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在明,“火”在暗,《长安十二时辰》为何选上元节为背景?中元节跟上元节有什么关系吗_上元节_中元节_农历

本文目录

  • “灯”在明,“火”在暗,《长安十二时辰》为何选上元节为背景
  • 中元节跟上元节有什么关系吗
  • 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南方人都要祭祀祖先,北方有没有这种风俗
  • 正月十五是上元节,七月十五是中元节,那么有下元节吗三个节的来源何时,有何说法
  • 上元节是正月十五,中元节是七月十五,下元节是什么时侯怎么没听说过
  • 上元、中元和下元三节分别有什么传统习俗
  • 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分别指的是什么节
  • 农历七月十五,关于鬼节的传说你知道多少
  • 七月十五为中元节,那上元节和下元节分别又是哪一天

“灯”在明,“火”在暗,《长安十二时辰》为何选上元节为背景

《长安十二时辰》其实就是一部大唐版的反恐二十四小时。

《长安十二时辰》的背景是唐朝天宝年间,剧中的狼卫,其实就是一群突厥人,他们想在大唐的首都长安制造恐怖袭击,企图制造爆炸事件毁灭长安城。他们之所以选择上元节这个日子,是因为上元节是唐朝时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

这一天,政府会组织人力物力,布置花灯来供百姓观赏,全国的百姓都会上街赏灯,街上熙熙攘攘的全是百姓,而且这一天皇帝颁布诏令,长安十二个时辰内,暂停宵禁,外国客商只需要一次检查,就能在长安城内畅行无阻,这个给狼卫潜入长安城内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而且大家知道百姓所赏的花灯是由纸和竹子制作的,都是易燃物品,狼卫选择这一天进行恐怖袭击,使用的是油制成的燃烧弹,可以利用街上的各种花灯,制造一次巨大的灾难事件,所以狼卫选择在上元节这一天发动对长安城的恐怖袭击。

《长安十二时辰》就是围绕此展开的故事,所以选用上元节为背景。

中元节跟上元节有什么关系吗

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上元,含有新的一年第一次月圆之夜的意思。道教曾把一年中的正月十五称为上元节,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十月十五为下元节,合称“三元”。

盂兰盆节,也称“中元节”,是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固定的节日,有些地方又俗称鬼节、施孤。依照佛家的说法,农历七月十五日这天,佛教徒举行“盂兰盆法会”供奉佛祖和僧人,济度六道苦难,以及报谢父母长养慈爱之恩。

下元节为中国民间传统节日,农历十月十五,亦称“下元日”、“下元”。十月十五日汉族称下元节,乃食寒食,纪念贤人。下元节的来历与道教有关。下元节,就是水官解厄旸谷帝君解厄之辰,俗谓是日。下元节的民俗活动有修斋设醮、享祭祖先和祈愿神灵等。

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南方人都要祭祀祖先,北方有没有这种风俗

我是北方人,我们这里就没有这种风俗。

各种风俗都是人们拟定的,习惯了就认为是应该的,不习惯了就自然的删除,哪里也没有什么明文规定。

时代不同了,一切不合理的规定都在改变,旧的传统观念都将被新的代替,越变越好。

人神都是一理,神也随着人的改变而改变。

过去祭祀祖先用的是阴元票,祖先就收获阴元票。现在祭祀祖先用的是鲜花,祖先就收获鲜花。

一切都是很正常的现象,文明祭祀,不一定需要来一场假哭、假嚎遮人耳目。

我们现在都过上了好时光,应该载歌载舞,向祖先们汇报喜事。

“壮志未酬身先死,……祭祖莫忘告祖宗”。

只有前辈们的辛苦付出,我们现在才能过上好日子,一定要珍惜现在的好时光。

饮水不忘淘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

正月十五是上元节,七月十五是中元节,那么有下元节吗三个节的来源何时,有何说法

有啊。下元节是十月十五。

道教东汉时创立天师道就有三官之说:天官地官和水官,分别管辖不同范围。

本来三位领导跟中元节没有关系啊。

北魏有个叫寇谦之的道士明白宣称三官的生日就在这三天,天官的生日在正月十五,是为上元节,地官的生日在七月十五,是为中元节,水官的生日在十月十五是为下元节。

地官就是掌管地府群鬼的,这一天地官要对地府的鬼赦罪,你们老祖先是不是能赦免呢,就要看我道家能不能施展神通帮助你了。

为了让这个说法深入人心,还编故事。《历代神仙通鉴》说元始天尊每天从嘴里吐一个人,三天吐了仨,分别就是尧、舜、禹,后来尧就是天官,舜就是地官,禹就是水官。

不信?你看大禹那么能治水,不就因为他是个水官?——这个脑洞太大,《三教源流搜神大全》收集一个故事,说有个叫陈子椿(哇,椿,大鱼海棠,不过也有说他叫陈子梼)的,娶了三个龙女,三个龙女为他各生一个儿子,分别就是天官地官和水官。

总之这三个领导的生日,就构成了上元节、中元节和下元节。

为什么下元节现在过得不多了呢?

