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亲王赴国就蕃大礼,亲王藩国承位完全是缩小版的皇帝登基大典_亲王_官员_行礼

明朝洪武年制,皇子授封亲王,授以金册金宝(王妃正授金册不用宝),亲王的嫡长子年满十岁朝廷授以金册金宝立为王世子。

亲王如果无嫡子,要是胆敢以庶夺嫡者,轻则降为庶人,重则流放远方。如果亲王到了三十岁,正妃还没有嫡子,那么亲王的其他庶子最高可以封为郡王。等到亲王与正妃年逾五十岁时,在没有嫡子的情况下立庶子中的长子为王世子,另外亲王次嫡子及庶子年至十岁皆封郡王(仅在明初),授以镀金银册银印,亲王子孙尚未封爵者,称王子,王孙,对外称呼自己时需报自身之宗脉出处。

亲王封爵后在指定的时间要前往封国就藩。最初洪武皇帝朱元璋诸子封亲王就藩时,百官需送亲王至龙江关(今南京下关附近),当时在洪武皇帝某子就蕃那天,朱元璋会驾御奉天门早朝,文武百官侍立丹陛之下。皇帝会降座(不在宝座就坐)以示尊重,亲王身着冕服在左顺门内由身着朝服的两名引礼官引导,从东侧的第二桥走过(正中的桥为御桥,西边第二桥为公侯及三品以上走的桥)来到奉天门,在朱元璋御前行五拜礼,洪武皇帝赐亲王御酒。亲王饮罢叩头谢礼,皇帝起身亲送亲王至奉天门东阶(不下阶),亲王在奉天门丹壁下行叩头礼。皇帝目送亲王出午门,亲王在出午门时回身再次向皇帝叩头后出午门。随之午门关闭,皇帝返驾回宫。后改为朝廷文武百官不允许送行,但可以在亲王赴藩前的一日的早上赴亲王府行辞礼。

展开全文

洪武年间定定亲王前往封国时,祭祀礼需用豕羊各一只,荤素各一坛祭祀于端门之前。洪武之后不再祭祀于端门,而是改用荤素二坛,祭于承天门外。亲王出京后所过州县文武官,必须迎接。沿途官员身着便服向亲王行四拜礼。亲王赴藩沿途沿途所经神祀庙宇,近的无论大小都需要亲祭,距离远的需要遥祭。并先派遣奉祀官员清扫社稷,山川坛,以及旗纛庙并准备好祭品。亲王快要到达封国前三日,亲王致斋。到达王城外时,本处文武官率乡绅及德高望重的老人(耆老)出城迎接,不必行礼。引导亲王前往王城的社稷坛,山川坛祭祀。各官及耆老同陪祭,礼毕后拥送亲王到王宫正殿升座,文武众臣等行拜见亲王的王国贺礼。

亲王就蕃一路如果遇到皇帝下诏或赦命,亲王要迎接诏命,行礼后不用赞唱直接可以开读。要是赴藩的路上赶上大的节日需要遥拜或进献贺表,那就要身着冕服率随行官员行礼。

后来明英宗天顺五年,

奏准亲王赴藩如果经过其他藩王的封地,会提前告知当地藩王,许可出城则二王相见,藩王见后立即回城。若不让相见,亲王经城而过,藩王不许出城相见。

明洪武十八年定,

亲王到达藩国后,藩国及地方官员要举行盛大的庆贺礼仪。

亲王抵藩之日设亲王仪仗卤薄于承运殿露台上下,露台之上东西两侧设大乐,俱皆北向。陈设金鼓,王旗于王城承运门外,军职官员各守王城宫殿和王城城门。在王城正殿的丹墀设文武百官拜位,文在东武在西。设赞礼官员二名,在文武百官的拜位之北,东西相向另设执事官员。

亲王到达王城后先前往圆殿(类似皇帝临朝先前往中和殿),典服官启请亲王更换冕服,典仪官员率庆贺的执事官员提前向亲王行四拜礼,行礼完毕后执事官员退出圆殿各就各位。典仪官启请亲王前往王城正殿承运殿升座临国,亲王引礼官的导引下走出圆殿前往承运殿,这时大乐开始奏乐,直到亲王在承运殿升座后乐止。

赞礼官员和引礼官员引导文武百官就立于拜位。赞:

“鞠躬”

,乐起众官员四拜,平身乐止。这时引礼引班的官员由东阶走上大殿的丹壁,由殿东门进殿中。赞礼官赞

“跪”,

殿外的各引班官员同赞:

