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鼎记为什么没有孝庄?《琅琊榜》中太皇太后和静妃为什么能一眼就认出梅长苏是林殊_皇后_太皇太后_去世

本文目录

  • 鹿鼎记为什么没有孝庄
  • 《琅琊榜》中太皇太后和静妃为什么能一眼就认出梅长苏是林殊
  • 历史上都有哪些太上皇和太皇太后
  • 历史上的太皇太后有哪些故事
  • 《三国演义》中为什么董太皇太后要跪汉少帝的圣旨

鹿鼎记为什么没有孝庄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要搞清楚《鹿鼎记》里的那位皇太后到底是谁。清世祖顺治帝一生共册立了三位皇后:一、原配博尔济吉特氏,即后来被废为静妃的那位,她是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的亲侄女。二、孝惠章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她是孝庄文皇后的亲侄孙女。三、孝献端敬皇后董鄂氏,即人们经常提到的董鄂妃。但董鄂氏的皇后是追册的,而且是缩水版的!在顺治帝去世之后,董鄂氏这位皇后并没有获得系顺治帝帝谥“章”的待遇,累谥字数也比孝惠章皇后等人大大缩水……

除了以上说到的三位之外,顺治帝还有一位皇后——孝康章皇后佟佳氏,也就是清圣祖康熙帝的生母。但是,她在顺治年间并没能被扶正,直到康熙帝即位之后才被尊为了皇太后、上徽号“慈和”,故曰慈和皇太后。康熙二年,慈和皇太后驾崩,谥“孝康”、系顺治帝帝谥“章”,是为孝康章皇后。顺带说一说,孝康是死了之后才上的谥号,佟佳氏活着时只能称徽号慈和皇太后,而不是孝康章皇后!孝庄文皇后同理,活着时她是昭圣皇太后,死后才叫孝庄文皇后!因此,电视剧里《康熙王朝》里孝庄文皇后一口一个我孝庄,简直就是荒天下之大谬!就算她不忌讳这些,难道她还有未卜先知的本事?凭什么就提前知道了自己死后会被谥“孝庄”?

《鹿鼎记》中,曾经借海大富的口提到了已故的孝康皇后和董鄂妃。换言之,孝康章皇后和孝献端敬皇后不可能是《鹿鼎记》中的那位皇太后。顺治帝的原配博尔济吉特氏已经被废、降为了静妃,就算她活到了康熙年间,也没有资格被尊为皇太后!那么,《鹿鼎记》中的皇太后就只剩一个可能性了,那就是孝惠章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孝庄文皇后的亲侄孙女。

真实历史上的孝惠章皇后

孝惠章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在历史上的存在感极弱,以至于很多人都不知道顺治帝还有这么一位皇后存在!由此也足可见她的政治手腕和能力,绝对是乏善可陈。说白了,她就是孝庄文皇后跟儿子顺治帝所做的一次政治买卖。顺治帝在废了原配博尔济吉特氏之后,博尔济吉特氏家族在后宫中的地位岌岌可危,尤其是在孝庄文皇后年纪越来越大的情况下。一旦将来孝庄文皇后辞世,博尔济吉特氏家族在朝中必将变得无依无靠……

为了巩固博尔济吉特氏家族在朝中的地位,为了维系博尔济吉特氏与爱新觉罗氏的政治联姻,孝庄文皇后同意了顺治帝废后,但同时与儿子做成了一桩政治买卖,那就是继后必须还是来自自家的博尔济吉特氏家族!不久之后,孝庄文皇后把侄子绰尔济的女儿嫁给了顺治帝,即后来的孝惠章皇后。这里有必要说一说,顺治帝原配博尔济吉特氏的父亲吴克善并不是绰尔济的亲生父亲、而是叔伯。换言之,静妃和孝惠章皇后是堂姑侄共事一夫。

说白了,孝惠章皇后就是她姑奶奶孝庄文皇后与表叔兼丈夫顺治帝之间所做的一桩政治买卖。婚后,顺治帝对她根本没有什么感情可言,无非官样文章罢了……在政治上,孝惠章皇后更加没有什么建树可言,有她姑奶奶兼婆婆孝庄文皇后在,也不需要她在政治上有什么建树!因此,终顺治、康熙两朝,孝惠章皇后的存在感都极弱,完全就是后宫之中的一个小女人。这也是为什么金庸先生会选她作为《鹿鼎记》中皇太后的原因所在,因为她在政治上乏善可陈,所以金庸才有更大发挥的空间。如果选择孝庄文皇后,那就会严重偏离史实、只能完全靠辖编了,很显然这并不符合金庸先生一贯的作风。

书归正传,为什么《鹿鼎记》中没有提到孝庄文皇后?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小说版《鹿鼎记》中曾不止一次提到过这位女强人。只不过,因为孝庄文皇后的事迹在史籍中太扎眼、也太明确,不利于金庸先生发挥,故而金庸先生对她进行了“虚化”处理,只简单提及并没有深入描述。最终,孝庄文皇后成了小说《鹿鼎记》中“打酱油”的角色,金庸先生在小说中更侧重描述了发挥空间更大的皇太后……

等到小说被改编为电视剧时,因为经费等问题,电视剧不可能把小说原著中的人物形象全部包容进来,故而舍去了“打酱油”的孝庄文皇后。其实,其他电视剧也一样,比如电视剧《雍正王朝》,电视剧的编剧就把小说原著《雍正皇帝》中的戴铎和邬思道合二为一、舍去了原著中的戴铎这个人物形象。因此,并不是《鹿鼎记》中没有孝庄文皇后,而是改编为电视剧里时小说原著中的这个人物形象被电视剧的编剧舍去了。

《琅琊榜》中太皇太后和静妃为什么能一眼就认出梅长苏是林殊

作为《琅琊榜》中最深不可测的两个女人,太皇太后和静妃的段位非同一般。都属于极度隐忍,养精蓄锐,不争一时的高段位。

最主要的,她们除了有不输于男儿的睿智计谋,还有一颗未经污染的真心。

太皇太后在殿堂上,远远看着殿下的梅长苏,当年的林殊早已改头换面,褪去一身热血。彼时的他,从少年得意变成了沉稳平静。

但太皇太后还是认出了梅长苏,她喊着“小苏”,实则是“小殊”。

同当年一样,慈爱温柔,她拉着霓凰和梅长苏的手握在一起,递给他儿时最爱的糕点时,他就知道,太皇太后认出了自己。

亲人相见,只能以客之道相待,再也不能近身尽孝。梅长苏按捺着汹涌的情绪,望着这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千言万语梗在喉头。