因为十月十五跟一个节日离得太近了,那个节日就是十月初一。这一天是寒衣节,是给亲人送寒衣的。两个节日距离太近,老过节日,老百姓也负担不起,于是下元节就不怎么提了。

锦翼系悟空问答签约作者

上元节是正月十五,中元节是七月十五,下元节是什么时侯怎么没听说过

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合称三元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下元节是在农历十月十五日过的节。我们这边人们把下元节都提前过了,在农历十月十一就开始有人过下元节了,前去附近的大大小小的寺庙里面去烧香,祈祷菩萨的保佑,在菩萨面前许愿,保佑家人平安,保佑发大财,保佑孩子能考上理想的大学等等。过下元节不只是特定在一天过,从农历十月十一到十月十五的中午十二点之前是都可以过的,超过了十五中午十二点就不能够再烧香了,听老辈子们说,烧香是烧前不烧后的,过了十五的中午十二点再烧香就是对菩萨不敬,再烧香和许愿都不会灵验了。

上元、中元和下元三节分别有什么传统习俗

这里提到的上、中、下三元,跟《奇门遁甲》这本奇书有关。历代中对此书精研和运用得最好的人莫过于三国时代的诸葛亮和汉代的张良。

以60为一个基数,即把一个花甲平分三等份,上等份为上元,中等份为中元,下等份为下元。

年中:有上元年,中元年,下元年。

月中:有上元月,中元月,下元年。

日、时同理,以此类推。转完一圈,又从头来。

另外的称呼也叫:年奇门,月奇门,日奇门,时奇门。

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分别指的是什么节

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分别指的是上元节的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中元节的农历七月十五日,鬼节。和下元节的农历十月十五日,道节。

①、上元节。这是一年的农历正月十五日,正是农历春节的元宵节,吃元宵,闹花灯,玩社火,舞龙狮等庆祝活动,这是一年的开始,第一个月亮最圆的一天,所以叫上元节,也就是大家过的正月十五元宵节。

②、中元节。这是一年七月过半的,农历七月十五日,也叫七过半,由于这一日正是传统祭祀的传统节日,所以也叫鬼节。这一日许多地方就拿出家里最好吃的东西,用来祭坛祭拜土地神等祭拜庆祝活动。

③、下元节。这是一年之下半年中的农历十月十五日这一日,正是来源于道家道教的一些传统礼仪性节日,也叫道节。

愣娃也就只知道这些,有补充的指正的朋友可以私信我,我会在这篇文章评论处给大家做补充性说明的,喜欢愣娃原创作品的多加关注愣娃,或者收藏,转发分享,点赞,评论!

农历七月十五,关于鬼节的传说你知道多少

在隋朝分为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上元节是正月十五,中元节是七月十五,下元节是十月一日,当时把中元节定为给去世亲人烧纸的日子一直流传到现在,不过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老百姓对中元节没概念,九十年代以后从现社会。

七月十五为中元节,那上元节和下元节分别又是哪一天

上元:唐.白居易《六帖》四.有,农历正月十五为上元节,十五夜称元夜、元宵。《旧唐书》.《中宗纪》载,景龙四年:“丙寅上元夜,帝与皇后微行观灯”录。

中元:时节名。道家以农历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旧时道观在这一天斋醮,僧寺作盂兰盆斋。

唐.李商隐《李义山诗集》五.《中元作》有:“绛节飘颻宫国来,中元朝拜上清迴”句。

下元:农历十月十五日。即“三元之一”。“三元”,原指元旦,农历正月初一。《初学记》四.(隋)杜台卿《玉烛宝典》述:“正月为端月,其一日为元日……亦曰三元。”注:“岁之元,时之元,月之元。”

唐人称农历正月、七月、十月十五日为上元、中元、下元,合称三元。

《唐诗纪事》三三.盧拱《中元日观法事》诗有:“四孟逢秋序,三元得气中”句。

可谓:十五逢节日,三元上中下。

谢邀!再会。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