“跪”

,众文武官员皆跪。

班首官员(代表官员)致词:“

某官(官职)某(姓名)等,敬惟殿下钦承上命至国之初,理当庆贺”。

如果是王府属官致词则要称“

臣某(姓名)等,敬惟殿下钦承上命至国之初,理当庆贺”。

之后殿内殿外的赞礼官员再赞唱:

俯(跪)伏(拜)兴(平身),向亲王行礼。

众官礼毕后

引礼官及引班官员回到自己的拜位上,向亲王先行鞠躬礼,之后乐作奏乐,再行四拜礼后平身乐止,典仪官员前往殿中跪启请亲王还宫。乐队再次奏乐,导引官员引导亲王前往王城后宫,乐止后各官依次退出王城。其他的庆贺礼仪流程是相同的,但需要更改致词。

亲王到达封地就藩后,如果是在天子寿日(万寿节)亲王提前在王城承运殿前的露台上设香案,身着亲王冕服率文武群臣(身着朝服)行祝天地礼。在正旦节遥拜祝贺,拜天地后前往还要王城祖庙行礼,之后亲王在承运殿升座,派去京城的拜年的使官着便服行四拜礼,其他文武官身着朝服行八拜礼,文武的官拜位于丹墀的东西两侧。之后亲王要身着冕服前往露台,各官员身着朝服,亲王的随班官员四拜,亲王跪于香案之前,众官皆从亲王下跪,亲王致祝词,礼毕亲王平身后,众官全部跪拜平身后,还要再向亲王行四拜之礼。

如是中宫皇后的寿日(千秋节)时,

亲王着冕服,王妃着礼服,设香案于王城内宫门的露台之上。行告祝天地礼,先四拜,平身后,亲王前往香案前跪拜告祝,俯伏兴复位后,再行四拜礼。仪式不设乐,百官不随班行礼。

在东宫太子寿日(太子千秋节),亲王行告祝礼,亲王身着皮弁服,百官身穿朝服随班行礼,其礼节如中宫之礼。

正旦节,王国的文武百官要前往王城向亲王行礼祝贺,亲王身着冕服接受朝拜,文武百官身着朝服向亲王行四拜礼,官员的班首(代表)由东陛走上大殿致词:“

某官(官名)某(姓名)等,兹遇三阳开泰,万物咸新,敬惟殿下茂膺多福!”

说完贺词,俯伏兴(跪拜起)复位,再行四拜礼。

冬至节和亲王寿日的礼仪与正旦节相同,但官员冬至节的祝词改为:“

某官(官名)某(姓名)等,兹遇节应黄钟日当长至敬惟殿下茂膺多福!”

亲王寿诞之日祝词为:“

某官(官名)某(姓名)等,兹遇殿下夀诞之辰,某等敬祝千岁寿!

凡是庆贺正旦,冬至,王寿之日除了王府的属官和附近衙门的文武官员向亲王祝贺外,在外的各卫所,府,州,县衙门也要提前选拔出一名官员在节庆当日随班行礼。王府的典仪会奏报亲王说:“

什么地方出派的官员,为正旦前来庆贺”!

等典仪官员奏报完毕后,地方派遣的官员向亲王行礼,如果有随同的官员则一体随班行礼。

看完“下天子一等”的亲王,再来看看“下皇后一等的”亲王妃,

王妃到达封国之时,五品以上命妇必须全部出城五里外迎接,送到王宫后众命妇,宫人向王妃行八拜贺礼

冬至,正旦五品以上命妇穿着礼服前往王宫行贺礼,在赞礼官赞唱下行四拜礼,班首(代表)由丹陛东阶而上,在殿外跪下,所有命妇皆跪。班首致词说:“

某封(命妇等级)某氏(有氏无名)等兹遇正旦(正旦时说云履端)或冬至(冬至则说云履长)之节,敬诣(前来为)王妃殿下称贺!”

如果是王府属官的命妇,

班首(代表)致词时则前边要加上妾字,再说某封某氏,礼节一致,平身复位后再向王妃行四拜礼

。王妃寿诞礼也一样,但向王妃祝贺生日是致词改为“

某封某氏等,敬惟王妃殿下寿诞之辰,祝千岁寿,命妇的班次按照其夫品级而定,王府属官的妻子要加上妾字。

感谢您的阅读,欢迎您的关注

图片来源于网络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