升。

不可否认,万庆良确实是一个极具才华的人,而他人生道路上的三次成功,更是让其获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美好未来。

但刚愎的性格却让万庆良持才傲物,听不进恩师的谆谆教诲,而在金钱面前,他更是被利益蒙蔽了理智,将手中的权利当成敛财工具。

面对外界的诸多诱惑,万庆良非但没有恪守内心的道德底线,反而沉溺于奢靡享乐,与不法商人沆瀣一气。

这三个失败之处,不仅毁掉了他努力得来的三次成功,同时也将其人生拖入了万劫不复之地。

“成于才华,败于修养”,这句话或许是对万庆良人生的真实写照,他始终不明白:想要成为一个有口皆碑的好官员,不仅需要过人的才华,更应该具备足够的内在修养,以及足以抵御一切外在诱惑的强大内心素质。

万庆良在当选广州市长时说道:“德为重,民为天;公生明,廉生威。”

只是不知道,他在说这句话的时候,是否曾对自己犯下的罪行感到羞愧?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