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墨家具体是什么?为什么墨家思想不能被皇权接受_墨子_墨家_思想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墨家 墨子 墨家 思想

本文目录

  • 中国的墨家具体是什么
  • 为什么墨家思想不能被皇权接受
  • 现在还有墨家(墨子)吗做什么又到哪里去了
  • 中国历史上的墨家到底是个什么样的组织
  • 春秋时期的墨家主要思想主张是什么
  • 墨家文化的核心是什么如何理解
  • 墨子学说倡导什么核心思想为什么最深印象是“墨守成规”
  • 墨家的思想核心是什么
  • 如果中国历史上选择了独尊墨家,现在会是什么样的
  • 中国墨家,除了墨子之外,还有哪些重要的代表人物

中国的墨家具体是什么

谢谢邀请! 试答 (中国的墨家具体是什么?) 我认为:在空前繁荣的春秋战国文化中, 老子、孔子和诸子百家,是在我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期涌现出的中国文化!以思想、教育、法治、军事等方面为主张,推动着中国历史文化向前发展。在战国时期有许多思想家发表各自主张,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主要有墨子、孟子、荀子、庄子和韩非子。 墨子是墨家的创始人。他主张“兼爱”“非攻”,反对不义战争,希望人们互助互爱。是著名的思想家,墨子反对“厚葬”和殉葬,反对贵族以仗亲属关系取得官位,主张选用贤能人做官。墨子和他的学生生活都很简朴,墨家的思想代表着劳动人民的利益,对中国的历史文化思想影响颇深!并推进了中国历史文化向社会文明发展。

谢大家!

为什么墨家思想不能被皇权接受

墨家之所以能够产生和生存是因为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纷争,周王室势弱,没有一个核心力量,这才让墨家有了一个生存空间。当秦朝一统天下之后,墨家就没有生存空间了,包括历代王朝都对墨家进行打击,很多人觉得很奇怪,能攻城,能守城,能发明,能制造的墨家为什么会被接连打击。

我们来看一下墨家的观点你就知道为什么皇权看到墨家必须要打击。

一、墨家主张薄葬,推崇节俭

古代帝王都是很懂得享受的,真正很节俭的帝王是很少了。秦始皇的生活肯定也是奢侈的,像墨子那种苦行僧一样的生活,帝王和贵族是受不了的。秦始皇从即位开始就修陵,汉代很多皇帝也采用厚葬。墨家主张薄葬这些观点与帝王的需求是相冲突的,这让帝王很不爽。

二、墨家提倡身体力行

墨家以大禹为榜样,不管是巨子还是墨家的任何一个成员,他们都是身体力行的。这一点你想想看达官贵人,包括皇帝,他们能喜欢吗?皇帝和达官他更喜欢高高在上,一副指挥人的感觉,而不是力行。

三、墨家的观点与皇权相冲突

前面二点或许和儒家有点相近,只是比儒家严格一点,从理论上来说不该受到打击,但是为什么历代皇帝对墨家死命打击,主要因为墨家有这几个观点:

1、是故选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

这是墨家对天子的看法,天子是贤人选举出来的,这个和秦一统天下之后的家天下的理念是相冲突的。墨子这种观点更接近于现代的选举制度。你觉得皇帝能承受得了吗?

2、昔之圣王禹汤文武,兼爱天下之百姓,率以尊天事鬼,其利人多,故天福之,使立为天子,天下诸侯皆宾事之。暴王桀纣幽厉,兼恶天下之百姓,率以诟天侮鬼。其贼人多,故天祸之,使遂失其国家,身死为于天下僇,后世子孙毁之,至今不息。

这段话的大意就是如果皇帝能做到尊天事鬼,对老百姓有利,那天就会祝福他,立为天子。换句话说你皇帝不好好干,你就不能当天子了。这一点皇帝很难接受,皇帝只接受大臣对自己的忠心,怎么可能愿意接受别人说自己没有资格当天子。

3、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而不上同于天,则灾犹未去也。

这一条才是最致命的,墨子认为天下的老百姓忠于天子之外,还不够,还需要忠于天。这让皇帝受不了。因为皇帝认为自己就是天的代言人,特别是董仲舒的“天人三策”之后,皇帝更加神秘化。墨子这个观点实际上就是要求老百姓忠于天,而不是天子。

