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画像(唐朝贡献突出的人不少,却为何有的人始终没能进入凌烟阁24功臣)_功臣_排名_贞观

本文目录

  • 唐朝贡献突出的人不少,却为何有的人始终没能进入凌烟阁24功臣
  • 凌烟阁功臣是怎么排名的为什么李世民要这样排名
  • 为什么唐朝凌烟阁画像二十四功臣中有背着身,看不到脸的
  •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为何秦琼只能甘居末席侯君集还能赫然在列
  • 唐太宗为什么要把24位功臣的画像放在凌烟阁
  • 李靖是大唐战神,他在凌烟阁中的排名为何不前不后

唐朝贡献突出的人不少,却为何有的人始终没能进入凌烟阁24功臣

进入凌烟阁等同于我们授开国十大元帅衔,名额肯定有限的,唐朝开国元勋不少不可能全进入凌烟阁的,不然凌烟阁的意义就完全不一样了。

第二点凌烟阁是唐太宗李世民建的,而李世民大家都知道不是太子登基,所以参加了玄武门之变的文武大臣都在凌烟阁前列,其中有特列就不说了。当然以太宗的手段不会凉了那些帮李唐打天下人的心,挑几个跟随他打天下没助他登基的进去安抚人心。

凌烟阁名义上是纪念对大唐功臣其实就是为助李世民登上皇位的人而建

凌烟阁功臣是怎么排名的为什么李世民要这样排名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是唐朝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排的,排完的下半年,张亮与侯君集造反被杀。

排名应该是按照当时的“官职”排的,但是会有排名解释不通。

我找了一份贞观十七年对这二十四功臣的诏书;

自古皇王,褒崇勋德,既勒铭于钟鼎,又图形于丹青。是以甘露良佐,麟阁着其美建武功臣,云台纪其迹司徒赵国公无忌,故司空、扬州都督、河间元王孝恭,故司空、莱国成公如晦,故司空、相州都督、太子太师、郑国文贞公征,司空、梁国公玄龄,开府仪同三司、尚书右仆射、申国公士康,开府仪同三司、鄂国公敬德,特进、卫国公靖,特进、宋国公瑀,故辅国大将军、扬州都督、褒忠壮公志玄,辅国大将军、夔国公弘基,故尚书左仆射、蒋忠公通,故陕东道行台右仆射、郧节公开山,故荆州都督、该襄公柴绍,故荆州都督、郑襄公顺德,洛州都督、郧国公张亮,光禄大夫、吏部尚书、陈国公侯君集,故左晓卫大将军、郑襄公张公谨,左领军大将军、卢国公程知节,故礼部尚书、永兴文懿公虞世南,故户部尚书、渝襄公刘政会,光禄大夫、户部尚书、营国公唐俭,光禄大夫、兵部尚书、英国公绩,故徐州都督、胡壮公秦叔宝等,或材推栋梁,谋献经远,绸缪帷帐,经纶霸图或学综经籍,德范光茂,隐犯同致,忠镜日闻;或竭力义旗,委质藩邸,一心表节,百战标奇;或受娠庙堂,辟土方面,重氛载廓,王略遐宣。并契阔屯夷,劬劳师旅。赞景业于草昧,冀淳化于隆平。茂绩殊勋,冠冕列辟;昌言直道,牢笼摺绅。宜酌故实,弘兹令典,可并图画于凌烟阁。庶念功之怀,无谢于前载;旌贤之义,贻于后昆。

前面加“故”的,在这一年是去世的状态,死后会得到赠官,且一般会远远高于生前真正职务。所以房玄龄的位置要低于杜如晦。

司徒赵国公长孙无忌,

故司空、扬州都督、河间元王李孝恭(去世)

故司空、莱国成公如晦(去世)

故司空、相州都督、太子太师、郑国文贞公魏征(去世)

司空、梁国公玄龄,

开府仪同三司、尚书右仆射、申国公高士康,

开府仪同三司、鄂国公尉迟敬德,

特进、卫国公李靖,

特进、宋国公萧瑀,

故辅国大将军、扬州都督、褒国公段志玄(去世)