曾经宠爱相处了二十几年的孩子,他的气息和习惯,言行举止,以及梅长苏看着霓凰的眼神,她哪里分辨不出来他是自己曾最爱的孩子。

而静妃认出梅长苏,并不是一时兴起,在未见面时,听闻靖王对他的描述,她对他早已抱有兴趣。作为旁观者,眼看着他一人在朝堂之上掀起腥风暴雨,她便知此人并不简单,再分析他针对的人和事,便知他定是吃赤焰军的旧人。

多次会面,她能感受到他的熟悉,他次次回避,又加重了她的怀疑。直到看到他备注的《翔地记》后最终确认他的身份。

静妃的敏感和聪慧,让她比靖王先行一步认出林殊。

这两位高段位的后宫女人,她们对于林殊有太深刻的感情,所以才能在最快认出他的身份。

(一一)

历史上都有哪些太上皇和太皇太后

谢谢邀请,纵观历史长河,共出现24位太上皇和48位太皇太后,而其中又各具体分为几类,我们下面就分开详细讲解一下。

一、太上皇

先从定义上讲,太上皇严格意义上是现任皇帝对仍在世的父亲的尊称,也就意味着现任皇帝的皇位是通过父亲的禅让而得来的,亦或者儿子是开国皇帝,对尚在世的父亲尊封太上皇。

历史上的太上皇按照分类,分为三类。第一类:父亲让位给儿子且尚在人世;第二类,父亲被时为开国皇帝的儿子尊称且尚在世;第三类,上述两种之外的例外情形。

(一)禅位给亲子且尚在人世:15位

1、五胡十六国时期的后凉懿武帝吕光(399年禅位,做了数日太上皇)

吕光,字世明,是后凉的开国皇帝,337年(晋成帝咸康三年)出生,386年在姑臧(今甘肃武威)建立后凉,在位时刑法苛重,晚年多疑爱听信谗言,399年在自己病重之际为防止诸子争夺储君之位,故直接将皇位禅让给次子吕绍,几日后吕光便去世,而吕绍也只当了不足一个月的皇帝,便被兄长吕纂所逼自杀。

2、南北朝时期北魏献文帝拓跋弘(471年禅位,做了5年太上皇)

拓跋弘,北魏第五位皇帝,454年(北魏文成帝兴安三年)出生,字万民,文成帝拓跋濬长子。性格仁孝礼静,刚毅有断,对名利和权势提不起半点兴趣,故471年(皇兴五年)以18岁之龄禅位给年仅5岁的长子拓跋宏,476年(延兴六年)去世,年仅23岁,这也使他成为历史上最年轻的太上皇,而其子拓跋宏后改名元宏,即历史上著名的改革之弟孝文帝。

北魏献文帝拓跋弘剧照

3、南北朝时期北齐武成帝高湛(565年被迫禅位,做了3年太上皇)

高湛,北齐第四位皇帝,537年(东魏孝静帝天平四年)出生,神武帝高欢(追封)九子。性格多疑暴虐,民不聊生,565年(河清四年),在祖珽等人的“更高尊贵”怂恿下,被迫传位给长子高纬,568年(天统四年)去世,年仅32岁。

北齐武成帝高湛剧照

4、南北朝时期北齐后主高纬(577年禅位,做了20天太上皇)

高纬,北齐第五位皇帝,556年(北齐天保七年)出生,字仁纲,武成帝高湛长子。性格为所欲为,史称“无愁天子”。577年(承光元年),在北周大举进攻之际,传位给长子高恒,20天后,和儿子一同被北周活捉并杀害,年仅22岁。

5、南北朝时期北周宣帝宇文赟(579年禅位,做了1年太上皇)

宇文赟,北周第四位皇帝,559年(北周武成元年)出生,字乾伯,武帝宇文邕长子。性格嫉妒好色,不恤政事。579年(大成元年),传位长子宇文阐,自号“天元皇帝”,以太上皇自居。580年(大象二年)去世,年仅22岁。

6、唐高祖李渊(626年禅位,做了9年太上皇)

李渊,唐朝开国皇帝,566年(北周天和元年)出生,字叔德,唐国公李昞之子。性格豁达善谋,颇有作为,618年(武德元年)代隋建唐,626年(武德九年)因“玄武门之变”被迫传位次子李世民,635年(贞观9年)去世,享年70岁。

唐高祖李渊画像

7、唐睿宗李旦(712年禅位,做了4年太上皇)

李旦,唐朝第五位皇帝(武则天周朝另算),662年(唐龙朔二年)六月初一出生,高宗李治八子。性格昏懦软弱,无为而治。712年(先天元年),让位给三子李隆基,716年(开元四年)去世,享年55岁。

8、唐玄宗李隆基(756年被迫禅位,做了6年太上皇)

李隆基,685年(周垂拱元年)八月初五出生,睿宗李旦三子。性格沉稳有主见,前期励精图治,后期贪图享乐,集明君与昏君于一身。756年,因安史之乱,逃亡四川,而时为太子的李亨在灵武称帝继位,遥尊父亲为太上皇,762年(上元三年)去世,享年78岁。

唐玄宗李隆基画像

9、唐顺宗李诵(805年被迫禅位,做了四个月的太上皇)

李诵,761年(唐上元二年)正月十二出生,德宗李适长子。性格宽仁御下,任用贤才。805年(永贞元年),因中风兼宦官相逼,被迫传位于长子李纯。806年(元和元年)去世,享年46岁。

10、唐昭宗李晔(900年被迫传位,做了两个月的太上皇)

李晔,867年(唐咸通八年)二月二十二出生,懿宗李漼七子。性格多变,软弱无能。李晔因自华州回京后性情大变,900年(光化三年)宦官刘季述等人为自保,软禁李晔,拥立时为太子的李裕为帝,尊李晔为太上皇。901年(天复元年),宰相崔胤、禁军首领孙德昭击败刘季述等人,恢复昭宗的皇帝之位,李裕被降为德王。904年(天祐元年)去世,享年38岁。

11、北宋徽宗赵佶(1125年禅位,做了10年太上皇【2年实际,8年虚名】)

