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寒露,俗话说“寒露有三怕”,“三怕”指的是哪三怕?为什么寒露只论阳历_寒露_节气_阴历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寒露  寒露 节气 阴历

本文目录

  • 明天寒露,俗话说“寒露有三怕”,“三怕”指的是哪三怕
  • 为什么寒露只论阳历
  • 为什么说八月寒露抢着种地
  • 农村俗语:寒露有雨冬雨少,寒露无雨冬雨多,寒露降雨有什么影响呢
  • 俗话说,人怕老来穷,禾怕寒露风,有这回事吗如何理解
  • 寒露如何养生
  • 农村俗语:“粮食冒尖棉堆山,寒露不忘把地翻”如何理解
  • 农村俗语:寒露接霜降,秋收秋种忙,啥意思

明天寒露,俗话说“寒露有三怕”,“三怕”指的是哪三怕

寒露有三怕,我知道的三怕是:一怕霜,二怕风,三怕水。

今天,1O月8日,阴历九月初三,巳时9点38分就交寒露了。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代表季秋戌月的节。已是秋深露寒菊芳之时。这时太阳黄经为195°,寒露表示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露水更凉,快要凝结成霜了。寒露气象和农事特点是:昼暖夜凉,农作秋收、灌溉、播种忙。所以寒露会有三怕:一怕突然落霜遇冷,影响秋收农作;二怕突吹寒冷的寒露风,影响作物生长与成熟;三怕无雨而秋旱,也怕有雨而大成秋涝,这也是影响农耕收与种的。

寒露突然落霜刮风,庄稼都会遭殃。经不起突冷打击。刮风一怕干冷,一怕湿冷,无论干湿,都会使庄稼遭殃,所以怕。禾怕寒露风,人怕老来穷。寒露有霜,晚谷受伤。寒露不出头,晚稻喂黄牛。由此可知寒露三怕对农业的影响之大。今天寒露,我这里就降温吹风下雨了,但原降温不多,没到落霜程度,刮风不大,有雨不大,解秋旱即可。

为什么寒露只论阳历

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排于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位,是代表季秋九月的节,但寒露节是依阳历而论定,而且所有二十四节气都是以阳历论定的。有些人以为农历就是阴历,农历所使用的节气也是依阴历而来,农历是我国特有的,阳历是外国的,这样的认识是不正确的,有误的。农历是阴阳合历,不仅仅是指阴历,更多是阳历。我国重阴阳,什么都可一分为二,为阴阳,如单阳双阴,奇阳偶阴,乾阳坤阴,男阳女阴,刚阳柔阴,日阳月阴等等。

我国自古就有阴阳历。阴历就是太阴历,阳历就是太阳历,太阴历是以观察月亮运行规律而制定的历法,反映的月亮朔望圆缺盈亏的特点,重在历月。太阳历是以观察太阳运行规律而制定的历法,反映的是太阳运行的周期特点,重在年的轮替。太阳的运行而生四季不同,冷热寒暑不一,我国古人就是依据太阳运行的这一特点而制定二十四节气,以此来表示太阳运行的特点:春夏秋冬的变更,冷热寒暑的不同,以此来指导农业生产。二十四节气与阳历有关,与阴历无关。但我国古人重日也重月,使用阴历又使用阳历,形成了阴阳混合的农历,有人不明阴历的来龙去脉,以为节气是阴历的,阳历是外国的,不是我国的,这样理解认识是不对。




为什么说八月寒露抢着种地

今天10月8日,阴历八月二十二,交寒露了。八月寒露抢着种,九月寒露想着种,主要是以阴历说的,种主要以种小麦来说。我南插水稻,就没这说法,华北平原,中原一带以种小麦为主就有这说法。农作要适时,季节到就要抢时而种,不可错过时令,不然,影响收成。

人是会被迷惑,犯错觉的。我国使用二十四节气是依太阳行度而测量制定出来的,反映的太阳运行特点规律,太阳的运行而产生春夏秋冬,造成冷热寒暑变化。万物生长靠太阳,万物生长要小养,这二十四节气就反映了一年时令气候变化的特点,因而可以指导农耕,什么节气种什么,是有经验,有规律了的。依节气而为,不误时令就对。

但我国使用农历,农历是阴阳合历,习惯上阴历在我国民间更被重视,因其更形象。便用节气也总是从阴历看,所以才会有八月寒露,九月寒露的差异,才会产生错觉。若从阳历改造而成公历看,每年的寒露都是在10月8日上下,有差仅一日,不会月差之多。而从阴历看节气,因为阴历年与阳历年天数有十一天左右之差,造成阴历要闰月才能合用,所以因有闰月关系,从阴历看节气就会有超前与延后之说。寒露是九月的节,在九月上旬是正常的,在九月中下旬交就是延后了,在八月中下旬交就是超前了。在闰月之年,闰月前节气是延后的,闰月后,节气就超前了。因此而使人生错觉。有抢着种,想着种之说。这都是围绕节气而论,有赶时抢时不可误时意在其中。

