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佐之才是谁(刚进大学一个星期左右没有朋友和宿舍人关系比较冷淡,她们干什么也不会叫我,几乎都是一个人好孤独怎么办)_西凉_陇西_敦煌

本文目录

  • 刚进大学一个星期左右没有朋友和宿舍人关系比较冷淡,她们干什么也不会叫我,几乎都是一个人好孤独怎么办
  • 孟晚舟是谁她怎么了
  • 你知道唐太祖是谁吗相比于李渊其实他才是唐朝真正的开创者
  • 孔子72位贤弟子,成就最高的是哪位
  • 董卓出自西凉,马腾也出自西凉,那到底谁才是西凉的老大

刚进大学一个星期左右没有朋友和宿舍人关系比较冷淡,她们干什么也不会叫我,几乎都是一个人好孤独怎么办

孤独的孩子

刚进大学一周,你和宿舍的室友关系冷漠,她们做什么都不会叫你,你几乎都是一个人,你一定很孤独和困惑吧!

看得出,寝室的室友之间关系还是不冷淡的,只是你没有快速融进这个集体。你也不要有太多担心,在新的环境里,有人融入的快,有人融入的慢,你就属于后者。

其他室友能够快速走在一起,一种可能性就是大家都属于快热型,另一种可能就是他们兴趣爱好相似点多。你可能属于内敛型的学生,另外也不太会表达自己,所以造成大家对你不了解。

怎样融入新的集体?

第一,与室友主动沟通交流。

同住一个屋檐下,可以主动与室友一起去餐厅吃饭,外出购物,一起去上课。主动与室友聊天,一方面可以了解室友,另一方面也让室友了解你。可以和室友聊聊双方的兴趣爱好,找到志同道合的,很容易就成为朋友。

第二,承担责任。

在寝室里要承担好自己的责任,例如值日时打扫卫生,打好热水。此外,其他室友有困难时,主动帮忙,想他人只所想,急他人之所急,真诚的为对方考虑,你一定会收获友谊。

第三,做最好的自己。

在与室友相处时,既要热心帮助他人,也要活出自己的风格。每个人都不同,不能要求室友与你同频,不断完善自己,做最好的自己,才能自带光芒吸引更多的朋友。当然,做最好的自己并不是为了吸引他人,吸引更多的志同道合的人只是一个副产品,做好自己,才是大学最有价值的收获。

在与室友交往时要保持界限感。

人与人之间本来就是不同的个体,再好的朋友,你也代替不了她,因此,不要为朋友做决定,不要窥视和散播朋友的隐私等,都应该成为与朋友相处久了必须遵守的规则。

即使是独行也要活出自己。

如果你做得很好,依然没有朋友,那也无所谓,只能说明道不同不相为谋。如果那样,就坦荡的做好自己,你的价值并不在于朋友的认可,只要你认可自己,就是好的。

助您成长是我最大的快乐!我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关注我,孩子成长更顺畅!

孟晚舟是谁她怎么了

华为集团董事长任正非的女儿,被加拿大以“非法引渡”为由而实施了拘禁令,已经被拘禁了500多天了,限制了人身自由,现在我们国家正在积极协商解决此事,争取早日得到释放,昨天法庭审判结果再一次令人大失所望,未能获释,将要等待下一次新的判决结果,任正非家族是爱国人士,因华为手机先进的网络技术领先于全球而让有些国家眼红,所以借此挑起事端,但任正非只说了一句话,宁愿家人被拘禁,也不会出卖自己的国家,希望这样的爱国人士能得到我们每个人点赞,也希望他的家人早日安全回家。

你知道唐太祖是谁吗相比于李渊其实他才是唐朝真正的开创者

隋大业十三年(617年)五月,在隋末天下大乱的局势中,隋晋阳留守、唐国公李渊在晋阳起兵,参与到对天下的争夺之中。十一月,李渊率军攻克大兴(即长安、今西安),将大兴留守、代王杨侑(炀帝之孙)拥立为傀儡皇帝(隋恭帝),尊江都的隋炀帝为太上皇,改元义宁。李渊自称大丞相、尚书令、唐王,将大兴及关中附近纳入了自己的势力范围。

