啪!天津楼市,出现4个转折点!_河西_学区_南开

2023年,一季度结束。

天津楼市经历了一场红遍全国的阳春行情。

1月,河西学区房领涨,埋下伏笔。

2月,原地起跳,突现大阳春,大火爆炒。

3月,降温至小阳春,小火收汁。

这一个月,楼市确实有所冷静,但与以往正常月份相比,成交量仍然较高。

平静之下,暗流汹涌。

2月是“毫无杂念”的纯粹热度,3月已出现明显转折点。

完成了4个转换:

· 二手房:高烧——降温

· 学区房:河西——南开

· 买房人群:刚需——改善

· 区域热度:全市——河西

同时,滨海是特例,因政策发酵,走出独立节奏。

· 二手房:高烧 → 降温

2月二手房成交1万套,太夸张(贝壳数据)。

把去年每一个月缺失的量都集中补上了,夺回失去的一年。

3月成交将近6800套,减少了33%。

展开全文

虽下降,但依然是近三年来的高位。

2022年没有小阳春,不用对比;

2021年3月,出现轮动行情,也才成交6337套。

二手房降温了,但还在低烧。

趋势一旦形成,退烧很慢。

预计5、6月能回归4000多套的常态。

3月底,周末单日成交已降破300套。

400套以上可以涨价,300套能保价。

200多套的水平,要想快速卖掉,就得降价了。

3月中下旬,河西学区房挂牌价,有下调迹象。

比如师大二附小片的桂江里,这还算成交量比较高的小区。

2月底涨13万,3月接连降价,涨的都降回去了。

补偿性购房结束后,需求减少,又回归买方市场。

· 学区房:河西 → 南开

学区房的热度,在3月进入尾声。

河西成交量也不再“一家独大”。

价格涨到一定程度,自然寻找“平替”。

2月,河西比南开多50%;3月,只多15%。

南开的量,趋于与河西持平,甚至有反超的态势。

从3月下旬开始,河西二手房热度被稀释。

周成交前十名中,出来很多“新面孔”。

上周第一名是咸水沽(海教园)。

海教园新房供应少,需求倒灌进二手房。

也与河西一片涨价有关。

同样200多万,干脆去海教园来个南开九年一贯制。

南开王顶堤、和平劝业场、滨海生态城等,热点均摊。

学区热度已开始“滑坡”。

李七庄、双环邨这些弱学区的落户房,正在反超。

上一周,成交量高的小区排名,出现重大变化。

第一名竟然是华明镇的橡树湾,第二名是团泊东的富力新城。

说明新天津人纯落户的需求,还在释放。

· 买房人群:刚需 → 改善

新房市场,3月开始换节奏。

刚需逐渐趋弱,需求释放的差不多了,但并不是突然消失。

会经历一个从刚需到改善的平行交替期。

预计4、5月,刚改、改善的风头,会盖过刚需。

3月,刚需盘的认购量,平均比2月减少一半。

比如博屿海,2月认购332套,3月才认购100来套,降的比较多。

大运河府、春风景里等,大约降了3成。

把排名拉到10-20名。

金茂智慧科学城、翡翠嘉和、万欣城、仁恒星源世纪、中交春映海河、上东金茂悦,都上榜了。

这些都是刚改、改善盘,单价甚至能超过3万/平米。

2月完全没有这种现象,认购量前20名,一水儿的刚需盘。

证明第二波改善行情,已经启动。

叠加在第一波补偿行情中,接下来会越来越明显。

截至3月26日,此数据为认购数据

来自第三方调研口径,具体认购套数以项目释放为准

· 区域热度:全市 → 河西

3月,整体楼市降温,但河西新房还在烧火。

龙湖青云阙、中海时光之镜首开销量不错,是标志性节点——

预期确立,强化共识。

400-600万,能兼顾改善和学区,现在河西是“最强音”。

新房市场热,房企会积极拿地。

不断有新供应,持续在楼市有声音,形成热循环。

今年又是“改善大年”,河西的热度会贯穿全年。

3月的滨海,是独立行情,热度比津城高。

认购量TOP20中,滨海占7个。

因为滨海出现了差异化政策——落户放松。

去年已经公示征询意见稿,今年正式执行。

门槛宽松,房价相比市区又低,吸引大量落户。

认购量高的,要么是生态城,要么是“于响”。

生态城总价低,教育有优势。

“于响”除受落户政策带动,还有自身建设利好。

连开几次会,投入真金白银,“黄金十条”实质落地。

滨海今年的楼市,会很有起色。

上半年,很多新盘“吃”补偿性买房,就够了。

3月新房签约量,预计达到130万平米。

4月楼市会比较稳定,不会出现大幅降价促销。

5月小长假,将有一个小高峰。

量与价,都能扛到年中。

如果态势下滑,预计下半年将有政策节点。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