辅国大将军、夔国公刘弘基,

故尚书左仆射、蒋国公屈突通(去世)

故陕东道行台右仆射、郧节公殷开山(去世)

故荆州都督、谯襄公柴绍(去世)

故荆州都督、邳襄公顺德(去世)

洛州都督、郧国公张亮,

光禄大夫、吏部尚书、陈国公侯君集,

故左晓卫大将军、襄公张公谨(去世)

左领军大将军、卢国公程知节,

故礼部尚书、永兴文懿公虞世南(去世)

故户部尚书、渝襄公刘政会(去世)

光禄大夫、户部尚书、营国公唐俭,

光禄大夫、兵部尚书、英国公李绩,

故徐州都督、胡壮公秦叔宝(去世)。

隋朝时期,三公是“太尉、司徒、司空”正一品,三公次序分先后。所以虚衔为司徒的长孙无忌排第一,后面几个司空,因死者为大,房玄龄就是最后了。

开府仪同三司,文散官,从一品。郡王与国公也是从一品

基本上以上二十四人,除开虞世南这个永兴县公是从二品外,都是国公从一品。

特进,这是文散官正二品。

辅国大将军,武散官正二品。

左右仆射,光禄大夫大都督十六卫上将军,都是从二品。

六部尚书、十六卫大将军中都督,正三品。

唐朝初年,六部尚书、中书令、门下侍中,中书侍郎、门下侍郎等职官都是正三品。准确的说正三品以上的一品、二品对应的官职,勋爵都是虚衔,实际上可以等同于从二品。

如果是这样解释,这个名单能通顺很多。

为什么唐朝凌烟阁画像二十四功臣中有背着身,看不到脸的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是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二月二十八日,唐太宗为纪念当初一同打天下的诸多功臣而命阎立本图画的二十四功臣画像,随后被悬挂在凌烟阁,以供纪念。其中历史更迭,阎立本的原作早就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目前留存的,是宋朝画院待诏冯兴所作的摹本,并且也只有十八副了,少了杜如晦、褚遂良、程知节、刘政会、徐世绩、高士廉六人的画像。

其中,有一些是画像并不是正常情况下的以面示人,而是背部朝人,头部只露出一点。我个人认为,这并不是唐太宗不喜欢他们,而是阎立本的一个艺术表现形式而已。

背对人的,有开国猛将,入京首功——夔国公刘弘基;隋室贵臣,唐朝义夫——蒋国公屈突通;出身寒贱,外恭内诡——郧国公张亮;摧凶克敌,恃宠矜功——陈国公侯君集;高祖旧臣,举义殊功——邢国公刘政会。不管他们后来的结局如何,这些人,在阎立本作画的时候与唐太宗大都是君臣相得,功绩显赫的开国元勋,因此不可能存在说是因为他们后来的污点而故意画成那样,阎立本大师还没有那么能掐会算。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为何秦琼只能甘居末席侯君集还能赫然在列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军人最大的荣耀就是生前封侯拜相,死后青史留名,从燕昭王黄金台拜将乐毅到汉高祖拜将坛封韩信,能够在万千将士面前得到皇帝的拜将,这是军人毕生所求。而在死后能够享受到东汉“云台二十八将”、唐朝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等受世代供奉待遇,更是军人们可望不可及的心愿。

那凌烟阁功臣是怎么排名的那?侯君集为什么会在秦琼前面那?

侯君集,唐太宗身为藩王时的旧部,在玄武门之变中立下大功,事后被封左卫将军、潞国公,赐邑千户,与尉迟敬德一样封国公的仅有的两名武将之一。贞观四年,作为李靖的副手征讨吐谷浑,建言“应该趁着敌人为发现之前,轻装简从,快速急进,不给敌人逃跑的机会。”李靖采纳其建议,之后打破吐谷浑而凯旋,在高昌阻断西域贸易的时候出兵消灭高昌,在消灭高昌的战役中,因私取宫中财宝被人告发,帅军刚回到长安即被下狱问罪,虽被岑文本上疏解救但常心怀怨念,在李承乾被废太子之位后,与太子一起合谋造反,贞观十七年被处死。
秦琼,山东人士,以勇武著称,好接济江湖人士,人称“小孟尝”,从张须陀攻打叛军,后张须陀战死转投裴仁基,又随裴仁基降李密,李密待之甚厚,王世充败李密,转投王世充,因王世充阴险狡诈,转投李世民,与太宗一起破宋金刚、平刘黑闼、败窦建德,贞观十二年病逝。

