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本汉【瑞典汉学家,音韵学家,文字学家】_汉语_音韵学_中国

高本汉简介

高本汉( Karlgren, Klas Bernhard Johannes ;1889~1978),瑞典汉学家,音韵学家,文字学家。

生于瑞典延雪平。

1909年毕业于乌普萨拉大学。

1909~1912年在中国从事汉语方言调查。

1915年获得博士学位。

1918年任哥德堡大学远东语言文化教授,1931~1936年任校长。

1936~1959年任远东考古博物馆馆长。

1956~1964年任皇家文史考古研究院院长。

1954~1959年间曾任瑞典人文科学院院长。

高本汉治学涉及中国古代文化的诸方面,如青铜器断代、汉藏语比较、中国文字、上古汉语音韵学和形态学、中古汉语音韵、汉语方言等领域,著述宏富而多创见。

他把历史比较语言学与方言研究同清代学者的成就结合起来,开创了汉语音韵学研究的新纪元。

早年利用汉语方言调查材料,写成《中国音韵学研究》一书,在中国引起极大反响,1936年由赵元任、罗常培、李方桂译成中文。

以后高本汉又进而研究上古音,陆续写了《分析字典》、《诗经研究》等书。

后来研究金文、甲骨文,于1940年发表《汉语文字》。

后期比较重要的著作有《汉语音韵史纲要》,为多年学术成果的总结。

高本汉最大的贡献是把印欧比较语言学的构拟古音形式的方法介绍到中国,使汉语音韵学除分类外,在拟音上有了一套合适的方法和方便的工具。

除音韵学著作外,他还论述过古汉语语法、文字结构、假借字、字源学等。

高本汉是外国学者中能直接阅读古汉语文献的少数人之一。

与音韵学相比,他在其他方面的成就要逊色得多。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