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元节不一般,这天晴天好还是下雨好农谚有什么说法?你知道的预测雨天的农谚有哪些_立夏_农谚_天气

本文目录

  • 2022年中元节不一般,这天晴天好还是下雨好农谚有什么说法
  • 你知道的预测雨天的农谚有哪些
  • 立夏到了,预测年景的农谚有哪些下雨和不下雨有什么影响
  • 明日春分,农村里有哪些农谚可以预测天气和农事好坏

2022年中元节不一般,这天晴天好还是下雨好农谚有什么说法

中元节到了,“要知来年荒不荒,七月十五看月光”,怎么个看法?看看老祖宗留下的农谚是咋说的!

在我国传统的祭祀节日里,有祭祀祖先活动的有四个,分别是除夕、清明节、重阳节,还有一个就是即将要到来的中元节。

中元节这天也是佛教的盂兰盆节是指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的节日,俗称“七月半”,有些地方俗称鬼节、施孤,或亡人节等。

我国先秦时期,就已经有了七月半祭祀祖先的活动了,那时候的人们认为粮食能够获得丰收,是因为自己的祖先显灵和保佑得来的。所以,古人会在七月半丰收的时候举行祭祀活动,向自己的祖先报告收成。用收获的谷物和瓜果祭拜祖先,保佑明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有人可能会说古人这么做是比较封建迷信的,其实,这只是古人对美好生活的一种祈望和向往,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无聊。

中元节这天我们除了祭祀还有烧包、放焰口、普渡拜拜、抢孤等一些活动。并且,还有一些禁忌,例如,不坐门槛、不站南墙、不下水、不戴帽和不晚归等。

古代是农耕社会,一切的活动都是围绕农耕生产来展开的。并且,古代农业技术和设施比较落后,靠天吃饭,太旱了绝产,太涝了也绝产。所以,古人在与自然相处的过程中也总结出了很多经验,用来指导后人进行农业生产活动。

老人说,“要知来年荒不荒,七月十五看月光”,晴天好还是下雨好呢?

一、七月十五响雷公,大雨满到平田垄

从字面上来看,大意是说,七月十五这天如果打雷下雨,那么后期的降雨的天气会比较多,多到能把地里的垄沟填平。

作物生长不仅需要光照、温度和充足的水份,但是,这个时候田间积水过多,会影响作物根系的呼吸,造成植株早衰和发生病害,反而影响到作物生长了。并且,降雨过多会发生涝灾,造成倒伏减产,甚至绝收。所以,处暑前后下雨对庄稼是不利。

老话说“七月最怕雨连天,秋老虎在也枉然”。高温天气有利于籽粒饱满和成熟,如果七月份出现连阴雨的天气,秋老虎的威力也被削弱了,产量受到影响。

二、要知来年荒不荒,七月十五看月光

这句话,从字面意思上来看,感觉是个半句话。其实,是古人通过清晨月亮落下的早晚来判断粮食的贵贱。

古人在与自然相处的过程中,总结出,在七月十五这天清晨,月亮落得早的话,说明天气阴沉,后期雨水较多,不利于籽粒饱满成熟,粮食难以获得收,价格就比较贵;如果月亮落的晚,说明天气比较晴朗,有利于籽粒饱满成熟,获得丰收,价格就便宜一些。

三、七月十五定旱涝,八月十五定收成

这里的七月和八月都是指的农历月份,意思是指年景是天旱还是雨涝,在农历的七月十五就见了分晓;庄稼是丰收还是歉收,在农历的八月十五就有了定局。

这句俗语是出自《三娘子舍身救百姓》中:“俗话说:‘七月十五定旱涝,八月十五定收成。’这一年,七月平平安安过去了,八月得了个好收成,人们喜得合不住嘴。

四、大干干不过七月半,七月半晴还有八月干

进入伏天以后,江淮地区进入伏旱期,干旱少雨,按古人的经验,在干旱的天气,但是七月半前后也会下雨,缓解旱情。

“七月半晴还有八月干”的意思是说,如果七月十五这天是个晴天,后期降水就会相对少一些,干旱的情况一直会持续到农历八月份,对作物生长不利。

五、七月十五落一沟,牛毛细雨滴到秋

如果在七月十五这天出现大雨,沟满壕平,往往预示着秋天雨水不断,断断续续,时晴时雨,细雨蒙蒙,对于粮食作物,特别是晚稻而言,是个好兆头!预示着粮食丰收,价格自然相对比较优惠。

六、七月半无雨,十月半无霜

古人有通过当天天气情况来判断30天或者30天倍数的天气情况。例如,“寒风迎大雪,三九天气暖”,是通过大雪节气当天的天气情况,来预判三九天的寒冷程度的。再比如,“中秋云遮月,雪打上元灯”,也是通过八月十五的天气情况来预判正月十五那天的天气情况。

而“七月半无雨,十月半无霜”,也是通过七月十五的天气情况来预判十月十五的天气情况。意思是说,如果七月十五这天没有下雨,那么十月十五那天也不会下霜。

不过,农谚是有地域性的,并且,现在的气候条件和古时候也不同了,这些农谚只能作为参考了解。我们还是要随时留意天气预报,在极端的天气来临之前做好相应的防范措施!

