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的昆阳之战与李世民的虎牢之战哪个水平更高为什么?昆阳大战为什么是历史上最有名、最神奇的大战_刘秀_王莽_昆阳

本文目录

  • 刘秀的昆阳之战与李世民的虎牢之战哪个水平更高为什么
  • 昆阳大战为什么是历史上最有名、最神奇的大战
  • 昆阳之战兵力50:1,刘秀如何以弱胜强
  • 汉光武帝刘秀为何被称为“位面之子”,昆阳之战究竟有多玄幻
  • 刘秀昆阳之战,有名的以少胜多,为何很少有人关注
  • 历史的真相如何,昆阳之战中刘秀是否使用了传说中的陨石术
  • “昆阳之战”中,新莽42万大军为何不敌刘秀2万大军
  • 昆阳之战真正统帅不是刘秀吗
  • 汉光武帝刘秀是如何在昆阳之战中,以不到两万的兵力破四十二万敌军的

刘秀的昆阳之战与李世民的虎牢之战哪个水平更高为什么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应该是昆阳之战。

虎牢之战对手窦建德太弱,是农民军,李世民胜之不武。

但昆阳之战的王莽十万大军则是正规军。

当时王莽派遣10万大军在大司空王邑、大司徒王寻率领下,攻打绿林军。

他们实力强大,压迫刘秀9000人退入昆阳(今河南禹县西北)。

当时绿林将领认为王莽军力强大,昆阳肯定守不住,必须撤退。

但刘秀认为昆阳是坚城,如果放弃这里撤退,结果只有更惨。

所以,昆阳守军拼死守城,王邑、王寻的兵力虽多,一时间难以攻陷这座坚城。

僵持半个月后,王邑、王寻的士兵很疲惫,士气大降。

这边,刘秀同骠骑大将军宗佻、五威将军李轶乘夜出城,赴定陵县、郾县调集援兵,后有步兵、骑兵一万七千精兵赴援昆阳。

其实,就算刘秀和昆阳汉军相加,也不过2万6000人,王莽则有10万大军(一说6万),双方相差太远。

然而,刘秀这一万多人非常精锐,第一战就胜利,斩杀王莽军队1000多人。

这场胜利无关大局,但鼓舞了时期。

随后,刘秀出奇兵,使用3000精兵,迂回到敌军的侧后,偷渡昆水(今河南叶县辉河),向王邑大本营发起猛烈的攻击。

这种情况下,对军事不太了解的大司空王邑很轻敌,同大司徒王寻一起,仅仅率领1万多人出战。

在他们看来,1万多人打垮3000人,应该没有任何问题。

为了防止还有其他部队偷袭,大司空王邑下令其他部队一律不许擅自出兵,违者斩首。

结果,双方交战,刘秀的3000精兵带着胜利的势头猛攻过来,锐不可当。

王莽这1万多军队士气低落,竟然抵抗不住,很快向后溃败。

混战中,大司徒王寻被斩杀,大司空王邑部队则四散奔逃。

而其余王莽数万大军,因为有大司空王邑不得处长的命令,只是固守营盘。

见王莽军大败,刘秀部队士气极高,全线猛攻。而昆阳守军看到城外元军获胜,也出城夹击。

王莽军队实力低落,主帅大司空王邑又不知去向,最终全军崩溃。

王莽军大乱,余下军队兵力虽还有绝对优势,却无心恋战,纷纷夺路逃命,互相践踏,积尸遍野。此时突然大风飞瓦,暴雨如注,滍水暴涨,王莽军万余人涉水被淹死,滍水为之不流。

此战,王莽军大败,由此一蹶不振,直到被刘秀攻破长安,王莽被杀,新朝灭亡。

由于刘秀以2万多人击溃10万敌人,对方还是正规军,并非草寇,很多人认为刘秀是开了外挂操作的。

昆阳大战为什么是历史上最有名、最神奇的大战

昆阳大战,指篡汉自立的王莽的新朝42万大军与刘秀所率之2万更始起义军在昆阳(今河南叶县一带)进行的一场战略决战。最终2万义军以少胜多,取得战役的决定性胜利。

此役胜因如下:义军民心所向,王莽暴政尽失人心;义军坚守昆阳,战略战术得当,英勇作战,最后采取斩首行动捣毁敌军指挥部,使敌军群龙无首,不战自败。

昆阳之战创造出2万击败42万的奇迹,不仅青史留名,意义更是非凡:此战是刘秀击败王莽的关键一战,为日后建东汉奠定了基础。明代大儒王夫之高度评价:“昆阳之战,光武(刘秀)威震天下,王业之兴肇此矣!”一代伟人毛泽东对此役评价亦很高。

昆阳之战兵力50:1,刘秀如何以弱胜强

史载;根据昆阳之战的双方实力来看,敌对双方在昆阳地区投入的总兵力约50比1,一方面是胸有成竹志在必得,一方面是犹如惊弓之鸟。大战一触即发,而刘秀毫无胜算。

众所周知;昆阳之战号称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最为典型的以弱胜强案例。我们知道昆阳之战是影响中国古代战争史的一大壮举,但以弱胜强的真实情况,却不是你所想象的那样。真相往往令人匪夷所思。为了镇压起义队伍,王莽任命司空王邑、司徒王寻为主帅,调遣天下精锐大军,集兵43万余众,对外宣称百万大军,王莽大军以排山倒海之势,涌向昆阳之地。而此时昆阳城内守城的汉军兵力数量不过数千人,昆阳城留守的汉军主管王凤由于胆小如鼠,主动向王莽投降,在遭到敌军拒绝之后,城内守军惶惶不可终日。刘秀无力抗衡,所以出城请求支援。