隋义宁二年(大业十四年、618年)四月,叛臣宇文化及、司马德戡、裴虔通等在江都发动政变,隋炀帝被弑。五月,得到炀帝遇弑消息后的李渊立即逼迫隋恭帝将皇位禅让给自己。随后李渊称帝于长安,建国号为“唐”,改元武德。李渊就是大唐帝国的开国皇帝——唐高祖。

在唐朝以前,王朝的开国皇帝大多用“太祖”的庙号,用“高祖”的也有,但是不多(只有魏文帝曹丕、宋武帝刘裕、梁武帝萧衍、隋文帝杨坚等开国皇帝用高祖庙号)。李渊登基后,追尊祖父李虎、父亲李昞两代,并为他们追上“太祖”、“世祖”的庙号,所以贞观九年(635年)身为太上皇的李渊崩逝时,儿子李世民给他追上的庙号是“高祖”。

按照唐朝皇帝自己的说法,李氏皇族出于高门世家“陇西李氏”,家族源流可以追溯到三百年前的东晋十六国时期。

东晋隆安元年、后凉龙飞二年(397年),河西凉州大姓李氏子弟李暠(自称祖籍陇西成纪,汉前将军、右北平太守李广后裔)在叛后凉自立、建立北凉前身的原后凉建康(不是东晋都城建康,而是凉州酒泉郡别称)太守段业的推荐下,成为北凉政权下辖的敦煌郡效谷县令,从此,凉州李氏家族开始割据敦煌,扩张地方势力。

李暠此后在敦煌逐步攫取权力,先后被北凉政权授予持节、都督凉兴以西诸军事、镇西将军、兼任护西夷校尉、敦煌太守等官职,名为北凉政权在敦煌的守将,其实已经成为当地的实际最高统治者。

东晋隆安四年,后凉天玺二年(400年),在主要支持者北凉晋昌太守唐瑶的推举下,早有自立为王意愿的李暠自号冠军大将军、沙州刺史、凉公、敦煌太守,宣布不再臣服于北凉沮渠氏政权,自行立国。李暠在敦煌建立的政权,即为十六国中的西凉。

李暠及其子李歆、李恂父子相继,西凉统治敦煌、酒泉等地超过二十年。西凉在李氏父子的统治下,连续多年与北凉作战,争夺凉州西部控制权,互为死敌。

刘宋永初二年、西凉永建二年、北凉玄始十年(421年),北凉国主沮渠蒙逊见西凉新主李歆继位后修造宫舍无度、治国刑罚繁重、法规严峻导致百姓困苦,西凉国力日渐衰弱,于是趁机大举进攻西凉。交战中西凉应对失误,国主李歆阵亡,都城酒泉失陷,西凉残余势力拥立李歆之弟李恂继位,迁都敦煌继续抵抗。北凉兵追击而至,猛攻敦煌,李恂闭城坚守,北凉引水灌敦煌,李恂乞降而北凉拒不接受,李恂在绝望中自杀,敦煌随后失陷,李氏家族占据凉州西部建立的西凉政权历时二十一年,至此灭亡。

敦煌破城之时,李歆第三子李重耳趁乱逃出凉州,投奔北魏,此后在北魏受到重用,先后任恒农太守、安南将军、豫州刺史等职。李重耳之子李熙,为北魏武川镇金门镇将,此后李家就长居于武川(今内蒙古武川县)。

李熙之子李天锡,出任北魏邢州任县新市疃疃主。李天锡之子李虎,少年时就有大志,精通骑射,按照家族传统从军后追随北魏大将、太保贺拔岳麾下,深受重用,先后参与击败北魏叛臣元颢之乱、平定六镇流民起义中的万俟丑奴势力,论功被封爵授晋寿县开国子、宁朔将军、屯骑校尉,驻守陇西,可谓富贵还乡(李虎祖籍陇西成纪)。不久后,李虎升迁东雍州刺史、左军大都督,贺拔岳十分器重李虎,将内外诸军事委托给他管理。

