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将至,俗语“白露水,恶过鬼”,啥意思?华北地区农民有句谚语“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适宜”,这句话现在还适宜吗_寒露_节气_秋分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白露谚语 寒露 节气 秋分

本文目录

  • 白露将至,俗语“白露水,恶过鬼”,啥意思
  • 华北地区农民有句谚语“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适宜”,这句话现在还适宜吗
  • 白露将至,农村俗语:“白露勿露身”,啥意思呢
  • “白露逢月头,必定来年愁”今年白露恰逢八月初一,意味着什么
  • 农村俗语“白露逢单,地下不干;白露逢双,干谷上仓”是什么意思说的有道理吗
  • 民间谚语:“白露不露身,寒露不露脚”什么意思
  • 今日白露,与白露相关的谚语有哪些

白露将至,俗语“白露水,恶过鬼”,啥意思

每到仲秋,白昼阳光还很晒,气温还算高。太阳一落山,气温便很快下降。这样的温差下,空气里的水气遇冷凝结成细小的水,依附在各种物体上,越集越多,到了早晨集成小水珠,在各种植物叶上,这就是露水。其它季节也有露水,但露水形成没有这么秋季多,叶子上只是形成一层密密的细小的水滴,水珠没有这么明显。露水可以食用,许多茶、药都用露水来泡制。那么为什么说“白露水,恶过鬼”。

白露水不完全指露水,更多指的是白露时节的水。

到了白露时节,暴雨或低温连阴雨对秋季作物生长不利。这时南方的稻田里的禾苗基本进入抽穗期,雨水多不利于授粉出现稻谷干瘪粒多。芝麻、玉米等此时成熟,雨水多影响采收的工作进行,采收不及时在地里长芽或落地造成减产。对于正在初长的蔬菜,少了白天的阳光进行光合作用,那么夜晚低温也没有更多的营养物质进行积累,所以生长比较缓慢。

往往在酷暑到处找风找不到,难得有阵风吹过来还是是热风,那么白露后夏季风被冬季风代替,吹来则是凉的。江河湖泊水的温度也比夏天低。所以不能随随便便到池塘、河流等地游泳,以免受凉引起伤风感冒或腹痛腹泻抽筋等。

小时候每到中元节前后,到了晚上常听长辈说:“外面露水大,不要到外面玩耍”。其实也是跟天气温度有关,中元节前后便是白露前后,气温下降,特别是白昼温差拉大,人体还习惯夏天气温,容易受到寒气入侵引起身体不适。

“草上露水凝,天气一定晴。草上露水大,当日准不下。”就是白露过后,晴朗的天气昼差温差更加大,早晚记得添衣。

华北地区农民有句谚语“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适宜”,这句话现在还适宜吗

“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适宜”,这句谚语是古人多年积累留下来的生活经验,说明了节气对指导农业生产的重要作用。这话小的时候也常老人说,所以还是适宜的。尤其是对于华北地区的黄河流域以北一代的农业来说,耕种小麦,就是在秋分的时候。

这种话中的“白露”、“寒露”、“秋分”都是一年的二十四节气之子。其中:

一、“白露”节气,通常是9月7-9日交节;

二、“秋分”节气,通常是在9月22-24日交节;

三、“寒露”节气,通常是在10月8-9日交节。

而“白露”和“寒露”,则是在秋分前后的两个节气,意思是在“白露”节气的那个时候种小麦太早,而到了“寒露”节气的那个时候,播种小麦又太晚了,而只有在“秋分”这个节气的时候,播种小麦,才是正好的时候。

1、“白露”(9月7-9日)

所谓“白露”,这个节气是九月的头一个节气。在这个时节,夏季热风逐步被秋季的凉风所代替,所以气温会明显下降,也就到了最美好的“秋高气爽”的时候。俗话里的“白露秋风夜,一夜凉一夜”就是指的这时。所以,“白露”是典型的秋天节气,不过,白露时节,天气乍凉还热,白天夜里的温差会很大,所以还有谚语说“过了白露节,夜寒日里热”,而在提醒人们晚上注意防感冒。

2、“秋分”(9月22-24)

所谓“秋分”顾名思议,就是秋天的一半。在古籍《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中说:“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所以,秋分之“分”为“半”之意,在“秋分”这天,表明秋天日子正好过了一半的时光。而秋分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凉爽的秋季,这个时候开始南下的冷空气,会不断地与衰减的暖湿空气相遇,从而产生一次次的降水,气温也一次次地下降。正如人们常所说的那样,所以这便是人们常说的“一场秋雨一场寒”的时候。那么,由于秋分时节有着降温快的特点,也使得农业出现了“秋收、秋耕、秋种”的“三秋”大忙特征