赵佶,北宋第八位皇帝,1082年(北宋元丰五年)出生,神宗赵顼十一子。性格轻佻,喜绘画书法,但对治国漠不关心。1125年,金灭辽,南下攻宋,不得已将皇位传于长子赵桓,1127年北宋灭亡之后被掳北上,同年被称帝的九子赵构在临安(杭州)遥尊为太上皇,1135年(南宋绍兴五年)去世,享年54岁。

宋徽宗赵佶画像

12、南宋孝宗赵昚(1189年禅位,做了5年太上皇)

赵昚,南宋第二位皇帝,1127年(南宋建炎元年)出生,字元永,宋太祖赵匡胤七世孙(父为秀安僖王赵子偁),高宗赵构养子。性格犹疑多变,但立志改革然力不从心。1189年(淳熙十六年)禅位于三子赵惇,1194年(绍熙五年)去世,享年68岁。

13、南宋光宗赵惇(1194年禅位,做了6年太上皇)

赵惇,南宋第三位皇帝,1147年(南宋绍兴十七年)出生,孝宗三子。性格懦弱无主见,先后受制于权臣和皇后,且对父亲赵昚不守孝道。1194年(绍熙五年),在赵汝愚、韩侂胄的拥立下,立时为嘉王的次子赵扩为帝,被迫禅位成为太上皇,1200年(庆元六年)去世,享年54岁。

14、西夏神宗李遵顼(1223年禅位,做了3年太上皇)

李遵顼,西夏第八位皇帝,1163年(西夏天盛十五年)出生,襄宗李安全嗣子,齐王李彦宗之子。性格端重明粹,博览群书,文化水平非常高,但对治国却很不擅长。1223年(光定十三年)禅位于儿子李德旺,1226年(乾定四年)去世,享年64岁。

15、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96年禅位,做了4年太上皇)

弘历,清朝第四位皇帝(严格意义上从入主中原的顺治开始算起),1711年(清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出生,世宗胤禛四子。性格仁厚,博学多才文治武功样样精通。1796年(嘉庆元年)正月初一,为了不超过祖父康熙的61年在位记录,正式禅位于十五子颙琰,1799年(嘉庆四年)正月初三去世,享年89岁,是历史上最高寿也是禅位年龄最长的皇帝。

清高宗乾隆帝画像

(二)被当开国皇帝的儿子尊称且尚在人世:1位

刘太公(刘执嘉)(公元前201年被儿子刘邦尊为太上皇,做了4年太上皇)

刘太公,名煓,字执嘉。公元前282年(东周赧王33年)出生,刘仁之子。本为秦末地道农民,由于前202年三子刘邦赢得楚汉之争,于次年被尊为太上皇,前197年去世,享年86岁。

(三)特殊情形:8位

1、秦庄襄王嬴子楚(公元前221年被儿子嬴政追封为太上皇,因早已去世,故没有实际时长)

嬴子楚,秦国第五位君王(从惠文王【首位称王者】开始算),前281年(东周赧王34年)出生,孝文王嬴柱之子,前247年(秦庄襄王三年、秦王政元年)去世,享年35岁。前221年(秦王政二十六年),其子嬴政创立帝制,自称始皇帝,而嬴子楚也被追尊为太上皇,这是历史上第一位太上皇,也是第一位在去世之后才被追封的太上皇。

秦庄襄王嬴子楚剧照

2、晋惠帝司马衷(301年被叔祖司马伦尊为太上皇,只当了3个月)

司马衷,西晋第二位皇帝。259年(曹魏甘露四年)出生,子正度,武帝司马炎次子。性格痴傻,一无所知只会贪图享乐。301年,赵王司马伦(司马懿九子)欲篡位自立,故尊侄孙司马衷为太上皇,结果仅仅过去三个月,司马伦便被三王(齐王司马冏、河间王司马颙、成都王司马颖)所组建的队伍击败,不得不将皇位复归司马衷。司马衷于306年(永兴三年)去世,享年48岁。

3、隋炀帝杨广(617年被莫名其妙最尊为太上皇,只当了4个月)

杨广,隋朝第二位皇帝。569年(北周天和四年)出生,文帝杨坚次子。有能力有建树,但同时也多疑暴虐。617年,唐国公李渊入长安拥元德太子杨昭(杨广长子)之子代王杨侑为帝,遥尊在江都的杨广为太上皇,可远在江都的杨广始终并不知道自己成为太上皇之事,故莫名其妙当了4个月太上皇之后,于618年(隋大业十四年)三月被宇文化及所勒杀,享年50岁。

4、武则天(705年传位于四子李旦,做了10个月太上皇)

武则天,名曌,小字媚娘。624年(唐武德七年)正月二十三出生,武士彟之女。690年改唐为周,自称圣神皇帝。705年(神龙元年)正月,在张柬之等人的逼宫下,被迫禅位于四子李旦,同年十一月二十六去世,享寿82岁。

武则天画像

5、李敬(743年被后代唐玄宗追尊为太上皇)
李敬,字元果,道家创始人老子(李耳)之父。743年(天宝二年)三月,被后代唐玄宗李隆基追尊为先天太上皇。

6、南宋高宗赵构(1162年传位于养子赵昚,做了25年太上皇)

赵构,南宋首位皇帝。1107年(北宋大观元年)出生,徽宗赵佶九子。性格软弱多变苟且偷安。1162年(南宋绍兴三十二年),因储君赵昚年龄渐长且自身无子嗣(无亲子可继承),故传位于赵昚。1187年(淳熙十四年)去世,享寿81岁,是太上皇位上时间最久的皇帝。

南宋高宗赵构画像

7、西辽帝耶律直鲁古(1212年被迫传位于女婿屈出律,做了2年太上皇)

耶律直鲁古,西辽第三位皇帝,系西辽仁宗耶律夷列之子。1211年(天禧三十四年),被女婿屈出律背叛所擒,被迫传位,1213年去世。

8、明英宗朱祁镇(1449年被弟弟朱祁钰遥尊为太上皇,做了8年太上皇)

朱祁镇,明朝第六位皇帝。1427年(宣德二年)十一月十一出生,宣宗朱瞻基长子。性格软弱,被宦官牵着走。1449年土木堡之变被瓦剌所擒,同时郕王朱祁钰继位,遥尊远在瓦剌的哥哥为太上皇。1457年(景泰八年),趁代宗朱祁钰病重之际,被石亨、曹吉祥等人簇拥发动“夺门之变”,复辟夺回帝位,1464年(天顺八年)去世,享年38岁。

