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出伏”,处暑节气也到了,后面还热吗今年会有秋老虎吗?农村老俗语“处暑有雨十八江、处暑无雨干断江”,啥意思,有道理吗_处暑_节气_秋老虎

本文目录

  • 即将“出伏”,处暑节气也到了,后面还热吗今年会有秋老虎吗
  • 农村老俗语“处暑有雨十八江、处暑无雨干断江”,啥意思,有道理吗
  • 处暑将至,做好“十个一”,助力安度秋冬,具体怎么做
  • 出伏和处暑有什么习俗
  • 农村老辈人说,处暑有三候,分别是什么都是什么意思
  • 农村老人说“处暑不出头,砍倒喂了牛”是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 处暑到了,俗语“处暑下雨万人愁”啥意思处暑下雨有啥说法
  • 今天处暑,为何农村的老人说今天下雨不好,有啥说法吗
  • 处暑即“出暑”,2019年处暑是几号2019年有秋老虎吗
  • 马上处暑了,今年种植的下山兰需要换植料吗

即将“出伏”,处暑节气也到了,后面还热吗今年会有秋老虎吗

今天是8月19日距离处暑还有4天时间,民间都说处暑即“出暑”,意味着伏天过去天气转凉,但实际上每年的处暑节气前伏天就已经过去了,但是即便出伏日过去了处暑过后总会再热十几天,尤其南方地区感觉明显,人们称这种该变凉的时候却很热为秋后一伏“秋老虎”所致。那么这有没有道理呢?秋老虎又是何物呢?今年处暑过后天气会热吗?秋老虎会来吗?带着这一系列的疑问我们逐条来解释其蕴含的千年节气文化。想了解更多三农信息,请关注“瞳影简生”!谢谢!

首先,今年的出伏日是哪天呢?它和处暑节气有什么关联呢?

所谓出伏正是三伏天末伏的最后一天,而今年的末伏时间是8月11日~8月20日,所以出伏日就是8月20日。

至于它们的关联,这就要从北方的气候特征说起了。因为每年的出伏日都是处暑前的几天,而我国三伏天之所以炎热正是副热带高压气候导致,而出伏日时,副热带高压气候开始由北向南撤,并不会马上撤离我国领土范围,所以从北方的气候凉爽的时间来看,多半需要3天左右时间我国北方气候就有了明显的秋高气爽,所以,处暑又称为“出暑”,这属于北方地区的气候特征而言,但南方仍然受高压气候南撤速度慢持续炎热。

处暑过后的天气炎热就是“秋老虎”导致的吗?秋老虎是何物呢?

在农村关于秋老虎的说法是这样的:有农民认为,每年的立秋过后就是秋老虎到来了,因为立秋在时间上确实是秋季的开始,但是从夏季三伏的时间来算,像2019年立秋却在中伏的末期,末伏天还未到来,所以立秋后本来天气仍然受副热带高压气候炎热影响,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此时“夏热未尽”,应该算是“夏老虎”导致的炎热,并不是秋老虎。

而秋老虎是指:出伏日后副热带高压气候开始由南向北撤离,如果到了处暑节气后,南北方干旱少雨,此时,太阳达到黄经150度,日照时间只比夏至最长时间缩短2小时25分左右,所以日照时间依旧不短,就会造成南北方该凉爽的时候不凉爽,而处暑后持续炎热的时间就是“秋老虎”所致的影响。而今年的处暑节气是8月23日十八点零一分五十三秒,其结束时间为9月8日六点十六分四十六秒白露节气,因此俗话说:“处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正是说明了处暑过后依旧可以大盆洗澡,到了白露节气就不能露身洗澡了,可见天气转凉,而处暑到白露即是秋老虎的存在时间。

如此,秋老虎似乎年年来犯,那么4天后处暑就来了今年会热吗?