写到最后:

今年的天气相对往年还是不一般的,就拿近日来说,广东有台风“木兰”登陆,重庆高温不断,山东多地这两天最高气温只有20℃出头,仿佛一夜入秋,从前两天的40℃降到如今的20℃,不知道山东人有什么样的感受?不过,东北地区迎来了秋高气爽,白天也有凉风了,还是比较舒服的。

全文完,都看到这了,点个赞吧!感谢阅读。

你知道的预测雨天的农谚有哪些

农谚是历代农民经常长期观察、不断实践、反复摸索,总结整理出来的。农谚是用最朴实的文字表达出来的,可以说是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农谚分为很多种类,其中一类是看物识天象的,就是通过周围的事物来预测天气的变化。这一类的农谚相当精准,目前还在农村广为流传,在农民之间口口相颂。那么预测雨天的农谚有哪些呢?通过日常所听、书上所见,小编整理了一些,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根据动物的表现,来预测雨天。

鸡儿迟迟不上架,当晚一定把雨下。

鸡早晴,鸭早雨。

半夜闻鸡叫,是个风雨兆。

鸡晒翅膀,有雨近旁。

公鸡斗,晒开头;母鸡抖,雨湫湫。

家鸡叫的凶,大雨往屋冲。

猫洗脸狗吃草,不到三天雨就到。

蚂蚁搬家蛇过道,大雨不久必要到。

燕子窝里垫草多,今年雨水特别多。

燕子低飞蛇盘道,牛舔前腿雨就到。

根据事物的表现,来预测雨天。

有雨山戴帽,无雨云拦腰 。

晴天不见山,下雨三五天。

腰酸疮疤痒,有雨在半晌。

河里泛青苔,必有大雨来。

根据物候的变化,来预测雨天。

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

东虹日头,西虹雨。

天上鱼鳞斑,不雨也风癫。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乌云接日头,半夜雨稠稠。

初一下雨初二连,初三下雨到月半。

星星水汪汪,下雨有希望。

立夏到了,预测年景的农谚有哪些下雨和不下雨有什么影响

“立夏不起阵,起阵好年景”,老人说立夏下雨是好事,你认同吗?这天刮风下雨有什么预示?看看农谚是咋说的!

立夏将至,别忘了吃鸡下蛋、吃立夏饭和饮立夏茶。立夏一到,夏天就正式开始了,万物生长也到了生长的旺盛期。此时,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南方地区也将进入梅雨季节,要做好田间管理工作,为丰收打下良好基础。

古人把二十四节气中的每个节气分为三候,每候有五天,立夏三候分别是:一候蝼蝈鸣;二候蚯蚓出;三候,王瓜生。在《逸周书·时讯解》中也有说:“立夏之日,蝼蝈鸣。又五日,蚯蚓出。又五日,王瓜生。”古人用最简短的文字,细微的观察和总结,用来描述节气的特点。

立夏三候大意是说,夏天到来,天气更加温暖,蝼蝈也开始出来活动,随着蝼蝈的鸣叫夏天的味道浓了。五天之后,生活在潮湿阴暗的土壤中的蚯蚓,感知阳气极盛的时候,也想出来凑凑热闹,迫不及待地破土而出。再过五天,王瓜的藤缦在立夏时节快速攀爬生长,用不了多久,在它努力攀爬的路上就会开出曼妙的花朵,到了6、7月份更会结出红色的果实。

古人对立夏节气是十分看重的,这一天官府要举行迎夏的大型活动。在周朝时,这一天帝王要率文武百官亲自参加,并指令司徒等官去各地勉励农民抓紧耕作。

这个时候也是冬小麦进入扬花灌浆期,是防病防虫的关键时期,而南方的油菜这个时候也接近成熟,产量基本已经定型了,就等收获了。而东北这个时候也进入春播玉米和水稻插秧的大忙季节,农谚有“立夏看夏”的说法,立夏天气的好坏能够直接影响到收获。下面分享几个老祖宗留下来的农谚,看看还有没有道理了,仅供参考交流!

