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大丈夫:孟子的个人资料_孟子_孔子

风云人物本文相关内容:孟子 孔子

春秋大丈夫:孟子的个人资料

1,与孔子蛮像的:

  • 小时候爹爹死了,单亲妈妈带大;
  • 夫妻关系都一般,据说都有休妻的念头;
  • 都办过学,孟子26岁,在老家邹,办了“子思学院”;
  • 都周游各国,孔子55岁开始,走了13年,12个国家;孟子66岁开始,走了5年7个国;走了一圈回来都名声大震,收到礼遇。
  • 政治上,都不太得志;
  • 最后归属都是回老家修书,孔子修春秋、写十翼,孟子编“孟子”;
  • 后代都是非常危险的单传,孔子单传到第八代孔谦,生了三个孩子:孔腾、孔树、孔鲋;孟子一直单传33代到孟浩然。
  • 人生中,都有一个人不对付,孔子是阳虎,孟子这边是淳于髡

2,与孔子不太相同的

  • 孟子没有做过官,在稷下学宫,有大夫级别而已;孔子当过曲阜公安局局长
  • 孟子没有吃过苦,最多受过委屈。孔子有陈蔡之厄,还有在郑州丧家之犬的遭遇
  • 孟子的学生规模比孔子少一个数量级,几百的样子。
  • 孟子的脾气比较耿,喜欢辩论(怼)

3,有两点蛮奇怪的,

  • 与庄子没见上一面,他们都先后去过大梁(开封)
  • 他一直呆在稷下学宫,当时田氏齐国与秦国等一堆乱七八糟的事儿,除了齐国差点灭燕国这件事,齐宣王问了他一句,孟子几乎没有任何参与。而当时的张仪、苏秦、吴起、惠施、商鞅,都是叱咤风云的。


如下是年表

1岁:公元前390年,周安王12年,生于邹马鞍山西麓之凫村。(比商鞅小5岁)

-389年,阴晋之战,魏吴起5万打50万胜秦惠公。西河郡守,子夏(魏文侯,西河之学)。

-386 田为齐侯(田氏代“姜齐”)

4岁:丧父,受母三迁、断机之教

-381年,楚悼王去世楚肃王即位,吴起车裂,灭贵族70余家。变法失败。年59岁;

十五岁:公元前375年,周烈王元年。

-374年,田齐桓公弑兄田剡为田齐桓公,开始建立“稷下学宫”

-369年,庄子出生于宋蒙城【比庄子大21岁!】

22岁:公元前368年,周显王元年;孟子赴鲁游学,受业于子思之门人。

-357年田齐桓公(田午)à田因齐继位,是为齐威王(邹忌为相,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

26岁:孟子归邹创办子思书院。

-353年,周显王十六年。赵败魏于桂陵(齐用孙膑围魏救赵)

-356年,秦孝公,任命商鞅【39岁】为左庶长,在秦国国内实行第一次变法

-350年,迁都咸阳,第二次变法

43岁:稷下学宫二十年

-347年,孟子因齐威王招文学游说之士,第一次由邹到齐临淄稷下学宫。

孟子在齐与匡章交游。

45岁:被淳于髡讥讽,二人进行了有关于“礼”的辩论。

47岁:被齐人讥讽,孟子以“我无官守”、“我无言责”而自解。

马陵之战,齐田忌用孙膑之计大败魏军,庞涓自杀。

-341 庄子 魏国见惠施

-338年,秦孝公去世,太子驷即位(秦惠王)商鞅车裂灭门,年57岁

55岁,匡章为将败秦军

57岁:苏秦合纵六国,于洹水歃血为盟。

59岁:孟子拥楹而叹。

-339年,楚威王欲相庄子

秦惠王相张仪(苏秦为纵,张仪为横,横则秦帝,纵则楚王,所在国重,所去国轻)齐湣王恨张仪

63岁:母逝,三年之丧

孟母仙逝,孟子以卿大夫之礼葬母于鲁。

66岁:丧满返齐。游历5年,宋、薛、邹、任、鲁、滕、魏(大梁)

惠施相大梁,庄子

67岁:闻宋王将行王政,故离齐到宋宋偃王。

与宋大夫戴盈之论废“关市之征”行什一之税受阻。

滕文公(当时尚为世子)过宋见孟子,孟子与之“道性善,言必称尧舜”。

与宋勾践论游说之道。孟子接受宋王七十镒黄金馈赠离宋;

过薛,接受五十镒黄金馈赠作戒备之用。(田婴)