而对于处暑后热不热民间有很多的俗语进行了预测,像俗话说:“早立秋凉飕飕,晚立秋热死牛”、“公秋老虎爽,母秋老虎热”,以此民间对于早立秋和公秋老虎的判断方式是一致的,都是指立秋当日的时辰而定,如果立秋时间在0点到12点之间就是早立秋,或者公秋老虎;如果立秋在12点到晚上24点就是晚立秋,或者母秋老虎。

今年的立秋是8月8日凌晨三点十二分五十七秒,所以是早立秋和公秋老虎,因此从民间俗语预判上今年的秋老虎会比较凉爽,就我们本地来看,目前立秋后是秋雨不断,“利奇马”台风都来了,气候也是一场秋雨一场寒,现在未到出伏日就秋高气爽了,所以,我们这今年处暑后一定不会热了。而对于农业秋老虎更是秋收作物的“头号敌人”,因为少雨炎热会造成夏秋两季持续干旱,俗话说:处暑若还天不雨,纵然结籽难保米。就是指此时作物已经结实,并开始膨大籽粒急需水份,缺雨自然难以籽粒饱满而减产,所以秋老虎事小,保证秋收产量事大,个别秋老虎干旱地区要注意抗旱保收。

农村老俗语“处暑有雨十八江、处暑无雨干断江”,啥意思,有道理吗

“处暑有雨十八江、处暑无雨干断江”这句俗语形象的反映出来了我国的气候特征,前半句是涝灾,后半句是旱灾。有无雨和十八江、干断江是最直接的体现。

这句俗语是在我上高中的时候,一道地理考试当中的题目,到现在依旧是印象深刻。后天8月23日就是处暑节气了,所以咱们根据地理知识首先来推理咱们国家在8月份至9月份雨季下雨的一个地区性转移。

1、 在8月份和以后时间内,咱们国家的雨带分布区域。这个就是在华北、西北、东北地区。那么在处暑节气,就是雨带分布在咱们国家的东北地区。

2、 这句俗语反映出来了咱们国家东北地区人多旱涝灾害频繁发生,而“处暑无雨干断江”是由于这个时间段内夏季风势力弱没有给东北地区形成降雨而形成的;而前半句刚好是反之亦然的一种涝灾现象。

前几天在新闻和天气预报上可以看到东北地区辽宁省出现了涝灾,当然这是由于台风“利奇马”所引起的,这就很明显的说明了,夏季风势力很强劲,加之台风,才会导致比以往大多数年份内有不同的涝灾现象,所以还是比较特别的。

3、 前半句说明降雨来的早退的迟,后半就则说明雨季来的迟推得早,刚好是南辕北辙。这就和咱们国家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相结合起来来说明的。

处暑将至,做好“十个一”,助力安度秋冬,具体怎么做

处暑即暑止。处即止也,处暑即是暑止之意。今天就交处暑了,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排于十四位,是代表阴历七月的中气,是秋季第二个节气,即秋季第一个中气。说明夏热暑气到此绝止停止,之后再无暑热,秋凉已明显,季节在变化转换了,所以在作息饮食上要作一定的调整,以适应新变化。

至于说做好“十个一”那有揍满之意,也各有说法的,硬揍成十个一也是可以的。夏去秋临,少辛多酸,第一就加多酸这一味吧,秋季少辛多酸是有益养生与健康的。秋后藕熟是一鲜,尝秋鲜首数莲藕,这是所谓的食一白,藕有凉暑去热功效,可以润肺去燥,秋燥是必有的。秋来暑止,就要健脾胃,吃一肉,这一肉是指鸭肉,鸭肉具有开胃健脾去燥热忽郁之功效。秋来菊花开,饮菊花茶有润肺护肺去秋热燥作用,饮一茶,就饮菊花茶。秋来喝一汤,最好是做雪梨银耳汤,也可润肺去燥滋阴补肝肾。夏尽秋临,要学会揉一处,保护血管,疏通血管,那最好是接揉内关穴。暑尽秋来会有秋燥,要防热伤风,防一病就以防热伤风为主。熬夜对人身体是有大害的,要学会忍一事,这忍一事就是不要熬夜。秋来要护脾胃,护一处就是护脾胃。秋来阴长阳去,秋后要晒一处,即适当晒背补阳。

出伏和处暑有什么习俗

今天是8月23日,也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处暑。

我们都知道,在二十四个节气中,立秋在前,处暑在后。但立秋之后,全国各地高温预警不断,除了热还是热,这怎么能算是秋天?

