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四大核心素养八大能力(在核心素养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能力)_素养_教师_学生

本文目录

  • 在核心素养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能力
  • 什么是教师的核心素养
  • 学生核心素养有哪些
  • 如何培养教师的核心素养

在核心素养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能力

在符合新课改精神的课堂中,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贯彻“以问题为纽带”“化结果为过程”“以创新为导向”“研究性学习”等教学原则,学生除了要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还要学会习得知识的方法,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进行情感积累和体验,端正学习态度,树立各种正确的价值观念。这样的课堂,需要做到“六有”:

一、有头有尾

头就是课堂导入。上课伊始就拿起书本开讲是枯燥乏味的,也是学生厌烦这节课的开始。正确的方法是根据教学内容确定适当的方式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现问题,产生求知欲和探究欲,并准备着手解决问题,因此学习的过程也就成了解决问题的过程。常用的导入方法有直观式、随机式等,可以运用影视导入、动画导入、故事导入、图片导入、渲染导入和设疑导入等多种方法。

二、有大量的师生双边活动

现代教学中,新型师生关系是高效课堂的必要条件。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师生之间地位是平等的,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师不能再做课堂的主宰,唱独角戏,搞一言堂,而是要做课堂教学的引领者和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也就是要做好导演和兼职演员。因此课堂上教师一定要克服自己的表现欲,把更大的活动空间留给学生。

在我听推门课时,经常有教师说这节课是复习课,希望上新授课时再让我听,那样他会讲得更好。这种观念是错误的,因为教师讲得越多,学生的课堂参与机会就越少,教学活动就会变成教师的单边活动,复习课也不例外。

三、有学生分组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

合作学习是相对于个体学习而言,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课堂上合作学习的最佳方式是分组学习,这种学习方式,是教师在大班容量的课堂上,做到学生全员参与学习活动的有效方法之一。

小组合作学习动机和个人责任是决定学习效果的关键。因此学生分组要有目的性,不能太随意。比如可以按智力发展水平的好、中、差均衡分组;可以按男女生分组;可以按自愿组织的学习小组分组等。

学生分组后,课堂上就形成了几个以小组形式存在的学习共同体,小组中每个成员的表现都代表小组整体利益。学生必须在组中团结协作才能保证小组的共同利益,从而使组中每位成员都产生归属感和成就感,懂得与他人分担困难和分享利益,发挥出团队的力量。

四、有教学重难点展示及突破

在教学设计时,教师要安排教学重难点的展示和突破环节,否则课堂教学中就会出现学习内容不分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局面。

新课改不是否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是同时强调了学生在习得这些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怎样掌握学法,以及在学习过程中的学生的情商发展。学习知识点面面俱到就是面面不到,整个教学过程变得平淡如水,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把教学设计中预设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中的重难点通过多种途径展示出来,并进行有效突破。

人文类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参与某些重要观点的形成,根据大数据推断出某些重要事件或结论的必然出现等,而不是由教师一味强调其重要性,要求学生记住。自然科学类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布置学生针对重难点部分多做练习,特别是去解决一些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关联的现实内容,不失为突破重难点的一种有效手段。

五、有减轻心理疲劳的兴奋点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活动,师生都会进入心理疲劳期。学龄段越低,心理疲劳期出现的频率越高。因此教师要在一段教学活动后积极安排一些益智放松的活动,舒缓紧张的课堂气氛。

对于低年级学生,教师可以从学科整合的角度出发,不必拘泥于学科性质范畴,选用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比如要求学生齐唱歌曲、背古诗和做简单益智游戏等。我见到有位教师采取了让孩子们在桌上趴一小会儿假睡的做法,缓解学生们心理疲劳的效果也非常好。

教师还可以把设置减轻心理疲劳的兴奋点,作为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给他们表演的空间。展示的内容可以是他们搜集来的几句话小幽默,自己的格言,最喜欢的一句话等等。

对于高年级学生,教师需要把课堂评价作为缓解心理疲劳的兴奋点,特别是利用好描述性评价,用灵动的语言描述学生的学习行为,比如“你读起课文来声音宏亮、口齿清楚、感情丰富”,而减少判断性评价,即少用“对错好坏”等判断性语言,如”你的课文读的真棒!”,具体怎么棒却没有说清楚。

六、有对教材的拓展延伸

以纲为纲、以本为本是陈旧的教学理念,新课改要求教师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师生在教学互动中,通过对教材的感知和解读,产生新的共生知识、经验、情感和体会,使课程在教学中不断丰富和提升,实现教学相长。

要把教材作为实现教学目标的工具,而不是目的。教材不是金科玉律,教师可以对教材的学习内容进行适当取舍,还可以置疑甚至否定。教师在完成指定教材学习任务后,也可以自主选用其它教学材料,拓展学生学习范围。有一位语文教师在阅读课上竟选用了我的一篇散文作为学习材料,学生们既大胆质疑也倾心赏析,圆满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对教材内容做必要的拓展延伸、避免学生的思维束缚在教材中是非常重要的,这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信息获取量,即学习知识的广度。