皇帝则认为自己是天的代言人,忠于自己就是忠于天,但是墨子认为这是不对的,最关键是忠于天,否则还会有灾难。

墨子这个观点等于和皇帝抢老百姓的忠心,这是历代皇帝不能忍受的,更不能让皇帝忍受的就是天说了什么,天满不满意的解释权在于——墨家的掌门人巨子。

这样发展下去会出现什么情况?类似欧州出现的神权高于皇权的局面。

如果当时不是秦始皇统一天下,而是墨家先强大起来开始控制诸侯国,那么中国的历史很可能走的是欧州的历史。

当秦始皇一统天下,墨家的生存空间就不见了。秦始皇认为自己就是天神,包括他因为船受阻就去伐光湘水神之山的树木,出海与海神决战等等。《史记》将刘邦神化为蛟龙转世,像汉武帝则被神话为其母怀孕梦日入怀。换句话说皇帝的逻辑就是自己就是有神性。人世间的神是由皇帝封的,而不是由其他人封的。这是最重要的一点。此时只存在一种选择,那就是墨家要和皇权争夺神的所有权,必须要决斗。墨家怎么可能是皇权的对手呢?皇权自然不可能让墨家发展起来,因为这种思想严重影响了皇权的稳定统治,最终被绞杀掉了,直到千年之后再现。

现在还有墨家(墨子)吗做什么又到哪里去了

关于墨家,在上个世纪九零年前后,有一期《飞碟探索》曾有人根据古籍记载发表过一篇文章,认为一些不明飞行物可能跟墨家学派的人有关,但他没有说引用的古籍书名,该文的作者说在汉朝前后的一个时期,墨家的思想是不被统治阶层认可的,并受其打压,有一批掌握当时可以说最先进技术的墨家学派的人隐逸了,至于为什么说不明飞行物与墨家有关,该文的作者也没说出让人信服的理由,在这里谨供参考。

中国历史上的墨家到底是个什么样的组织

墨家其实是很厉害的。我们现在普遍知道中华文化有两大主流,一是儒家,一是道家。但在先秦时代,真正能与儒家抗衡的并不是道家,而是墨家。当时就有“儒墨之徒盈天下”的说法。奔走在各国游说君主的不是儒徒就是墨徒,根本就没有道家什么事。也因如此,儒墨在那时并称为“显学”。

那么墨家究竟有什么精彩主张呢?主要有四点:一,兼爱。弘扬一种平等无差别的爱。二,非攻。要和平,不要战争。三,节用。凡事力求节俭。四,非命。人要靠自己,不要相信命运!

但这四点还不是墨学的精华。墨学的精华是创造了中国独一无二的逻辑学和科学。普遍上认为中国古代没有发展出思辩哲学和科学,这实际上大错特错。墨子的思辩哲学比古希腊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还要早,其丰富性也不比他们差。墨子提出了很多现代逻辑学的重要命题。比如假言、直言、推理、演绎、归纳等。这些都表现在《墨子》的《经上》《经下》等篇里。墨子的“辩学”与古印度的“因明学”,古希腊的“逻辑”,并称为世界三大逻辑学。

由于墨子是手工业者出身,他的许多学说以及发明都是从实践中来的。比如他制造了一只木头鸟,比鲁班的飞行时间还长。另外他还是个军事家,制造了很多守城器械。正是建立在这些发明创造的基础上,墨子成了一位科学理论家,比如他发现了小孔成像理论、光学理论八条,物理学的杠杆定律、力的定律,数学上的“圆”、“倍数”定律等。所以后世把墨子称之为“科圣”是名副其实的。

但非常遗憾的是,由于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墨子的学问渐渐式微,并最终淹没无闻。这一废黜就是2000多年。直到清朝,学者毕沅等人才重新把《墨子》整理出来,能够让人读懂。

《墨子》重新出世让学者们非常惊讶。对里面丰富的逻辑学知识和科学知识,给予崇高评价。曾国藩、梁启超、蔡元培、胡适、鲁迅、陈独秀等人都一致认为:倘若墨子的学说不被打入冷宫,中国的科学就会十分发达,汉朝以后的中国历史也绝对不会是这样!

墨子在当时把自己的徒弟300人组织起来,相互研究学问。在听说哪里发生了战争,这300人便紧急过去制止。墨家的宗旨是: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总而言之,墨家与儒家不一样,它是平民的学术团体,一切都站在老百姓的立场上来说话。这在先秦时代是极其难能可贵的。甚至极具超前性。

在今天,我觉得尤其需要弘扬墨子的平等博爱精神和科学创新精神!