明英宗朱祁镇画像

二、太皇太后

先从定义上讲,太皇太后严格意义上是现任皇帝对仍在世的祖母的尊称。

历史上的太皇太后按照分类,分为四类。第一类:是现任皇帝的亲生祖母;第二类,是现任皇帝(先帝是庶出)的嫡祖母;第三类,是现任皇帝的宗法祖母(过继承嗣);第四类,上述以外的特殊情形。

(一)现任皇帝的亲祖母:25位

1、西汉高祖皇后吕雉(前188年9月被尊为太皇太后,时长8年)

吕雉,西汉高祖刘邦的皇后,公元前241年(秦王政6年)出生,吕太公(吕文)之女,汉惠帝刘盈生母。前188年(汉惠帝七年)八月十二,惠帝去世,年仅23岁。在吕后授意下,九月以刘盈长子刘恭为帝(前少帝),尊奉亲祖母吕氏为太皇太后,前184年四月被杀害,五月四弟刘弘继位(后少帝),同样尊奉亲祖母吕氏为太皇太后,一直到前180年吕雉去世,享寿62岁。

西汉高后吕雉剧照

2、西汉高祖妃薄姬(前157年6月被尊为太皇太后,时长2年)

薄姬,西汉高祖刘邦之妃,汉文帝刘恒生母。前157年(汉文帝后元七年)六月,文帝刘恒去世,长子刘启继位,是为汉景帝,亲祖母薄姬被尊为为太皇太后,一直到其前155年(汉景帝前元二年)去世。

3、西汉文帝皇后窦漪房(前141年1月被尊为太皇太后,时长6年)

窦漪房,西汉文帝刘恒之皇后,汉景帝刘启生母。前141年(汉景帝后元三年)一月,景帝去世,十子刘彻继位,是为汉武帝,亲祖母窦漪房被尊为为太皇太后,一直到其前135年(汉武帝建元六年)去世。

西汉文帝皇后窦漪房剧照

4、西汉元帝妃傅昭仪(前7年被尊为太皇太后,时长5年)

傅昭仪,西汉元帝刘奭昭仪,定陶王刘康生母。前7年(汉成帝绥和二年)三月,成帝去世,由于其生前无子,故传位于过继而来的太子刘欣(刘康之子),是为汉哀帝,亲祖母傅昭仪被尊为太皇太后,一直到其前2年(汉哀帝元寿元年)去世。

5.东汉孝仁皇后董氏(189年被尊为太皇太后,时长两个月)

董氏,东汉孝仁皇(追封)刘苌之妻,东汉灵帝刘宏生母。189年(汉灵帝中平六年)四月,灵帝去世,由其子刘辩继位,是为东汉少帝,亲祖母董氏即同时被尊为太皇太后,一直到其189年(东汉少帝昭宁元年)六月去世。

6、三国时期曹魏武宣皇后卞氏(226年被尊为太皇太后,时长3年)

卞氏,161年(汉桓帝延熹三年)出生,敬侯卞远之女。后成为曹魏武帝(追封)曹操继室,魏文帝曹丕生母。226年(曹魏文帝黄初七年)五月,文帝去世,由其子曹叡继位,是为魏明帝,亲祖母卞氏被尊为太皇太后,一直到其229年(魏明帝太和四年)五月去世,享寿69岁。

武宣卞皇后剧照

7、东晋简文帝宫人李陵容(396年被尊为太皇太后,时长4年)

李陵容,系东晋简文帝司马昱昔日王宫的宫女,晋孝武帝司马曜生母。396年(东晋孝武帝太元21年)九月,孝武帝去世,由其子司马德宗继位,是为东晋安帝,亲祖母李陵容被尊为太皇太后,一直到其400年去世。

8、十六国时期前凉文王张骏妃马氏(353年、355年两度被尊为太皇太后,时长10年)

马氏,系前凉文王张骏妃,前凉桓王张重华生母。353年(前凉桓王永乐八年)十一月,桓王去世,由其子张曜灵,是为前凉哀王,尊亲祖母马氏为太皇太后,只可惜,哀王只在位两个月便被伯父张祚(威王),直到355年(前凉威王和平二年)九月,马氏的另一个亲孙子张玄靓,是为前凉冲王,而马氏继续被尊为太皇太后,直到其363年(前凉冲王太始九年)八月去世。

9、南北朝时期宋文帝淑媛路惠男(464年被尊为太皇太后,时长1年)

路惠男,系南北朝时期宋文帝刘义隆之淑媛,宋孝武帝刘骏生母。412年(东晋义熙八年)出生,父为路兴之,母为徐氏。464年(宋孝武帝大明八年)五月,孝武帝去世,其子刘子业继位,是为宋前废帝,尊亲祖母路惠男为太皇太后,直到465年(宋前废帝景和元年)十月刘子业被杀为止,466年(宋明帝泰始二年)去世,享寿55岁。

10、南北朝时期南梁昭明帝(追封)妃龚氏(562年被尊为太皇太后,时长三个月)

龚氏,系南梁昭明太子(后被追封为昭明帝)萧统之妃,西梁(西魏灭南梁时所立)宣帝萧詧生母。555年(西梁宣帝大定元年)一月,萧詧在西魏帮助下建立西梁,尊生母龚氏为皇太后。562年(西梁宣帝大定八年)二月,宣帝去世,其子萧岿继位,是为西梁明帝,尊亲祖母龚氏为太皇太后,直到其同年五月去世。

11、北齐神武帝嫡妻娄昭君(559年被尊为太皇太后,时长1年)

娄昭君,系北齐神武帝高欢嫡妻,文宣帝高洋生母。501年(北魏景明二年)出生,其父为娄内干。559年(文宣帝天保十年)十月,文宣帝去世,由其子高殷继位,是为北齐废帝,尊亲祖母娄昭君为太皇太后,直至560年(废帝乾明元年)八月高殷被废。562年(武成帝河清元年)去世,享寿62岁。

北齐神武帝嫡妻娄昭君剧照

12、北齐武成帝皇后胡氏(577年被尊为太皇太后,时长25天)

胡氏,系北齐武成帝高湛皇后,后主高纬生母,父胡延之,母卢氏。577年(后主隆化二年)一月,高纬被杀,其子高恒去世,是为幼主,尊亲祖母胡氏为太皇太后,直至25天后北齐灭亡。

13、北周武帝妃李娥姿(579年被尊为太皇太后,时长2年)