什么是教师的核心素养

教师的核心素养是一个新的概念。所谓教师的核心素养就是指教师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社会发展、教育改革要求、自身专业成长和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品格与关键能力。

本人经过研究,认为教师核心素养体系应以“实现教师的全面发展为核心”;可以分为”精神境界,认知能素,专业发展,改进完善”四个面”或领域。

教师的核心素养综合表现为以下八大素养: 1.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精之“钙”。引导教师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包括政治认同、理想远大、“四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自信文化)三个方面的要求。 2.道德情操。道德情操是道德情感和操守的结合,构成道德品质的重要因素。教师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并做到爱国守法,师德高尚,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乐于奉献,关爱学生。 3.学识丰富。学识丰富、扎实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必备条件及要求。教师用掌握宽广深厚的教育知识、学科知识、学科教学知识及通识性知识,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提升自己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4.科学育人。育人为本不仅是教育的基本任务,也是教师的天职与责任。教师要遵循教育规律,研究科学的育人方法,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不断提高育人的质量。 5.精业勤研。教育是崇高的事业,教学是研究性工作。教师要有敬业、精益求精的经神态度。主要包括,教师勤奋刻苦,善于研究课程开发、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育管理、教育评价等方法、策略、艺术。并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6.进取创新。进取创新是教师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必备的素养与能力,教师要有积极进取、与时俱进的意识,发扬求实创新的精神,善于创新、勇于创新、实践创新新。 7.自我反思。反思不仅是一种教学研究的形式,而且是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有效手段。在教育教学工作,教师要养成经常自我反思的习惯,形成通过反思改进工作的品质。 8.沟通合作。沟通合作是教师必须具备掌握的教育教学能力与方法。包括了解、与学生沟通,与同伴合作,与家长沟通合作,与社区、社会等的沟通合作。

欢迎讨论与关注!

学生核心素养有哪些

教育部颁发《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强调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内容。 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根据这一总体框架,可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一步提出各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就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核心素养的发展是一个持续终身的过程,可教可学,最初在家庭和学校中培养,随后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完善。

学生的核心素养教育并不神秘,我国的学校教育一直都在探索和完善这一要求。打开每一位老师的任何一课的具体教案,其中第一项都是教学目的:简明扼要的说明本节课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要求,都会包含知识掌握目标,知识迁移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等三个方面的基本要求。其实教学过程中只要达到了教学目的,就契合了学生的核心素养教育的主要要求。

学生的核心素养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中心内容,强化学生的核心素养,就是贯彻素质教育。核心素养突出的是学生品行和能力的全面发展与终身完善!起初的素质教育,我们忽略了核心素养教育的全面性和终身性,只是过分关注了科学文化知识课堂的核心素养,当然这也是中考和高考“指挥棒”作用的不良后果,随着《中国学生的核心素养》的正式颁布和落实,人们进一步清晰了素质教育的重点和实质,学校教育必将把素质教育落实的更加到位。

学生的核心素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在突出科学文化知识学生的同时,更强调“短板”培育。一直以来我们的学校教育和家长,都过度重视学生科学文化知识科目的考试成绩和考试分数,而忽视其他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明确了全面发展的理念,并且通过中考和高考改革,把学生的身心体质与艺术修养作为升学的主要考核目标。例如中考就把体育考核成绩,提升到和语数外同等的重要性地位;高考选拔中则更加重视学生身心素质和艺术修养的综合考量,目的就是引领全社会更加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

学生的核心素养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突出学生阶段全面教育的同时,更强调终身可持续性教育发展。随着国家新考试改革制度的逐渐浮出水面,人们愈加清楚地认识到,人才的培养机制,既要强调“横向”的全面发展,更要强调“纵向”的可持续性发展。这个纵向的可持续性发展,包含了两层意思在里面:其一是一以贯之的精神,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把学习当成人生第一需要,并且使学习有不竭的动力源泉;其二是不断深入探索的精神,尤其是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让学生能够保持更加旺盛的兴趣,持续不断的探索研究。

总而言之,笔者对“学生的核心素养”的理解就是素质教育的中心:修养良好、知识渊博、能力出众,同时能够永葆学习动力,对自己的兴趣特长,有着持续深入的探索精神,其方向就是努力造就更多中国未来的“杰出人才”和“大师”!

如何培养教师的核心素养

良心使然……高尚的师德

朴素地说,只要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来教育,我们的师德就可以得满分了。

渊博的学识

除了专业知识,还应该在多领域都有一定的见解,包括学生喜欢的一些语言。

勤奋地工作

做到教学“六认真”,备课、上课、作业的精选、课后辅导、组织考试、批改作业与试卷,都要精耕细作。

优秀的业绩

直白的说,就是教学质量好!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也是教师的生命线,离开了教学质量,一切都是空话。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