通过两者简历对比,我们不难看出,侯君集的主要贡献是在唐朝建国之后,尤其是唐太宗在位时期。秦叔宝的主要事迹是唐朝在统一天下的过程中,这时战争主要是为唐高祖打的。

侯君集从开始就是李世民的部下,而秦叔宝曾经却跟随过那么多的主人,古人有句话说“烈女不嫁二夫,忠臣不事二主”,天下第一猛将吕布因是“三姓家奴”使曹操不敢用,秦琼有频繁换主子的前科,李世民给他的待遇算是合情合理了。
秦琼因勇武和义气得到更多人认可,尤其是在和尉迟敬德给李世民守门之后,更是被后世奉成门神。成神以后的秦琼在历史上的名声水涨船高,可在跟随李世民的日子里却无大建树,能排进凌烟阁已经算很高的荣誉了,位置靠后也是理所应当。

唐太宗为什么要把24位功臣的画像放在凌烟阁

这个题目让我想起:来自中国的原火箭队球星姚明入选2016届奈史密斯篮球名人堂这件事。对于,在世界最顶级的篮球荣誉中能够占有一席之地,那必定是做出巨大的贡献的。同理而论,在中国历朝历代,有一些不忘旧恩的皇帝,在夺取江山后,会论功封赏,对一些开国元勋还会“金榜题名”永载史册。比如,宋理宗昭勋阁二十四功臣、清高宗紫光阁五十功臣等。而在其中比较著名的有三个:分别是汉宣帝麒麟阁十一功臣,麒麟阁位于汉朝宫廷的未央宫之中,它类似于皇家档案馆的性质,用于藏历代记载资料和秘密历史文件。麒麟阁放置十一名功臣图像以示纪念和表扬,包括霍光、张安世、苏武等。

二是东汉光武皇帝刘秀的云台二十八将,云台阁是汉宫中高台,汉光武帝时用作召集群臣议事之所。他死后,由其子刘庄继位。三年后,刘庄在云台阁命人画了帮助刘秀一统天下、重兴汉室中功劳最大、能力最强的二十八名将的图像。当时列入云台阁功臣录的标准很公平、公开、公正,除了功劳出众以外,只要和皇室有亲戚关系的都没被列入。最后一个就是我们今天的主题,也可能是最有名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贞观十七年,唐太宗为怀念一同打天下的诸多功臣,命阎立本在凌烟阁内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这就是《二十四功臣图》 。

凌烟阁原为皇宫内三清殿旁的一个不起眼的小楼,阁中分为三层:最内一层所画为功高宰辅;中间一层所画为功高王侯;最外一层所画则为次第功臣。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比例皆真人大小,画像均面北而立,唐太宗时常前往怀旧。如果说,唐太宗搞了个功臣图主要是为了怀念旧人,那就大错特错了。他主要还是为了收买人心,平衡各个势力,凝心聚力,也是为了向天下传达一个理念,我李世民是个感恩的人,跟着我干,好处会有的,我吃肉,绝不让你们喝汤。而且,在凌烟阁上的二十四功臣选择上,李世民是费了一些脑筋的,其中有一半曾经或者后来是自己的政敌,但唐太宗以宽容的气度仍然将他们请上了凌烟阁,这不得不承认李世民的宽容和大度。经过李世民的一番操作,这在当时,引起了轰动。李贺在《南园十三首》诗云“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想想,作为文人武将,哪一个人没有想法,哪一个不想出将入相,名留青史。看来,李世民不愧为善于用人的明君。

李靖是大唐战神,他在凌烟阁中的排名为何不前不后

李靖是唐朝名将,在当时是唯一可以和李世民媲美军功的人物。为唐朝的建立和对突厥、吐谷浑的作战都立下汗马功劳。在贞观十七年,唐太宗李世民为功臣在凌烟阁画像时,他被排在第八位。为什么作为当时唐朝军队中战功最大的将领只排在第八位呢?

