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白【中国现代考古学家】_考古_北京大学_考古学

宿白简介

宿白(1922~2018),中国现代考古学家。

辽宁省沈阳市人。

1922年8月3日生。

1944年北京大学史学系毕业。

1948年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研究生肄业,并任职于该所考古学研究室。

1952年任教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教研室,兼教研室副主任。

1978年任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1979年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学术委员。

同年被选为中国考古学会常务理事。

1983年任北京大学考古系主任,兼该校学术委员。

同年任文化部国家文物委员会委员。

1951年宿白曾主持河南禹县白沙水库墓群的发掘。

1958年主持河北邯郸涧沟齐村龙山-商周遗址的发掘。

又曾多次主持北京大学石窟寺遗迹的考古实习,对响堂山石窟、敦煌石窟、龙门石窟和新疆拜城克孜尔石窟都作过测绘或部分测绘、记录和研究。

1959年参加对西藏文物的调查。

其主要学术成果是,运用类型学方法,对魏晋南北朝隋唐墓葬作过全面的分区分期研究,从而为研究这一时期墓葬制度的演变、等级制度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奠定了基础;他结合文献记载,对这个时期城市遗址作了系统的研究。

对当时都城格局的发展、演变,提出了创见。

对宋元考古作过若干专题研究,其中《白沙宋墓》(1957)一书,体现了在研究方法上将文献考据与考古实物相结合,是宋元考古学的重要著作。

在佛教考古方面,用考古学的方法来研究中国石窟寺遗迹。

近年来曾先后访问过日本、法国和伊朗等国,进行考古方面的学术交流。

1983年任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客座教授,讲授中国佛教考古学。

宿白的主要学术论著还有:《北魏洛阳城与北邙陵墓》、《西安地区唐墓壁画的布局和内容》、《隋唐城址类型初探》、《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敦煌》、《南宋的雕版印刷》、《居庸关过街塔考稿》、《云冈石窟分期试论》、《敦煌早期洞窟杂考》、《大金武州山石窟寺碑的发现与研究》、《新疆克孜尔部分洞窟的分期》和《赵城金藏与弘法藏》等。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