北魏永熙三年(534年),贺拔岳被秦州刺史侯莫陈悦杀害。李虎闻讯后悲痛万分、痛哭流涕,并前往荆州劝贺拔岳驻守当地的兄长贺拔胜出面接收贺拔岳所部,贺拔胜没有同意。李虎于是辗转返回,几番跋涉后来到洛阳。北魏孝武帝得知李虎前来后欣喜万分,授予他为卫将军,让他前往关中会合已经统帅贺拔岳旧部的宇文泰,经营关中。

此后北魏分裂为东西魏,宇文泰成为西魏实际统治者,担任西魏大丞相、柱国,封爵安定公。李虎则在宇文泰帐下接受节制,屡立战功,积勋赫赫,先后任骁骑将军,任仪同三司、左仆射、太尉,成为西魏政权的顶级勋贵。

西魏大统三年(537年),李虎被西魏文帝册封为陇西郡公,赐姓大野氏,和安定公宇文泰、广陵王元欣、赵郡公李弼、河内郡公独孤信、南阳郡公赵贵、常山郡公于谨、彭城郡公侯莫陈崇八个人一起,以“辅佐之功”的名义加授“柱国”官衔,成为西魏最高军政长官之一。这就是后世赫赫有名的西魏“八柱国”,影响了西魏、北周、隋、唐近二百年朝政的关陇军事贵族集团,就发源于此。

李虎数十年间出生入死、不断建功立业,为家族赢得了成为顶级勋贵的资格,他也是李氏家族从西凉覆灭后到再次崛起过程中的第一功臣。

西魏大统十七年(551年),戎马半生的西魏柱国、陇西郡公李虎在长安去世,因为他的长子李延伯、次子李真都在之前的征战中阵亡在战场上(可见李氏家族的荣耀富贵也不是轻松得来的),所以由第三子李昞承袭了柱国、陇西郡公的官职爵位。

此后李昞先后担任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侍中等官职。并迎娶了同为八柱国之一的河内公独孤信第四女为嫡妻。独孤信的长女嫁给了宇文泰庶长子宇文毓、七女嫁给了大将军杨忠的嫡子杨坚,因此,李昞和宇文氏家族、及权势相当的杨氏家族都有着极为亲密的关系,这也是他以及他的家族在之后的发展中最重要的依仗。

西魏恭帝三年(556年)十月,宇文泰在北巡途中病逝。十二月,实际掌握大权的宇文泰之侄宇文护威逼西魏恭帝禅位给宇文泰嫡子宇文觉,建立北周。李昞因为嫡妻的缘故,成为新兴的北周皇室外戚,并因此出任北周安州总管、柱国大将军,之后升迁为少保、都督同华等八州军事。

北周孝闵帝元年(557年),孝闵帝感念于当年柱国元勋们追随太祖(孝闵帝即位后追尊父亲宇文泰为北周太祖)鞍前马后、出生入死的功劳,于是追赠他们为国公,其中陇西郡公李虎被追赠为唐国公,谥号“襄”。北周保定四年(564年),陇西郡公李昞以唐国公李虎嗣子的身份,从陇西郡公晋封为唐国公,承袭了父兄们拼死搏杀才给家族带来的国公爵位。

北周建德元年(572年),第二代唐国公李昞在长安去世,他的长子李澄、三子李洪早于他离世,也没有子嗣,次子李湛虽然在世,但或许是不肖、或许是庶出,也没有承袭爵位。所以,最后由李昞的第四子、时年八岁(实际六岁)的李渊继承了唐国公爵位,成为第三代唐国公。

隋开皇元年(581年),李渊的姨夫、北周大丞相、随国公杨坚代周自立,建立隋朝,登基称帝,即隋文帝。十六岁的唐国公李渊因为是隋文帝外甥的原因(文帝独孤氏皇后是李渊姨母)而得到文帝的亲近和器重,先任千牛备身(皇帝禁卫侍从官),后累官谯州(安徽亳县)、岐州(陕西凤翔)、陇州(陕西陇县)刺史。隋炀帝继位后,李渊被表弟炀帝调任朝官,任殿内少监、卫尉少卿。