(图源/网络)

而处暑过后,天气反而转凉,比立秋时秋意更浓。为何古人不把立秋和处暑两个节气换过来呢?别急,今天给大家解答。

过了立秋,为何还有处暑

民谚云,“过了立秋节,夜寒白儿起热”,指立秋后,白天暑热犹在,晚上渐凉。但这种微妙的变化,难以被现代人察觉。

再加上,古人有“一叶知秋”的说法,即梧桐树的第一片叶子飘落就意味着秋天的到来。立秋是指秋天开始的趋势,并不指暑气的消散。

而处暑的“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因此处暑也代表炎热的暑天已经结束,正式进入秋天。这也就是为什么立秋之后还有处暑。

秋燥来袭,当心4种病找上门

处暑之后,暑气渐消,天气转凉,气候逐渐干燥。当干燥之气过盛,就容易成为燥邪,侵犯人体,诱发疾病:

1、肺部疾病

燥邪一般可以分两种:初秋多为温燥,深秋多为凉燥。但无论那种燥邪,都容易通过口鼻,进入我们的呼吸道,继而损伤肺部。

肺喜润而恶燥,燥邪入侵,肺气宣降受影响,各种肺部疾病自然随之而来。

2、便秘

处暑后余热犹存,与空气中的燥气结合,形成温燥。温燥入体,大肠中的津液被过量消耗,肠道干燥,使大便变得干硬难排,就更容易出现便秘。

3、鼻炎

处暑后气温忽冷忽热,鼻腔黏膜容易受干燥刺激,易使鼻炎复发,这也是常说的“秋风起,鼻炎来”。

4、口唇、皮肤干裂

秋季气候干燥,水分蒸发加快,空气相对湿度降低。

而当空气中的相对湿度低于30%以下时,人们就容易感受到皮肤干燥,出现皮肤掉屑、嘴唇干裂等情况。

中医认为,肺主皮毛,皮肤的干燥程度与肺有关系。秋燥伤肺,表现在皮肤上,干燥自然在所难免。

处暑后润燥,关键在吃

处暑后,秋意渐浓,人体容易被燥邪侵袭,滋生多种疾病,因此,润燥养肺就成为了处暑后的养生重点。

日常应根据自身体质和饮食嗜好,少吃生冷辛辣食物,多吃一些滋补、润燥的食物,以益肾养肝,润肺养胃。

1肉类:鸭肉最佳

中医云,暑伤气。暑热过后,人体处于虚劳的状态,需适当进补,但也不能大补。

牛羊肉属温燥之物,容易加重燥热,不建议食用。相比之下,鸭肉性味甘凉,可以滋五脏之阴、清虚劳之热、补血行水、养胃生津,更适合处暑后食用。

沙参老鸭汤

材料:北沙参,老鸭一只,玉竹,麦冬,姜片,骨汤,精盐,味精。

做法:将准备好的北沙参、鸭肉分别洗净放入锅中,加水适量,先用大火烧煮沸20分钟,再用小火炖50分钟,直至鸭肉熟烂,调味即可。

功效:养阴润肺,清热化痰。

2水果:雪梨最佳

处暑过后,秋燥最易伤肺,而说到润燥养肺的水果,梨是首选。

梨子自古被尊为“百果之宗”,可以治咳润肺。《本草纲目》则认为,梨可“润肺凉心,消痰降火,解疮毒、酒醉”。

但需要注意的是,梨偏寒凉,体质虚寒、寒咳者不宜生吃梨子,老人小儿多吃生梨可能伤脾胃,故更建议煮熟了吃。

秋梨膏

材料:雪梨、冰糖,蜂蜜。

做法:将雪梨削皮榨汁,放入冰糖,煮半小时左右,过滤,再慢慢熬成膏状,加入蜂蜜拌匀,食用时加水兑开即可。

功效:润肺止咳。

3蔬菜:秋藕最佳

荷莲一身宝,秋藕最补人。

中医认为,莲藕可以补心生血、养胃滋阴、健脾益气、止泻固精,不仅可以补虚,还可以养阴清热,最适合此时食用。

需注意的是,莲藕富含淀粉、粗纤维,大量进食可导致消化不良,所以莲藕别吃太多,最好一周吃两次,每次100~200克。

排骨莲藕汤

材料:排骨500g,莲藕750g,盐、葱、姜适量。

做法:排骨洗净切块,莲藕去皮切块,与排骨一起放入锅中,放入葱段、姜片、精盐、胡椒粉,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炖20分钟后即可。