午夜时分,刘秀率领一支小分队,悄悄溜出了昆阳城,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杀入王莽大军的中军大帐。敌军猝不及防,刘秀夜探敌营成功。于是他们快马加鞭赶到定陵和郾城,把绿林军的全部家底都开赴到昆阳阵地。昆阳城小,但屡攻不下,几天之后,刘秀所率增援的绿林军悉数抵达昆阳城外。刘秀组成千人敢死队,在距离敌人千米之外一马排开,伺机冲锋敌人大营。敌方见对刘秀人少得可怜,压根就没有把他们当一回事。刘秀利用敌军立足未稳之机,一马当先带领敢死队杀入敌军大营,直奔敌军主帅王寻、王邑中军主帐一路掩杀奔袭。在敌军主帅王寻尚未清楚是什么情况的时候,脑袋就以及搬家了。而绿林军的大队人马也随后杀到,直袭敌人的阵地。

此时;昆阳城内的王凤、王常也下令打开城门,城内守军倾巢而出,前后围歼敌军。此时此刻,四海龙王应刘秀之邀,也火速赶来助刘秀一臂之力。顷刻间,狂风呼啸,电闪雷鸣,大雨倾盆而下。而王莽大军见中军大营阵乱,二位主帅亦被诛杀,大军顿时乱作一锅粥,疯狂溃逃,再也不听指挥了,四散狂奔,就这样,刘秀带领敢死队于千军万马中,取敌军主帅首级,如入无人之境。

史书记载;莽兵大溃,走者相腾践,伏尸百余里,再加上天公作美,突然之间狂风暴雨、惊雷震天、飞沙走石、江河暴涨。结果就是那百万大军,奔逃一停、踩死一停、淹死一停、杀死一停。

对于这一场战役的成功而言,不可缺少的是一个核心人物,这个领导人物就是这支队伍的灵魂支柱。刘秀就是这样一个具有灵魂的领军人物。在昆阳战役中,刘秀凭借其非常冷静的头脑审时度势,及时分析敌我双方的军事态势,思索正确的战术谋略。还有就是民心所向,王莽执政的一方由于残暴,所以没有民众的支持率,自古以来都是得民心者得天下。以至于,昆阳战役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更促使自己日后走向帝王之位奠定了基础。


站在女性的观点追忆历史、了解历史,感受截然不同的一种历史解读情怀。

每天和你分享有价值的历史观点!请你留步给予关注,点赞,点评,转发,您的支持就是我的原始动力!爱你们……

汉光武帝刘秀为何被称为“位面之子”,昆阳之战究竟有多玄幻

昆阳之战是王莽建立的“新朝”走向灭亡的关键一战。

此战两万汉军对阵四十二万新军,且在没有地利依托的情况下,最终取得全胜,这样的战例在历史上也是很罕见的。

因此许多人就给这场战役添加了一些神话色彩,其实昆阳之战新军战败,是由多种原因综合之下造成的。

下面就同大家一起分析,看看刘秀在这场战役之中,究竟起到了什么作用。

第一、王莽新政不得人心

王莽篡汉之后,为了解决西汉末年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自上而下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本质上就是一个儒生的王莽,试图通过恢复周朝时的制度,来解决汉朝发生的问题。

但他没有想过的是,几百年前周的灭亡,就是因为那一套制度无法适应社会发展,已经不合时宜了。

土地改革将土地全部收归国有,触犯了官僚大地主的利益,受到抵制;

禁止奴仆买卖,使得失地农民连卖身为奴这最后一条活路都没有了,受到百姓的抵制;

废除五铢钱禁止高利贷,将天下商人都给得罪了;

为了复古,将上下官制名称改了个遍,甚至将周围异族名字连同首领封号都给改了,使得周边原本臣服的少数民族离心离德。

在这些改革遇到阻力的时候,一根筋的王莽没有选择徐徐图之,而是采用高压手段,强行推行新政。

这样一路“莽”过去,自然落得一地鸡毛,几乎所有的人都开始对他的统治产生质疑。

这种情况下,他从贫民中征发的42万大军,军队士气如何,可想而知。

第二、新军内部隐患极大

昆阳之战新军的核心,是王莽设立的“统帅部”是大司空王邑和司徒王寻领导。

下设“总参谋部”,征调当时所谓精通63家兵法之人,这种设置还是很有现代军队风格的。

但是主帅王邑之前的战绩多少扑灭小股叛军,未指挥过大兵团作战。

而参谋部中的参谋们,确实都是熟读兵书,说起作战头头是道,但也都是嘴炮无敌的纸上谈兵之辈。

统帅部中已是隐患重重,指挥的部队也好不到哪儿去。

42万大军是由各州郡自选精兵,由郡守亲自率领汇聚而成。

此时新政已经搞得天怒人怨,带兵而来的将领自然各怀心思。

这种军队打打顺风仗可以,如果进攻受挫,就会出现各种隐患。

第三、刘秀指挥得当

在战役初期,汉军统帅王凤等一干将领,看到敌军势大内心异常胆怯。

此时身为偏将的刘秀站了出来,告诉大家如果不坚守,最终会被各个击破,反正都是死,还不如战斗到底。

一番利害陈述,最终鼓舞起了军心士气。

又定下破敌之策,利用昆阳攻防战疲惫新军,自己跳到外线,到各地调集兵马,里应外合一举破敌。

定计之后,刘秀带领十二人,到达定陵、郾城等地调集兵马,回援昆阳。

刘秀回到昆阳战场时,新军因为久攻昆阳不下,已是兵无战心。

已经料到这种情况的刘秀,每战身先士卒,取得多次胜利,又“宛城援兵将至”恐吓新军,进一步打击新军士气。

最后利用王邑对自己的轻视,抓住他巡视阵地的时机,率领三千敢死队,将王邑中军打垮击杀了王寻。

本就缺乏斗志的新军各路部队,看到主帅战败,争先恐后逃离战场,昆阳守军打开城门里应外合,新军彻底崩溃。

这场战役的胜利,与刘秀面对强敌仍旧能够沉着冷静,性格坚韧不拔,胸有韬略的领袖气质是分不开的。

也正是这一战,为他以后走向权利顶峰,建立东汉王朝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王莽失去天下人心,自己军队不稳,加上刘秀的高水平发挥,造就了这场已2万破40万的经典战例。

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刘秀只是抓住了这次机会,证明了自己。

(汉光武帝刘秀)
以上只是一点个人浅见,大家如有异议,欢迎留言共同讨论!