秋分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昼夜平分,秋高气爽,尤其是在华北地区,秋分正播种冬小的麦好时节,所在农谚还有:“适时种麦年年收,过早过迟有闪失”的说法。

3、 “寒露”(10月8-9日)

所谓“寒露”,是秋季的第五个节气,也就是寒气要到来的意思。它的前一个是“秋分”、后一个是“霜降”。在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里说:“寒露,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就是说这个节气的气温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如果说“白露”节气标志着炎热向凉爽的过渡,那么“寒露”节气则是天气转凉的象征

接下来的节气就是“霜降”了,也就是俗语所说的“寒露寒露,遍地冷露”了。

“寒露”时节,太阳高度继续降低,气温逐渐下降。这个时节,传统农业上是季节的分水岭。因为这一时期作物,最怕“寒露风”的到来。因为“寒露风”是这个时节所刮的一种低温、干燥而风劲较强的冷空气,对一些晚熟的庄稼来说,危害很大,常常会降低结实率,导致减产。所以农谚还有:“遭了寒露风,收成一场空”的说法。

此外,需要指出的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是以中原带为核心的,所以为“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的说法,也主要作用于华北地区的黄河下游一带,而不包括这个范围以外的其他地区。那么,就这一代来说,其中的某些合理论断,在今天也依然有它的价值。

白露将至,农村俗语:“白露勿露身”,啥意思呢

自露勿露身,意即暑热已消,秋凉已来,要穿衣防寒,别露体被凉染病。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今天,9月7月日,阴历七月二十午时12点8、9分就交白露节了,这代表孟秋结束,仲秋到来。秋的特性就是凉。白露为霜,就是天气变凉了,再不可因热解露体,要穿衣防寒凉了。露是今夜白,月是八月明。白露秋风夜,一夜凉一夜。丹桂已飘香,玉露就生凉。白露在二十四节气中排于十五位,是代表仲秋八月的节。立秋处暑尚有暑,一交白露早晚凉。白露为霜,就有秋凉明显之意。有霜的寒凉刺骨,所以说“白露勿露身”,意就是要穿衣防寒凉了,再露身受凉就易因风寒染病影响健康。

交白露后,日夜气温进一步拉大,午热早晚凉,热时解衣,凉时穿衣才对。早晚气温下降加大,至到水气凝结为露为霜。所以时到白露之后,暑气尽消,秋气寒凉明显,季节明显转换,要适应季节变化了,要防寒凉穿衣不脱衣了。对于年老人及小孩更要注意。

“白露逢月头,必定来年愁”今年白露恰逢八月初一,意味着什么

白露缝月头。必定来年愁。虽然今年恰好白露和初一这俩日子碰一块了,可真正过起来,愁不愁人的,还得看各人心态。你老心里做暗示,做事不太顺利呀,应了那句老话了。身体不太健康呀,应了那句老话了。长期以往,不愁才怪。人活百年,哪能那么顺顺当当一点波折都没有。正确的态度去面对,积极调整,才是一种成熟的做法。

农村俗语“白露逢单,地下不干;白露逢双,干谷上仓”是什么意思说的有道理吗

农民种地是以24节气和农历为时间参考,决定种植时间和采收时间。这种纪年法是经历过几千年的华夏文明反复验证才能流传至今,是经得起验证和考验。农村俗语“白露逢单,地下不干;白露逢双,千谷上仓”,先不解释他什么意思,2018年属于“白露逢单”,江西从9月底到第二年(2019)的3月一直连续阴雨,5个多月只有1个多月是晴天,4个多月都是阴雨天气,结果过年前后蔬菜价格暴涨。这句农村俗语真的有这么神奇吗?2019年是“白露逢单还是逢双”?

1、什么是白露?

白露是24节气中第15个节气,是秋季的第3个节气,一般是公历的9月7日~9日,2019年白露节气是9月8日。白露前后,早晚阴凉,暑气渐消,早晨能在草丛中看到晶莹剔透的露珠,“白茫茫的一片”,所以被称为白露。“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到了白露节气,秋老虎渐渐走远,天气越来越凉爽,秋收也即将开始。白露前后的天气变化会直接影响秋收的收成,古人就总结出了“白露逢单,地下不干;白露逢双,千谷上仓”。

2、“白露逢单,地下不干”,2018年就是“白露逢单”

