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因何而强?商鞅变法,领先时代的变革_秦国_平原_赵国

春秋战国时期,是分封制崩溃、中央集权制确立的过渡时期,各个国家都在对土地和社会经济制度进行改革,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其中改革最彻底的,影响最大的秦国——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就确立两件事。第一个,确立小家庭制度,因为他鼓励分居。小家庭制度其实就代表中国古代氏族制就彻底结束了,到这边就完全结束。第二个就是他强调所谓的废井田、开阡陌。

什么意思呢?就是把过去井田制度所留下的一点残余全部废弃掉。开阡陌就是你愿意去开垦,财产就属于你自己的。如果各位有兴趣可以去看一下《商君书》据说是商鞅写的,但可能不完全是商鞅写的。《商君书》里面就强调所谓的做起草必垦。意思就是一个国家要强大,首先就是要开垦荒地,那开垦荒地就是要让老百姓有土地。

你打仗为国家立功,就赐田给你。秦国在这件事情上做得最彻底。钱穆先生在国史大纲里面讲过,叫作“从封国走向君国”,过去的封建制度国家到这边就彻底死掉,他走向一个君国高度集权,由君主直接派遣官员到地方去管理,推动法律、税收。

现在有很多秦简都已经出土了,我们可以知道当时的情况。然后另外一种战国竹简都有类似的记载,东方各国也在做改革的事,但是做得最彻底的就是秦国,做得最好最集权就是秦国。

展开全文

秦国三个变法讲得很清楚,一个国家要强大,除了老百姓不能够知道太多,要彻彻底底服从国家的法律、君主的意志之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整个国家最好只有两种人存在。

商鞅最讨厌商人,其实我们今天听起来是很反动的,但是在那个时代是有它的时代性。商鞅认为国家只要两种人就好,第一种人就是农民,第二种就是军人。平常要打仗的时候,我就征召你们来打仗,要的是彻底的服从,你不用知道太多。

而且你看战国时代,那时的战争的规模拿到欧洲去是不可想象的,那都是几十万人的对决,长平之战赵国46万人,秦国多少人没有讲。不过秦国在若干年后伐楚国的时候,王翦老将军跟秦始皇讲,你把全国的军力交给我,我去打楚国,秦国全国的军力60万。所以在长平之战,我估计秦军大概也是五六十万人,双方加起来是百万大军的对决,你想想看这个国家的动员力要到什么程度。

战国末期各国的改革力度,我们拿战国四公子跟吕不韦做一个对照组。吕不韦被封为文信侯,他又是宰相,传说中他又是秦始皇的生父。其实司马迁都八卦了一把,司马迁书中记载:吕不韦把最心爱的赵姬送给子楚,八个月就生了小孩。

早产的一个孩子啊,这个孩子就是秦始皇嬴政。

吕不韦本身封侯,他又当了秦国十三年的宰相。注意,在战国人才竞争这么激烈的时代,十三年的宰相是很少见的。

一个人能在大国当中连当十三年宰相,是非常少见。就战国时代的大国宰相很少有人比他更久,可是他却没有封地。

而战国四公子都有封地,信陵君也有,孟尝君的封地最有名,封在薛这个地方,他有自己的军队,有自己的官员,有自己的税收,所以才有所谓的狡兔三窟,而且这些人是归直接归他管的,齐国国君管不到。

另外还有一个很有名的就是平原君,我们知道赵国的胡服骑射,赵国的赵武灵王是非常了不起的一位帝王。胡服骑射让赵国的军队的战斗力大为增加,赵国也成为战国后期唯一一个可以跟秦国单挑的国家。但是请注意,赵国的改革仅止于军事层面,他没有涉及到社会经济层面,因为在战国策就有记载。

平原君赵胜是赵国国王最小的弟弟,而且他是皇太后所生,他很受皇太后的宠爱。赵国有一个税吏叫赵奢,赵奢很有名,后来是赵国的名将,他的儿子就是赵国的最后一任指挥官赵括。有一天赵奢到平原君家去收税,就平原君的家臣拒缴,结果赵奢就把那个家臣逮捕了。

这件事情让平原君非常生气,就跑到赵王面前去告状,赵王也把赵奢叫过来,说两个来对峙一下到底怎么回事。赵奢马上就义正词严地告诉平原君,他说:你是赵王的弟弟,你的荣华富贵是来自于赵国的强大。如果今天大家都跟你一样抗税不缴税,那赵国就会衰弱。那有一天赵国灭亡了,请问你的富贵在哪里?谁还知道你平原君是什么?

平原君听了之后,他就非常的惭愧,不但马上就把该缴的税缴了,而且还跟赵王推荐这个赵奢,说他智勇双全,应该要用他。

其实这个故事,过去大家都把重点摆在平原君宽宏大量,赵奢据理力争,对不对?其实重点不在这里。重点是赵国这时候的贵族可以抗税,这代表他的势力够大,他就可以抗税。可见东方六国的改革,尤其在土地制度上面的改革是不彻底的。一直到了战国末期,这一种由贵族所掌握的土地,阻碍法律和税制推行的状况都还存在。

可是在秦国就没有这样的情形,所以秦国走在当时时代的最尖端,他的改革最彻底,他把当时的土地制度彻彻底底往小家庭,和土地私有制的方向推动,它的生产力也成长得最快,它的国家最强盛,所以这是秦国能够统一六国的一个根本原因。

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感谢观看!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