刘秀昆阳之战,有名的以少胜多,为何很少有人关注

光武帝的成名之战:昆阳之战

刘秀是东汉王朝创建者。新莽末南阳蔡阳人,字文叔。早年参加绿林起义军。公元23年昆阳之战,率部大败莽军。公元25年在鄗(今河北柏乡北)称帝,建元建武。统一全国,建都洛阳(今河南洛阳东)。即位后,采取休养生息政策,以“柔道”治国,多次下诏释放、禁止残害奴婢,减免徭赋,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后世将其统治期间称为“光武中兴”。在位33年,庙号世祖。

一、昆阳之战是根据战场双方态势,运用谋虑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昆阳之战是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列举的中国历史上“双方强弱不同,弱者先让一步,后发制人,因而战胜“的著名战例之一。之后,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再度提及昆阳之战,“主观指导的正确与否影响到优势劣势和主动被动的变化,关于强大之军打败仗,弱小之军打胜仗的历史事实,中外历史上这类事情是多得很的。……新汉昆阳之战,都是以少击众、以劣势对优势而获胜“。其名气及战略意义绝不亚于曹操和袁绍之间的“官渡之战”。

二、光武帝刘秀低调谦和,具有武德。刘秀即皇帝位后,“退功臣而进文吏,戢弓矢而散马牛,虽道未方古,斯亦止戈之武焉。”皇太子曾经问他攻战的事,光武帝说:“过去卫灵公向孔子问列阵用兵的事,孔子不回答他。这些事不是你所能知道的。”

综合看昆阳之战虽然是历史上以少胜多,具有战略决定意义的经典战例。但是光武帝刘秀具有武德,即位后厌恶战争,很少宣传战功,又大力提拔文官,谨慎治国理政。所以很少有人知道或者关注昆阳之战。这也是我十分敬佩光武帝刘秀的原因。(参考《后汉书》)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必删)

历史的真相如何,昆阳之战中刘秀是否使用了传说中的陨石术

刘秀是历史上东汉的建立者,曾励精图治从而开创了“光武中兴”,作为君王他能够做到宽宏大度、平易谦和,成为被后人敬仰的“明君”。不过,长期以来,很多网友和历史爱好者热衷于调侃刘秀为“位面之子”,这是因为他每每遇到危机却都有如神助,化解了一次又一次危难,尤其是在“昆阳之战”中,刘秀以区区万人对阵42万大军,本是一场没有悬念的战争,未料想却有天降陨石砸向敌营。这是史官为了给刘秀贴金还是真的“天降正义”呢?

为什么在众多起义军中,王莽偏偏就派42万大军来攻打刘秀呢?这得要从刘秀阵营派系说起。

刘秀所在的阵营有两大势力,一个是刘秀的大哥刘演领导的南阳军,一个是王匡、王凤领导的绿林军。绿林军推举刘秀的族弟刘玄为帝,建立了更始政权。坐在洛阳的王莽一听有人复汉,立刻坐不住了。毕竟其他的起义军还没有称帝,所谓“枪打出头鸟”,王莽由此把镇压的重点放到刘秀所在的阵营这边。

王莽在洛阳磨刀霍霍,准备倾全国兵力一举歼灭更始政权。一切准备就绪,王莽调集的42万大军由王邑带领,浩浩荡荡杀向昆阳,向外宣称百万大军。

昆阳的汉军只有不到9千人,守城的主将王匡并不想战,去给王邑请降书。可是王邑根本看不上他,不仅把请降的使者杀了挂在大营上,还说道:百万之师,所过当灭,今屠此城,蹀血而进,前歌后舞,顾不快耶!

守将王匡只能彻底断了投降的念头,试图弃城逃跑。刘秀赶到后,以“合兵尚能取胜、分散势难保全”为由,说服了众将守城,刘秀则趁夜带13骑前往附近城池求援。

第二天,王邑对昆阳发起进攻,刘秀率援军赶来。刘秀亲率千余精锐冲入敌军,反复冲杀,主帅亲自上阵冲杀,属下士气大增,新莽军死伤无数,新莽政权土崩瓦解。

至于传说中的陨石,显然并没有这种事情。可以想象一下:两军交战,近身肉搏中,天上突然冒出一颗着火的大石头,而且这个大石头还偏偏对刘秀军没有伤害。新莽军甲士:你们怎么没有受伤,妖术啊;刘秀军甲士:那你不看看我的主帅是谁,“位面之子”啊。这么一来,刘秀的形象立马上升到深不可测的高度,恐怕凭这些传言,也能将对手吓个半死了吧!

关于陨石这个传说,是后人为了给刘秀增加神秘色彩的臆想。关于刘秀的神秘传说还有很多,像《赤付文》中:刘秀发兵捕不道,卯金修德为天子。这首歇后语直接表明刘秀将登上皇帝宝座,事实也证明了。还有,刘秀要渡滹沱河,本来融化的河面,当刘秀踩上去就开始结冰了。凡此等等,不一而足。

实际上,陨石没有出现在昆阳之战时,却出现在昆阳之战前一天的夜里。《后汉书 光武帝纪第一上》:(王)寻、(王)邑自以为功在漏刻。意气甚逸。夜有流星坠营中,昼有云如坏山,当营而陨,不及地尺而散,吏士皆厌伏。看得出来,后人为了神话刘秀,巧妙的借用了大战前一日的“异象”,大大增加了刘秀的神秘色彩。

刘秀的成功并非源自“位面之子”。

人们对刘秀的看法是“运气太好”,一个只会种地的乡下小子,前期靠大哥,后期一路捡兵。不过,分析起来,这些却又运气的成分,但纵观刘秀一生,其成功也绝非偶然。这里分析有三个原因。

