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不出伏,必定是灾年”,今年什么时候出伏天气还会热吗?处暑节气,你那里有什么说法吗_处暑_中伏_节气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处暑节气 处暑 中伏 节气

本文目录

  • “处暑不出伏,必定是灾年”,今年什么时候出伏天气还会热吗
  • 处暑节气,你那里有什么说法吗

“处暑不出伏,必定是灾年”,今年什么时候出伏天气还会热吗

“处暑出伏前,必定是灾年”,今年啥时候出伏?

一年当中最热的一段时间要到了,温度高、降水多、气压低、湿度大,是这段时间的主要气候特征。到了这个时候不仅南方高温多雨,北方也是一样。而三伏天的长短取决于中伏的天数,也就是夏至节气和立秋节气之间有几个庚日,有四个庚日,中伏就是10天,有五个庚日,中伏就是20天。

什么是庚日呢?

干支纪日法中带“庚”的日子称为庚日,干支纪年法中有“十天干”和“十二地支”,其中,十天干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还有十二地支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把“十天干”称为“十日”,10天一循环,用来纪日;把“十二支”称为“十二辰”,用来纪月,12个月一循环,也就是一年。

古人就是用一位“天干”搭配一位“地支”的方法来纪年、纪月、纪日、纪时。把天干和地支全部对应循环起来,正好是60年。而我们说的“庚”,是十天干中的第七位,两个相邻的庚日之间相隔10天。所以,中伏不是10天,就是20天,取决中伏有几个“庚日”。

老话说“夏至三庚数头伏,夏至四庚数中伏,秋后一庚数末伏”,我们按这个方法来推算就很容易数出哪天入伏,哪天是中伏和末伏了。

今年的夏至是6月21日,往后数第三个庚日(庚午日)就是7月16日,也就是今年入伏的第一天。7月26日(庚辰日)是中伏的开端,再往下数一个“庚日”是8月5日(庚寅日)。但是,今年这一天“立秋”还没有到来,也就不符合“秋后一庚数末伏”。所以,按古人的算法只能延长一个“庚日”,到8月15日开始数末伏,数十天,也就是8月25日正式出伏了。也就是说今年中伏有两个“庚日”组成,也就是20天,“三伏”加一起也就是40天。

长达40天的“三伏天”,我们也不用担心会很热,因为40天的三伏天太常见了,反而是30天的很少。我们可以查看一下,最近几年的三伏天都是40天,也不意味着“三伏天”就会比往年热。

最近几天无论南方还是北方下雨的天都比较多,就连东北这两天也是大雨不断,有些人家地里都涝了。进入小暑大暑下点雨是好的,有利于庄稼生长,但是雨如果下多可就不好了,特别是在中伏的时候。在农村有一个关于中伏的俗语是这样说的,“中伏时节雨堵门,贞洁寡妇也嫁人”,是什么意思呢?怎么中伏天还和寡妇扯上关系了?下雨不好吗?

家住农村的都知道,现在的房子都是砖房了,无论从保暖还是坚固程度上来看都是非常好的。但是,在过去的农村房子大多数都是土房,特别是在东北的农村,过去土房是非常普遍的。而这着土房最怕的就是下大雨,一些年头久的不仅会往屋里渗水,下暴雨的时候甚至有损坏的风险。

每年到了中伏是下大雨天气最多的时候,如果大雨大到把房门给堵了,农民就要担心了,害怕水把房子给泡坏了。

再有,农村都是靠种地生活的,中伏期间长时间下大雨,地里积水,庄稼生长不好,会影响收成。如果降雨太多,还会出现洪涝灾害。老话“中伏雨涟涟,必定是荒年”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类似的农谚还有“中伏雨堵门,寡妇早嫁人”。

另外,在立秋之前庄稼也是正值生长的关键时期,需要充足的阳光和温度。像东北的玉米、大豆和水稻,积温达不到,可能就会影响到成熟,籽粒不饱满就会影响产量。并且,雨水大还会引起作物倒伏,就会造成减产,还增加了收割难度和支出。

