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意思(“南开之父”张伯苓为何在校庆时被拒之门外)_南开_北洋_南开大学

本文目录

  • “南开之父”张伯苓为何在校庆时被拒之门外
  • 名牌大学校训有哪些

“南开之父”张伯苓为何在校庆时被拒之门外

1946年,曹禺和老舍两位大文豪合作了一首寿诗:《知道有中国的就知道有南开》。寿诗第一段便是:“知道有中国的,便知道有个南开,这不是吹,也不是谤,真的,天下谁不知,南开有个张校长!“这个“张校长“,便是张伯苓。

1876年,张伯苓出生在天津的一个秀才家庭,家风笃学。时值清末,国难当头,外有列强环伺,内已民不聊生,他自幼目睹民生之艰辛,便有了“以武救国“的想法,于1891年考入北洋水师学堂,隔年入航海驾驶班学习,总教习便是著名思想家严复。在严复的教导下,张伯苓勤恳、孜孜不倦,最终“最优等第一“的成绩毕业,进入北洋水师舰队实习。

然而,就在他想要一展宏图之际,号称“亚洲第一大舰队“的北洋水师竟然在一个“蕞尔小邦“日本面前毫无招架之力,弹指间灰飞烟灭。北洋水师的全军覆没沉重地打击了张伯苓,不仅如此,他还亲眼在威海卫目睹“国帜三易“这一幕丧权辱国的丑剧,亲历此等耻辱后,他愤然弃武从文,立志“创办新教育,造就新人才“,走上了“育才救国“的教育之路。

办学需要庞大的资金,在没有政府拨款的条件下,为了筹措经费,张伯苓不得不四处募资,捐助者既有新兴民族企业家之辈,亦有军阀、乡绅之流,他一律来者不拒,态度十分通达。时人对此颇有微词,张伯苓却回应:“盗泉之水虽不可饮,但可濯我足,何利而不为?“然后一如既往地向社会各界争取一切用以办学的赞助。几年下来,南开中学在他的苦心经营下盛名渐出,不久又着手办起了小学、女中。

中小学办出了成绩,张伯苓仍旧深感没有高等教育培养出高层次的人才,根本无法实现救国的理想,便毅然在1919年增开南开学校大学部,而大学部的增开无疑需要一笔更庞大的资金,此时,“五四运动“正如火如荼地开展,被千万青年指认为“卖国贼“的曹汝霖欲捐献巨款,张也有意聘请他为校董,以解资金短缺之困,并解释说:“美丽的鲜花,不妨是用粪水浇灌出来的。“结果遭到了学生们的激烈反对。正在南开念书的周恩来忿然给留日的同学写信:“我是爱南开的,可是我看现在的南开趋向,是非要自绝于社会不可了。“这件最终以校方正式拒绝捐款收尾,如今的南开校园也只留存周恩来的前半句话了。

张伯苓办学有一套自己的教育理念,首先他有感于国人身体之孱弱,提倡“强我种族,体育为先“,以期学生有坚强的体魄、强健的精神;其次他极力推崇科学,南开学校成立之初,便从日本购回多种理化仪器,而后历年添置;不止如此,南开系受外辱刺激而产生,因而他格外重视爱国教育,带领学生了解国际形势,分析中国现状,矢志培养学生爱国之心与救国之力。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在1934年南开30周年校庆上,张伯苓正式将“允公允能,日新月异“定为校训,并解释道:“允公,是大公“,“唯其允公,才能高瞻远瞩,正己教人“,“允能,是要做到最能“,“南开大学的目的,就在于培养具有现代化才能的学生“,而所谓的“日新月异“就是在勉励诸位师生“不但能赶上新时代,而且还要能走在时代的前列“。以允公之心,行允能之事,张伯苓毕生倡导“南开精神“凝聚在这八个字之中,饱含历史穿透力,历久而弥新。梁启超曾说:“假使全国学校悉如南开,则诚中国之大幸“。

是时,日本展开全面侵华,危巢之下,焉有完卵?1937年7月29日,日军不顾国际法例,炸毁南开校园,张伯苓闻之大恸,三十年心血毁于一旦,楼宇沦为瓦砾,许多珍贵的手稿也荡然无存,然而他并未因此一蹶不振,公开发表演说称:“敌人此次轰炸南开,被毁者为南开之物质,南开之精神,将因此挫折而愈奋励。“

随着战争局势的日益紧张,北方的高校纷纷往南迁移,中国教育史上最顶尖的大学“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在炮火中成立了。西南联大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为基础,云集当时最顶尖的知识分子团队,各种学术代表人物汇聚一堂。不过,张伯苓深知要想管理好学校,管理层不宜七嘴八舌、各执一词,便将自己在西南联大的职务全权交予蒋梦麟和梅贻琦两位校长,自己则寓居重庆,而他所住的津南村几乎成了重庆的社交中心,不仅有文化界名人郭沫若、曹禺、舒绣文等,还有国民党的政要们,当然也少不了“南开最好的学生“周恩来。在此期间,张伯苓积极推进国共两党合作,不断介绍进步青年赴陕北工作,为抗战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桃李满天下的爱国教育家,在晚年却不能清醒地认清国内局势,错误地将南开的恢复和发展寄托在蒋政权上,并在1948年出任国民政府考试院院长,尽管在全国解放前夕,张伯苓毅然脱离考试院,坚定拒绝了随蒋前往台湾的邀请,此番“政治失节“行为仍然屡遭世人诟病。

1950年10月17日,南开校庆,75岁的张伯苓满怀热情地前往,却被南开中学拒之门外,南开大学也只是给他安排了一般坐席,这对将毕生心血倾注于南开的张伯苓来说,不啻为一个沉重的打击,从此便郁郁寡欢,于次年二月病逝天津。

纵观张伯苓这一生,爱国爱民,克己奉公,由海军转行,白手起家,建校之初,筚路蓝缕,发轫之际,惨遭横祸,却始终“永不悲观,永不绝望“,不弃理想、不改初心,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名牌大学校训有哪些

1、清华大学

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下句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清华校训, 可以译为:君子应该像天体一样运行不息;如果你是君子,度量要像大地一样,没有任何东西不能包容。

2、北京大学

四个民间版本:1、是“勤奋,严谨,求实,创新”,2、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3、“博学,审问,慎思,明辨”4、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3、复旦大学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出自《论语·子张》中是子夏所说。原文为: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译为: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4、南开大学

允公 允能 日新月异

意思是南开提倡公平公正,以贤举人,乐于跟进时代的发展。

5、厦门大学

自强不息 止于至善

止于至善,指处于最完美的境界。出自《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於至善。“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