一是个人武艺极高。

刘秀是个名副其实的马上皇帝,每次冲锋刘秀都在最前线。在最早起义的时候,起义军马匹不足,刘秀甚至骑牛上战场。

从昆阳之战中就能看出,刘秀敢于率领13骑出城找救兵,说明其武力确实不低。13骑面对42万人的军队,就是遇到小股斥候都能被消灭,但刘秀毫发未伤,还成功找来救兵。一天未休息,又带领1千人冲击敌军,反复冲杀,士气大涨。之后又率三千勇士迂回敌军,大破莽军。这一系列作为,没有高强的武力早就让大军吞没了。

二是大义和隐忍。

刘秀并不是一介莽夫,他年少时曾去长安的太学里面学《尚书》。在那个时代,也算是很高的文凭了。光武帝的大志求学时就已暴露,他说: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这是刘秀太学学习时所写,展示了自己的人生理想。

起义后,刘秀带领军队纪律严明,对百姓更是秋毫不犯。爱护士兵,对手下将领更是护短。史载,刘秀看见一个伤兵没有穿鞋,他便自己的鞋脱下给伤兵换上。

昆阳之战后,更始帝刘玄便把功高盖主的刘演杀了。刘秀得知大哥死去,痛苦欲绝,几天不下水饭。问其手下军师现在起兵攻打刘玄几成胜率,军师说不到三成。刘秀便放下兵权,前去负荆请罪,刘玄到也没好意思杀他。没了兵权的刘秀便在家蛰伏着,终于等到机会,刘玄让他前去河北招抚。刘秀到了河北安顿下来,他从前的部将便都来投他。后又对谋害他大哥的凶手朱鲔不计前嫌,让他投降。这也正是刘秀的魅力所在。

三是极高的军事才能。

昆阳之战平王朗、三征隗嚣这些战役,都能看出刘秀的军事才能。刘秀到达信都之后势力扩大,于是便向一直追杀他的王朗进攻。先攻邯郸,久攻不下,刘秀便领大军佯攻巨鹿,后领精锐进攻王朗的老巢邯郸,邯郸的内应从城内开门,一举攻下邯郸,王朗被杀。

三征隗嚣中七员大将过不了的陇山,刘秀一到,陇山防线就破了。就是这么神奇。如果刘秀不是皇帝,那一定是一员悍将。

刘秀可谓是打遍天涯南北,先是王莽,打王朗,平铜马,灭赤眉,杀刘永。这些战役都有着刘秀的影子,真正算的上是一位“马上皇帝”!

明末思想家王夫之评价刘秀:“光武之得天下,较高帝而尤难!三代而下,取天下者,唯光武独焉,而宋太祖其次。自三代而下,唯光武允冠百王诶。光武之神武不可测也”

太祖则说刘秀“十年不鸣,一鸣惊人”,“白手起家,创建了一个新的王朝”,是封建社会里“最有学问、最会打仗、最会用人的皇帝”。

总的来说,刘秀能够成功靠的绝不是运气,能将分裂的九州再次统一,充分证明了自己的能力和魄力。同时,刘秀也是为数不多不杀将领的开国皇帝,更是主张文治天下,其时名臣云集,骁将雨聚,君臣同心,始艰危,终克定。就凭这些,刘秀也是一位真正善待百姓、爱惜良才的好皇帝。

“昆阳之战”中,新莽42万大军为何不敌刘秀2万大军

外戚王莽篡权后,对国家实行暴虐的统治,弄得民不聊生。各地纷纷起义反对王莽政权,起义军拥立了汉朝宗室刘玄为更始帝与新莽政权争战。

公元23年,双方在昆阳一线对峙。当时新莽方面有42万兵力,而坚守昆阳的汉军只有一万多人。昆阳城被围得水泄不通,莽军一天到晚不停地向城内射箭,如同下大雨一般。里面的军民连出门打水和上厕所都得头顶着门板以防流矢。由于担忧寡不敌众,守将主动向新莽军投降。而莽军首领认为一定要亲自屠城,才够威风。竟不接受汉军的请降!

城内军民眼看末日不远,个个惶惶不可终日,几近崩溃了。刘秀站出来号召大家,要同仇敌忾,不能气馁散伙、被敌各个击破!刘秀又率少数骑兵冲出包围向外求援!城内军民意识到,只有坚守待援,才有活路。不久刘秀带回了援军。不过只有区区3000士兵,和城里守军加起来,还不足两万。这样的局面,昆阳之战再打下去,从人数上讲,似乎输赢立判了。

莽军统帅王邑与王寻,得知刘秀回援时,仅带领一万的兵马前去迎战。刘秀一马当先,率轻骑斩杀了莽军一千多人,汉军受到鼓舞,又连胜几阵。莽军的气势顿衰。刘秀为稳住城内人心,假说宛城的十万绿林汉军已经得胜,即日前来支援。他把消息写在信上,射进城内,还有意散落几份到莽军中间。莽军议论纷纷,一个弹丸昆阳城才一万多人,打了一个月都打不下来。再加上十万援兵,只怕要落败了,自此,军心开始动摇。

刘秀分析莽军的情形,锁定了敌军关键部位,开始攻击。他组织敢死队冲向敌营。王邑、王寻轻敌,只带领了一万人抵挡。还下令其它各营,没有命令不准擅自发动。结果一万莽军被刘秀打成了落花流水,王寻被杀。其他各部,乱作一团,只作了观众。刘秀军如蛟龙入海,越战越勇。城内的军民见势杀出,里应外合。莽军主力本是被强征来的耕夫,早就反对王莽暴政。这下大部分都不战而逃。败走时,被淹死踩死者不计其数。王邑带着千余残兵渡过滍河逃到洛阳去了。就这样二万不到的汉军一举击溃了42万莽军。缴获的物资堆积如山,汉军花了一个多月才搬运完。

“昆阳之战”中,新莽42万大军为何不敌刘秀2万大军?