李娥姿,系北周武帝宇文邕妃嫔,宣帝宇文赟生母。535年(西魏大统元年)出生。579年(宣帝大成元年)二月,宣帝禅位于子宇文阐,是为静帝,尊亲祖母李娥姿为太帝太后,直到581年(静帝大定元年)二月北周灭亡。588年(隋开皇八年)去世,享寿54岁。

14、隋炀帝愍皇后萧氏(617年被尊为太皇太后,时长2年)

萧氏,系隋炀帝杨广嫡妻,孝成皇帝杨昭生母,567年(北周天和二年)出生,其父为西梁明帝萧岿。617年(义宁元年)十一月,唐国公李渊在长安立杨昭三子杨侑为帝,是为隋恭帝,尊亲祖母萧氏为太皇太后,618年(义宁二年)五月杨侑禅位于李渊。618年(大业十四年)五月,杨昭次子杨侗于洛阳即位,同样尊亲祖母萧氏为太皇太后,直到619年(皇泰二年)四月杨侗禅位王世充。647年(唐贞观二十一年)去世,享寿81岁。

隋炀帝萧皇后剧照

15、唐宪宗懿安皇后郭氏(824年被尊为太皇太后,时长22年)

懿安皇后郭氏,系唐宪宗李纯嫡妻皇后,唐穆宗李恒生母。779年(唐代宗大历十四年)出生,祖父乃著名将领汾阳王郭子仪,父亲是太傅郭暧。824年(唐穆宗长庆四年)一月,穆宗去世,由其子李湛继位,是为唐敬宗,尊亲祖母郭氏为太皇太后,其后接连继位的文宗李昂、武宗李炎皆尊亲祖母郭氏为太皇太后,直至846年(唐武宗会昌六年)三月武宗去世为止。848年(唐宣宗大中二年)郭氏去世,享寿70岁。

16、唐宪宗宫女(孝明皇后)郑氏(859年被尊为太皇太后,时长6年)
郑氏,系唐宪宗李纯宫人,唐宣宗李忱生母,785年(唐德宗贞元元年)出生。859年(唐宣宗大中十三年)六月,宣宗去世,由其子李漼继位,是为唐懿宗,尊亲祖母郑氏为太皇太后,直至其865年(唐懿宗咸通六年)去世,享寿81岁。

17、闽太祖(追封)侧室黄惠姑(935年被尊为太皇太后)

黄惠姑,本名黄蕨,父黄毅裕,871年(唐懿宗咸通十二年)出生,系闵太祖(追封)王审知的侧室夫人,闽惠宗王延钧生母。935年(闽惠宗永和元年),惠宗去世,由其子王继鹏继位,是为康宗,尊亲祖母黄惠姑为太皇太后,直至其去世(康宗在位期间去世)。

18、辽德祖(追封)发妻萧岩母斤(926年被尊为太皇太后,时长7年)
萧岩母斤,系辽德祖耶律撒剌的之发妻,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生母。926年(辽太宗天显元年),耶律德光继位,尊亲祖母萧岩母斤为太皇太后,直至其933年(天显八年)去世。

19、辽太祖皇后述律平(947年被尊为太皇太后,时长6年)

述律平,小字月理朵,系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皇后,辽义宗耶律倍、辽太宗耶律德光生母。879年(唐僖宗乾符六年)出生,回鹘首领述律月之女。947年(辽太宗大同元年)四月,太宗去世,其侄耶律阮(耶律倍之子)继位,是为辽世宗,尊亲祖母述律后为太皇太后。951年(辽世宗天禄五年)九月,世宗被杀,太宗子耶律璟继位,是为辽穆宗,继续尊亲祖母述律后为太皇太后,直至其953年(辽穆宗应历三年)去世,享寿75岁。

辽太祖述律后画像

20、辽圣宗皇后萧耨斤(1055年被尊为太皇太后,时长2年)

萧耨斤,系辽圣宗耶律隆绪继后,辽兴宗耶律宗真生母。约980年(辽景宗乾亨二年)出生,其五世祖为北府宰相萧阿古只。1055年(辽兴宗重熙二十四年)八月,兴宗去世,子耶律洪基继位,是为辽道宗,尊亲祖母萧耨斤为太皇太后,直至其1057年(辽道宗清宁三年)去世,享寿约78岁。

21、北宋英宗皇后高滔滔(1085被尊为太皇太后,时长8年)

高滔滔,系北宋英宗赵曙的皇后,宋神宗赵顼生母。1032年(北宋仁宗天圣十年)出生,父为高遵甫,母曹氏。1085年(北宋神宗元丰八年)三月,神宗去世,子赵煦继位,是为宋哲宗,尊亲祖母高滔滔为太皇太后,直至其1093年(北宋哲宗元祐八年)去世,享寿62岁。

22、元顺宗正妻弘吉剌.答吉(1320年被尊为太皇太后,时长2年)

弘吉剌.答吉,系元顺宗(追封)孛儿只斤.答剌麻八剌正妻,武宗海山、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生母。1320年(元仁宗延祐七年)一月,仁宗去世,由其子硕德八剌继位,是为元英宗,尊亲祖母答吉为太皇太后,直至其1322年(元英宗至治二年)去世。
23、明仁宗诚孝皇后张氏(1435年被尊为太皇太后,时长7年)

诚孝皇后张氏,系明仁宗朱高炽之后,明宣宗朱瞻基生母,张麟之女。1435年(明宣宗宣德十年)一月,宣宗去世,由长子朱祁镇继位,是为明英宗,尊亲祖母张氏为太皇太后,直至其1442年(明英宗正统七年)去世。

明仁宗诚孝张皇后画像

24、明英宗贵妃周氏(1487年被尊为太皇太后,时长17年)
周氏,系明英宗朱祁镇贵妃,明宪宗朱见深生母。1430年(明宣宗宣德五年)出生,其父为周能。1487年(明宪宗成化二十三年)八月,宪宗去世,子朱祐樘继位,是为明孝宗,尊亲祖母周氏为太皇太后,直至其1504年(明孝宗弘治十七年)去世,享寿75岁。

25、清太宗庄妃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1661年被尊为太皇太后,时长26年)

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系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庄妃,清世祖福临生母。1613年(明神宗万历四十一年)二月初八出生,父为博尔济吉特.布和,姑姑为孝端文皇后哲哲。1661年(清世祖顺治十八年)正月,世祖去世,由其三子玄烨继位,是为清圣祖,尊亲祖母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为太皇太后,直至其1687年(清圣祖康熙二十六年)去世,享寿75岁。