功效:滋阴润燥,补肾益血。

4、中药:百合最佳

百合肉质清甜爽口,是药食两用的佳品。内服有滋阴、润肺、止咳、清心安神的作用,外用可以清热、解毒、消肿。

百合分鲜百合和干百合两种,一般入菜时,多用鲜百合,而入药多用干百合。

需注意的是,百合偏凉,属“滑利之品”,容易拉肚子、怕冷、有寒咳的人,不宜食用。

银耳百合红枣汤

原料:银耳100克,百合10克,红枣3~4个,冰糖少量。

做法:银耳泡开撕块,去掉根部,百合凉水泡发后待用,红枣撕成小块。将所有材料下锅,小火煲至银耳软糯,红枣香气飘出(大约一个半小时),加冰糖即可。

功效:养阴补虚。

除此之外,平时还可以多吃荸荠(马蹄)、沙葛、粉葛、芝麻、豆类、奶类等清润食品,以防秋燥。

处暑过后,脾胃经过一个夏天的消耗,已经很“受伤”。建议此时适当吃些健脾胃的食物,如薏米、莲子、扁豆、冬瓜等。

另外北方转凉,可吃些温补食物,如辣椒、胡椒等;还可少量喝点酒,白酒、黄酒最好加温饮用。

处暑后养生,还须做好3件事

中医养生,讲究顺应天时。除了饮食,作息、衣着也应该遵循时节:

1、多喝水

秋季干燥,水分蒸发加快,再加上天气炎热,人体往往容易“冒干火”,出现口干舌燥,咽喉肿痛等症状。

建议每日饮水量控制在2000ml以上。水足了,火灭了,人自然就不燥了。

2、多睡1小时

人们常说“春困秋乏”,处暑正值夏秋交界,日暖夜凉,温度适宜,正是容易犯困的时节。

此时虽然没有多少秋意,但为了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身体不适,建议比夏日多睡1小时左右

老年人气血两亏,很容易出现白天精神差、晚上睡不好的少眠现象。因此,老年人更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宜“遇有睡意则就枕”。

3、别急着添衣

处暑开始,昼夜温差变大,天气逐渐变凉。但“春捂秋冻”,为了让身体能适应气温变化、增强抗冻能力,建议别急着添衣

当然,这也仅限于健康的人群。抵抗力较弱的老年人和体虚的慢性病患者,早晚气温较低时建议适当添点衣物,以免着凉。

看完后,顺便分享给你关心的人吧~

农村老辈人说,处暑有三候,分别是什么都是什么意思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人们最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通过观察太阳的运动变化制定出来东至和夏至两个关键节气点,后来经过人们的不断观察和总结,将一年分为二十四个节气,每个节气共有十五天,为了让人们更清楚地了解每个节气里的气候和动植物变化,所以人们又把每个节气分为三侯,每候共5天,每个候都有相对应的候应。

处暑一候鹰祭鸟:这是一个以动物行为概括的侯应,是说在处暑时节老鹰开始了大量捕猎鸟类,并且捕获的鸟类不吃,总是把很多鸟摆放在窝前,好像是在举行祭拜仪式一样,之所以有这样的说法是因为本来处暑时节,天气变得秋高气爽,天气正好非常有利于老鹰捕捉猎物,同时这个时候的鸟类也正是吃粮食比较多的肥美的时候,所以会出现老鹰捕捉鸟类的想象。