1.当时,反抗王莽暴政是天下大势,符合民众的愿望和要求。汉军得到民众的拥护和支持,这是昆阳之战中起义军最终取得胜利根本。

2.军事上,起义军坚守昆阳牵制敌人。再调集兵力,积极反攻的正确做法,迟滞了王邑军的行动。不断地消耗了它的实力,逐渐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

3.起义军敢于拼杀,士气高昂,又善于利用新莽军的弱点,进行攻心打击和军事进攻双管齐下,摧毁了敌人的意志,积小胜为大胜。

4.义军善于把握战机,选择新军“龙头”为首要进攻目标,将其一举捣掉。使得敌军群龙无首,陷入了混乱的境地。

昆阳之战是中国古代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聚歼了王莽赖以维持统治的主力部队,为起义军进军洛阳、长安,推翻新莽统治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昆阳之战真正统帅不是刘秀吗

昆阳之战的真正的统帅就是刘秀,既然是提到“真正”二字,就不能按照谁官阶大,军衔高谁就是真正的统帅,真正的统帅就是军队的灵魂,就是军队的核心,意思就是大家都认为他的战略方针准确,并按照他的战略方针去做,显获得最终的胜利。

很明显,昆阳里的王匡不是,他没有主导这场战争,更没有主导这场战争的胜利。刘秀才是,也是这场战争让他套上了主角的光环。也奠定了他以后的地位,包括众将领心目的地位。

就说到这里,谢谢邀请,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太极云飞扬,有粉必回,有问必答。

汉光武帝刘秀是如何在昆阳之战中,以不到两万的兵力破四十二万敌军的

昆阳之战,莽军主帅王邑率四十二万人号称百万大军将八千更始汉军团团围困在了昆阳,昆阳危在旦夕,关键时刻,汉军的太常偏将军刘秀自告奋勇,与骠骑大将军宗佻、武威将军李秩领十三骑突出重围,去附近的定陵、郾城求来近万援军,前往昆阳,

六月初一日,刘秀援军迫近昆阳城下,就在这个溽暑难当、皓月横空的夏夜,大家终于看到了他们此生最震撼的、噩梦般的场面——

但见昆阳城下,莽军联营百里,营火冲天灼地,空气闷热欲炸,夹杂着恐怖的战云,压的所有人都喘不过气来,更别说冲过去了。

这么多官兵,就算站着让我们砍,也得砍得虚脱啊,不如算了,咱们回去吧,就当此番是昆阳一日游,咱们看看美景,看看这震撼的的军营场面,回去给小孩吹吹牛逼,那也不错啊……

刘秀怒了:人可以战死,不可以吓死,咱们来都来了还吓跑了,以后还怎么在道上混?于是自请为先锋,愿率步骑千余人,前去打头阵。诸将闻言又是安心又是欢喜,连说那好哇刘将军你赶紧的,我们在后面掩护你。

刘秀大笑一声:谢谢你们全家人啊,我去也!

于是,这扭转乾坤的一千多人,一往无前的朝昆阳城方向奔去,并在离敌营仅四五里的地方紧急刹车,布下阵势,向百万莽军挑战。

百万雄师又如何,虽亿万人,吾往矣!

昆阳大战,正式步入高潮。

另外一边,王邑正攻城攻到兴起,忽闻汉军有一支千余人的援军从后迫近而来,不由大怪:千余对百万,那是一比一千的悬殊比例,这就是传说中的救兵?太搞笑了吧?不对,他们肯定是来试探的,那好,老夫就陪他们玩玩儿吧!

于是王邑玩性大发,随便派了数千人,前去调戏刘秀。

然而王邑想错了,刘秀天之骄子,岂是能轻易调戏之人,他见莽军到来,二话不说,扬剑拍马,带着亲兵队直入莽阵,连斩数人,往来冲杀,欲寻其主将斩之,以震慑敌胆。莽将见刘秀等人如此勇武,大惊失色,心想这帮贼匪明知我军有百万之众都敢主动攻击,还意气如此之盛,可见其后必有伏兵,引我上当,我才不上当,于是大笑道:“不过千人,此亦称寇?不足血吾刃,兄弟们撤!”说完拨马就逃,莽军士卒见主将都跑了那还打个屁啊,赶紧跑,唯恐逃之不及。

刘秀得势不饶人,乃率精骑狂突直追,莽军骑兵全跑完了,掉队的步兵乃全数被屠杀,刘秀本人竟也亲自斩首数十级。援军诸将在后早已看傻了,这是他们从前所认识的田舍郎、弱书生刘秀么?怎么可能呢?观此勇力,古之项羽李广,不过如此,他何时练的此等高超武艺?原来是真人不露相么?忙马后炮的大拍马屁道:“刘将军平生,见小敌怯,今见大敌勇,甚可怪也,且复居前。请助将军!”

其实这有啥好奇怪的,遇到小的敌人便玩命,这不过是匹夫之勇;而如刘秀韩信荆轲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养锋隐忍,孤胆柔肠,这才是大勇若怯,这才是大智大勇。特别是刘秀经小长安惨败之后,亲友多丧,故用兵持重,最惧阴沟翻船;而如今既入汪洋,乘风破浪,又何畏之?况且,莽军攻城日久、师老疲敝,早无战心,又不知援兵虚实,自然一触即溃;刘秀等人则初来乍到、锐气正盛,以重甲飞骑,杀一群溃逃步兵,又何需什么高超武艺?而诸将也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所以战心顿起,都想冲上去也斩些首级来领功,故纷纷请战,士气大震,刘秀见此也信心倍增,因为这说明:

第一:汉军的战斗意志总算在他的努力下高涨起来了,只要肯战,敢战,事情就好办。

冷兵器战争比之现代战争,更强调精神力量的作用。所以运动会可以友谊第一比赛第二,而面对战争,你死第一我活第二,最重要的还是比拼战斗意志。法国军事家福煦元帅在《战争原则》中就说:胜利等于意志。战争就是意志力的较量。

第二: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刘秀这个小小的太常偏将军,已俨然成为这支汉军的实际统帅。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关键时刻敢站出来的就是老大。而有了老大,有了统一号令,又有了战斗意志,这场艰险至极、且变数甚多的战争,才有可能逆转胜。

于是刘秀当仁不让,发号施令:“我自率部复进,诸部共乘之,可击其部署未定、措手无及也!大丈夫杀敌建功,囊收王侯将相,就在此日!”

