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玄写老师的文章(你最喜欢林清玄的哪一篇散文,为什么)_林清玄_去世_的是

你最喜欢林清玄的哪一篇散文,为什么

最喜欢林清玄先生的《常想一二,不思八九》

2019年1月22日,林清玄先生走了。但他留下的文字依然不断滋养我们,他曾说:“以清净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软心除挂碍。”愿天堂没有遗恨,只有清欢。

林清玄少年成才,14岁离家,17岁发表文章,30岁前拿遍台湾各大文学奖,最成功时,开18个专栏,每个月出2本书,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作家“之一。他32岁辞掉工作,与佛结缘,入山修行。

相比功成名就的富足,他更欣喜于从每一花每一草中捕捉生命的灵气,每一缕阳光,每一丝和风,才是他心之珍宝。

他写过一篇著名的散文《常想一二,不思八九》,今天我借用的是他的题目。他说,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我们生命里不如意的事情占了绝大部分,因此,活着的本身就是痛苦的。但是扣除了八九成的不如意,至少还有一二成如意的、快乐的、欣慰的事情。我们如果要过快乐人生,就要常常想那一二成好事,这样就会感到庆幸、懂得珍惜,不致被八九的不如意所打倒了。

是啊,他的文字总是那么温润如玉,对于生死,他那么豁达、释然。“已看惯了太阳的东升西落、月亮的阴晴圆缺,习惯了春夏秋冬的冷暖、世间万物的改变,却很难看淡人间的悲欢离合、情仇恩怨,更难将伤心难过看得风轻云淡。

经过了很多年的改变以后,将开心当成了一种习惯,于是我发现我的开心感染了很多人。人们问我为什么的时候,我只说:开心是一种习惯!”

去世的1月22日当天上午,他还发了一条微博:“在穿过林间的时候,我觉得麻雀的死亡给我一些启示,我们虽然在尘网中生活,但永远不要失去想飞的心,不要忘记飞翔的姿势。”

正如清玄先生所说,常怀以清净心、欢喜心、平常心、柔软心,所以他走的是多么从容,他的心,也从未停止过飞翔。

睿智,却不故作高深;豁达,却不矫揉造作;淡雅,却无一般文人的酸腐。这就是林清玄的境界。正因如此,在他的文字里,才能看到无不流淌着对一朵花、一杯茶,一场清风的深情,对父母、恋人、友人的大爱。

很久以前,他说,“如果我下午会死,我会写到今天早上;如果明天会死,我会写到明天早上。我已经写了四十多年,一直在想,我最好的作品还没有写出来,我要一直努力。”他说到了,他做到了。

愿我们如先生所说,“持续做一个深情的人,一个从容有情的人”,也“永远不要失去想飞的心”。

清玄先生,一路走好!

林清玄去世了,有人因为他的婚姻而否定他的作品,怎样评价这个人

谢谢邀请!

得悉这样的消息,确实还是令人吃惊的,毕竟按照现在人的寿命,活上八九十岁都属正常,六十多岁突然去世,让人痛惜。

说实话,以前曾经看过不少林清玄老师的书,那是多年前当我年轻的时候,那时候特别爱看所谓的鸡汤文。而林清玄老师的文章,确实鸡汤文占了大多数。这十多年来,我其实早已不看他的文。

刚才在头条看到一位作家在得悉林清玄老师去世的消息后,发的头条说,林清玄的文章,你看了一千篇和看了十篇其实是一样的。我觉得这话总结得太对了。他的文章里面基本上就是那样一个套路。

其实,这些年因为我教学生语文课,语文阅读理解中经常会选到林清玄的文章,而他的散文你读多了,其实也很好理解。可以总结出个甲乙丙丁来。

至于他的婚姻,若不是因为他去世,网上铺天盖地关于他的消息,还真不知道他的婚姻状况,因为人去世把他的婚姻扒出来说话总让人觉得有点不地道。何况那早已经是过去了的事。看文就看文,别把文章跟其他牵扯在一起。正如人们所说,你吃了一个鸡蛋你觉得好吃,为什么一定要知道那只母鸡呢?你看了林清玄的文章觉得好看,也不必去关注他的婚姻,这是两回事。

我是苏小妮,喜欢我的回答请点击关注和分享!

你最喜欢刚刚去世的林清玄的哪本书或哪篇文章

1.相见也美,怀念也美,你长什么样子一点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头皮里面的东西。

2.你的环境并不能决定你的未来,你的过程也不能决定你的未来,而是你的心的向往决定了你的未来。

3.辛酸的少写一点,趣味的多写一点。那如果碰到辛酸的事情怎么办?妈妈说,碰到辛酸的事情,棉被盖起来哭一哭就好了。

4.穷人有四个非常重要的“宝藏”,没有什么可畏惧的……

但是我最喜欢的一句是:“不怕人生的转弯 | 愿你,归来仍是少年”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