至于说老鹰来祭鸟的行为,估计是古人过于迷信自己的主观看法,因为这个时刻老鹰比较容易捕捉到很多鸟类,所以在吃鸟的时候只吃最鲜嫩肥美的地方,剩下的鸟类就会堆积在自己的窝旁,人们看到这种情况就认为是老鹰在举行祭鸟的仪式,自然界的动物都有这种行为,就好像人们都比较了解的“獭祭鱼”的现象,科学的解释是因为在特定的季节,水獭捕捉的鱼类众多,所以大部分只吃一两口就丢弃了。

处暑二候天地始肃:是说明到了处暑的时节,天地万物开始渐渐沉寂,很多植物慢慢没有了生机和绿色,这个时节的树叶和一些草类植物也慢慢开始了由绿转黄的阶段,同时秋风的逐渐刮起,让人们感觉到逐渐的寒凉,所以古代朝廷斩杀罪犯,也常常为了适应天意季节的特征选择在秋后问斩。

处暑三候禾乃登:禾在古代的说法中代表了包括黍、稷、稻、粱类等多种农作物,这个时候很多粮食作物开始逐渐成熟,登有脚向下用力的意思,这里用来说明各种粮食作物已经逐渐成熟开始弯下了头。

从上面可以看出,处暑三侯是人们用自然界中在特定时节发生的三种动物、植物行为和自然天气现象来总结的环境变化。但是我们也应该了解,二十四节气的起源是在黄河流域,我国地域辽阔,所以每个节气的侯应也不能用统一的标准来解释,各地区在相同的季节会出现不同的侯应变化。

农村老辈人说,处暑有三候,分别是什么?都是什么意思?欢迎大家交流,更多农村精彩,欢迎关注。

农村老人说“处暑不出头,砍倒喂了牛”是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处暑不出头,砍倒喂了牛。意思是到了处暑这个节气,庄稼,如高粱水稻等,还不抽穗,就要失收了,不如及早砍了好喂牛。言下之意,做农耕的要看天吃饭,依时令而作,不可误了农时,错延了时机,要学会掌握好农时,适时而种,适时而收,农耕种作,是有天时地域限制的,要依天时地利而作。天不等人,地不待我,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教训不小啊。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排于十四位,是秋季的第二个,紧随立秋之后,是阴历七月的中气。立秋还在三伏暑热之内,处暑就不同了,处就是停,就是止的意思,处暑就是暑炎热天停止了,躲避去了,暑气渐消了,秋凉来了,天气渐渐变凉了,再没暑热了,种的庄稼这时还不抽穗出头,就是误了天时,怕要失收了。这话在我国北方是说的很对的,在我国南方就不灵了。所以俗语谚语老话什么的,有关时令农耕的,都有地域性,有地域限制。我国幅圆辽阔,南北温差大,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东北华北,长江以北可能如此,在我们岭南两广,就明显不是这样的,避过寒露风,可望大丰收。寒露与处暑,有四十五天距离,不少呢。在我们两广插的水稻,要是到寒露节是还不荡花抽穗,那寒露风一来,就不结谷,失收,倒不如及早割去喂牛好了。

这是一句强调节令,不可误时种作的老话,有警示人的作用,要抓紧时机做作,不可拖延误了良好时机,一旦误了错了时机,耕作就要失收了。耕作是这样,其他何不是这样?人不可误时啊,错过就要后悔了。




处暑到了,俗语“处暑下雨万人愁”啥意思处暑下雨有啥说法

在8月20日就已经出伏了,意味着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已经结束了。出伏以后第三天,也就是8月23日(农历七月二十三日),即这周的星期五将迎来处暑节气了。处暑也就是“出暑”,代表着暑天结束了,天气要开始变得凉爽了。关于处暑节气,在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语“立秋下雨人欢乐,处暑下雨万人愁”,是什么意思呢?处暑下雨有啥说法呢?