春秋时期的墨家主要思想主张是什么

诸子百家中,谁才是侠义精神的鼻祖!应该是墨子老先生。

诸子百家中,他始终没有成为主流,但他的人生境界绝对不在其它圣贤之下,他的思想超越千年的时空,在今天看来也难能可贵,假如按照他的想法,人类铸剑为犁,或许还是有希望的。他最重要的思想是兼爱和非攻。

墨子,他是战国初期,鲁国人,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出身于平民,相传心灵手巧,做过车,守城的器械,木制的飞鸟。传说他的技术甚至超过公输盘,也就是木匠的祖师鲁班。

据说,他在物理和几何学等方面也有较高的成就,他重视实践,身体力行,思想中有朴素的唯物主义。

墨子的一生和孔子类似,都在为扶危济困的正义事业而忙碌,传说墨子终日奔劳,连把席子坐暖的功夫都没有。他日夜奔波不休,在各个诸侯国之间,不断的宣传他的政治主张,它最著名的思想就是“兼爱”和“非攻”,也就是不分等级,不论亲疏,去爱天下人,并且反对战争。他的一切理论都是为了平民,代表了平民百姓的国泰民安的思想,春秋无义战,在当时诸侯乱战的时代,任何一个国君都不愿接受他的思想,他的这种侠义大爱,在当时的春秋战国时期,显得过于理想化,但是这种侠义思想,对后世的影响一直存在,后来的一代代的侠客们,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先驱,那就是墨子。可以说他代表了为平民争利的侠义精神。他是侠的先驱。

假如说儒学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而设的“治国论”,那么墨子的学说就是为了维护天下苍生而提出的。

悲天悯人,墨子是真正的侠之大者……

墨家文化的核心是什么如何理解

墨家文化的核心是什么?墨家的创始人是墨子。墨子(生卒年不详) ,名翟(dí),春秋末期战国初期宋国人 。墨家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他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等观点。兼爱,就是博爱的意思,也就是说,人人平等,男女平等,父子平等,老少平等,熟人和陌生人平等。四海之内皆兄弟也。非攻,就是反对战争,崇尚和平。尚贤就是,选贤与能,任用贤达和有才能的人。尚同就是思想统一,天子的思想与天道统一,所有各级官吏和百姓的思想与天子相统一,这样国家就能长治久安。天志就是要建立健全“兼相爱,交相利”的法律制度,实现人人公平公正公开,用法律规范所有人的思想和行为。明鬼,就是明确承认鬼神的存在,以及鬼神能够监察人心。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头上三尺有神灵,让人们知道因果报应的规律,从而自觉地做善事,杜绝做恶事。非命,就是肯定和强调人定胜天、事在人为的生存态度,鼓励人们强力从事、改变现世中的不平等状态,强调我命在我不在天,自己把握自己的命运。非乐,就是禁止音乐,反对人们从事音乐活动。在春秋末期战国初期,人们从事各种官方活动的时候,都会举行歌舞等礼仪活动,墨子认为这是对财力、人力和物力的浪费,要求人们节约这方面的花费,将开支用于利国利民的事情上。节葬,就是对丧葬事宜一律从简,厉行节约。节用,也是节约使用的意思。从以上的墨家思想来看,墨子等墨家人物,都是从国家和人民根本利益出发,凡是利国利民的事业就赞成,凡是劳民伤财的事情就反对。反对不合理的等级森严的制度,强调人人平等。

总之,墨家文化除了以上所述的“以人为本”,“以国为本”,人人平等,和谐友爱,选贤任能,依法治国等思想之外,墨家文化的核心还有以下几点:1)崇尚科学技术。墨家在军事技术、力学、光学方面都有自己的新发现和发明。2)强调逻辑学。要求人们按照严密的逻辑进行学术辩论和思考。3)要求人们以大禹为榜样,为了普天下百姓,三过家门而不入,大公无私,天下为公。“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孟子·尽心上》)。

墨子学说倡导什么核心思想为什么最深印象是“墨守成规”

墨子学说倡导的核心思想就是“兼爱”。而“墨守成规”是由一个经典故事形成的成语句。用“兼爱”组成三大体系是:

一,尚贤,尚同,非攻。

二,天志,明鬼,非命。

三,节葬,节用,非乐。

在下分别用通俗易懂言语论述:

墨子学说就是代表墨家思想体糸,在整套思想体糸中最核心的观点“兼爱”。首先来论述墨子的核心观点“兼爱”。

墨子学说“兼爱”,不是狹义上的仁爱,喜爱,爱人。而是一个广泛的自然空间和社会群体生产活动之间的关系(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推行相互紧密合作,又互相制约哲理思想为“兼爱”。推行“诚实守信,公平公正,勤劳实干”等为原则的社会制度。其实“兼爱”也就是推行“君爱民,民拥君”,“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操作制度。“兼爱”就是反应正能量在社会体糸中的作用。为此,以“兼爱”为核心思想建立一整套思想治理体糸。深受全社会中低各界人士支持,特别受到广大老百姓的欢迎。所以墨家学说思想体系在秦朝早期影响很大,并称之为显学。