一、立夏一日晴,瓮里米面空

农谚有地区性,我们要结合当地情况来看,不能去生搬硬套。这句话的大意是说,如果,立夏这天是个大晴天,预示着后期雨水会比较少,庄稼会出现减产的情况。

因为,立夏前后处于春天的尾巴,大风天气依然比较多,大气干燥,土壤中的水分蒸发较快,水分不足影响作物生长。特别是,小麦进入灌浆乳熟期的地区,如果,出现干热风就会造成小麦大量减产。所以,不下雨的情况下,要结合田间情况灌抗旱。农谚“立夏不下雨,犁粑高挂起”,说的也是这个意思。

但也有的地区是不希望下雨的,例如,农谚有“立夏不热,五谷不结”、“立夏不拿扇,愁煞庄稼汉”、“立夏无雨,碓头无米。”的说法。主要是指早稻大面积栽插的地区,雨水来临的迟早和雨量的多少,影响着日后的收成。这些地区的民间还是希望立夏前后下雨的,对连续干旱比较畏惧。

当然,我们现在的抗干热风的手段要比老祖宗高明得多,有灌溉条件的可以灌溉,没有条件的,我们也可以通过喷施磷酸二氢钾+芸苔素内酯来增强小麦本身的抗干热风的能力,还是能够确保产量的。

二、立夏不起陈,起阵好年景

这句农谚比较容易理解,陈就是下雨的意思。大意是说,立夏要么不下雨,一旦下雨就预示着今年的年景比较好,粮食不会出现歉收的情况。

进入立夏以后,南方就进入多雨的季节,阴雨绵绵,雷雨天气增多。北方地区连绵的阴雨天气也会导致小麦田间高温高湿,引发赤霉病等病害,小麦“一喷三防”要抓住关键期,及时去喷洒,做好预防,一旦染病,无论后期如何治疗都无法挽回这部分损失。

连续阴雨也会导致南方的棉花引发炭疽病、立枯病等病害。看好天气预报,出现连续低温天气要及时采取必要的增温降湿措施,保全苗争壮苗。

农谚还有“立夏落雨,谷米如雨”、“立夏无雨要防旱,立夏落雨要买伞”、“立夏到小满,种啥都不晚”、“立夏麦呲牙,一月就要拔”等等。

三、关于立夏通过刮风判断年景的农谚

1、立夏刮北风,伏里雨水少

意思是说,立夏这天要是刮北风,预示着到了三伏天雨水会比较少。

2、立夏东南风,大旱六月中

如果,立夏这天刮起东南风,预示着会出现干旱,一直持续到6月中旬。

3、立夏刮东风,必定禾来空

立夏这天要是刮东风,预示着后期雨水较少,水稻秧苗水分不足,后期谷粒不饱满,瘪空的籽粒多。

4、立夏南风起,蓑衣随身行

如果,立夏这天刮起南风,预示着后期雨水较多,要随时带着雨具,用来避雨。

四、立夏这天打雷有什么预兆

1、立夏雷,六月旱

意思是说,立夏这天只打雷不下雨,可能会出现旱情,并且,会一直持续到6月份。

2、立夏日鸣雷,早稻害虫多

立夏这天如果听到打雷的声音,预示着田间的害虫会危害作物,要到田间看看,有虫害要抓紧铲除。

3、立夏无雷声,粮食少几升

意思是说立夏这天,不打雷也不下雨,预示着后期粮食收成会受到影响。

有人说这些农谚都是古人的封建迷信不可信,其实,也不能这么说,古代缺少科学的天气预报和防范灾害的手段,只能通过通过常年的劳作结合天气变化来进行总结。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流传了下来,形成了现在的农谚。一些不符合或者过时的,被淘汰掉了,一些还能够作为参考的,一直流传到现在。所以,我认为不能用一句话就给老辈人留下的经验给否了,您说对吧!

写在最后:

“多插立夏秧,谷子收满仓”,立夏是我们水稻插秧的大好时节,也是东北春玉米播种的最佳时期。“能插满月秧,不薅满月草”,播种、插秧后,要及时除草和防治病虫害,为夺高产打下良好基础。立夏也是茶树春梢发育最快的一段时间,我们要是一放松,茶叶就要老了。老话说“谷雨很少摘,立夏摘不辍”,这个时候我们要和时间赛跑,加快采摘速度。

立夏节气的农谚您还知道哪些呢?期待您的补充!

全文完,麻烦您帮忙转发一下,帮助更多的农民朋友,谢谢您了,感谢阅读。

明日春分,农村里有哪些农谚可以预测天气和农事好坏

农民回答谢邀,

春分是雨天,必是好丰年,因为春分一过,进入春天,春暖花开,人们开始春耕大生产,人勤春早,为夺取丰年忙备耕。

春分阳光照,一年好赚十年钞,因为春分这天好天气,预计外出打工雨天少,做工多,挣钱多,一年能挣十年钱,

农村的谚语是农民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种文化,有的也能顺天应时,有的也逆袭行事,人愿天不助,有志者事竞成,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