诸将闻言,胆气愈壮,勇力倍增,乃人人思奋,个个争先,随着刘秀一路杀将过去,马踏数营,所向披靡,莽军大乱退却,又被斩首千余级。汉军连战连胜,士气飙达最高点。

就这样一直杀到晚上,汉军越杀越起劲,刘秀却说累了不打了,于是占了一个莽军外围军营驻扎下来,加固工事,严守不出,杀牛宰羊,以飨士卒。明日再来一场你死我活的大战。

另外一边莽营方面,王邑本欲诱敌深入,将这近万汉军引入中军阵中围而歼之,以扬城外莽军之威,而震城内汉军之胆。没想到刘秀见好就收,竟不陪他继续玩儿下去,他顿觉失落犹疑、颇为踟蹰,想要再派兵攻营吧,又见天色已晚,贸然出击恐怕也讨不到啥便宜,更怕这近万汉军背后还有伏兵,不然刘秀这美须眉的书生咋会突然变得这么猛,明显就是诱我,王邑想来想去,觉得还是持重一些好,乃命令诸营自守,不得妄动,有什么事儿明日再做理会。

刘秀现在明白了,王邑虽坐拥百万雄兵,财大气粗,其实貌勇狠而内怯,大概正因为太想胜,所以怕输不敢冒险,持重过头了,这是个机会。

于是刘秀心头一转,计上心来。这一条计,来自宛城。

原来,王邑大军在围困昆阳城时,汉军主力也在围攻南阳郡首府宛城,且已攻了五个多月,宛城中早已断粮,军民饿的都快发疯,疯的都快要人吃人了,可援兵迟迟未至,终于,宛城守将岑彭绝望了,王邑坐拥百万雄师,却全跑去死磕昆阳,连一兵一卒也不肯先发来救宛,我等的命难道如此不值钱么?这何等让人心寒?于是,岑彭以全城百姓安危计,劝说南阳副太守严说放弃无谓的挣扎,举城降汉。汉军主帅刘縯以岑彭为忠义能吏,力劝更始帝刘玄赦其性命,收为部下。从时间上来看,汉军入宛三天后,刘秀援军才杀至昆阳城下。

不过,由于古代信息落后,昆阳方面汉莽两边,都对这个重要消息一无所知。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在战场上,无所谓真假,真就是假,假就是真,只看你肯不肯信、应不应信。

所以,刘秀连夜伪造了一堆书信,信云“宛下兵到”。然后把手下王霸叫了过来。

王霸是刘秀攻略颍川时新收的小弟,字元伯,后来的“云台二十八将”有他一席之地,民间传说此人有一张“雪夜梅花脸”,也就是黑脸上长满了白色的麻子,像个烧饼。

当然,正史中的王霸很聪明,不但不烧饼,而且精通律令、有胆有识。一次,王霸被敌军所围,乱箭都射进他酒杯里了,他竟安坐无惧,指挥若定,从容击破敌军,很有些大将风范。

而刘秀给王霸的任务就是,要他率领一百名弓箭手,都在箭上绑了书信,摸到昆阳城下往里乱射,故意射的准的自然会被城中汉军所拾,故意射不准的掉下城去,那就送给莽军看看吧!

王霸依命而行,很快,这些“传单”就在敌我双方中爆发出巨大效用,城内汉军欢声雷动、唱歌跳舞,城外莽军则气急败坏、如丧考妣,尤其是王邑和他的副帅王寻,两个人简直气飞了!身为新莽之重臣名将,持一把必胜王牌,举全国精兵南下,旬月未破昆阳小城不说,还让贼兵好整以暇攻破宛城大郡,抽手援救昆阳而来。这可叫他们把颜面往哪里搁哟!

第二天,汉军饱餐早饭已毕,刘秀从汉军中精选敢死士三千,亲自率领,迂回到了昆阳城西,然后强行淌过昆水,直冲临水之王邑中军坚阵,欲斩其首脑,瘫痪其指挥系统,然后大军压上,内外夹击,一日内破它百万雄师。

之所以绕到城西,是因为昆水与滍川都是自西向东流,这样汉军从西往东攻,正可与即将爆发之洪水合成一气,一举冲垮莽营,而不会殃及到自己。

而经过昨日之连番大胜,将士们的热血已经完全沸腾,烧开冒烟儿了,他们已决意跟随刘秀,赴汤蹈火,不惧百死,以成滔天大功,皆入水疾奔,齐声大呼:“一人不惧死兮,十人不能当;百人不惧死兮,千人不能当;万人不惧死兮,鬼神流涕不能当!汉军不惧死兮,横行天下无可当!”

我们看到,刘秀的另一可怕之处在于,他能把先锋带头作用发挥到极致,再施以言语之感染,从而将其个人英雄主义带动起全军集体英雄主义。所以说每个军事家,都是优秀的心理专家;而每一个成功的领袖,也都是出色的政治宣传家与军事鼓动家,甚至——洗脑专家,他们能轻易影响、改变手下民众、军队(甚至敌人)的心理状态。刘秀、项羽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们一个内敛,一个外放,但都能力敌万夫,。

此时,王邑的中军营内,约有一万余人,都是他亲自从长安选来的禁军精锐以及副帅王寻在洛阳剿匪司令总部的百战悍卒,远非它营之郡县民兵可比。区区刘秀小儿,但以商贾稼穑闻名,论打仗远不如他哥,前次不过偶有小胜,便得意忘形,敢领三千贼寇前来挑战,真是井中小蛙不识大海,林中小鸟敢笑鲲鹏,螳臂当车不自量力。这对于自号绝世名将的王邑来说,简直就是不可容忍的天大笑话,于是他再申前令,命诸营按部毋得动,以免抢了他这帮长安嫡系部队的功劳,诸营将士既受命不可插手,也乐得袖手旁观,他们本来就是从各地被临时调拨到王邑麾下的,平常就备受歧视多遭辱骂,如今正好看戏。

就这么会儿功夫,三千死士已顺利淌过昆水,刘秀立马河畔,看着王邑在对面中军望楼上施施然的发号施令,听着己方将士震耳欲聋的齐声呼喊,他心中明白,关键的时刻到了,此次旷世大战已浓缩于此役,三千对一万,胜则天下姓刘,败则乱世无休,兄弟们,上啊!