农村俗语:寒露有雨冬雨少,寒露无雨冬雨多,寒露降雨有什么影响呢

寒露节气为二十四节气的第17个节气,秋天的第5个节气,一般预示着北方地区深秋季节的到来,因此时冷空气活动开始频发,地面上的露水会因气温较低而形成冻露,故而为“寒露”,今年具体时间为10月8日,还有5天时间,目前我们这边正忙于秋收、秋种等农活事宜,一般会在寒露节气前后该种植冬小麦了!而对于题主说到的这句农谚说法,往往是过去农户靠天吃饭年代的一种气象预测方式,以便根据预判更好的加强农业管理和防范措施,利于来年农作物的丰产丰收。下面结合当地农业生产方式简单聊一下,以供参考:

“寒露有雨冬雨少”的理解。这句话字面意思为:如果寒露节气下雨的话,那么冬天雨雪天气会比较少!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话气象预判,我感觉与冷空气主体进退步伐密不可分。因为寒露有雨,说明当地仍为带有雨水的暖湿气流控制或冷暖气流势均力敌阶段,说明冷空气南下时间可能会比较晚一些,一旦冬天被冷空气主体影响,当地便在冷高压控制之下,一般也就宣布雨季结束,使得当地多为晴空万里,很少有雨雪过程!

而这里说到“冬雨少”,说明冬天仍表现为下雨天气,应该是指南方地区,根据相关查询,这句老话是广西桂林等地的说法,因此,因当地位置太靠南边,可能冷空气影响时间比较晚,进而造成冬季下雨天较少,自然不利于当地农业生产,因而需要加强预防措施。

“寒露无雨冬雨多”的理解。这句话字面意思为:如果寒露节气没有下雨的话,那么冬天雨雪天气可能比较多。这句话可能说明冷空气南下时间比较早一些,使得当地处于冷高压控制下,往往会多为晴朗少雨天气,而到了冬天,随着冷空气撤退,使得当地又处于冷暖气流势均力敌或暖湿气流强势阶段,便会带给当地较多的雨水过程,因而才有“冬雨多”的气象预判。

事实上,每个地区因地理位置不同,当地的气候环境变化在秋冬春季节会有较大变化,因而被冷暖气流控制的时间节点上也会不一样,例如我们这边地处鲁西北,位于华北平原南部,也有关于寒露节气预判雨水多少的农谚说法,如“寒露晴天,来年春雨多”,意思是说:如果寒露为晴天时,来年春季下雨较多,也是当地根据冷暖气流进退早晚而预判的一种结果,以便更好的预测农作物生长情况并及时预防不利气象影响,进而最终争取丰产丰收。(以上为个人见解)

俗话说,人怕老来穷,禾怕寒露风,有这回事吗如何理解

我的母亲读书不多,为逃抓壮丁,外公逃往南洋一去不返,渺无音迅,外婆也早死,所以母亲早当家,懂得的也多,自小我就从母亲那听到许多民谚俗语。“人怕老来穷,禾怕寒露风“自小时就常从母亲口中听到了。这是比兴句,很激励感动鼓舞人积极向上的。

人怕老来穷,真实不假。少年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青壮年有为之时,不努力拼搏奋斗进取,而是虚掷时光一事无成,到老时体弱力衰多病,想干已力不从心,且还要人服侍了,要是人穷顾吃也不能,还顾得上求医吃药请人服侍吗?要是青壮年时拼搏进取有成有家底,是老来富,那就可善始善终,夕阳无限好;要是老来穷,就难得善终,人不得善终,谁不怕?

我处岭南之两广,每年插两季水稻,禾就是指水稻,分早晚两季,早季在清明前后插下,在大暑前后收割,晚季在立秋前后插下,这是要很抢时不可错过时令的,错过时令季节误了时积温不够,是会减产失收的,特别在晚季禾开花时要避开寒冷的寒露风,如正遇上寒冷的寒露风,就会少结稻,造成减产失收了,白干一场了,所以插晚禾不能迟,错过节令,要懂得避开寒露风。禾怕寒露风,就是明告人,莫错农时错过季节,要做到争分夺秒抢季节才好。