清太宗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画像

(二)现任皇帝的嫡祖母:4位

1、北魏太武皇后赫连氏(452年被尊为太皇太后,时长2年)

赫连氏,系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皇后,北魏景穆帝(追封)拓跋晃的嫡母,其父为十六国时期夏武烈帝赫连勃勃。452年(承平元年)十月,南安王拓跋余被杀,由太武帝长子景穆太子拓跋晃之子拓跋濬继位,是为文成帝,尊嫡祖母赫连氏为太皇太后,直至其453年(北魏文成帝兴安二年)三月去世。

2、北魏文成帝皇后冯氏(471年被尊为太皇太后,时长19年)

冯氏,系北魏文成帝拓跋濬皇后,献文帝拓跋弘之嫡母。441年(北魏太平真君二年)出生,其父为冯朗,母王氏。471年(献文帝皇兴五年)八月,18岁的献文帝禅位给儿子拓跋宏,即孝文帝,尊嫡祖母冯氏为太皇太后,直至其490年(北魏孝文帝太和十四年)去世,享寿50岁。

北魏文成帝文明皇后冯氏雕像

3、北周武帝皇后阿史那氏(579年被尊为太皇太后,时长2年)

阿史那氏,系北周武帝宇文邕皇后,宣帝宇文赟嫡母。551年(北齐天保二年)出生,父为木扞可汗,突厥人。579年(宣帝大成元年)二月,宣帝禅位于子宇文阐,是为静帝,尊嫡祖母阿史那氏为太皇太后,直到581年(静帝大定元年)二月北周灭亡。582年(隋开皇二年)去世,享年32岁。

4、明宪宗继后王钟英(1505年被尊为太皇太后,时长13年)

王钟英,系明宪宗朱见深第二位皇后,明孝宗朱祐樘嫡母。1505年(明孝宗弘治十八年)五月,孝宗去世,由其子朱厚照继位,是为明武宗,尊嫡祖母王钟英为太皇太后,直至其1518年(明武宗正德十三年)去世。

明宪宗孝贞纯皇后王氏画像

(三)现任皇帝的宗法祖母:11位

1、西汉昭帝皇后上官小妹(前74年7月被尊为太皇太后,时长37年)

上官小妹,系西汉昭帝刘弗陵皇后。前88年(西汉武帝后元元年)出生,祖父上官桀,外祖霍光,父亲上官安。前74年(元平元年)七月,废太子刘据(汉武帝长子)之孙刘病已继位为帝,是为汉宣帝。按照辈分,上官小妹系其宗法祖母,故尊其为太皇太后。前49年(汉宣帝黄龙元年)十二月,宣帝去世,其子刘奭继位,是为汉元帝,继续尊宗法曾祖母上官小妹为太皇太后,直至其前37年(汉元帝建昭二年)去世,享寿52岁。

她也是历史上第一位宗法曾祖母级别的太皇太后。

2、西汉元帝皇后王政君(前7年被尊为太皇太后,时长20年)
王政君,系西汉元帝刘奭皇后。前71年(西汉宣帝本始三年)出生,父亲王禁,母亲李氏,汉成帝刘骜生母。前7年(汉成帝绥和二年)三月,成帝去世,由过继而来的定陶王刘康之子刘欣(时已为太子,实际是侄子)继位,是为汉哀帝,尊宗法祖母王政君为太皇太后。前1年(汉哀帝元寿二年)六月,哀帝去世,由过继而来的中山孝王刘兴之子刘衎(与哀帝平辈)继位,是为汉平帝,继续尊王政君为太皇太后。

公元5年(汉平帝元始五年)刘衎被毒死,由过继而来的广武侯刘显之子刘婴继位,是为孺子婴,按照辈分尊宗法曾祖母王政君位太皇太后,8年(孺子婴初始元年)十一月刘婴被杀,由外戚王莽篡汉建新,继续尊亲姑姑王政君为太皇太后,直至其13年(新王莽始建国五年)去世,享寿85岁。王政君也成为了历史上(西汉)第二位宗法曾祖母级别的太皇太后。

西汉元帝皇后王政君剧照

3、南北朝时期南陈武帝皇后章要儿(566年被尊为太皇太后,时长4年)

章要儿,系南陈武帝陈霸先皇后。506年(南梁天监五年)出生,散骑常侍章景明之女,母苏氏。559年(南陈武帝永定三年)六月,陈武帝去世,由于其子陈昌尚在北周为质,故慌乱之际只能立武帝侄陈蒨为帝,566年(南陈文帝天康元年)四月,文帝去世,由其子陈伯宗继位,是为陈少帝,尊宗法祖母章要儿为太皇太后,直至568年(南陈少帝光大二年)十一月少帝被废。570年(南陈宣帝太建二年)去世,享寿65岁。

4、北魏宣武帝充华宣武灵皇后胡氏(528年被尊为太皇太后,时长两个月)

胡氏,系北魏宣武帝元恪的充华(位分),其父为胡国珍,母皇甫氏,孝明帝元诩生母。528年(孝明帝孝昌四年)二月,孝明帝被杀,最终由孝文帝曾孙、临洮王元愉(元恪)之孙元钊继位,是为北魏幼主,尊宗法祖母胡氏为太皇太后,直至其528年(武泰元年)四月去世。

5、北宋仁宗继后曹氏(1067年被尊为太皇太后,时长12年)

曹氏,系北宋仁宗赵祯继后,宋英宗赵曙养母。1016年(北宋真宗大中祥符九年)出生,祖父为开国名将鲁国公曹彬。1067年(宋英宗治平四年)一月,英宗去世,其子赵顼继位,是为宋神宗,尊宗法祖母曹氏为太皇太后,直到其1079年(宋神宗元丰二年)去世,享寿64岁。

北宋仁宗继后曹氏剧照

6、金太祖完钦宪皇后纥石烈氏(1135年被尊为太皇太后,时长1年)

纥石烈氏,系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的皇后,金徽宗(追封)完颜宗峻的宗法母。1135年(金太宗天会十三年)一月,太宗去世,由侄孙(太祖子完颜宗峻之子)完颜亶继位,是为金熙宗,尊宗法祖母为太皇太后,直至其1136年(天会十四年)去世。

7、金太宗钦仁皇后唐括氏(1135年被尊为太皇太后,时长8年)