墨子学说主张,以“兼爱”为核心,其它各方面思想观点为辅。就是以“兼爱”奠定基础,其它方面的思想观点,具体落实到位为原则。并与哲理论形成逻辑,突显一整套科学理论思想。下面就来简述一下,核心思想与其它各方面观点,相应对的内容简要:

一,“兼爱”提倡尚贤,尚同,非攻。

这方面规定就是,从尚文明社会,道德教育方面考虑。尚贤:就是要有自我道德修养,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同:就是不分阶层划分,法规制度人人平等。人人讲道德,人人行道德,建立团结一致和谐有序社会。非攻:就是有矛盾有争议不要用攻击手段解决(打斗),应在法律法规的前提下,互相包容,互相理解,互相退让,调和解决。

二,“兼爱”提倡天志,明鬼,非命。

这方面规定就是,从社会发展生产方面考虑,天志:要有天大的志气和勇气,天下万物的主宰。明鬼:迷信观念,相信鬼神会来惩罚社会上的所有从恶行为。非命:人生遇到艰难困苦不是命中注定的,要靠自己的勤劳智慧解决。促使老百姓积极参加生产劳动,只有辛勤劳动,才是发家致富道理。劳动人民的生命财产来自于安全生产,勤劳肯干,命运始终掌握在劳动人民手中。这一思想形成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动力。

三,“兼爱”提倡节葬,节用,非乐。

这个方面规定就是,推行勤俭节约,不铺张浪费。节葬:人去世葬事从简,反对久丧厚葬。不要大操大办举行葬礼活动。节用:倡导生活俭朴。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发生的一切费用,要励行节约,不要铺张浪费。非乐:人们在社会活动当中,举行非生产性带来快乐,并不是真正快乐,只有真正的生产劳动创造财富,过上幸福生活,才是人生快乐。

以上所述很显然,墨子的核心思想“兼爱”,在社会关糸中的体现。“兼爱”就是统治国家“德政”体系基础。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促进社会发展进步思想。为广大老百姓办实事,树立和谐社会理念。

再说,由于墨家信仰宗教,诚信度更高,说话算话,很有号召力。否则,对没有落实“兼爱”以外的行为,那也亳不客气,轻则处罚,重则惩处。而且行动果断,亳不手软。史称“墨子之法”。

墨家是一个有严格组织纪律的团体,吃苦耐劳为高尚,如果违背了墨规原则,轻则开除重则判死刑,再来论述一下“墨守成规”之说。

墨子学派其中有个大人物叫腹老,他的儿子在秦国杀了人,本应依法处死刑,秦国王主认为墨派大人物腹老,只有一个儿子,就命令不判死刑。腹老却不同意,“墨者之法”规定“杀人者死,伤人者刑”,这是禁止杀人伤人的规定,符合“天下之大义”。最后还是坚持把自已儿子处死刑,这个典故生动的反应了墨家纪律严明。普通百姓深受感动,为此,流传至今形成“墨守成规”这一成语句,对当今社会讲诚信很有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墨子学说倡导的核心思想“兼愛”,实际上是倡导“勤劳肯干,公平正义,诚实守信”,而且主张积极参加劳动,创造财富,这也就是先秦时期比其它诸候国强盛的根本原因,最终秦国统一了全国,也有着墨家思想体糸支撑的功劳。

总之,墨子的学说倡导的“兼爱”核心思想,对社会的发展进步,还是有一定的动力,很合乎广大老百姓心愿。尊守法规,勤劳致富,公平正义的思想,深受中下层老百姓追随。可惜因为墨家带有宗教色彩的集团,有严格纪律,能赴汤蹈火,视死如归。后世的统治者们并不看好,更不会接受,所以遭陶汰。但“墨守成规”这句话应发扬光大。

墨家的思想核心是什么

思想核心

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天志、明鬼、非命,其中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基本点。

拓展

墨子,创立的是墨家学说。并有著有《墨子》一书传世。 墨子(约前468年~前376)名翟,春秋末战国初鲁国人,出生于今山东省滕州市,是中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军事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出身低贱,一生中除著书立说和教授门徒外...