汉军三千死士也明白拼死的时候到了,乃奋勇争先,一路直冲向莽军主阵。莽军副帅、大司徒(相当于丞相)王寻见汉军勇猛,也知此乃决战时刻,遂亲率所部精锐前来拦截,他要亲自给刘秀这黄毛小儿上一堂军事实践课,免费教学,无需交钱,纳命即可。

狭路相逢勇者胜,擒贼还得先擒王,刘秀乃大吼一声挥军猛杀,一条直线朝王寻麾盖处冲去,王寻终于尝到了托大的苦果,一不留神竟被汉军骑兵冲到跟前乱刀砍死,首级送给刘秀领赏,刘秀大喜,乃将其挂在马头示威,大官果然头大,挂着就是威风!

勇敢是勇敢者的通行者,懦弱是懦弱者的墓志铭。刚才还威风凛凛的上公、新莽帝国的第三号大人物,转眼竟成了人家的马头装饰品,这个打击对莽军上下的战心无疑是致命的,就连主帅王邑,竟也被吓了一头冷汗,心想面子事小、小命事大,赶紧传令,让周围诸营前来救援中军。

迟了,一切都迟了,因为就在此时,第二波致命打击,又接踵而至,打得莽军晕头转向,鼻青脸肿,乱做一锅杂烩汤。

原来,城内王凤等人听得城外喊杀连天,又见王邑中军大乱,不由狂喜,遂率众开城,鼓噪而出,李秩和宗佻率领的其余援军也开始发动总攻,中外合势,内外夹攻,震呼之声,惊天动地,一气杀的莽军各营落花流水。这些天来,王凤他们龟缩挨打,早已憋了一肚子的闷气恶气,如今形势逆转,正好趁着此时一泄而出,这可真是神清气爽海阔天空。

现在王邑那个自以为绝妙无比的临水围城阵,终于显露出了它脆弱而又傻逼的一面。明明百万大军,却拥塞于二水一城之间的狭长地域,平日虽然无忧,可一旦遭到两面挤压,则进退失据,顺境转逆,再怎么兵多将广武器先进,那也是施展不开,只能任人鱼肉。何况莽军大多是从各州郡仓促募集来的乌合之众,既未经训练,又少经战阵,对上级长官与新莽王朝也没有什么忠诚度,不过是当兵吃饭罢了,又何必那么拼命?

于是,曾经鼎盛一时、骇人无比的莽军阵容,很快就变得如菜市场一般混乱可笑了。但见昆阳城下,成排的云车被冲出城的汉军推倒,上面人降落下来,摔成各种形状的尸体,惨不忍睹,莽军各营的各级将校们忙嘶吼着命令士卒上前抵挡,一片乱糟糟的各自为战,根本没有多少人听令前往救援中军。

嗟夫,昆阳之战,罄天下于一役,旷千古而一快,真好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历史大戏,大幕尚未拉下,舞台已被血水淹没。

而就在这一片鲜血围城之中,却有一座铁塔巨汉,骑在四马大车之上,口发怪声,挥鞭指挥着数千的虎豹豺狼、熊罴犀象,径自朝刘秀三千汉军反扑过去,正是莽军的秘密武器巨毋霸。望楼上王邑见到,大喜,忙一跃而起,推开鼓士,亲自擂鼓而呼道:“诸军仍可按部勿动,且观巨毋霸将军扬威!”亲兵们也一同大呼,声震昆阳之野。

巨毋霸见自己成为了战场的焦点,越发觉得得意,手中狂舞一支长鞭,上下翻飞,将冲在最前面的十几名汉兵打落尘埃,鲜血在沙尘中飞溅,引得猛兽们暴跳狂吼,兽性大发,见人就扑将上去,又撕又咬,搞得满地都是残肢断臂、头滚肠流。

一时间,嚼碎骨肉的声音、以及刺激难闻的血腥味,充斥弥漫在战场上,弄得人毛骨悚然、泛恶欲吐。

汉军们的喊杀声凝固了,倒不是他们怕死,只是大家从来没见过这个,一时难以接受,遂纷纷缓缓后退,不敢上前;莽军士卒见状,则不由又鼓起战心,纷纷为巨毋霸喝彩。巨毋霸在喝彩声中得意的拍打着毛茸茸的胸脯,跺脚震地,仰天长啸,有如上古魔神蚩尤降世。

刘秀见此嘿然一笑:“莽寇竟有此马戏团献丑耶?”乃拉弓成满月,觑个仔细,然后大吼一声“中!”利箭破空而去,正中巨毋霸左眼,巨毋霸大怒,竟硬生生连箭带着眼球拔出眼眶,血流了满脸狰狞兀自不顾,直驾车如飞而来,刘秀只得摇摇头再发一箭,正中那拉车左马之脖颈,左马立时毙命,扯的其他三匹马一齐翻倒,整座大车轰然倾覆,将可怜的巨毋霸死死压住夹成了一个汉堡包,只露出一个头来,狂吼几声不动了。

汉军见此,齐声欢呼,皆收刀枪取弓箭,引射猛兽,射的不亦乐乎,直将战场当成了狩猎场。而那些野兽失了驯兽员巨毋霸,又被汉军的箭雨所伤,乃一个个掉转头朝莽军冲了过去。

这下惨了,人打了败仗还能组织起来有序撤退,野兽败了却不懂这些,只会发足狂奔,最可怕是居前那群巨大的犀牛野象,兽蹄过处,如踩虫豸,冲得莽军阵脚大乱,一眼望去,到处是瞎跑乱转的莽军士卒,他们哀号,他们惨叫,他们自相践踏,死的到处都是。王邑这才发现,带群野兽来打仗是多蠢的事情,但事已至此,他也只得一声长叹,命传令兵鸣金收兵,并令严尤、陈茂二将率所部精锐殿后,掩护诸部先撤离昆阳,汉军城内加城外总共也不到两万人,就算再勇再牛,那也追杀不了百万雄师,只要留得青山在,以后就还有大把烧柴的机会。