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代表秋季九月节的,与立秋距离正好两月,每到寒露天就转凉变冷会吹寒冷的北风了,水稻是很怕寒冷寒风的。禾怕寒露风,就是在告诫人,要争抢时令莫误时,误了,就有可能白干一场。人生匆匆有限,也别误年轻时大好时光,要努力奋斗,争取早成功,莫到老时还穷,那就是很可怕的,似禾遇寒露风一般不好。

寒露如何养生

起居养生

  • 饮食多滋阴

天凉后,很多人本能地喜温喜热,容易出现内热上火的情况,对养阴不利。深秋季节寒冷而干燥,应该以保养阴精为主,正如中医四时养生所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因此,饮食上,要适当多吃一些滋阴润燥的食物。

  • 谨慎喝凉茶

进入秋季由于天气干燥,一些忙碌的上班族可能会和粗线口舌干燥、牙龈肿痛等上火的症状,这时候千万别盲目喝凉茶想要降火。寒露时节,上火往往是因为气阴两虚或者气不化阴,盲目喝凉茶可能会加重秋燥,耗气伤阴。

  • 穿着别露脚

古语有“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的说法,意思是寒露后,天气由凉爽转为寒冷,“秋冻”的日子已经结束,防寒保暖有助于防止秋季疾病的发生,尤其要注意足部的保暖。

  • 早睡不熬夜

中医认为,规律的作息习惯有利养阴,因为睡眠不足容易损耗阴血。因此,睡好觉、避免熬夜要常记心头。寒露起居原则是早起早睡,早起能顺应阳气舒张,早睡有利阴精收藏。

  • 情绪莫焦虑

寒露后,昼渐短,夜渐长,日照减少,另外,深秋季节,草木槁枯,寒风萧瑟,人们容易情绪低落,有些人甚至出现季节性抑郁。中医认为,易发怒、脾气暴躁、焦虑情绪都会大动肝火,对养阴不利。此时要学会潜藏情志,当出现紧张、激动、抑郁时,学会及时调整。

  • 运动别过度

运动锻炼可以强健体魄,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赶走秋乏,但如果运动强度太大,反而会加重人体的疲惫感。在寒露时节,由于秋高气爽,应该做一些贴近大自然的舒缓运动,如快步走、爬山等,既能收敛心神看,也可达到锻炼的目的。

一般而言,秋天人的情绪不太稳定,易于烦躁或悲愁伤感,特别是身临花木凋零,秋风萧瑟的深秋,常在一些人(特别是老年人)心中引起苦闷与垂暮之感。因此,秋季养生以调达情志、培养乐观情绪、保持心理平衡为首要。

以上内容源自百度百科

农村俗语:“粮食冒尖棉堆山,寒露不忘把地翻”如何理解

粮食冒尖绵堆山,寒露要把地翻的意思很简单。农民种地靠的是土质保湿,现在种地又讲究无公害绿色食品,两者齐被才能粮食冒尖。农民每年秋季收割完粧稼就的秋翻一次地。目的就是到了第二年春季不关下雨多少都能保住土质得湿润度,农民说的保墒。秋翻地在第二年春也能直接种玉米或谷子等。禾苗都能发芽全来。秋翻地也能把地里的杂草翻在地里到了第二年就成了有机肥,没有任何化肥等有害肥枓。不会造成粧稼污染得绿色食品。所以农民自己产得粮食是最安全的。

农村俗语:寒露接霜降,秋收秋种忙,啥意思

一年有四季,农村农民天天闲不住,农事活动则占据了他们一多半的时间。而下半年的秋收秋种,也纷至沓来,那么,这句农村俗语:“寒露接霜降,秋收秋种忙”是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寒露接霜降

农历的二十四节气,在二千多年的农耕文明中占据着重要的历史地位。根据天气情况的变化,来规划农作物的耕作,是人们长期不变的遵循原则。

在寒露节气到来之时,天南地北,大部分地区都迎来了秋季作物的丰收季,在北方,玉米、红薯、大豆都是在这个时候成熟的,农民会在短时间内完成秋作物的收获,然后到了霜降之时,就开始进行冬小麦的播种。

秋收秋种忙

10月23日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霜降节气,在我们豫西伏牛山区,已是寒意浓浓,在农村的田地里,到处都洋溢着热火朝天的秋收秋种场面。小麦是当地主要的农作物,趁着田地在上冻之前,将小麦播种,是山里庄稼人惯用的做法。

今年也不例外,农历八月十五以后,大山里就下雪了,气温更是跳崖式的下跌。农民要利用仅有的时间里,完成秋收秋种的农耕劳作,其实是一件非常艰巨的任务。而这句农村俗语“寒露接霜降,秋收秋种忙”,是在提醒人们要提前谋划好秋收秋种的工作,避免延误最佳的秋收秋种的有利时机。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