唐括氏,系金太宗完颜晟之后,父为唐括阿鲁束。1135年(金太宗天会十三年)一月,太宗去世,由侄孙(太祖子完颜宗峻之子)完颜亶继位,是为金熙宗。按照宗法辈分制度,唐括氏系完颜亶的宗法祖母,故与钦宪皇后一样被尊为太皇太后,直至其1143年(金熙宗皇统三年)去世。

8、南宋高宗继后吴芍芬(1189年被尊太皇太后,时长8年)
吴芍芬,系南宋高宗赵构继后,父为吴近,宋孝宗赵昚的养母,1115年(北宋徽宗政和五年)出生。1189年(南宋孝宗淳熙十六年)二月,孝宗禅位于子赵惇,是为宋光宗,尊宗法祖母吴芍芬为太皇太后。1194年(南宋光宗绍熙五年)七月,光宗禅位于子赵扩,是为宋宁宗,尊宗法曾祖母为太皇太后,直至其1197年(宋宁宗庆元三年)十月去世,享寿83岁。

她是历史上第三位(南宋第一位)宗法曾祖母级别的太皇太后。

南宋高宗继后吴芍芬

9、南宋孝宗继后谢苏芳(1194年被尊为太皇太后,时长13年)
谢苏芳,系南宋孝宗赵昚继后。1132年(南宋高宗绍兴二年)出生,宋光宗赵惇的宗法母亲。1194年(南宋光宗绍熙五年)七月,光宗禅位于子赵扩,即宋宁宗,宁宗尊宗法祖母谢苏芳为太皇太后,直至其1207年(南宋宁宗开禧三年)去世,享寿76岁。

10、南宋理宗皇后谢道清(1274年被尊为太皇太后,时长5年)
谢道清,系南宋理宗赵昀嫡后,宋度宗赵禥的宗法母。1211年(南宋宁宗嘉定四年)出生,祖父谢深甫,父谢渠伯。1264年(南宋理宗景定五年)十月,理宗去世,由侄赵禥(理宗同母弟荣王赵与芮之子)继位,是为宋度宗,尊宗法母谢道清为皇太后。1274年(南宋度宗咸淳十年)七月,度宗去世,其子赵㬎(宋恭帝)、赵昰(宋端宗)、宋怀宗赵昺(宋末帝)接连继位,均尊宗法祖母谢道清为太皇太后,直至1279年(南宋末帝祥兴二年)二月南宋灭亡。1283年(元至元二十年)去世,享寿74岁。

11、清文宗贵妃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1908年被尊为太皇太后,时长仅一日)

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系清文宗爱新觉罗.奕詝懿贵妃,清穆宗载淳生母。1835年(道光十五年)十月初十出生,父为叶赫那拉.惠征。1861年(清文宗咸丰十一年)七月,文宗去世,由子载淳继位,是为清穆宗,尊生母叶赫那拉氏为皇太后。1874年(清穆宗同治十三年)十二月,穆宗去世,由其堂弟(文宗弟醇亲王奕譞次子)载湉继位,是为清德宗,因承文宗嗣,故尊宗法母叶赫那拉氏为太皇太后。1908年(清德宗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德宗去世,由于无嗣,故由其侄(德宗亲弟醇亲王载沣长子)溥仪为帝,是为清末帝,尊宗法祖母叶赫那拉氏为太皇太后,第二天(十月二十二)的下午,叶赫那拉氏去世,享寿74岁。

清文宗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

(四)特殊情形:8位

1、西汉宣帝继后王氏(前33年被尊为太皇太后,时长17年)

王氏,又称邛城太后,系西汉宣帝刘询的继后,王奉光之女。前33年(汉元帝竟宁元年)五月,元帝去世,由其子刘骜继位,是为汉成帝,尊继祖母王氏为太皇太后,直至其前16年(汉成帝永始元年)去世。

2、南朝宋穆帝继室萧文寿(422年被尊为太皇太后,时长2年)

萧文寿,系南北朝时期南宋穆帝刘翘的继室,343年(东晋建元元年)出生,萧卓之女,母赵氏,南宋武帝刘裕继母。422年(南宋武帝永初三年)五月,武帝去世,由其子刘义符继位,是为南宋少帝,尊继祖母萧文寿为太皇太后,直至其423年去世,享寿82岁。

3、唐代宗宫人(睿真皇后)沈珍珠(805年被追尊为太皇太后)

沈珍珠,父沈宜直,系唐代宗为广平王时的妃妾,唐德宗李适生母,安史之乱时被囚在洛阳,再未找回。805年(唐顺宗永贞元年)八月,顺宗(德宗李适子)去世,其子李纯继位,即唐宪宗,因长时间未找回曾祖母沈氏,故只能远远追尊其为太皇太后,成为历史上唯一一位不知具体卒年的血亲曾祖母级别的太皇太后

唐代宗睿真皇后沈珍珠

4、后晋宪祖(追封)继室刘氏(942年被尊为太皇太后,时长一个月)

刘氏,系后晋宪祖石绍雍之继室,后晋高祖石敬瑭庶母。942年(后晋高祖天福七年)六月,高祖去世,由其侄石重贵(石敬儒之子)继位为帝,尊高祖庶母刘氏为太皇太后,直至其同年七月去世。

5、元文宗皇后弘吉剌.不答失里(1335年被尊为太皇太后,时长5年)

弘吉剌.不答失里,系元文宗孛儿只斤.图帖睦尔之后,元宁宗懿璘质班、元顺帝妥懽帖睦尔的宗法母亲。1307年(元成宗大德十一年)出生,其父为雕阿不剌,母为鲁国公主。1332年(元文宗至顺三年)十月,文宗去世,不答失里擅作主张,由文宗侄子(元明宗次子)懿璘质班继位,是为元宁宗,尊宗法母亲不答失里为皇太后。同年十一月二十六,宁宗去世,年仅7岁,不答失里这才同意将明宗长子妥懽帖睦尔迎回称帝,是为元顺帝,起初尊宗法母(婶婶)不答失里为皇太后,但1335年(元顺帝至元元年)十二月十七,权臣伯颜不顾群臣反对,执意将不答失里进为太皇太后。

1340年(元顺帝至元六年),不答失里被顺帝褫夺太皇太后封号,且迁居东安州,同年被赐死,年仅34岁,她也成为历史上唯一一个以叔母的方式成为太皇太后之人

6、明宪宗贵妃邵氏(1528年被追尊为太皇太后)