特点 兼爱理论提倡“兼以易别”,反对儒家所强调的“爱有差等”的观点。他提出“兼相爱,交相利”,把兼爱与实现人们物质利益方面的平等互利相联系,表现出对功利的重视。墨子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攻等主张均以兼爱为出发点,他希望通过提倡...

如果中国历史上选择了独尊墨家,现在会是什么样的

首先,墨家是肯定不可能取得统治地位的。墨家的核心主张是兼爱非攻,对于兼爱的阐述是,“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想法很美好,但这和儒家的“大同”、道家的“小国寡民”一样,实在难以实现。非攻就更不用说了,2000年都过去了,“世界和平”这一人类共同的愿景仍然遥遥无期。

墨家的组织形式更不能见容于任何王朝,它有自己的领袖“钜子”,而且在学派内部,钜子几乎是政教合一的存在,对成员掌有生杀大权,《吕氏春秋》记载,有一次钜子腹䵍的儿子杀了人,连秦惠王都赦免了,腹䵍却依旧处死了儿子;它还有自己的武装力量,甚至能和正规军抗衡。弟子们更是有强烈的殉道精神,以“赴汤蹈刃,死不旋踵”为口号,钜子孟胜曾带领180名弟子为阳城君死节……总体来说,墨家的实力的确强大,但正是因为强大到可以与官府分庭抗礼,不会有任何皇帝允许这一学派以独立力量的形式存在,因为这对自己的统治造成了太大的威胁。甚至墨子之后,一直铁板一块的墨家就立刻分裂成三家:相里氏、邓陵氏、相夫氏,而且越来越弱,足见其生存根基的脆弱。

最后,从许多方面来看,这个学派是最接近宗教的。所以即便假设墨家真的占据了统治地位,恐怕也会和欧洲的基督教教会一样变了味道。

中国墨家,除了墨子之外,还有哪些重要的代表人物

墨子是先秦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唯一农民出身的哲学家。当时的百家争鸣,与儒学同为“显学”,有“非儒即墨”之称。墨家在春秋战国时期,基本上与老子的道家和孔子的儒家齐名,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力。由于各种原因,墨家只有一些优秀的弟子,并无典型的代表人物,更无一代宗师。

墨家团体的掌门人称为“钜子”,是一个很严密的组织,豪情丈义。墨家的兼爱非攻,发扬了伸张正义,扶贫济穷,反对强权的侠义精神,具有相当的社会影响力。

墨家强大的号召力,引来了许多仁人志士加入他的团队,成为他的优秀弟子。禽滑厘,魏国人,墨子的首席弟子,墨家团队的第二代“矩子”。前期师从孔门弟子子夏学儒,后从墨子得以真传,精通攻守战术,墨子在《所染》里面,对他有很高的评价。

高石子,任职卫国,卫君却不采纳他的政治主张,放弃高官厚禄,追随墨子。墨子深受感动,赞扬高石子的背禄向义。卫君无道,远离厚禄之位,实是明智之举。

公尚过,墨子推荐他到越国做官,公尚过在越王面前高度地赞颂着墨子。越王求贤若渴,欲以五百里地封给墨子,墨子不为名利所动,婉言谢绝。

耕柱子,墨子非常器重的弟子,把他比作千里骏马。后来在楚国为官,送墨子“十金”,墨子无功不受禄,爱财取之有道,没有接受。

…………

从大秦开始的两千多年封建社会,墨学进入低潮而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之中,墨者可数,风毛麒角。晋时的鲁胜,唐时的乐台,宋代的何芙,元代的陆友等等。

以上所提的这几位,既没有什么名气,也没有什么发展的成果和影响力。他们不能称之为墨家的代表人物,也谈不上是一代宗师。

墨家后继无人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墨子之后,墨家三分天下,相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邓陵氏之墨。三家各自为正,明争暗斗,不相上下,致使墨家失去往日的威严。战国后期,墨家整合两支,一支转化成社会上的江湖游侠,另一支还是继续研究墨家的思想,深入钻研数学、光学,力学,机械等各种自然科学,称之为“墨家后学”。

大秦帝国的焚书坑儒,汉武帝的独尊儒术,令墨家难有一席之地。“墨子后学”的墨守陈规,也失去了往日的生机活力。墨家那种兼爱非攻,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过于超前,难以适应当时社会历史的发展。墨家独特的“矩子”组织,没有儒家的治世,没有道家的修为,也没有法家的礼制。

墨学后继无人,墨子的精神依然存在,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千年永流传。墨家思想的精华,墨家的科学成就,在当今社会仍然借鉴引用,古为今用。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