在作物这个生长关键节点,出现连续的降雨天,就会造成减产。正常人家都很难生活,何况是失去家里主要劳动力的寡妇,会更加艰难。所以,有了“中伏时节雨堵门,贞洁寡妇也嫁人”的说法。不过,农谚是有地域性的,有些地方不喜欢中伏下雨,但有些地方却希望中伏下雨,能够缓解干旱。所以,农谚还有“中伏降雨,五谷丰登”的说法。

在农村还有一个关于出伏的农谚是这样说的,“处暑不出伏,必定是灾年”,什么意思呢?

这个说法是古人通过处暑和出伏时间点谁先谁后来判断今年的收成的。刚才我们也数过了,今年的出伏时间是8月25日,处暑是在8月23日,很明显今年处暑是在出伏之前了。

俗语农谚是古人凭着几百上千年通过和自然相处总结得出来的,现在准不准不好说,不过,能够流传这么久,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当然,我们辛苦种的粮食蔬菜能不能获得好的收入,还要取决于行情。就像我种韭菜一样,行情好的时候一斤能够卖到2.5元,行情不好的时候,2毛都没人收,只能割了扔掉。

所以,现在农民种地还是很难的,不仅成本高,即使获得丰收了,还要担忧价格别太低了,“只丰产不丰收”不是农民想要的,您说呢?

全文完,都看到这了,点个赞吧!感谢阅读。

处暑节气,你那里有什么说法吗

今日处暑,暑气至此而止!因为“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而“处暑”就是是表示炎热的暑天即将结束了。

天文专家称,处暑当天,太阳直射点已经由“夏至”那天的北纬23°26′,向南移动到北纬11°28′,人们会明显地感觉到太阳偏南了;而且,白天的长度,也已经由夏至的15小时,而缩短到13小时25分钟了。

“处暑”这一节气,还意味着季节真正的进入气象意义的秋天了。话说“七月八月看巧云”,处暑之后,天气转凉,秋意渐浓,天高气爽,云柔风清,因此这个时节里正是人们“出游迎秋”的好时节。

“处暑”过过,秋高气爽的天气,还只限制在华北等北方地区,而华南等南方地带,由于“副热带高压”的反流,往往还要受一段“秋老虎”的热气,到了下一个节气“白露”的时候,“秋老虎”便是真正的嚣张不起来了。

关于处暑节气的说法与民谚,也有很多,像:

一、“处暑好晴天,家家摘新棉”——说的是天气好坏与棉花的有关系。

二、“处暑栽,白露上,再晚跟不上”——说的是大菜萝卜等农作物的栽种与管理。

三、“处暑石榴正开口”——是说处暑时节正是石榴成熟的时候。

四、“立秋忙打甸,处暑动刀镰”——说的是立秋节气人们要忙着收割草料给牲口过冬,处暑时节人们要赶紧挥动镰刀收割谷物等成熟的庄稼。

五、“处暑送鸭,无病各家”——是说亲戚邻里之间,要互相送鸭子以作为这个时节养生的美食,使各家种户都能保健身体不生病。

六、“处暑十日忙割谷”——是说过了处暑节气大概十多天,人们就忙着收割田里的谷物了

七、“处暑栽白菜,有利没有害”——是说在这个节气时,栽种大白菜,只有好处没有害处。

八、“处暑放河灯”——是说这个时令,是人们在河水里放荷花灯的传统习俗。

总的来说,处暑是一个热气消退,气候开始变凉爽的时节,也是适合人们外出活动的好时候。这时天上的云彩显得疏散而自如,走向成熟的禾木、庄稼、一片片的枫叶等都渐渐流丹溢彩,大地开始呈现出一年中最美的景象,在效外会让人觉得神清气爽,风景很是怡人。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