隋大业十三年(617年),第三代唐国公李渊以家族三代的威望和积蓄的实力,在五十二岁的年纪于隋末乱世中举兵,之后迅速自晋阳南下,攻克关中,参与到争夺天下的混战中来。武德元年(618年),李渊代隋立国,登基称帝,建立新兴的大唐帝国。在随后的战争中,唐军逐步扫清四方,消灭各地割据势力,历时十年,最终统一天下,陇西李氏也更上一层楼,成为万里江山新的主人。

登基之后,李渊追念祖父李虎当年在乱世中不畏艰险舍身征战,为李氏家族奠定了如今煌煌基业的莫大功劳,在武德元年(618年)六月追尊祖父为太祖景皇帝,将其墓地改建升级为永康陵,奉李虎的太祖神主于太庙正殿祭祀。同时,李渊也追尊父亲李昞为世祖元皇帝,扩建墓地为兴宁陵。

被后世子孙追尊敬奉为皇帝的李虎,就是“唐太祖”。虽然唐朝是由他的孙子李渊所建立,但是李虎才是李氏家族崛起、兴盛、发扬光大的真正奠基者,大唐的国号也是从他“唐国公”的封号而得来。李氏家族依仗祖业护佑起兵争雄,最后成功夺取天下、成为社稷三百年之主,究其溯源,太祖景皇帝李虎才是创造这帝王基业的开山之祖。

孔子72位贤弟子,成就最高的是哪位

首先要分析一下这个命题的关键词,才好回答这个问题。这个命题的关键词应该是:孔子、弟子、最高、成就。因为孔子是儒家祖师爷,主张以“仁”为核心价值观的儒家思想,因此,因脉相承,比较他的七十二贤弟子的成就,无疑只能在思想领域比较,不能在外在功利上比较。

孔子曾这样评价颜回:“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在孔子看来,只有颜回最懂得他的“仁”的价值内涵。孔子还曾经对另一个贤弟子子贡这样说:“弗如也,吾与汝弗如也!”。孔子不但认为子贡不如颜回,甚至连他自己都不如颜回。

由此可见,在孔门思想上,颜回的思想成就最高。

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七十二贤之第一贤人,后世尊其为“述圣”。可惜天不假年,早于孔子两年去世。

董卓出自西凉,马腾也出自西凉,那到底谁才是西凉的老大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萨沙第9852条回答。

董卓和马腾并不一样,一个是官,一个是贼。

先说说董卓。

这家伙是西凉人,也就是今天的甘肃地区。

他的父亲是西凉有名的军官,在当地很有势力。董卓从小尚武,结交了很多朋友,同当地羌族豪杰的关系也不错。

当时西凉盘踞着大量羌人部落,他们半游牧半农耕,凶悍善战,是很强的军事力量。

好在羌人没有统一的领袖,而且当年还没有发明马镫,所以骑兵的威力有限。

即便如此,羌族不断反叛,成为大汉西部边境的最大隐患。

董卓成年以后就加入汉族正规军,成为军官,主要对付包括羌人在内的胡人,包括鲜卑、匈奴等等。

比如永康元年(167年)冬,叛乱的羌人进犯三辅,负责平定幽、并、凉三州的中郎将张奂派军司马董卓、尹端大破之,斩其首领,俘虏万余人。次年,张奂班师回朝。董卓因功拜郎中,赏赐九千匹缣,董卓全部分给下属官吏和士兵。

董卓是在西凉发迹的,他的军队里面也有少量羌人、鲜卑等少数民族。

由于董卓的部队几乎时刻都在同胡人作战,是汉朝一支比较精锐的野战部队。

所以黄巾起义爆发以后,汉朝就调动董卓去中原腹地镇压农民军。

通过打农民军,董卓逐步从边疆军政高层,进入了中央军政高层,摸清楚了汉朝朝廷的虚实。

后来外戚何进同宦官十常侍火拼,董卓依靠手中军权叛乱,一举挟天子以令诸侯。

在说说马腾。

马腾就比董卓惨多了。

他虽然是伏波将军马援的子孙,但父亲一代就一个勉强糊口的西凉小军官。

父亲死了以后,少年马腾陷入赤贫,连妻子都娶不到,只能娶了当地羌族女子。

而当年存在民族歧视,马腾娶羌人女子,就像今天有地位的白人娶黑人女孩一样,是被人瞧不起的事情。

马腾当时一直以砍柴为生,不过他身材高大(约合现今1.85米),身体强壮,善于骑马和射箭。马腾性格豪迈爽快,深受羌人的喜欢,将他当作自己人,逐步有了点名气,被汉朝军队看中,招募进入部队。