这句俗语的意思是说在立秋节气当天下雨了,农民会比较高兴。而在处暑节气如果下雨了,那农民就会发愁了。

民间认为在立秋的时候下雨了,那就是“顺秋”,这样在秋季的时候会风调雨顺不说,而且这次降雨可以缓解一下旱情,为正在茁壮生长的农作物灌溉,同时还有降温的效果。因此这样的秋季往往预示着农作物会大丰收。可是如果在立秋的时候继续是大晴天,那这样的秋季是“空秋”,而雨水不足的话稻谷的灌浆会受到影响,到了秋天收获时的产量也就会受到影响。

等到了处暑节气的时候,正常的年份一般是不会下雨的,在这个期间的雨水也很少。如果在处暑节气下雨了,就预示着这样的天气有点反常,在秋天的雨水会很多,而这样稻谷已经快要成熟了,并且马上就要收割了。这个期间下雨会导致稻子可能会烂在地里,因为雨水太多会导致谷物倒伏,灌上浆的谷子里还有不少水分,谷物就容易烂掉。这样不仅不利于农民收割,而且收割以后的稻谷也因为不能及时晾晒干而发芽。其实在处暑节气下雨太多,不仅对于谷物不利,而且对别的农作物也会受到影响,像叶菜类的影响会更大,所以农民才会发愁。

民间还有另外一种说法,那就是在出伏节气如果下雨了,那后面还有可能会出现“秋老虎”天气,这样也是有一定的科学性的,但也并不是适用于每一年的。有些年份,处暑节气到了之后,“秋老虎”厉害得很,但有些年份却并不会出现“秋老虎”,不过多数年份秋老虎都会如约而至的。

由此可见农民自古以来都是不太喜欢处暑节气下雨的。但是在处暑节气的时候下点小雨还是有好处的,如果是大雨就堪忧了。因为处暑后秋老虎就来了,而下点小雨可以很快地将气温给降下来,可是下大雨的话就不太好了。

今天处暑,为何农村的老人说今天下雨不好,有啥说法吗

今天是8月23号,已经是2019年农历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处暑”了。说到“处暑”,民间的谚语很多,像什么“立秋下雨人欢乐,处暑下雨万人愁”,“处暑雷唱歌,阴雨天气多”,“处暑不消暑,好似秋老虎”等,都是比较有代表性的。那村里的老农为什么会说今天下雨不好呢?

处暑之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向南移动,太阳辐射逐渐减弱,影响我国的副热带高压跨越式南撤。在开始影响我国的冷高压控制下,东北、华北、西北雨季基本结束。然而,称雄了一个夏季的副热带高压,有时候并不肯轻易让出主动权,心甘情愿地退到西太平洋的海上去。在不肯南撤的副热带高压控制下,南方地区往往会感受到秋老虎的余威,使华南、西南、华西地区的雷雨天气仍然比较多。

农村老人之所以会说处暑下雨不好,是因为民间向来有处暑这天下雨,秋季丰收将不保和秋老虎会回来的认识和说辞。一种原因是认为秋季雨水多,气温降低,光照强度相比于夏季明显不及,雨后的水分蒸发比较慢,容易导致水稻、谷子等农作物倒伏发霉,还会影响成熟后的机收。另外呢,就是绵绵秋雨也会给地里的各种叶菜造成很大危害。

处暑下雨,秋老虎就要回来,雨水就会很多,影响农作物收获。这样的民间说法,当然不能说没有一定的道理。但严格说来,其实并不适用于任何年份。“计划赶不上变化快”,凡事总是有所例外的。普遍的规律是,处暑后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下降,冷空气活动增强,降雨会减少。处暑下雨,证明冷空气活动频繁,有时会带来一段绵绵秋雨。但也并不绝对。过往的年份已经有事实证明,处暑下雨,凶猛的秋老虎有时会发威呈强,有些年份也并没有出现。

辩证地认识问题,辩证地看待多种多样的民间谚语,只有“辩证”才是颠簸不破的真道理。

处暑即“出暑”,2019年处暑是几号2019年有秋老虎吗

处暑节气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4个节气。而次数就是“出暑”的意思,他就是意味着夏天的结束,其实到了处暑节气以后,才真正意味着进入气象意义上的秋天。在这个时候,我国黄河以北地区的气温也将逐渐下降,这时候人们才真正感觉到什么是秋高气爽。今年的处暑节气是公历2019年的8月23日,也就是农历的七月二三日。