凌烟阁功臣并非按照功劳大小排序的

贞观十七年,唐太宗李世民有感于功臣老去,追忆往事。于是他选择了从太原起兵以来为大唐立下功勋的二十四位功臣,让当时的著名画家阎立本将这些功臣绘图于凌烟阁,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由此而来。

但是这二十四功臣并非我们想象中按照功劳大小排名的功劳簿。而是由李世民圈定二十四人名单之后,按照当时(贞观十七年)这些人的官职大小来进行排名的。所以才会出现我们常见的房玄龄的排名在魏征和杜如晦之下,秦琼这位“名人”排名倒数第一,李勣这位几乎可以李靖齐名的将领只排名倒数第二的情况。

李靖的排名合理吗?

也正是因为按照贞观十七年的官职高低来决定排名的这一总原则。所以李靖排名第八位,这一排名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属于什么地位呢?李靖的这一排名合理吗?

首先,李靖这一排名并不低,按照当时的分类来看,李靖属于第一批次的功臣,即功勋最高的宰辅之臣。第二批次则是功高王侯的大臣,第三批次则属于其他功臣。我们可以看出这也说明李靖的这个排名属于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地位最高的一类,足以证明李靖的排名其实不低。

其次,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不是“云台二十八将”,这不是武将排名,所以文武功臣都算上,李靖还真不一定就要排名靠前。排名在李靖之前的七人中,长孙无忌、杜如晦、魏征、房玄龄甚至包括尉迟敬德的名气和地位都不会比李靖小。李孝恭是宗室,而且是郡王爵位,更重要的是李孝恭一直是作为李靖的主帅的身份领兵,虽然具体的指挥权在李靖手中,但是每次两人一同出征主帅都是李孝恭,副帅是李靖。总不能让主帅李孝恭排名在副帅李靖之下吧?唯一可能名气上小一些的是排名第六的高士廉,但是高士廉的确在确定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前一年就已经加授开府仪同三司(获得了位同三司的政治待遇),而李靖直到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确定之后的贞观十八年才被加授开府仪同三司。

李靖不能算李世民的嫡系

在刚才提到的官职高低这一总原则之外,还有一个决定排名或者说决定官职高低的重要因素就是是否是李世民的嫡系。毕竟李世民身为皇帝,他的嫡系自然会官职高一些,在排名的时候自然能够占到一些便宜。

早年的李靖与李世民家族是相互为敌的,李渊父子在太原筹备起兵的时候,身为李渊下属的李靖甚至化装出逃,准备到江州向隋炀帝杨广告密。结果在长安被攻占长安的李渊俘虏,随后李靖才归降李渊,并被李世民招入麾下。

但是李靖跟随李世民的时间并不长,在击败王世充之后,李世民开始失去统兵作战的机会。而李靖因为军事才能突出,也逐步开始取得李渊的信任。随后李渊将李靖作为最倚重的军事将领来使用,每次都让李孝恭作为主帅,李靖作为副帅行使指挥权,两人合作平定南方,为大唐帝国开创立下汗马功劳。

平定南方之后,李靖被北调灵州负责防御突厥。而这一时期基本上是李世民和大哥太子李建成争夺储位的时期。一贯喜欢明哲保身的李靖在这场争斗中基本上保持中立,两边都不站队,这就导致李世民虽然欣赏李靖的才华,但是他也不可能真正成为李世民的嫡系,只不过李靖卓越的军事才华让李世民不得不重用他。而李靖也的确用消灭东突厥和击溃吐谷浑来回报李世民的信任。

正因为李靖在玄武门事变中的保持中立,所以他没有真正成为李世民的心腹,所以即便他的军事能力非常出色,也可以说是李世民之外,大唐军中功勋最高的将领,比排名在他之前的李孝恭和尉迟敬德这两位武将强不止一个档次,但是李靖也没法在官职上更进一步,只能接受第八位的排名。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