邵氏,系明宪宗朱见深贵妃,明睿宗(追封)兴献王朱祐杬生母。1521年(明武宗正德十六年)三月,武宗去世,由其堂弟(宪宗子兴献王朱祐杬之子)朱厚熜继位,是为明世宗,先尊祖母邵氏为皇太后,1522年(明世宗嘉靖元年)十一月去世。1528年(嘉靖七年)七月被孙子世宗追尊为太皇太后。

明宪宗孝惠邵皇后画像

7、明神宗贵妃郑氏(1644年被追尊为太皇太后)

郑氏,系明神宗朱翊钧贵妃,明恭宗(追封)福王朱常洵生母。1565年(明世宗嘉靖四十四年)出生,1630年(明思宗崇祯三年)去世。1644年(南明安宗弘光元年)五月,被在南京称帝的亲孙子朱由崧(南明首位皇帝,朱常洵长子)追尊为太皇太后。

8、明神宗敬妃李氏(1646年被追尊为太皇太后)

李氏,系明神宗朱翊钧敬妃,明礼宗(追封)桂王朱常瀛生母。1597年(明神宗万历二十五年)去世。1646年十一月,被亲孙子朱由榔(南明末代皇帝,朱常瀛之子)追尊为太皇太后。

史海君说:

当然,除却上述每个人的升迁历程之外,其性格、功过是非以及结局成因等更是值得探讨深思之问题,值得我们后世细细思量,识古知鉴,这才是真正意义之所在。

参考资料:

【唐】魏征《隋书.卷三十六.列传一》

【北宋】欧阳修等《新唐书.卷七十六.列传一》

【清】张廷玉《明史.卷一百一十三.列传一》

赵尔巽《清史稿.卷二百一十四.列传一》等

我是“史海甄客百晓生”,一个资深的历史迷,如果认可我的回答,欢迎大家多多关注并支持,谢谢各位。

历史上的太皇太后有哪些故事

太皇太后,一般是我国古代帝王对祖母的尊称,也就是对在世的先帝的嫡母或者生母,原本封号是皇太后的,尊其为太皇太后。这里比较有名的太皇太后是西汉的窦皇后、唐朝的懿安皇后、清朝的孝庄文皇后与孝钦显皇后。

西汉的窦皇后出身平民,是汉文帝刘恒的皇后。在汉文帝还是代王的时候,被吕太后赏赐给了刘邦的第四子代王刘恒。公元前180年,吕太后逝世,汉臣拥立代王刘恒继位。之后窦氏所生长子刘启被立为太子,因而窦氏被封为皇后。窦皇后与汉文帝育有两男一女,分别是馆陶长公主刘嫖、太子刘启和次子梁孝王刘武。其中太子刘启就是后来的汉景帝,汉景帝与其父亲汉文帝共同开创了西汉第一个治世“文景之治”。为之后的继位者汉武帝开创的“汉武盛世”奠定了基础。窦皇后辅助了汉文帝、汉景帝和汉武帝三位皇帝,身份从皇后到皇太后再到太皇太后。公元前135年,窦皇后逝世,与汉文帝合葬于霸陵。

唐朝的懿安皇后,这位皇后说起来可能很多人不太了解。但是提到她的父母大家可能会有印象,她正是唐朝代宗皇帝的四女升平公主与驸马郭暧的长女,而这两位正是典故“醉打金枝”里面的主人翁。懿安皇后郭氏是唐宪宗李纯的嫡妻,两人育有一子唐穆宗李恒,一女岐阳庄淑公主。公元820年,唐宪宗李纯逝世,太子李恒继位,郭氏被尊为皇太后;公元824年,唐穆宗逝世,太子李湛继位,郭氏被尊为太皇太后。值得注意的是,郭氏生前并不是皇后,而“懿安皇后”是郭氏逝世之后的谥号。

清朝的两位有名的太皇太后:孝庄文皇后与孝钦显皇后。前者就是出自蒙古科尔沁部落,皇太极时期被封为庄妃,顺治帝时期尊为圣母皇太后(有别于孝端文皇后的母后皇太后),康熙帝时期被尊为昭圣太皇太后的孝庄太皇太后,其一生辅佐了顺治与康熙两位帝王。另一位则是清朝晚期实质上的统治者,出自叶赫那拉氏的慈禧太后。她是咸丰皇帝时期的懿贵妃,同治皇帝的生母。同治皇帝继位后尊其为圣母皇太后(有别于慈安太后的母后皇太后)。1875年,同治皇帝逝世,因其无子,择醇亲王奕譞之子载湉继位,是为光绪皇帝。至此,慈禧太后大权独揽。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发动的戊戌政变,导致光绪皇帝被幽禁至死。1908年,光绪皇帝逝世,溥仪继位,尊慈禧太后为太皇太后,而慈禧太后只当了一天的太皇太后便于次日逝世。值得说的是,慈禧太后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太皇太后,而她的侄女隆裕太后则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太后。

《三国演义》中为什么董太皇太后要跪汉少帝的圣旨

《三国演义》中董太皇太后为什么要跪接汉少带的圣旨呢?这是汉末权力接替的结果,因灵帝生母董太后喜欢的是当时陈留王刘协,也是后来的献帝,以及献帝的生母王夫人。董太后对灵帝的皇后何皇后不大待见,因何皇后出身卑微,又礼仪不周,当然对何皇后和其子少帝刘辨不大喜爱。在古代母以子贵,董太后的儿子灵帝去世了,刘辨被朝臣立为皇帝,屠户出身的国舅何进为大将军,总理全国军机,何皇后变为何大后,何氏兄妹大权在握,他们不是什么善类,肯定会报复董太后,所以董太后为了自保,忍辱折尊,对少帝的圣旨董太皇太后只能跪接,也是何太后的忤逆和董太皇太后的屈辱。。。大汉平民出身的高祖刘邦称帝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人人对高祖都得下拜,连高祖之父刘太公都不例外。谋士张良看不下去,叫太公下次高祖来见持掃以待,高祖问为何,太公说皇帝来了我持掃为你清扫。高祖见之不忍,也不合道义,回宫与群臣商议,封太公为太上皇,以后高祖见了太上皇还得下跪,为太上皇祝寿,从此定下了皇帝与太上皇、太后的礼仪。。。汉朝以孝廉入仕,人伦道德理念非常重要,以孝兴家,以廉治国。皇帝是不能向太上皇、太后、太皇太后下圣旨的,也不用下跪接旨,只能称上谕。董太皇太后是汉末的一个特例,因为失势,只能委屈求全。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