但是马腾和董卓的道路不同,因为没多久他的长官凉州刺史耿鄙就被杀死了,当地大乱。

当时地方军阀韩遂趁机叛乱,身为偏将军的马腾加入。

他们两人伙同了叛乱的羌人,形成了很强的叛乱力量。

不过羌人都是部落,互相合作不好,韩遂和马腾也是各怀鬼胎,经常内讧,所以没有能够称霸西凉,只是地方军阀而已。

他们也曾同董卓交手过,各有胜负。

但当时董卓不是主帅,只是一个将军,汉军主帅为左车骑将军皇甫嵩,后来则是司空张温。

董卓此时还不算是军人,只是拥有自己的一批嫡系军队。

总体来说,董卓是官兵,背靠大汉王朝,实力强得多。

韩遂马腾虽然也有数万人马,但大多是靠不住的羌族。虽然羌人骁勇善战,尤其骑兵很厉害“凉州大马,横行天下“,但毕竟实力有限。

最初的作战,比如185年,虽董卓杀死韩遂马腾数千人,但最终还是被对方击溃五路友军。董卓自己这一路虽然没败,却孤掌难鸣,只能撤退。

双方拉锯战直到188年,董卓他们汉军才占据绝对优势。

当时韩遂马腾攻打右扶风,围攻陈仓县城。

朝廷拜皇甫嵩为左将军,督前将军董卓,各率两万人救援陈仓。

皇甫嵩抵制了董卓的错误战乱,派兵直捣陈仓。

此时董卓已经可以完全操纵嫡系部队,他谎称部下胡人士兵不愿意前进,按兵不动,皇甫嵩和朝廷都拿他没办法。

好在皇甫嵩很厉害,自己领军在陈仓城下打败疲惫不堪的西凉叛军。

韩遂、马腾只能率部仓皇撤退,皇甫嵩再次顶住董卓的压力派兵追击,叛军大亏,被斩杀万余人。

韩遂和马腾由此元气大伤,随后几年没有敢于作乱,只是盘踞西凉一角。

此时董卓尚且没有行政权力,还不算是军犯。

但董卓入主中原以后,情况就完全不同,操纵中央大权成为顶级军阀。

他邀请韩遂、马腾共同策划进攻山东诸将。

当时韩遂和马腾正在内讧厮杀,在董卓调停下决定进入关内捞好处。

不过他们刚到长安,董卓就死了。

董卓死了以后,李傕郭汜和后来的曹操,为了控制西凉的局面,才利用韩遂、马腾来对付当地其他军阀和少数民族。

因此,韩遂、马腾才真正形成了一定的实力。只是好景不长,很快曹操就开始收拾他们,最终瓦解了他们在西凉的割据地位。

可以这么说,在当年的西凉,无论董卓还是韩遂、马腾,都是一号人物。

但董卓是大汉官兵,受到朝廷的制约,实际的权力有限,不能算是军阀,没什么了不起。

而韩遂、马腾虽然是草头王,有自己数万人马,盘踞一方,但内部混乱、组织杂乱,乌合之众而已。

但相比起来,韩遂和马腾的势力较大。

另外,董卓的军队同韩遂、马腾是有区别的。

董卓麾下虽然有胡人士兵,但仍然是以汉族人为绝对主力,作战战术和装备也完全是汉朝的。

韩遂和马腾则不同,部队中有大量胡人士兵,还有大量助战的羌人骑兵,作战方式灵活,有很多少数民族的轻骑兵战术,同董卓完全不同。

当年董卓夜间带着部队找到汉少帝,汉少帝看到董卓的军队里面有一些面目凶恶的胡人士兵,吓得哭起来。

如果汉少帝看到的是韩遂、马腾的部队,里面很多清一色都是胡人士兵,有时候还将敌人的首级挂在马头炫耀,估计汉少帝直接要吓得晕死过去。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