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伦斯"是什么意思?历史上真有阿拉伯的劳伦斯_劳伦斯_阿拉伯_是一个

"劳伦斯"是什么意思

基本解释①戴维·赫伯特·劳伦斯(davidherbertlawrence,1885-1930)。英国作家。当过会计、雇员和教师。曾在国外漂泊十余年。写有长篇小说《儿子与情人》、《虹》、《恋爱中的女人》、《恰特莱夫人的情人》等。②欧内斯特·奥兰多·劳伦斯(ernestorlandolawrence,1901-1958)。美国物理学家。南达科他大学毕业。耶鲁大学博士。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美国全国科学院院士。从事加速器技术、核物理研究。创建磁共振加速器,为此获193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建成一系列回旋加速器,用以研究原子结构、元素嬗变,并用放射性治疗疾病。

历史上真有阿拉伯的劳伦斯

大卫·里恩的电影是典型的英国电影。不在于导演是英国人或者由英国出品,而是其中的人物。阿拉伯的劳伦斯上校,以及《桂河大桥》中的指挥官尼古尔森,都是最典型不过的英国人,有着旁人模仿不来的脾气。劳伦斯历史上真有其人,原是一名研究阿拉伯的学者。在战争中,劳伦斯穿起阿拉伯的服装,指挥着阿拉伯部落军队攻城略地,被当地人尊称为“圣者”。他在沙漠中对于异族文化的迷恋和献身,是一个奇迹。沙漠是一个远离现代文明的乌托邦,劳伦斯在那里被唤起的激情,包括被唤起的优越感,使我无法不想起《现代启示录》中那个在湄公河深处称王称霸的美国上校,尽管在世俗的眼光看来他们分属正邪两道。我认为将劳伦斯调离阿拉伯实在是一个明智的决定。战争结束了,劳伦斯在英国的乡间小镇重新成为凡人,最终像一个普通人一样死于车祸。劳伦斯带着50名阿拉伯人穿越尼福德沙漠,在即将到达目的地时,他发现一个年轻人掉了队,便执意要回去寻找。一个头目企图阻止他:“你带我们来这里是为了什么,为了你的自负吗?”当劳伦斯返身,终于从大漠中将奄奄一息的掉队者带回来时,一个圣者就此诞生。这一段是电影史上最精彩的画面,美国时代杂志曾经这样评论这一段摄影:“(宽银幕)就像一个极大的熔炉的门那样敞开着,观众全神贯注地盯着纯净的金子般的沙子熔化的闪光,盯住空旷、灿烂的无垠的苍茫,就像他们盯住上帝的眼睛一样。”只有在这样的镜头中,你才能理解劳伦斯救回掉队者这件事。劳伦斯像圣人一样驾云而来,他离开了自己在英国乡间世俗的生活,他离开了自己偶然的肉身,在战争造就的乌托邦中与一种伟大的精神不期而遇。抑或,劳伦斯在这一刻,就是那伟大的精神本身。从这个意义上,我必须再次强调将劳伦斯调离是一个英明的决定。在他的眼里,战争和别人的生命都是一个舞台,让他的献身精神得以展现的舞台。而他的献身,其实与生死无关。这个人物比指挥官尼古尔森更加纯粹,他的脾气是形而上的,尼古尔森所遇到的困境对劳伦斯而言,根本不存在。他的困境超越于国家民族与世俗的正义之上,他的困境其实就是和平,或者说是世俗的生活。一离开阿拉伯,劳伦斯就已经死了。那个驾着摩托在英国乡间遭遇车祸的人,只不过是劳伦斯陌生的肉身。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