“白露逢单,地下不干”的意思是白露节气在农历的单月,那一年会阴雨天气较多,不只是指白露前后的天气,这些农村俗语一般是指白露到春节这段时间,会阴雨天气较多。我们回顾一下2018年的天气,在江西等南方地区和省市去年下半年连续阴雨天气,造成了南方的蔬菜价格大涨。在江西,9月初(白露前后)是萝卜、白菜、西兰花等秋冬蔬菜的播种和种植的时间,也是秋收植物的果实成熟期。2018年白露是农历七月廿九,属于“白露逢单”。去年下半年南方连续阴雨,给秋冬作物的播种和秋收作物都是致命伤害,去年下半年受影响最大的就是秋冬蔬菜,连续阴雨直接导致蔬菜价格大涨。

3、“白露逢双,千谷上仓”,2019年是“白露逢双”吗?

“白露逢双,千谷上仓”,意思是白露逢双月(农历),“千谷丰收”。“千谷”,谷代表农作物不只是指粮食(稻谷),“上仓”,就是颗粒归仓,晒干的谷物和农作物都能丰收,存储到粮仓。2019年白露节气是9月8日,农历八月初十,也就是“白露逢双”,能不能大丰收,马上就可以验证。还有一个例外,现在的天气与以前不同,异常的天气、反常的气候变化较多,今年秋收能不能大丰收,还得看异常天气多不多。但今年下半年不会像去年一样连续阴雨天气,只要管理得当,今年的秋冬蔬菜收成和产量会比去年好。

结语:“白露逢单,地下不干;白露逢双,千谷上仓”,在以前生态环境好的年代是非常值得参考的,只是近些年生态环境破坏较严重,极端、恶劣天气越来越多,能不能“千谷上仓”还得看看老天的脸色。不过很多有关气候变化预测的农村俗语,都是反应气候变化,时间跨度较大,还是能反应这段时间的气候变化。

民间谚语:“白露不露身,寒露不露脚”什么意思

明天“寒露”,民间谚语:“白露不露身,寒露不露脚”什么意思?

感谢邀请,今年的寒露是在公历10月8日,也就是国庆小长假结束后的第一天。寒露是天气从凉爽到寒冷过渡的一个节气,其意思是说在这个节气以后,气温要比白露时更低了,并且地面的露水更冷了,快要凝结成霜了。

古代的劳动人们还发现,在二十四节气的时候都要注重养生,而在民间也有很多和节气相关的养生谚语,比如在寒露时节,就有着“白露不露身,寒露不露脚”的说法,那这句农谚是什么意思呢?

其实这句农谚是比较好理解的,其字面意思是说在寒露以后就不能在打赤膊了;而到了寒露以后,就不能再打赤脚了。为什么这样说呢?

这是因为到了白露以后,气温就要明显降低不少了,尤其是早晚的温差比较大,凉意比较明显。这个时候尽量不要穿着短衣短裤出门,或者是因为贪图凉爽而打赤膊。那样就和容易因为秋风的侵袭而感冒,特别是对于那些体质弱的人群,更是要注意早晚适时添加衣物。

前面也说了,到了寒露以后,气温要比白露更低了,这个时候是不再适合打赤脚,或者是穿凉鞋了。意思是说要提醒我们注意脚部的保暖,尤其是在晚上睡觉的时候,更是要把脚用被子盖起来,避免寒气从脚入。在民间有着“头对风暖烘烘,脚对风找郎中”的老话,其实这一句和其意思差不多,因为我们的双脚离心脏最远,供血较弱,一旦足部受凉,是很容易造成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下降的。

今日白露,与白露相关的谚语有哪些

那就说一下什么是白露,据民间有经验的老者讲,白露节气在每年的9月7日至9日交接,是全年昼夜温差最大的时节。水土湿气凝而为露,露凝而白。露水,是白露节气后特有的一种自然现象,随着暑热的结束,秋季转凉,白天升腾的水汽在夜晚遇冷,凝结成为水滴,这便是“白露”。

白露,是热与凉的分水岭,露从今夜白,夜自此日凉,民间谚语,夜晚露水狂,来日毒太阳。干雾露阴,湿雾露晴。

今天早上在自己的楼下,小小的街心公园草丛里走了几步,清晨的露珠在草尖上凝结,晶莹剔透,它藏在绿草的怀抱中,沾湿了鞋子,静待分享朝阳的光芒。

白露过后,我们要注意养生,“白露身不露”,昼夜温差大,要适时增添衣服,以防受凉感冒。饮食上要养气润燥,可吃山药、百合、雪梨、萝卜等有益脾胃和滋阴生津的食物,早睡早起,适当运动。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