归于邹,正值邹鲁发生冲突,孟子答邹穆公之问。

屋庐子由任至邹问“礼与食孰重”?孟子到任见季任。

与曹交论“人皆可以为尧舜”。

滕文公派然友到邹问葬礼,孟子答三年之丧。

68岁:六国皆称王,惟赵不称。

鲁平公初执位,因用孟子得意高足乐正克为政,孟子至鲁,遭臧仓反对,不遇鲁侯而归邹。

孟子在鲁时曾与浩生不害论“乐正子何人也?”孟子反对鲁使兵家慎子为将。

孟子由鲁归邹后,在十月之前至滕,“馆于上宫”。

孟子在滕对滕文公详细阐明“仁政”主张行井田、什一之税,以及小国事大国的主张。

孟子在滕与农学家许行之徒陈相辩论,主张“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在此前后,孟子答公孙丑“不耕而食”之问。滕更学于孟子,挟贵而问。

70岁:孟子离滕到魏大梁(开封)

周慎靓(jìng)王元年。

-320年 齐威王à田辟彊即位,是为齐宣王

-322年 ,为了秦国的利益,张仪去魏国接替惠施(被逐楚又宋)担任国相,魏惠王不肯。-319 公孙衍后惠施【十个命题,庄子老乡】继续为相。

惠施于庄子“鱼之乐”

梁惠王问孟子:“亦将有利吾国乎?”孟子论“仁义”,反对法家,也反对纵横家以“利”游说诸侯;

与景春的对话,讥公孙衍、张仪为“妾妇之道”;

与白圭辩论,说白圭二十税一为善治水为“以邻为壑”;

与周霄论“古之君子仕乎?”

71岁:-319年。自范反齐,稷下学宫7年 卿大夫

梁惠王卒,子襄王嗣位。

与襄王论“天下定于一”;孟子对襄王不满,离魏,“自范之齐”,经平陆,与其大夫孔距心辩论;

齐相储子派人给孟子送礼。孟子到齐都临淄,居稷下学宫,齐宣王给予“卿大夫”的职位。宣王问“齐桓晋文之事”,孟子大谈“仁政”。

72岁:魏、赵、韩、燕、楚五国合纵攻秦,不胜而归。孟子在齐与宣王多次论政,大论仁政主张,如论“贵戚之卿”与“异姓之卿”,论“君臣关系”,论“尚贤”,论是否“毁明堂”,论“乐”等。孟子与弟子公孙丑论“四十不动心”和“善养浩然之气”;与王子垫论“士何事”。

秦惠王八年(-317年),张仪再次游说魏襄王退出合纵盟约,臣事秦国

73岁:滕文公卒。孟子由齐赴滕。吊滕文公之丧,归齐后又吊公行子之子丧。乐正克从王之齐,孟子责之。匡章问“陈仲子岂不廉士?”,孟子非之。

74岁:燕王哙将国家“禅让给相国子之。沈同私问”燕可伐与,孟子答“可”,齐宣王派匡章伐燕,孟子非之。

75岁:齐宣王派匡章伐燕,胜之。齐宣王问孟子可否取燕。

76岁: -314周赧王元年。

燕内战,匡章伐燕,杀燕王哙和子之。齐取燕,齐宣王问孟子,诸侯欲干涉,该怎么办?孟子主张“置君而后去之”,齐宣王不采纳孟子的意见。

-313年,荀子出生赵国(后在稷下学宫三为祭酒)

齐宣王召见孟子,孟子称病不朝,出吊东郭氏,宣王使人到孟子居处探病,孟子又宿景丑氏府。

-312年, 庄子死妻,鼓盆而歌,惠施吊之

78岁:三宿归邹,著书,5年

燕人叛齐后,齐宣王叹“甚惭孟子”,齐臣陈贾为齐宣王辩护。

齐宣王欲给孟子一所房子和万钟的俸禄,被孟子拒绝。淳于髡讽刺孟子,说他官在三卿之中,而名誉和功业都没有建立,怎么能离开齐国呢?孟子离齐之际,不过问开棠邑仓廪以救济饥民之事。孟子在归途中,于齐之西南边昼邑城连住三宿,希望齐宣王能派人来挽留他,齐宣王终未派人来挽留,他才毅然离去。孟子离齐后悲叹:“天未欲平治天下”。

离齐归邹途中经宋牛轻,与宋桎会于石丘。归邹前在休停留,归邹后知其政治主张不会被诸侯采用,不复出游。

孟子在邹与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设问答,著《孟子》

秦惠王—秦武王

80岁,-310年,张仪出逃魏国为相,次年死

84岁:患恶疾,坚持著书。

85岁:(BC305)孟子卒

301 齐宣王—田地 (齐愍王)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