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革命的胜利,布尔什维克要用正确的信仰改变社会和经济制度_俄国_布尔什维克_共产主义

在‬一‬次‬大‬战‬中‬蒙‬受‬巨大损失的‬俄罗斯人民决意结束战争。代表工人和士兵的“苏维埃”在彼得堡成立,他们主张在斯德哥尔摩召开社会主义者的国际大会。那时柏林正发生食物恐慌,奥地利和德国内部厌战之声越来越高,因此,1917年的会议极有可能促成根据民主主义原则实现的和平,并成为德国革命的契机。

为了争取自己的权益,俄国民众开始集会。

克伦斯基邀请西欧各国与会,但由于害怕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全面爆发,西方各国纷纷拒绝,只有英国工党以微弱的优势通过了这一请求。身处不幸的俄国虽然没有协约国精神及物质上的援助,仍然坚持进攻,在7月发动了最后的攻势,开始曾取得几次胜利,但最终还是以失败而告终,于是俄国人又遭到了血腥的屠杀。

人民的忍耐已经到了极限。军队中时有兵变发生,尤其是北部前线的兵变层出不穷。1917年11月7日,克伦斯基政府倒台,列宁指导下的布尔什维克社会党掌握政权,新政府决定不顾西欧各国的反对,与德国达成和平协议。1918年3月2日,两国在布列斯特-里托夫斯克签署停战协议。

不久之后,事实证明这些布尔什维克与立宪主义者是完全不同的。那些立宪主义者在克伦斯基时代专做表面文章。而布尔什维克却是虔诚的马克思主义者。他们相信俄国革命的胜利不过是社会主义革命全面胜利的一个开端,即使毫无实际经验,他们也要用正确的信仰来改变社会和经济制度。

‬俄国沙皇镇压圣彼得堡工人的罢工

西欧和美国当时对这些一无所知,对这个实验也没做点什么,而报纸与统治阶级一样,大肆宣扬不利于他们的文章,不惜用任何名义和代价去攻击新生力量。毫无根据的宣传出现在全世界的新闻中,把布尔什维克的领袖描绘成面目可憎的怪物,他们杀人成性、荒淫无度,而以前拉斯普丁时期的俄国,相形之下反倒变得清白无辜了。

在这个疲惫不堪的国家,上演着各种卑鄙丑恶的行径,叛乱和偷袭者还能得到武器和军费。对布尔什维克统治不满的人,利用一切卑鄙手段发动进攻。

1919年,已受过五年战争之苦的布尔什维克党,在阿尔汉格尔迎战英国军队,在东西伯利亚击退日本的侵略,在南方击退受法国和希腊援助的罗马尼亚军队,在西伯利亚平定本国将军高尔察克的叛乱,又在克里米亚打败由法国舰队援助的沙俄将军邓尼金。同年7月,尤登尼奇将军率领的爱沙尼亚军队几乎攻入彼得堡。

1920年,法国援助下的波兰军队再次向俄国进攻。另一个反动将军弗兰格尔则效仿邓尼金,践踏自己的国家。

1921年3月,喀朗斯塔得的船员叛变。

俄国政府在列宁的领导下度过了一系列的危机,表现出一种令人惊讶的坚韧,俄国人民即使在极端困苦的形势下依然很坚强,支持着政权。到1921年末,英国和意大利终于开始承认俄国的共产主义制度。

虽然布尔什维克在抵御外国侵略和防止内部反叛方面很成功,但在共产主义思想指导下的新社会建设,就远没有那样乐观了。作为贫瘠土地的所有者,俄国农民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与共产主义的要求相去甚远,这就犹如让鲸鱼学飞是不可能的。

革命把大地主的土地分配给小农,但除非是给他们钱,否则他们不愿生产任何食物,虽然实际上革命已经否定了金钱的价值。战争期间铁道被毁,农业发展极其缓慢,农民生产的粮食减少到只能满足农民自己的需要,城市开始陷入饥饿之中。而依照共产主义思想去振兴工业的这种急躁冒进的计划,也没有成功。

到1920年,俄国呈现出空前的危机,现代文明几乎完全被毁,铁道荒废无用,城市日渐荒芜,尸体随处可见,与此同时,国家却还在边疆和外敌作战。1921年,被战争折磨得千疮百孔的东南各省又连续发生干旱和饥荒,几百万人在饥饿的死亡线上挣扎。

俄国经受的苦难和复兴的可能性问题,很容易把我们带入到时下的争论中,所以我在这里就不多加讨论了。

(H·G·韦尔斯《你应该知道的世界史》读书笔记)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