处暑节气当天,太阳黄经到达了150度,过了处暑节气以后,太阳的直射点就逐渐南移,它随之带来的热力也逐渐减弱。处暑是一个重要的节气中的节点,其实处暑中的处就是“结束”的意思。一直到处处结束以后期内,我国秋老虎高温,天气依然存在。但是存在的时间不会太长,因为这也是刚刚走出三伏天气的不久阶段。今年的三伏天结束要到2019年的8月20日,而处暑到来之后,人们将会再次感受到高温的天气。

人们常说“处署天不暑,炎热在中午”,到了处暑节气以后,白天早晚温度已经逐渐下降,但是中午天气依然是比较炎热的。有时候往往会在这个时候各地遭遇持续的干旱,这是对农作物极为不利的。

其实到了处暑节气以后,基本上再过一周我国各地气温才真正进入了秋高气爽的时节。而且这时候北方的冷空气南下遇到没完全退去的湿热空气,空气中就会凝结成水珠,最终出现下雨天气。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秋雨,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锦上霜,这时候随着雨天的持续,炎热气将逐渐过去。而且这时候下雨对于农作物是极为有利的,农村老人常说“处暑雨,粒粒皆是米”,处暑若寒天不雨,纵然结子难保米,就是说如果在处暑直接不下雨,那么即使稻谷结子,也很难确保能够颗粒饱满。

现在虽然立秋节气已经过去,但是目前还是处于炎热三伏天。目前各地白天气温一人高达35摄氏度左右,因此人们也急切的期盼秋高气爽的真正秋天正式到来。其实到了处暑节气的时间段里,农村人们也正在忙着收割稻谷。这时候到处都充满了丰收的喜悦。对此大家期待处暑节气的到来吗?而且您有什么看法呢?欢迎下方留言一起交流。

更多三农资讯欢迎关注乡村波比,每天为你提供最实用的三农知识。

马上处暑了,今年种植的下山兰需要换植料吗

我是好摄农夫,头条号:乡村搜罗社。一个喜欢野生兰花的农夫,用自己的实践与实例说事,如果喜欢就点个赞留下你的评论。


马上处暑了,今年种植的下山兰需要换植料吗?处暑8月23日,气温还是很高,不适合换植料,包括那些必须要换植料的兰花,也不建议在这时节换盆换料。那么,今年种植的兰花在处暑左右需要做些什么呢?

今年上盆种植的兰花,到处暑时可以肯定是真正服盆了。以前我说过兰花真正服盆,要过了立秋才能确定,就是看它能否熬过一梅一夏。

这时可以考虑施秋肥,秋肥对于兰花的生长、孕蕾、越冬都是很关键的。其实,包括一些树本的盆景在秋天也是需要施肥的,合理施用秋肥可以让植株越冬更安全。

按照我这边的气候温度,处暑就可以给兰花施肥。从图片中看出,你的这盆兰花生长还不错,两老苗的春兰发了三个新苗,虽然其中一个还小。但现在离11月初还有两个半月,管理好的话在越冬前,这三个兰苗都不会弱。

值得一提的是,那两个老苗虽然不好看,现在是倒伏状态,但是不要去剪它们。因为从叶色上看,这两个老苗还很有活力,留在盆里依然会积极地工作,可以制造和吸收更多的能量。

看你的植料比较粗,苗色有点泛黄,可能是缺肥了。在花盆壁处挖一圈浅沟(大约两公分),施一些三元肥和生物菌肥的混合肥料,然后盖好土壤不要让肥料露出在外。有条件的话多让它淋淋露水,晒晒朝阳,对于兰花新苗的成长非常有好处。

总的来说,你这盆兰花只须这样施肥管理,争取在越冬前把那个最小的新苗养大,提高抗寒能力安全越冬。至于换植料,可以等明年3月份再来做。因为从苗情上看,这盆兰花孕蕾不会太早,有可能处暑时刚刚准备萌发花芽,如果换植料就有伤芽的可能,得不偿失啊。

以上也只是好摄农夫自己所经、所见的一些看法,见解可能有些片面与局限,仅供兰友参考。如果还有其他的问题,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乡村搜罗社会一一回答。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