但是很可惜,王邑他们再也没机会了,正如刘秀战前所预测——即使汉军不杀他们,老天也要杀他们了。

是的,暴风雨来了,来的又快又猛,仿佛就在一瞬间,飓风呼啸而来,卷出乌云,天地陡然变色,爆出道道闪电,绽出声声霹雳,一时雷鸣炸响,怒吼号叫,震耳欲聋,转眼又化作倾盆暴雨,如注而下。城内外的屋瓦、帐篷、旗帜,乃至砖土、车件、残尸、肉块,全都飞卷起来,在风雨雷电中旋转飘舞,舞出生命之殇,伴唱着喊杀声、惨叫声、跑步声、欢呼声、擂鼓声、钲鸣声、车滚声、马嘶声、狼嚎声、狮吼声、飞沙走石声、树木摧折声,以及刀剑相击的叮铛声、箭矢破空的呼啸声,交杂乱响,有如恶魔的灵歌,魔音摧耳,所有人心志皆狂,只不过莽军是在疯狂的逃命,汉军是在疯狂的追杀,而猛兽却是在疯狂的惊窜、发抖,抖的比小猫咪还要可怜。

见此噩梦般的情景,严尤在一片混乱中悲愤的大喊:“打雷了,下雨快收衣服!”

他真的疯了。

而正在这电闪雷鸣之中,但见刘秀一跃而起,连跑带跳上到王邑丢弃的莽军中军望楼上,将手中长剑直指向苍穹,大吼道:“去,上天助我,尽屠百万,光复汉室,功成此役!”那一刻被电光照亮的他的身姿,刺裂风雨,吞吐星汉,堪称历史最帅背影,如今两千载岁月已过,而其颠倒众生之华彩,依稀可见。

诸将见状皆浩叹:好一个刘秀,真太会来事儿啦!

但更来事儿的还在后面,由于雨越下越大,水位暴涨,竟使得从前昆阳城北那浅浅的一湾滍川,涨成了一条汹涌狂暴的洪流,洪流满溢上来,竟没过平地数尺之高,人兽一旦接近,马上便被吸卷进去,冲到无影无踪。但莽军已陷入了集体无意识的恐慌之中,他们一个个被推挤着掉入汹涌的洪水之中,随波逐流,听天由命。

英国军事理论家富勒曾说:“把已经溃败的敌军,投掷在尚未溃败的敌军头上,这是使后者组织崩溃和士气瓦解的最有效的方法。所以胜利者要不断攻击前进,保持对敌人的压力,一直把敌人压迫到彻底崩溃。”群体心理学又告诉我们,恐慌是可以传染的,所以溃败也是可以传染的,不仅可以传染,还可放大,放到无限大,就会裹挟住每一个可怜的个体,奔向死亡不复还。

待王邑等人也率所部轻骑逃到滍川边,数以万计的莽军浮尸已将整个河道阻塞。但为了活命,他们也来不及哭吊痛悔,赶紧一路踏着自己兄弟们的尸体,狼狈往洛阳方向逃去——没想到这条珍贵的求生通道,竟是被数不尽的战友生命铺就而成。

王邑一夜之间狂奔数百里,直到精疲力竭才停下马来,环顾四周,大军已死散殆尽,身边只留得残众长安精锐骑数千人。谁能想到,这有史以来最宏伟盛大的百万雄师,一日之间,就被糟蹋光了!想到这里,他再也忍不住心中悲愤,伏马恸哭,凄嚎不止:“百万大军,竟溃灭于数千贼寇之手,此天亡我王氏也!邑千古罪人,遗笑后世,万载不可复,实无颜苟活于世!今不待天子之诛,即自裁于此,以谢天下!”说完就要抹脖子,旁边幕僚们赶紧在旁劝住,说时下正乃朝廷用人之际,你是社稷重臣,万万不可自弃,且昆阳之败,乃时不我与,非战之罪也,您已经尽力了,还是听候天子处置吧。

劝了好半天,王邑这才恨恨收剑,准备上表谢罪不提。

其实昆阳之战,也真的很难怪王邑,凡古今天下用兵者中,能指挥二十万以上军队如臂指使的名将屈指可数,且不会用上脚趾头。而王邑这支军队,包括后勤人员足足有近百万,除了中军万余人是长安精锐,其他都是从各郡县中临时征来的民夫,其心不齐,其志各异,组织脆弱,凝聚力很差——人心散的,队伍当然不好带;兼又准备仓促,号令难以统一,结果关键时刻各自为战,难以配合;加之刘秀在最合适的时机发动了最有利的进攻,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的便宜,我看除非是白起韩信周亚夫再世,否则谁能抵挡的住这雷霆万钧的一击?

总之,王邑只是在错误的时间,碰上了错误的对手,古今很多读史者说他蠢,其实言重了,他只是聪明的没那么明显而已。

另外一边在昆阳,雨终于停了,战争结束了,阴暗的天空,暮色四起,隐隐约约中,只见方圆百里之内,死尸堆积如山,连绵起伏,随着闷湿的空气,散发出腐臭难闻的味道。

刘秀站在城头,不忍再看,闭上眼,整个世界仿佛在身边崩塌、陷落,回复到宇宙洪荒的最初状态,这是人间,也是修罗地狱。

天地不仁,苍生何苦?

城楼下,汉军正忙着搬运辎重车甲,哄抢珍宝财物,这一战他们获得了百万军资,当真是发达了,发到什么程度?据史书记载,是“不可胜算,举之连月不尽”,有些带不走只得在河边烧掉(多到要烧掉,可见其夸张。滍川后又称“烧车水”。)可以这么说,经此一役,更始政权已掌握了几乎全天下的军事资源,而莽军各郡主力则尽丧,各地豪杰乃纷纷起事,杀其牧守,割据一方,皆称将军,用汉年号以待诏命。

看来,昆阳一点爆发,导致星火燎原,旬月之间,遍于天下,王莽的覆灭只是时间问题了。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